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遠在遠方的風在遠方
因為劉禪知道自己抵擋不了鄧艾的軍隊,還不如投降好受一點。
2樓:彩虹巧克力糖豆
因為劉禪知道此時自己已經沒有退路了,如果不投降的話,估計下場會更慘,所以他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3樓:次元小拾
因為當時成都其實已經守不住了,而且鄧艾也已經釋出了不投降就屠城的宣告,所以劉禪才會開城門投降,放鄧艾進來。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為何不抵抗直接投降呢?
4樓: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29年,魏八月出兵伐蜀,十月蜀亡。
三國時期魏國滅蜀一戰可謂經典,鄧艾偷渡陰平,如神兵般兵臨蜀國都城成都城牆之下。而鄧艾此時兵力不過萬餘,成都城內尚有4萬左右兵馬,各地兵馬也都趕回救援。為何劉禪竟然毫不抵抗,自縛雙手出城投降呢?
是否只是因為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如此簡單。
關羽蜀漢內部一直分為三個派系,分別是: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
其中荊州集團是蜀漢一直以來的統治集團,由劉備舊部、徐州豫州舊部、以及劉備在荊州招募的人才和劉表舊部組成,如關羽、張飛、諸葛亮、黃忠等。東州集團則是劉焉劉璋從南陽、三輔等地帶來的舊部,這部分人和荊州集團一樣都是外來人士,因此位於統治集團之下並能得以重用,如法正、許靖、吳懿等。而益州集團則是益州本土士族,這派人馬一向希望「蜀人治蜀」,雖然有部分人得以重用,但總體是被排擠在最高統治層之外的,如黃權、譙周等。
而劉禪毫不抵抗的原因就在於被益州集團蠱惑,而益州集團內部本身就是「擁曹貶劉」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就要從蜀漢當時的國情說起。根據史料記載,蜀國亡國之時,全國共有28萬戶人家,總人口只有區區94萬,然而全國的軍隊竟然高達10萬,各種**高達4萬。
也就是說去掉老弱病殘,基本上全國每7個人就要養活乙個士兵,15個人就要供奉一名**,這種情況放在現在簡直不能想象,而在當時更是蜀國人民的眼中負擔。
諸葛亮在世時,每次北伐只要一籌集軍費,就要強迫益州集團的士族和豪強出錢出力。而且益州集團這些人在政治上長期被邊緣化,即使每次都是他們交錢交物最多,但受最高層信任和重用的依舊是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這怎能不讓益州集團的人恨得牙癢癢。付出的最多但回報的最小,因此益州集團越發希望「蜀人治蜀」,他們親曹恨劉也就更好理解了。
益州集團一直被這幫外來的軍事集團所壓制,政治上一直被壓迫、經濟上常年被盤剝、連仕途上都根本看不到希望,因此益州集團對蜀漢政權的恨意是無以復加的,他們巴不得蜀漢馬上亡國,讓魏軍統一蜀漢,他們就可以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而魏國滅蜀漢之後,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人都被遷往中原,而益州的**全部由益州本地人出任,而最重要的**的選拔都是由本地的名士擔任中正官來進行推薦。益州士族豪強一直期待的「蜀人治蜀」終於在蜀漢亡國之後得以實現,你說他們應不應該勸劉禪投降呢!
5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他不想過打仗提心吊膽的生活,就想安穩下來,所以見到兵圍成都就立即投降。
6樓:惠華小知識
因為劉禪知道自己打不過鄧艾,不想讓魏國的百姓在跟著自己遭罪。因此才會直接投降。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為何不抵抗直接投降呢?
7樓:夏子晗**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29年,魏八月出兵伐蜀,十月蜀亡。
三國時期魏國滅蜀一戰可謂經典,鄧艾偷渡陰平,如神兵般兵臨蜀國都城成都城牆之下。而鄧艾此時兵力不過萬餘,成都城內尚有4萬左右兵馬,各地兵馬也都趕回救援。為何劉禪竟然毫不抵抗,自縛雙手出城投降呢?
