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在現代哪一家的思想更適合用來治國

2021-09-12 06:23:06 字數 5172 閱讀 8086

1樓:陌漾雨

在現代的話,也不能只用一家思想來治國,應該綜合運用,利用各家長處取長補短因地制宜地治國。儒家禮法仁政等,墨家兼愛非攻尚賢等,法家以法治國等。

2樓:古洛d小希

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繁榮,諸子百家在社會上興起,簡直就是“神仙打架”。他們的思想主張放到現代也頗具意義,在治國方面,比較嚴謹一些,我認為法家的思想最適合。不管到哪,法律對國家的百姓都有一定的約束力,沒有人能違抗規則和法律,在國家的制度面前,個人的力量終歸是很渺小的。

法家崇尚“法制”,與儒家的“以禮待人”不同,法家對人們的行為具有強烈的警示性和約束性。舉個例子,如果百姓做了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這關係到個人的發展、家族的興衰乃至君主的威嚴,單純以“禮”講道理,未免也太過溫和,根本起不到服人的作用。只有用法家的思想進行約束,就會喚醒犯人心中的良知,從此以後也不敢再害人害己,這樣的人一經減少,國家的秩序就能得到充分有效的維護。

在現代,法律是維護平民百姓人身權益的有力途徑,它能夠保障個人的財產安全和人身安全,避免企圖危害國家的人鑽空子,有利於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的治安秩序。秦朝時期,統治者就善於運用法家的思想來治理國家,朝廷上下秩序井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等級和明確分工,規定和約束讓那些反對改革的人徹底閉上了嘴巴,秦朝的**集權制因此也達到了頂峰。參考秦朝的例子,可見法律對公民和社會的影響有多大。

法家的思想比較務實,在治理國家上還是法家的思想最合適。有形的約束比口頭上的“以德服人”效果要厲害得多,正是有了法律的出現,現代人民的生活才得以安穩,這無疑是安撫人心加強心劑的雙重保障。法律程式一經完善,社會上的壞人就會越來越少,人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美好。

3樓:遠方巧之鶴

我覺得是儒家的仁義、誠信等倫理道德修養,因為這些不僅能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而且還能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

4樓:莫言名與利

儒家提倡德政、禮治和人治,強調道德感化,當國家穩定,走上正常執行軌道之後,不能再實行嚴刑峻法的暴力統治,而以儒家路線為宜。

5樓:哈哈哈哈

利用各家長處取長補短因地制宜地治國。儒家禮法仁政等,用依法治國應該更適合用來治國。

6樓:驚鴻

個人認為儒家的思想更適合用來治國。法家有點殘酷,而道家則尊崇無為,都有點極端,還是儒家更合適。

7樓:橘瓜

我認為應該是法家的思想吧,因為法家提倡用法律制度來治國,這是一種比較理智而且正確的行為,也比較適合國家發展。

8樓:丸子閒談文化

在現代的話,肯定是法家的思想更適合吧,畢竟法家思想是一種比較理智且正確的行為。

9樓:麻莉麻莉哄

每一家的思想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不能單單憑一家的思想就能適合來治國,應該根據實際的國情而取各家所長,來更有效治理國家。

10樓:小林是吧

我覺得是法家思想更適合,法家思想講究用法律來規範社會,這和我們現在提倡的依法治國思想不謀而合。

11樓:橘瓜談文化

我認為應該綜合運用吧,不過還是要以法家思想為主,以法律制度來規範社會,不然社會就會亂套了。

12樓:活在瓜裡的籽

與其說哪一家的思想更適合,我覺得都適合,或者說是各取一些長處出來用是最好的了。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的事情,百家爭鳴都有哪幾家?

13樓:金果

1、儒家

儒家是孔子所創立、孟子所發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後延綿不斷,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學術流派。儒家原先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

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書坑儒"後,使儒家受到重創。而後漢武帝為了維護封建**統治,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對思想實施鉗制,使儒家重新興起。

“儒學”、“儒家”、“儒教”這些概念要分清。儒學作為一種學說,儒家作為一個階層,儒教作為一種信仰,三者需要區分開來。

2、道家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智慧。總結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整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已經正式成型。

對中華哲學、文學、科技、藝術、**、養生、宗教等等影響深遠。李約瑟說:“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於道家思想。

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像是一棵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道家思想乃是中國的科學和技術的根本”,“(道家哲學)對中國科學史是有著頭等重要性的”。

有中華文化基石之稱的道家哲學思想,還通過儒學以及中國化之後的佛學而得以不同程度的體現。道家以“道”為核心,認為大道無為、主張道法自然。

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剛柔並濟等政治、經濟、治國、軍事策略,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是“諸子百家”中一門極為重要的哲學流派,存在於中華各文化領域。

3、墨家

墨家是中國東周時期的哲學派別,諸子百家之一,與孔子所代表的儒家、老子所代表的道家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三大哲學體系,墨家被古代大家認為道家的分支,深受道家影響。

墨家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子)。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鉅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

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關注現世戰亂;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開始向科學研究領域靠攏。

墨家主要思想主張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相愛(兼愛),反對侵略戰爭(非攻),推崇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節用),重視繼承前人的文化財富(明鬼),掌握自然規律(天志)等。

因為墨家思想獨有的政治屬性,兼之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官學勾結政策,墨家不斷遭到打壓。

並逐漸失去了存身的現實基礎,墨家思想在中國逐漸滅絕;直到清末民初,學者們才從故紙堆中重新挖出墨家,並發現其進步性。

4、法家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以富國強兵為己任, 《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純粹的理論家,而是積極入世的行動派。

