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歌的物候學是什麼,二十四節氣歌的含義

2022-02-22 11:05:02 字數 5025 閱讀 6375

1樓:青檸喲喲

物候學是以二十四節氣為基礎的一門學說。

我們平時對於天氣的變化常用「氣候」一詞來形容。在我國,古人以「五曰為候,三候為氣,六氣為時,四時為歲,每歲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應」,因此,節氣和候應便演化成了「氣候」一詞。

二十四節氣在我國使用兩千餘年來,已滲透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但七十二候應的使用範圍及傳播範圍卻相對稍小一些。

七十二候應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黃河流域以五日為乙個單位,根據鳥、獸、草木等生念現象變化而編寫的觀測依據,如立春節氣「初候東風解凍」、雨水節氣「初候獺祭魚,二候候雁化,三候草木萌動」等等。

七十二候應是二十四節氣的詳解和充實,因為,每個節氣十五天的長度對於動植物變化觀測相對時間較長,用五天為單位來形容幼植物及自然界的變化更細微些,也更準確些。

古時候科技欠發達,古人觀察自然界中那些不太好解釋的事物時存在一定的偏見或者臆測。

因此在現有的七十二候應記錄中,有一些缺乏科學依據,或者是迷信錯誤,對此我們因該用現代科學的眼光來分析理解,所以物候學由此被創作出來。

2樓:一直都在

二十四節氣本來就是對物候的描寫。我覺得你只要把二十四節氣說出來並解釋一下它的意思,自己再總結性的說幾句話就行了。

二十四節氣歌的含義 30

3樓:蓋辜苟

含義:就是中國的24節氣  :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露水、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後。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至」意為極、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連連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氣一般在每年公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曆每年的2月18日前後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公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曆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公曆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穀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穀類作物的生長。公曆每年4月20日前後為穀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曆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芒種火燒天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月7日前後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曆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曆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的周年視運動,所以節氣在現行的公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後不差1~2天

二十四節氣,是指中國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是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乙個分別相應於地球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漢代完全確立的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

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乙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既是歷代官府頒布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是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型的結晶。

二十四風,又稱二十四番花信風,因為是應花期而來的風,所以叫信。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是按照一定的季節時令活動的,其活動與氣候變化息息相關。

因此,它們的各種活動便成了季節的標誌,如植物的蔭芽、發葉、開花、結果、葉黃和葉落,動物的蟄眠、復甦、始鳴、繁育、遷徙等,都是受氣候變化制約的,人們把這些大自然的一種節律現象叫做物候。

《詩經》記載的「四月秀羅、五月鳴蜩」、「七月流火」、「八月剝棗、十月獲稻」等等,都是物候的體現。

程犬昌《演繁露》曰「三月花開時,風各花信風」,陸遊《遊前山》也有「屐聲驚雉起,風信報梅開」的關於花信風的描繪。

物候與農時關係密切。我國是世界上研究物候學最早的國家,最早的物候專著、西漢初期的《夏小正》按一年十二個月的順序分別記載了物候、氣象、天象和重要的政事、農事活動,如農耕、養蠶、養馬等。

此後《呂氏春秋》、《禮記》等都有類似的物候記載,並逐漸發展成一年24個節氣和72候。到了清康熙教撰的《廣群芳譜》更有二十四番花信風的記載。

4樓:想知道那是誰

二十四節氣歌,是為便於記憶我國古時曆法中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小詩歌,流傳至今有多種版本。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經驗積累和智慧型結晶,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絢麗瑰寶。以下的二十四節氣歌的一種版本可作為參考: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

二十四節氣傳統含義如下:

二十四節氣是華夏祖先歷經千百年的實踐創造出來的寶貴科學遺產,是反映天氣氣候和物候變化、掌握農事季節的工具。早在春秋戰囯時期,我國就已經能用土圭(在平面上豎一根桿子來測量正午太陽影子的長短,以確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個節氣。一年中,土圭正午時分影子最短的一天為夏至,最長的一天為冬至,影子長度適中的為春分或秋分。

