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程度,對麼

2021-08-16 09:02:19 字數 5289 閱讀 5913

1樓:

【封建化】所謂封建化是指封建生產方式的形成、確立過程,指在封建生產關係主導下,各種非封建因素向封建關係的轉化。其基本內容是土地佔有制的封建主義和封建社會兩個對立階級——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形成。

北魏孝文帝的封建化又叫「漢化」。即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的政治制度、管理體制、經濟耕作等類似的行為。

我個人覺得「整頓吏治」應該有促進封建化。

當時北魏孝文帝學習了漢族的"固定俸祿制",以此來減少或者杜絕**的無端攤派,改善官場風氣.而"固定的俸祿制",則應該是封建社會以來才具有的一種制度,奴隸社會的**,在中國或者是當時還未改革的鮮卑族政權裡,本身是不存在的。

大概標準——是否向漢族學習

2樓:匿名使用者

1.這裡的封建,指的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種社會制度。由共主或**王朝給王室成員、王族和功臣分封領地,屬於政治制度範疇。

「封建」即「封土建國」,即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於諸侯,並授予他們爵位,讓他們建立封國,保衛**。

中國歷史上自三國開始直至最後乙個王朝清朝,各個時期國家行政區劃管理上不同程度實行了「封建制度」,但分封不是主體;各個朝代政權穩定以後,封國與侯國實際成了行政區劃體系之一,或形式上分封;即使存在軍閥割據政權,大多數情況下,要領受中原王朝的冊封,如五代十國時期十國之一的楚國之國王馬殷,儘管於907年建國,仍舊於927年(天成二年)接受中原王朝後唐冊封為「楚王」。

2.封建化.化就是"使變為".通俗的說,封建化就是使社會制度朝著符合封建特徵的標準去轉變.

3.關於北魏孝文帝改革中 「整頓吏治」這項措施,我認為它至少在間接上是促進了封建化的.

為什麼?因為在封建社會,地主階級是統治階級.吏者,官吏也,官吏就是統治階級的代表,也是地主階級.

把官吏整頓好了,就有利於對人民的統治,維護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從而鞏固和加強封建社會的發展.

3樓:崔崔崔倩

封建化指的是改革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是否有利於本國封建君主的統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程度,對麼

4樓:曦月

是的北魏孝文源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bai南北朝時期的北魏du孝文帝在位時所推zhi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

dao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

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推行均田制,因為加速少數民族封建化一般從經濟的角度來思考,因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內容和意義怎樣

5樓:金果

一、背景:

1、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

2、北方少數民族多已從事農業生產。

3、北方出現了大量無主荒地。

4、孝文帝接受漢族地主的建議,進行改革。

二、內容:

1、制定官吏俸祿制整頓吏治:為澄清吏治,鞏固統治。

2、推行均田制: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發展農業生產,增加國家收入。

3、設立三長制: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強化對地方的控制。

4、推行新的租調製:與均田制相適應,保證稅收。

5、遷都洛陽。

6、移風易俗:易服裝、說漢話、改漢姓、通婚姻、改籍貫、行漢制、崇儒學。

三、意義:

1、進一步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過程。

3、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6樓:阿沾

1、改革的背景:北魏統一黃河

流域,結束了十六國**局面。當時黃河流域出現了民族融合的趨勢。

2、改革的內容:

(1)實行均田制,485年頒布均田令,按人口分配土地給農民。

(2)實行租調製,受田農民須向國家交納租、調,並須服兵役、徭役。

(3)494年,遷都洛都。

(4)接受漢族先進文化,令鮮卑族改用漢姓、穿漢服、說漢話,提倡與漢族通婚。

3、意義:

(1)進一步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過程。

(3)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孝文帝的改革是北魏政治、經濟發展以及鮮卑族進一步封建化的必然結果。但從另一方面,孝文帝的改革也促進了北魏政治、經濟的發展,體現了民族融合的巨大作用。

鮮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但卻不得不被漢族較高的文化所征服,並從中吸收了漢族文化精華,更加促進了自身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同時漢民族也從中吸收了鮮卑族文化中優秀的部分,使自己的發展更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體現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動作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就是各個民族不斷交流、融合所產生的,中華民族是乙個大家庭,我們應該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與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間的尊重與友愛。

然而孝文帝的改革也遇到了鮮卑舊貴族的強烈反對,在孝文帝的堅決鎮壓下才保證了漢化政策的推行,鞏固了改革的成果,由此也可見孝文帝改革的勇氣與決心以及**遠矚的改革眼光。

北方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發展:農業生產工具得到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產量增多,畜牧業得到發展。手工業生產日益活躍,商業活動也日趨活躍。

政權封建化加速:遷都洛陽以後,鮮卑統治者接受了漢族先進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程序,對北魏社會政治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樓:敲黑板劃重點

2、改革的內容:

(1)實行均田制,485年頒布均田令,按人口分配土地給農民。

(2)實行租調製,受田農民須向國家交納租、調,並須服兵役、徭役。

(3)494年,遷都洛都。

(4)接受漢族先進文化,令鮮卑族改用漢姓、穿漢服、說漢話,提倡與漢族通婚。

3、意義:

