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皇女英共事一夫是什麼時期的傳說

2022-01-16 10:41:49 字數 6197 閱讀 1533

1樓:墮落魔愛天使

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堯帝的兩個女兒。也稱「皇英」。堯帝晚年,想物色乙個滿意的繼承人。

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於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並讓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娥皇封為後,女英封為妃。舜不負堯的信任,讓禹治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協助舜為百姓做好事。

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裡視察一下實情。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

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訊息,立即起程。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後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

漢劉向《列女傳·有虞二妃》雲:「有虞二妃,帝堯二女也,長娥皇,次女英。」《山海經》載:

「洞庭之中,帝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淵,出入必以飄風暴雨。」晉張華《博物志·史補》雲:「舜崩,二妃啼,以涕揮竹,竹盡斑。

」今江南有「斑竹」、「湘妃竹」之說,蓋出於此也。

娥皇、女英二妃的美麗動人的形象,歷來成為吸引詩人、畫家的創作題材。我國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的《九歌》中的《九歌·湘君》、《九歌·湘夫人》,是最早的歌頌二妃的不朽詩篇。

2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因為,當時還在氏族社會時期。當時有一種婚俗,娶妻的男人有一種選擇權,在岳父母同意的情形下,可以決定是否要將妻子家中無夫或待嫁的姐妹們,也一起娶回去。

這種制度,在周朝時正式成為一種貴族特有的禮制,寫入禮法中,被稱為「媵制」。《禮儀 婚禮》中明確地寫著:「嫁女必以侄娣從,謂之媵」。

充當「媵」的女子,基本上都是男人正式妻子的親姐妹或堂表姐妹們。「媵」的身份,比妾自然要高得多,但是也低於丈夫的正式妻子,從屬於正妻。

後人據此推測,堯帝嫁女時,就使用了這種媵制。一般認為,正式出嫁的應該是姐姐娥皇,妹妹女英則是姐姐的媵。

妻也好,媵也罷,總之,伊娥皇伊女英有了乙個共同的丈夫,就是舜帝姚重華。

舜帝姚重華,應該是愛上了這對姐妹的,因為與伊部族的聯姻,是舜父不同意的事情。而舜在這種情形下,採用了「不告而娶」的辦法,這應該是他愛戀的一種表達方式。

當聯姻的好日子來到的時候,舜帶著人馬和禮物,在媯水邊迎娶了這一對姐妹花。

舜的部落是黃帝第九世後裔,當時他和堯帝伊放勛的勢力範圍都在如今的山西境內。

傳說中,舜帝「目重瞳子(每個眼眶裡都有兩個黑眼珠),龍顏大口,黑色,身長六尺一寸」。是個壯碩墩實、長得有些奇異的黑漢子。雖然外表算不上英俊,但是身體倍棒,會種莊稼會捕魚打獵,還會製作陶器,更有高雅的業餘愛好,會彈琴(想來勞作之餘,丈夫彈琴,妻子歌舞,感情與日俱增)。

在那個物質條件簡陋的時代,舜算得上是超級的好男人了,更何況他還是部族將來的首領。所以三人婚後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的。

然而舜私娶伊氏姐妹的事情,到了老父瞽叟那裡卻過不了關。傳說瞽叟聯合後妻之子姚象,決心剷除這個迕逆的長子。——關鍵原因可能是因為與兒媳的部落有仇,而且長子一家勤勞致富,牛羊成群、糧食陶器數不勝數,老兒早已眼熱,姚象更是對兩位身份不凡的漂亮嫂嫂垂涎欲滴。

於是瞽叟和姚象對姚重華屢屢加害,卻又屢屢被他逃脫。據說在這場兄弟鬩牆父子離心的事件中,舜得到了娥皇女英的多次幫助。可見夫妻間已同心協力、共同進退了。

關於娥皇女英的身世,有些傳說中說娥皇生母早逝,女英是繼母的孩子。其實當時正是父系氏族,伊放勛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彼此間的地位完全視乎伊放勛的寵愛程度而定。娥皇女英姐妹的母親都不受寵,所以嚴格來講,她們都是庶出的。

太史公司馬遷在《五帝本記》裡說道:當年堯帝聽說了舜的聲名,於是嫁女與他,並且考察了若干年,覺得舜確實堪當重任,便把自己的王位也授予了這位乘龍快婿,是為「禪讓」。這千古德政讓太史公十分感慨,很是發了一通議論,感嘆古時的世界大同是多麼美好。

實情是什麼呢?