是否只是因為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如此簡單。
關羽蜀漢內部一直分為三個派系,分別是:荊州集團、東州集團、益州集團。
其中荊州集團是蜀漢一直以來的統治集團,由劉備舊部、徐州豫州舊部、以及劉備在荊州招募的人才和劉表舊部組成,如關羽、張飛、諸葛亮、黃忠等。東州集團則是劉焉劉璋從南陽、三輔等地帶來的舊部,這部分人和荊州集團一樣都是外來人士,因此位於統治集團之下並能得以重用,如法正、許靖、吳懿等。而益州集團則是益州本土士族,這派人馬一向希望「蜀人治蜀」,雖然有部分人得以重用,但總體是被排擠在最高統治層之外的,如黃權、譙周等。
而劉禪毫不抵抗的原因就在於被益州集團蠱惑,而益州集團內部本身就是「擁曹貶劉」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就要從蜀漢當時的國情說起。根據史料記載,蜀國亡國之時,全國共有28萬戶人家,總人口只有區區94萬,然而全國的軍隊竟然高達10萬,各種**高達4萬。
也就是說去掉老弱病殘,基本上全國每7個人就要養活乙個士兵,15個人就要供奉一名**,這種情況放在現在簡直不能想象,而在當時更是蜀國人民的眼中負擔。
諸葛亮在世時,每次北伐只要一籌集軍費,就要強迫益州集團的士族和豪強出錢出力。而且益州集團這些人在政治上長期被邊緣化,即使每次都是他們交錢交物最多,但受最高層信任和重用的依舊是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這怎能不讓益州集團的人恨得牙癢癢。付出的最多但回報的最小,因此益州集團越發希望「蜀人治蜀」,他們親曹恨劉也就更好理解了。
益州集團一直被這幫外來的軍事集團所壓制,政治上一直被壓迫、經濟上常年被盤剝、連仕途上都根本看不到希望,因此益州集團對蜀漢政權的恨意是無以復加的,他們巴不得蜀漢馬上亡國,讓魏軍統一蜀漢,他們就可以翻身農奴把歌唱了。
而魏國滅蜀漢之後,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人都被遷往中原,而益州的**全部由益州本地人出任,而最重要的**的選拔都是由本地的名士擔任中正官來進行推薦。益州士族豪強一直期待的「蜀人治蜀」終於在蜀漢亡國之後得以實現,你說他們應不應該勸劉禪投降呢!
8樓:愛貓咪的葉子
這是因為劉禪認為蜀國內部已經沒有人能夠阻擋魏國的進攻了,所以為了避免製造更多的損失,就選擇了投降。
9樓:小自信
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劉禪非常的會看眼色,還有就是他能審時度勢,最主要的是他懂得韜光養晦,儲存實力等等。
10樓:哇塞塞影視剪輯
因為劉禪不想做無謂的抵抗,不想讓戰士做無謂的犧牲,所以直接投降。
鄧艾兵臨成都城下,劉禪為何不抵抗直接投降?
11樓:不知道幾千里也
因為他早就厭倦了戰爭,不想過那種操勞的生活,只想安逸,因此會投降。
12樓:風逸安
因為劉禪知道不是鄧艾的對手,而且他也不想大動干戈。
鄧艾兵臨成都時,劉禪手握10萬兵卻為何選擇投降?
鄧艾僅用區區3000人圍困有10萬軍隊的成都,為什麼劉禪就輕易投降了?
13樓:唯承瓜瓜之重
因為劉禪是比較弱的乙個人,鄧艾倫只是輕鬆的用點小伎倆就把他拿下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鄧艾這個人,他是非常有智謀的,用3000人去偷襲劉禪,很容易就把劉禪給抓住了,逼迫投降,劉禪是比較窩囊的,所以就很輕易的投降。
15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因為當時的蜀國內憂外患,而魏國的是軍隊實力強盛,作戰能力極強。蜀國的滅亡已經成為事實,只是早晚問題。所以劉禪為了城裡百姓的安全接受了投降。
16樓:渣男收割機啊
因為劉禪本身就不是乙個有謀略的人,他是很膽小,並且十分的弱
17樓:社會路痴的福利
主要是等人,這個人的軍事天賦比較強,以少勝多也不是不可能只要方法對就沒有不可能。
18樓:不喜歡吃烤包子
因為劉嬋沒有計謀,蜀國當時國運已經衰敗,經不起折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