(1)進一步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2)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過程。

(3)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8樓:獨行沒趣

背景: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方少數民族多已從事農業生產;北方出現了大量無主荒地;孝文帝接受漢族地主的建議,進行改革。

內容:(1)實行均田制,485年頒布均田令,按人口分配土地給農民。(2)實行租調製,受田農民須向國家交納租、調,並須服兵役、徭役。

(3)494年,遷都洛都。(4)接受漢族先進文化,令鮮卑族改用漢姓、穿漢服、說漢話,提倡與漢族通婚。

意義:(1)進一步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2)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過程。(3)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9樓:真誠無怨無悔

穿漢服,說漢話,寫漢字,改漢制。促進了文化的交流溝通。

10樓:該使用者無名字哎

改革背景

鮮卑族是我國歷史上乙個古老的民族,拓拔部是鮮卑族活動在大興安嶺北端東麓一帶的乙個分支。拓跋部不斷南遷,在西晉時,部落首腦拓跋猗盧因為幫助當時統治者抗擊劉淵、石勒有功,被封為代王,建立了代國。但不久,代國被興起的前秦所滅,拓跋部的歷史也暫時的中斷了。

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遭到了瓦解,拓跋部的拓跋跬趁機復國,召開部落大會,即位代王,並改國號為魏,稱皇帝,史稱北魏。此後幾代北魏統治者都致力於統

一、兼併戰爭,先後滅掉了北方僅存的大夏、北燕和北涼,於439年統一了北方。

改革內容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總體概括起來有以下三點:第一,推行均田制,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布了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

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第二,整頓吏治,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

第三,遷都洛陽,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495 年正式遷都洛陽。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複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意義加速了鮮卑和北方的封建化(即漢化)過程,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使北魏政權得以鞏固。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麼積極意義

11樓:超酷的張浩天

1、北方社會經濟有了明顯發展:農業生產工具得到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產量增多,畜牧業得到發展。手工業生產日益活躍,商業活動也日趨活躍。

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2、政權封建化加速:遷都洛陽以後,鮮卑統治者接受了漢族先進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程序,對北魏社會政治生活乃至整個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促進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僅緩和了****,鞏固了封建統治,更促進了民族的大融合,為結束長期**局面,重新走向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12樓:簫灑舞劍

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範圍極其廣泛,內容也極為豐富.總體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

第一,推行均田制.

在均田制的同時又頒布了與之相聯絡的三長制和租調製.均田制使農民分得了一定數量的土地,將農民牢牢束縛在土地上,成為國家的編戶,保證了地主們的基本利益及土地私有制.而租調製則相對減輕了農民的租調負擔,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從另一方面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整頓吏治.

吏治的敗壞不僅激化了社會矛盾,同時也使統治階級內部產生了矛盾.在這項改革措施中,以「治績」的好壞為標準.整肅了官僚機構,鞏固了封建統治.

第三,遷都洛陽.

為了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加強對黃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495 年正式遷都洛陽.第四,實行漢制與移風易俗.

主要內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斷北語、改複姓、定族姓、遷都洛陽等,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孝文帝改革的歷史意義和影響:

鞏固北魏的統治,有利於黃河流域的安定和發展.有利於我國的民族大融合,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的經濟的發展,有利於我國少數民族從奴隸制向封建制度的過渡,有利於我國民族的團結.

13樓:匿名使用者

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

14樓:翋遠

加速了當時北方各少數民族封建化的過程,鞏固了北魏政權,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鮮卑族用武力征服了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但卻不得不被漢族較高的文化所征服, 並從中吸收了漢族文化精華,更加促進了自身的發展、鞏固了封建統治。同時漢民族也從中吸收了鮮卑族文化中優秀的部分,使自己的發展更為完善。

孝文帝的改革體現了民族融合的巨大推動作用。整個中華民族的文明就是各個民族不斷交流、融合所產生的,中華民族是乙個大家庭,我們應該具有高度的民族凝聚力與民族情感,懂得民族間的尊重與友愛。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什麼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

推進了鮮卑族的漢化程序,促進了北方的民族融合,緩和的 對恢復和發展北方的社會生產有積極作用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實行漢化,禁胡服 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地區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匯,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文帝的改革...

北魏統一的歷史意義,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何歷史意義

1 政治上初步結束西晉以來北方 割據局面,出現了區域性統一 2 經濟上創造了北方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促進了社會生產的發展 3 民族融合 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完成了國家的統一 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廢除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繼承了先祖統一之勢,歷時二十餘年先後平定...

孝文帝的故事,北魏孝文帝遷都的故事

北魏長期都於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風雪,風沙常起,當時有人作 悲平城 詩說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流行的歌謠也這樣唱道紇於山頭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惡劣的氣候環境,難以適應經濟的發展,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於北魏對整個中原地區的統治,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為保證遷都順利進行,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