《竹書紀年》卻講述了另一番景象。

堯帝伊放勛最寵愛的是一位名叫女黃的妻子,她為伊放勛生下了兒子丹朱。由於堯的偏愛,丹朱在十個兒子中地位最高,成為堯內定的繼承人。

當堯自覺年老力衰的時候,他果然將皇位傳給了丹朱。

然而庶出的兄弟姐妹們從小就看著各自的母親受到父親的冷落,心中忿忿不平。更何況丹朱一向恃寵,不把手足之情看在眼裡,稟性凶頑。所以大家都不願意讓丹朱做這個皇帝。

於是一場政變不可避免地發生了。姚重華夫妻三人和伊氏庶子九人取得了勝利,將堯和丹朱都囚禁起來——堯應該也沒什麼好抱怨的,當初他就是用同樣的方法從大哥摯手裡奪得了首領位置。

接下來,九個小舅子和姚重華之間,又為誰最後繼位了殊死搏鬥。

三年後,姚重華最後勝出。在這整個過程中,娥皇女英始終堅定地站在丈夫的一邊。(真是女生外嚮啊!)

姚重華成為「舜帝」。

但是更多的人都願意把堯奪兄位、舜奪丈人位的事情說成是「禪讓」制。

所以在廣大民眾眼裡,堯帝與舜帝都是中國上古史中,具有美德與智慧型的統治者,被後世的人們視為典範。

託了父親與丈夫的名聲,娥皇女英也成為中國古代女子最早的表率。——假如《竹書紀年》說的才是事實真相的話,這個表率就很成問題了:衛道士們豈不是明著教女人不用履行為人女兒的職責,只要對老公好就夠了?

在平平常常相夫教子幾十年後,娥皇女英跟隨著丈夫,一起踏上了「南巡」的路途。

(又乙個「禪讓制」的傳說,說是舜傳位於禹,然後避位南巡。其實《竹書紀年》所紀,卻是禹帝姒文命造反,奪了皇位,還把舜帝姚重華夫妻流放了。——這個應該比「禪讓」更靠得住:

舜殺了禹的父親,怎麼會把禹選為繼承人?應該是禹為報殺父之仇,與舜的部落來了一場戰鬥,最後報仇且奪權嘍。)

三年後,舜死於蒼梧,歸葬湖南九嶷山。

失去了丈夫的娥皇女英姐妹,面對奔流的湘江,痛哭失聲。

流水遠逝,正象她們的丈夫一去不返,不能復生。蘆蒿無邊,江霧蒼茫,臨風憑弔,更添哀傷。

無力北返、傷痛難禁,娥皇女英在痛哭之後,投湘江自盡了。

同情這對姐妹的人們,從此將她們視作專司蜡月的花神水仙。 還說,她們的眼淚滴在湘江邊的竹子上,淚痕不褪,點點成斑。

傳說天帝因為姐妹的痴情而憐憫他們,依生前身份的不同,舜帝被封為湘水之神,號曰「湘君」,娥皇女英則為湘水女神,號曰「湘夫人」。湘江邊沾著這對姐妹思夫淚痕的斑竹,因此被稱為「湘妃竹」。

一千多年後,屈原作《離騷〈九歌〉》,做為祭祀湘君和湘夫人時的樂辭。

除了這篇詩歌,她們在歷史上,沒有留下更多的事蹟。

從屈大夫往後,只有騷人墨客,在詩詞歌歌賦裡不斷哀悼追思她們的身影;只有點點斑竹,至今隨風搖曵。

3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聰明美麗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時部落酋長堯帝的兩個女兒。堯帝晚年,想物色乙個滿意的繼承人。他看到舜是個德才超群的大賢人,於是,就把帝位傳給了舜,並讓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

娥皇封為後,女英封為妃。舜不負堯的信任,讓禹治洪水,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協助舜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時,九嶷山一帶發生戰亂,舜想到那裡視察一下實情。

舜把這想法告訴娥皇、女英,兩位夫人想到舜年老體衰,爭著要和舜一塊去。舜考慮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於是,只帶了幾個隨從,悄悄地離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訊息,立即起程。

追到揚子江邊遇到了大風,一位漁夫把她們送上洞庭山,後來,她倆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這裡的竹子染得淚跡斑斑。後來,她倆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

很明顯的就是中國夏朝之前,三皇五帝時期

4樓:

娥皇,女英是舜帝的妃子。

5樓:

三黃五帝時期的上古傳說

娥皇女英是什麼時期的人物,她們有什麼故事?