它的思想也是著眼於法律的實際效用。法家思想包括倫理思想、社會發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諸多方面。法家倫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觀基礎上的誠信觀和義利觀。

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成熟在戰國時期。春秋、戰國亦稱之為刑名之學,經過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

予以大力發展,遂成為一個學派。戰國末韓非對他們的學說加以總結、綜合,集法家之大成。其範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

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

5、兵家

兵家是中國先秦、漢初研究軍事理論,從事軍事活動的學派,諸子百家之一。中國自古以來兵家一直是受到重視。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兵家又分為兵權謀家、兵形勢家、兵陰陽家和兵技巧家四類。兵家的代表作品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六韜》、《尉繚子》等。

兵家著作中含有豐富的樸素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兵家的代表人物有春秋時孫武、司馬穰苴,戰國時孫臏、吳起、尉繚、趙奢、白起,漢初張良、韓信等。

14樓:匿名使用者

百是個約數,直白點說就是很多的意思。

《漢書·藝文志》將戰國主要思想學派分為十家——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雜、兵、**。

15樓:飄雙兒

儒家(孟子),墨家(墨子),道家(莊子),法家(韓非子),兵家(孫臏)

16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道家,法家,兵家,陰陽家,名,縱橫,建議看《秦時明月》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以哪倆家為主

17樓:驃騎先鋒使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以儒、法兩家為主。

儒家“知天文、識旱澇”(章太炎語),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思想學派。它擔“天下教化之先聲”,有“以一號百”的影響力。所設“六藝”指“禮、樂、射、御、書、數”這六種技能,於各地積極辦學。

亦是維護社會道德、紛亂中凝聚力量的最龐大的文化核心。儒家為華夏文明核心部分,信奉由孔子創立的維護周禮的儒家學說。孟子、子夏、顏回等後來逐步發展以教化為核心的思想體系。

莊子曾說真正的儒者“知天時;知地形;事至而斷,有君子溫文儒雅的翩翩風采”,儒家深刻體會到文之美、明之亮,儒家眼裡沒有死亡,沒有世界末日。儒家看到的不是毀滅而是輝光、日新。儒家是一個不斷髮展、與時俱進、昂揚向上的學術流派,堪稱民族脊樑。

儒家,是先秦諸子百家之一,其創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時期和諸子地位平等,在秦始皇時"焚書坑儒"受到重創, 在漢武帝為維護**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實施思想鉗制後興起。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研究國家治理方式的學派,提出了以法治國。法是通過具體的刑名賞罰來實現的。其範圍涉及法律、經濟、行政、組織、管理的社會科學,涉及社會改革、法學、經濟學、金融、貨幣、國際**、行政管理、組織理論及運籌學等。

與其他諸子百家主要研究的哲學及宗教不同,法家的研究範圍屬於社會科學。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管仲、士匄、子產、李悝、吳起、申不害、慎到、商鞅、韓非、李斯、桑弘羊、王叔文、王安石、張璁、張居正、嚴復、梁啟超、陳天一等。主張社會變革、強化法制。

根據中國歷史劃分的法家理論,主要發展為春秋諸侯國在私有產權下的市場經濟和重商主義理論,以管仲為代表。和戰國秦漢的君主制**集權國家下的國有制計劃經濟理論,以商鞅為代表。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主要流派有哪些?他們的代表分別是什麼,要論儒家思想有道理,該從哪些當面說。

18樓:故園籬笆

春秋戰國時抄

期百家爭

鳴的主要襲流派主要是儒、墨、名、法、道、陰陽六家。儒家參與百家爭鳴的主要代表是孟子和荀子;道家參與爭鳴的,不是老莊派,而是田駢、慎到、尹文、宋鈃這樣的黃老道家;墨家參與爭鳴的,主要是相里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等;名家主要是惠施、公孫龍和恆團;法家主要是韓非子、李斯等人;陰陽家主要是鄒衍等人

儒家以六藝為法,崇尚「禮樂」和「仁義」,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張「德治」和「仁政」,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 儒家強調教育的功能,認為重教化、輕刑罰是國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張「有教無類」,對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應該進行教育,使全國上下都成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還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服人,呼籲恢復「周禮」,並認為「周禮」是實現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順便說一下,儒家的仁政讓中國人長期生活在政治狂想和幻想中,結果長期無法實現社會組織的進化,這一點還不如許多野蠻民族

19樓:匿名使用者

儒派孔子,孟子,墨派墨子,法派,道派等,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原因 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盛,傳統的禮法秩序受到猛烈衝擊。在各國競相改革的風潮中,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衝擊狹隘宗族紐帶的束縛,四處遊說 講學,極大地開闊了視野,促使他們獨立思考和創造性地探索。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湧現出一批做出了...

在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運動中,士階層發揮了那些重大的作用

在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文化運動中,士階層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他們勝利完成了雙重的歷史使命,一方面將緊錮於官府的貴族文化和典籍徹底解放出來,通過對原典的整理和傳播以及聚徒講學等形式,變成全社會的共同財富,為中國封建文化的持續發展準備了廣泛的社會基礎。另一方面,他們對當時庶民階層及勞動人民所創造的各種精神文...

諸子百家各行其道,在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是什麼

戰國時期出現百家爭鳴的情況,原因很簡單,就是個國家都想要增強自己的實力,因此百家爭鳴是為個國家提供綜合實力增強的方法途徑之一。每個國家都有每個國家變法圖強的道路,比如秦國變法圖強,百家爭鳴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百家爭鳴的產生是歷史存在的必然條件,各個國家都想要進行變法圖強,那麼變法圖強的 只能是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