高適是哪個朝代的唐代詩人高適個人介紹

2022-02-26 04:56:00 字數 3074 閱讀 7886

1樓:愛運動的小矮子

你好!高適(約704年—約765年),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

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2樓:匿名使用者

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

3樓:匿名使用者

高適與岑參齊名,叫「高岑」。

唐代的岑叄和高適都是著名的一————詩人

4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的岑叄和高適都是著名的邊塞詩人詩人。

邊塞詩人的意思是古代以邊疆地區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寫作的詩人。邊塞詩人多以詩歌描寫遍地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反映塞上戰爭和軍旅生活。

邊塞詩人的傑出代表:

高適(700-765),字達夫。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睢陽(今河南商丘),世稱「高常侍」。

岑參(715—770),南陽新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後遷居江陵(今屬湖北)。

李頎(690?— 751?),趙郡(今河北趙縣)人,長期居潁水之陰的東川別業(今河南登封)。

開元十三年進士,曾任新鄉尉。久未遷調,歸東川別業過煉丹求仙的隱居生活。高適、王昌齡、王維、崔顥都是他的好朋友。

王昌齡(698-約757),字少伯,長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二十二年中巨集詞科。初補秘書郎,調犯水尉,謫嶺南。

後任江寧丞,又因事貶龍標尉,世稱王江寧、王龍標。後棄官隱居江夏,安史亂後為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之渙(688—742),是乙個年輩較老的盛唐邊塞詩人,可惜詩篇遺留下來的較少。

王翰,字子羽,晉陽人,登進士第,舉直言極諫,調昌樂尉。復舉超拔群類,召為秘書正字。擢通事舍人、駕部員外。

出為汝州長史,改仙州別駕。日與才士豪俠飲樂遊畋,坐貶道州司馬,卒。其詩題材大多吟詠沙場少年、玲瓏女子以及歡歌飲宴等,表達對人生短暫的感嘆和及時行樂的曠達情懷。

詞語似雲鋪綺麗,霞疊瑰秀;詩音如仙笙瑤瑟。

產生原因

一、由於邊事和外事的增多,不少文人到邊塞尋求建功立業的機會:

二、有些文人嚮往邊塞風光和塞外生活,有機會到邊地漫遊:

三、有些詩人對朝廷的窮兵黷武不滿。

5樓:若舞飄逸

唐代的岑叄和高適都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兩人並稱「高岑」。

岑參,唐朝人 其人資料缺乏,故很難從他本人身上得到有效資訊。已故文史學者蔣逸雪先生認為「岑有高峻義,故連類相屬,名參商之參」(王驤:《痛悼蔣逸雪前輩》,《鎮江史誌通訊》2023年),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我們可以通過模擬來進行推斷,岑參以「參」為名,其前賢以此為名者——曾、曹,假定岑參取名是取效曾參的。筆者查到他曾祖文字、伯長清、父植,特別是兄岑況頗有文名。劉長卿寫過五絕《曲阿對月別岑況、徐說》,杜甫詩讚曰;「岑參兄弟皆好奇」。

岑參幼年喪父,由兄教養長大30歲,應舉登進士第。與哥哥取名「況」(效法儒家荀況,或者「況」作「比況之況」 義)相聯絡,岑參之「參」(效法儒家曾參,或者參有「比勘、驗證」義。《荀子》「參稽治亂通其度」)

高適(約704年—約765年),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

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6樓:山巔之鼠

邊塞詩人

高適的生平.前期生活孤貧,仕途坎坷;後期日漸通達,官至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舊唐書》本傳:「有唐以來,詩人之達者,唯適而已」

高適的詩歌創作.其詩題材廣泛,思想內容較深廣,擅寫邊塞軍旅生活,有邊塞詩40多首,代表其詩歌創作之最高成就.高適有兩次出塞的經歷,他的邊塞詩就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對戰爭的冷靜觀察為基礎.

其代表作《燕歌行》,思想感情複雜,基調慷慨悲壯,骨氣沉雄渾厚.高適的邊塞詩反映社會現實深刻,將敘事、描寫與議論、抒情熔為一爐,尚質主理,兼有氣骨,風格凝重深沉,雄渾悲壯.唐·殷皤《河嶽英靈集》卷上:

「適詩多胸臆語,兼有氣骨,故朝野通賞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

岑參早歲陷孤貧,曾三度出塞,以邊塞詩名世.

岑參的詩歌創作.兩度出塞深入西北邊陲,是岑參一生中最有意義的壯舉.岑參的《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詩,將西北荒漠的奇異風光與風物人情,用慷慨豪邁的語調和奇特的藝術手法,生動地表現出來,別具一種奇偉壯麗之美.

這些詩突破了以往征戍詩寫邊地苦寒和士卒勞苦的傳統格局,極大地豐富拓寬了邊塞詩描寫題材和內容範圍.藝術表現上,借鑑了高適等人七言歌行縱橫跌宕、舒捲自如的體式而加以創新,形式接近樂府,但完全不用樂府古題而自立新題,用韻十分靈活,不僅意奇、語奇,還兼有調奇之美.岑參的詩想象豐富,奇情壯採,節奏多變.

語言瑰奇壯麗;風格奇麗雄放,富有浪謾氣息.概言之,岑詩以「奇才奇氣」寫「奇情奇景」,妙在一「奇」.

7樓:墼餮魍薅

唐代的岑叄和高適都是著名的邊塞詩人。

邊塞詩人的意思是古代以邊疆地區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寫作的詩人。邊塞詩人多以詩歌描寫遍地的山川景物,風土人情,反映塞上戰爭和軍旅生活。

高適(700-765),字達夫。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睢陽(今河南商丘),世稱「高常侍」。

岑參(715—770),南陽新野(今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人,後遷居江陵(今屬湖北)。

8樓:繼潤

邊塞詩人。

高適(約704年—約765年),字達夫、仲武,漢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縣)人,後遷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陽)。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騎常侍、渤海縣候,世稱高常侍。

高適與岑參並稱「高岑」,有《高常侍集》等傳世,其詩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開封禹王臺五賢祠即專為高適、李白、杜甫、何景明、李夢陽而立。後人又把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合稱「邊塞四詩人」。

高適是哪個國家的,著名詩人高適是哪個朝代的

高適是唐朝著名邊塞詩人 高適邊塞詩的背景 高適的送別詩 李白的送別詩 1.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2.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高適的古詩,關於高適的古詩

別董大別董大二首 其一 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二首 其二 高適 六翮飄颻私自憐,一離京洛十餘年。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封丘作我本漁樵孟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乍可狂歌草澤中,寧堪作吏風塵下?只言小邑無所為,公門百事皆有期。拜迎長官心欲碎,...

高仲武是高適嗎

高仲武應該不是高適。高仲武 中興間氣集 收集的作品直到代宗大歷末年 公元779年 而高適約卒於代宗永泰元年 公元765年 產生了時間差。唐才子傳 主要寫什麼?唐才子傳 是唐 五代詩人的簡要評傳集,作者辛文房元代西域人。該書不僅是一部詳記唐代詩人逸事趣聞為特色的精彩的傳記文學作品,還是一部傑出的論唐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