6樓:

二女同事一夫,而且是姐妹花兒的。

哈哈,大多男人都在夢想的好事兒呀…………

堯王訪賢從羊獬村(洪洞以南)回平陽後計畫讓女兒娥皇,女英由伊杜村,遷至羊獬村落戶。二女尊從父王意見,由文武大臣和侍女送行,準備上路,二女不同意坐轎,決定騎馬赴羊獬。臨行侍者遞上新的朝服,整好衣冠,訃划進朝向父王辭行。

走到宮門下馬,見宮門上掛著兩面紅旗、—對紅燈,旗上寫著:「先有無極生太極,太報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旗的上角為八卦;幹

三、坎三、艮

三、震三、巽

三、離三、坤

三、兌三。二女向旗幟跪拜致敬。

羊獬的村民聞訊後,積極熱情的為娥皇、女英的落戶,作了隆重的準備,安排了居住的院落。到進村的一天,人們成群結隊,歡聲震耳,迎接二女。娥皇、女英莉群眾的熱情,感激莫名。

二女落戶後,能發揚父王帝堯的家風,克勤克儉,勞動生產,並能與鄉親和睦相處,博得人們的敬佩。賢良事蹟流傳萬代。

以後帝堯將二女娥皇、女共許配給舜王為妻。臨出嫁考慮著乙個問題,姊妹兩個,究竟誰該為大,誰該為小,難以定奪。最後帝堯巧設辦法,以炮為令,「煮豆子。

」七粒豆子、七根豆杆,在相同的時間裡,誰先煮熟,誰為大。

炮聲響了,娥皇採用的是大火煮法,認為這樣熟的快。可是豆子尚未煮熟,豆杆已經燒完了;女英則用小火煮,豆杆未燒完,而豆子已經熟了。這時炮又響了,時間已到,經檢查評定,女英將豆煮熟了,決定為大。

這時娥皇不同意,母親又想辦法,讓納鞋底,誰先納完誰為大。娥皇緊接著拿起針繩馬上動手,總想完在前頭。可是女英心兒細,有計畫,將繩子分成五尺一小節。

才做好準備工作,不料娥皇已納了—尺多繩子了,娥皇暗中高興——這一會可要領先了。稍待一會兒,女英雖然動手遲,但速度快,眨眼間女英的鞋底已納了多半只了。娥皇一見超過了自己,越急越出汗,汗水流溼了繩子,更拉的費勁了。

俗話說:「笨老婆拉繩子,一根拉了一筐籮」,時間已到鳴炮驗收,又是女英告捷。

娥皇雖為姐姐,仍羞於認輸,在為難的情況下,堯之大臣皋陶,又提出新意見,他說:擇一良辰吉日,令二女一人乘車,一人騎馬,誰先到姚丘, (洪洞萬安)誰為大。娥皇覺得騎馬路上不誤事,爭著要騎馬。

女英說:姐姐騎馬我就坐車吧,但有個條件,騎馬的要讓坐車的五里路,讓車先行。娥皇願意騎馬,就同意了女英的意見。

皋陶說:就如此決定。

良辰吉日到了,舜王的迎親人馬到了羊獬村,按照皋陶的決定,娥皇女英分別坐車騎馬,依先後次序上路。不料女英車到仁義村市頭,車輪陷入泥坑,送親人將車抗出轍窩,因泥糊了車輻,當時未發覺車輻折斷。走到仁義村北頭,車輻掉了,正在請木匠修理時,娥皇騎馬趕來,見此情景,問女英為何如此?

女英將出事原因告訴姐姐,並請姐姐與舜(重華)先行吧。娥皇心中暗喜,虧了騎馬,免此事故。接著對女英說:

那麼我就先走了,在姚丘等妹妹吧。後人將女英斷車輻的仁義村南頭,叫成車窩村,北頭叫成車輻村了。乙個村子兩頭兩個稱呼。

女英的車修好了,又繼續趕路,忽見前方,圍著一群人不知看什麼,車靠近一看,原來是姐姐,愁容滿面坐在一塊石頭上,低頭不語。女英忙下車安慰姐姐,問明情由,始知乘馬生了馬駒。事已至此,女英讓姐姐一同乘車趕路吧。