隨著不斷地觀察、分析和總結,節氣的劃分逐漸豐富和科學,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漢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為十二個月紀,每個月紀有兩個節氣。

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現在我們習慣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十四節氣和現在通用的陽曆一樣,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週期為根據劃分的,因此節氣日期在陽曆中是相對固定的。

從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來反映一年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開始。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塊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春分:春季的中間,晝夜分。

夏至:白天最長,夜間最短。

秋分:秋季的中間,晝夜平分。

冬至:天進九,白天短夜間長。由於我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用來表示一年中不程度。

小暑:初伏前後,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處暑:"處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

小寒:氣候已比較寒冷。

大寒:為最冷的時節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

白露: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夜間較涼,空氣中的水汽出現凝露現象。

寒露:氣溫明顯降低,夜間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

霜降:開始降霜。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兄。小滿:麥類等夏熱作物子粒逐漸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

驚蟄:開始打雷,冬民動物復甦。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回歸。

清明:氣候溫暖,天氣青和明朗。

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雨水增多,對穀類生長有利。

雨水:降雨開始。

穀雨:降雨量增多。

小雪:開始降雪。

大雪:降雪較大。

二十四節氣歌全文是什麼?

在《二十四節氣歌》中春天的六個節氣,觀察某個物候變化和農事活動,選幾種植物或動物記錄它們生長變化過

5樓:匿名使用者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6樓:

立春自秦朝以來,春天的開始在我國一直是春天的開始。 春天的開始與天文學不同,但在自然界和人們的心目中,春天溫暖而芬芳,鳥語花香。春天是生長、栽培和播種的時期。

在氣候學中,春天是指天氣的平均溫度為10℃到22℃的一段時間(5天是乙個天氣) 當

在春天初到來時,人們顯然感到白天變長了,太陽變暖了。 溫度、陽光和降雨量通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並趨於上公升或增加。 春作物生長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期耗水量增加。

追肥應該及時施用以促進生長。 農民諺語提醒人們:「立春下雨,早睡早起」大春的犁地開始了 雖然「春天」已經確立,但在盆地的大部分地區仍會發生霜凍,幾年後將會出現「春天雪太晚,不能戴樹來放風箏」的景象

在安排農業生產時應考慮這些氣候特徵。 人們在春天經常尋找的資訊在**?柳條中伸出的花蕾「比**軟,比絲綢軟」;土壤中的草在等待「它們在春風中又長高了」;然而,為了奪取新豐而在田裡辛勤勞作的人們正在用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意思是降雨開始並逐漸增加。在二十四節氣的發源地黃河流域,雨前天氣寒冷,但是雪花猛烈地飄落,聽起來很不舒服 雨後,氣溫一般會上公升到0℃以上,雪少雨多。 然而,在溫暖的四川盆地,即使在冬天,降雨也並不少見。

在此期間,我省流域平均氣溫在10℃以上,桃、李含苞待放,櫻花盛開,從而進入春天的氣候。

除了幾年之外,霜凍期已經結束。 嫁接果樹和種樹是合適的時機。 在盆地乾燥的冬天過後,春天一年到頭都有許多乾旱,特別是在盆地的西部,「春雨和石油一樣貴。」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 春風吹來足,雨水生百穀,莫言春光無限好,保健防病不可少。穀雨時節濕度大,通風衛生要記下。務請排除干擾,保持身心雙佳!一月小寒和大寒,二月立春雨水,三月驚蟄春分,四月清明穀雨,五月立夏小滿,六月芒種夏至,七月小暑和大暑,八月立秋處暑,九月白露秋分十月寒露霜降,十一月立冬小雪,十二...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清明在古代又被稱也寒食節,據說是為了紀念一位幫助了皇帝的人 二十四節氣歌 全文 二十四節氣歌可以說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智慧型,是我們老祖宗總結出來的關於氣候的實用技巧。全文如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

誰知道二十四節氣歌的解釋,二十四節氣歌什麼意思

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型的結晶,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24節氣分別為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