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曉龍修理
戰國時期的告子所說
出處:戰國·孟子《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孟子曰:「何以謂仁内義外也?」曰:
「彼長而我長之,非有長於我也。猶彼白而我白之,從其白於外也,故謂之外也。」
白話釋義:
告子說:「飲食男女,這是本性。仁是內在的東西不是外在的東西,義是外在的東西不是內在的東西。
」孟子說:「什麼叫仁是內在的東西,義是外在的東西呢?」告子說:
「他年紀大我就尊敬他,尊敬長者之心不是我所固有;這好比外物是白的,我便認為它是白的,這是因為外物的白被我認識的緣故,所以說是外在的東西。」
寫作背景:
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內容簡介:
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
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
2樓:大馬力拖拉機啊
告子說的。
語出《孟子·告子上》:孟子與告子辯論,告子曰:"食色性也。
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是告子的論點之一。
孔子在《禮記》裡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凡是人的生命,不離兩件大事:飲食、男女,即生活和性。
所謂飲食,等於民生問題,男女屬於康樂的問題。
告子,一說名不害。東周戰國時思想家。曾受教於墨子,有口才,講仁義,曾和孟子辯論人性問題,認為人性「 無善無不善」;主張「食色,性也」。
趙岐在《孟子注》中說,告子「兼治儒墨之道」。由於孟子在人性問題上和他有過幾次辯論,所以他的學說僅有一鱗片甲記錄在《孟子·告子》中,這些記錄都很重要。
3樓:種漫
有時候看到有關中國文化的文章說「食色性也」是孔子說的,錯了,這句話不是孔子說的,是與孟子同時的告子說的。
4樓:淚千行
孔子,有一次他去會青樓的相好,被撞見了,就問他這就是做老師的樣子嗎?然後,孔子回答,食色,性也。
5樓:孫遲霞
是告子(這句話出自《孟子·告子上》)
不過一般人都認為是孔子說的,所以為了避免跟他們做無謂的爭辯,你完全可以說古人說的,哈哈
食色性也,是誰說的
孔子曰:食色性也;這是什麼意思?
6樓:糊塗人
食色性也的意思是:喜愛美好的東西,是本性使然。
食色性也語出《孟子·告子上》:告子的觀點:「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是告子的論點之一,並非孔子的論點。
擴充套件資料:
食色性也的近義詞是人性本色
語出《孟子》——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原來是孟子與告子辯論。
孔子在《禮記》裡講「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確是孔子對於人生的看法——形而下的,不講形而上的。凡是人的生命,不離兩件大事:
飲食、男女。乙個生活的問題,乙個性的問題。所謂飲食,等於民生問題。
男女屬於康樂問題,人生就離不開這兩件事。
7樓:匿名使用者
生理需求,人的本能,僅此而已.馬斯洛人本主義心理學將這樣的需要放在最底的層次.
當然,這樣的層次的需要不能被滿足,較高層次的需要也不會被喚起.
對了胃口壞的也想要。這句話什麼意思
比如 女人買衣服,只要是她想要的款式,質量不好也想買!選物件,只要性格,愛好之類的各方面合得來,不管怎樣都愛。懂了沒?意思是不計後果的胡鬧 想知道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意思是要做個善良的人,又不要太善良,有一點自私但不要太過分,有一點漠不關心,但要適當,因為太善良了自己累,太自私了給別人的印象不好...
我寧可孤獨苟延殘喘也不願做你的羈絆。這句話什麼意思
就是寧願自己孤獨的活著,也不願你的傀儡 簡單的說就是 自己情願再辛苦也不願意拖累你。寧願乙個人過的不好,也不去你的好友,怕拖累你,把你帶到坑里 我寧可孤獨到苟延殘喘也不願做你的羈絆 是什麼意思?我的理解是 寧可自己一輩子孤獨的老去,也不要在感情上馬虎,不要因為某些原因就覺得自己的感情是卑微的,如果感...
當然,你們也可以叫我的英文名這句話用正確的英語該怎麼說,我
of course,you can call me by my english name.急急急求英文自我介紹。內容大致是 大家好,我叫張志城,但是你們也可以叫我的英文名casey。200 hello everybody.my name is zhangzhicheng,but you can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