因此後人將王家庄南頭稱南馬駒,北頭稱北馬駒。

隨從人員牽馬跟車行進,老馬護馬駒又踢又蹦,因馬有龍性,後人將小王莊改為龍馬村,迄今未變。

馬走了不多遠,仰首嘶鳴,似乎是口渴的樣子,一面叫一面陽前蹄刨出一股清水,馬便低頭暢飲。後人將這股清水,稱為「馬刨泉」。把村名改為尺井村,即今之赤荊村,村中並修有娥英廟。

娥皇、女英二姊妹,坐在車上,在這件事上難免有所感觸,都傾吐了衷懷,把心裡的話談了談,把爭大小的事,扔到了九霄雲外,各自承認了自己的不是。娥皇首先誇獎了女英妹妹的好心腸,高風格。關於論大論小之事,父王無法定奪。

後來採取煮豆子和納鞋底子的辦法。結果娥皇又失敗;第三次父王的大臣皋陶,決定讓一人乘馬,一人乘車,結果娥皇仍然失敗。這一系列的事實,都說明妹妹是聰明的,而娥皇是弄巧成拙。

車到姚丘後,娥皇打算上歷山,勞動生產,妹妹留在姚丘,侍奉雙親,照料家務。

姊妹二人,在車上越談越親切,女英為之感動,願意學習姐姐虛心處事、團結友愛的高尚情操。不知不覺車已到達姚丘,當地的親朋厚友和群眾們夾道歡迎,將舜和娥皇、女英,迎接回去,舉行拜堂禮儀。舜王向迎接的人們深表謝意,並說:

旅途中發生事故,使大家久等了,表示歉意。

二姊妹與舜王婚後,遵照在車上的談話辦事,娥皇赴歷山勞動種莊稼女英留在家中侍奉雙親。

女英生子,名姚商均。當時社會是以物易物,日中為市,商求均勻,互通有無,故起名商均。商均以後到姚頭,開設陶窯,生三子,長子姚溫。次子姚龍、三子姚能。

娥皇、女英的故事,傳至現在,羊獬就成了二女的娘家,每年三月初三是二女回娘家的日子,四月廿八日是返回婆家萬安(姚丘)神立的日子。

女英雖小但為正宮娘娘,住娘家則是以長幼為序。羊獬村的人們,要提前一天初二日到神立,去接大姑娥皇,初三正日子,去到萬安接二姑女英。

二女回娘家後,羊獬人們於初四日請大姑進廟,初五日請二姑進廟,這一天要比初四更熱鬧,家家吃餃子,全村載歌載舞,鼓樂喧天。

另外,羊獬村的婦女,每年五月初

五、六月十

八、九月初九要提前一天到神立,正日子到萬安。而神立和萬安的婦女於三月十

五、四月初八要到羊獬拜壽,所謂唐虞遺風,流傳至今。

為什麼用「俄皇女英」來形容二女共室一夫

她們是姐妹,又都嫁給舜,而且很和睦也都很愛舜,算是一夫多妻制度中,好妻子的典範,所以都拿娥皇女英來形容二女共事一夫。俄皇女英2女共侍一夫是乙個怎麼的故事 說效仿俄皇女英是什麼意思?就是那個男的想享齊人之福。娥皇女英就是大周後和小週後,李煜的兩個皇后。說白了就是那個男的兩個都喜歡,兩個都想要。而那兩個...

哪些地方是一夫多妻制,哪些國家可以一夫多妻制度

1全部伊斯蘭教規定乙個男人可以娶四個老婆.一些阿拉伯國家,阿聯酋 沙特 卡達等。非洲的塞內加爾 史瓦帝尼等。我們的鄰居泰國也是一夫多妻,還有美國的摩門教徒,不但允許一夫多妻,而且允許一妻多夫。塞內加爾 烏干達 利比亞 史瓦帝尼 埃及 蘇丹 衣索匹亞 葉門 阿聯酋 卡達 巴林 約旦 伊拉克 沙地阿拉伯...

貓是一夫多妻的動物嗎,貓是一夫一妻制嗎

如果只有乙隻雄貓多隻母貓就只能一夫多妻制.如果只有多隻雄貓乙隻母貓就只能一妻多夫制.如果只有乙隻雄貓乙隻母貓就只能一夫一妻制.動物世界裡沒有法官,監獄,更沒有公安,城管.很有可能。o o哈哈 貓是一夫一妻制嗎 貓典型的不是 母貓發情後會跟幾隻不同的公貓交配直到發情結束 天鵝是典型一夫一妻制 額。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