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性質有什麼共同點

2021-03-04 07:03:35 字數 4679 閱讀 5790

1樓:咦...呀

1、都加速了本政權的封建化程序,重農抑商,加強了**主義**集權,同時在改革過程中出現血腥鬥爭

2、改革的目的都是鞏固統治,根本性質上說都是使政權封建化,改革使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過渡

3、改革措施都比較全面,涉及到方方面面,觸動了原來的根本的經濟體制4、相對意義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商鞅變法的正面評價已有定論,孝文帝改革的評價存在較大的爭議,至今未有定論

2樓:瓊州大山

都促進了社會形態的變化,都是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3樓:萬夏罕癸

1.改革的目的都是

鞏固統治,根本性質上說都是使政權封建化,改革使奴隸制度向封建制度過渡;

2.改革措施都比較全面,涉及到方方面面,觸動了原來的根本的經濟體制;

3.相對意義上取得一定的效果,商鞅變法的正面評價已有定論,孝文帝改革的評價存在較大的爭議,至今未有定論。

商鞅變法與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有什麼異同之處

4樓:學院派魚多多

一、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的不同點:

1、側重點不同:

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

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2、目的不同:

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3、方式不同:

孝文帝是最高統治者,改革方式是自上而下。

商鞅是臣子,改革方式是自下而上。

二、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的相同點:

1、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大大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2、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3、都遇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

4、二者之間都是在爭取了最大的群體支援的情況下,上下合力取得成功。從社會結構上看,都屬於貴族加絕大多數的底層人員。

5、經濟結構上看,都屬於改善生產關係型。其實從底層群體的態度,即可看出改革所指的方向是否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總體需要,只要符合該需要,即是滿足生產關係內在需求。

6、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擴充套件資料:

為何說商鞅的思想具有啟蒙進化意義:

愚民是一種文化蒙昧,而政治上最大的蒙昧就是人治。商鞅的變法也有開啟文明之蒙的社會改革的內容,就是移風易俗,使秦民知男女之別、男子成年分立,改變父子兄弟共妻等落後習氣。更重要的是,商鞅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政治啟蒙家,打破了人治、權治、君治的蒙昧。

第一、商鞅打破了君主****之蒙昧,第一次在政治制度設計上對君權進行約束:君主雖獨有立法權,但立法應該以強國、利民、因循國情民情為原則,不得隨意立法;君主有人事任命權,但不是君主隨意任命官吏,只能**依法任命,人事權被虛化。

君主的行政權,下放到各級長官,國治斷家王,斷官強,斷君弱,行政權被虛化;君主有司法權,但司法權由君主任命的各級法官法吏獨立行使,司法權被虛化。這已經具有了初步的分權治理的框架。在商鞅的法治思想中,君主只是實行法治的工具,而不是法治的目的。

第二、商鞅打破了貴族世襲的政治蒙昧,以事功主義開啟平民政治、上下流動、機會平等、能力平等的大門。

軍功(武爵武任)、糧功(粟爵粟任)、政功(常官者遷,依法治理有功的**應公升遷)、告功(下級**監督揭發上級**違法有功者可代其職)等,使得下層的平民百姓普通士兵獲得了憑本事、憑業績公升遷進入國家政治上層的機會。

第三、商鞅打破了刑不上大夫貴族的蒙昧,開啟了壹刑、刑無等級,卿相將軍至庶民百姓,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新氣象。這種法律平等,包括功臣與平民平等,名人與普通人平等、行善與行惡平等、官民平等、富人與窮人平等。這些法律平等,有些內容如富人與窮人平等,已經超越了希臘民主制下的法律平等。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西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繼位。

變法侵犯了貴族們的利益,因之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商鞅失去變法的強有力支持者,商鞅有口難辯,只得逃亡。最後,商鞅在秦軍追捕中斃命,只落得個「車裂」的下場。但變法得以繼續實行下去。

5樓:衡水遊龍

1、異: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2、同:

①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③都遇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

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3、商鞅變法: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商鞅自魏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製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為左庶長,在西元前356年和西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4、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稱孝文漢化,是指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時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 都洛陽,改易漢俗等。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改革措施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6樓:匿名使用者

(1)相同點:

①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③都遇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

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點: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7樓:匿名使用者

你同意歷史書上就可以看到它們的不同之處

8樓:匿名使用者

這位朋友你好!這是我給你的標準答案:

1、比較商鞅變法與孝文帝改革的異同點

(1)相同點:

①都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為國家統一創造條件;

③都遇到了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

④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點:

①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②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變法有何異同?

9樓:一條酸菜魚

1、改革背景相同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變法都是在建國初期為了解決社會矛盾問題,增強國力,發展經濟。

戰國初期,秦國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都晚於其餘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於其他大國。為了增強秦國實力,在諸侯國的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和不被別國吞併,秦國引進人才實行商鞅變法。

北魏自建國以來,農民起義依舊有增無減,而朝廷殘酷的鎮壓非但沒有平息人民的起義,反而激發了更多矛盾和鬥爭。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和****,馮太后孝文帝先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統稱為孝文帝改革。

2、結果不同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舊制度被徹底廢除,經濟得到了發展,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後來秦王朝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為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孝文帝死後僅30餘年便迅速地分崩離析,走向滅亡了。

3、時間不同

商鞅變法是在西元前356年、350年實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公元471年(皇興五年)。

10樓:fruit餃子

(1)都處在**割據、社會動盪的時代;

都面臨著增強國力,擊敗外敵的任務;

都有國君或皇帝的大力支援。

都是封建化性質的改革

(2)商鞅變法:廢井田,開阡陌,承認土地私有,從法律上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

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對後世影響深遠。

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進一步完善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利於增加國家收入、緩和階級矛盾,對後世影響深遠。

(3)都增強了國力,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

11樓:匿名使用者

1、相同點:

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都促進了政權的封建化;都遇到守舊勢力的反對和阻礙;結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點:

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

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側重於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12樓:深院鎖清秋

不同點:

側重點不同:商鞅變法側重於富國強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側重於制度的更新,遷都和移風易俗.

目的不同:商鞅變法是為了實現富國強兵以在兼併戰爭中取得優勢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為了緩和社會矛盾,改變鮮卑族的落後狀態.

1.年代不同

2.秦朝那時是七雄爭霸,商鞅是為了國富兵強。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為了改革政治上的一些事。

3.時代想法不同,秦朝是主張「焚書坑怒」。而北魏則是對民族大融合進行改革。

結果不同。商鞅變法使秦國迅速強大,為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孝文帝的改革則沒起到這種效果,北魏還是**衰亡了

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什麼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義?

推進了鮮卑族的漢化程序,促進了北方的民族融合,緩和的 對恢復和發展北方的社會生產有積極作用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實行漢化,禁胡服 胡語,改變度量衡,推廣教育,改變姓氏並禁止歸葬,提高了鮮卑人的文化水準。是西北地區各民族陸續進入中原後民族融合的一次總匯,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文帝的改革...

關於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程度,對麼

封建化 所謂封建化是指封建生產方式的形成 確立過程,指在封建生產關係主導下,各種非封建因素向封建關係的轉化。其基本內容是土地佔有制的封建主義和封建社會兩個對立階級 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形成。北魏孝文帝的封建化又叫 漢化 即少數民族學習漢族的政治制度 管理體制 經濟耕作等類似的行為。我個人覺得 整頓吏...

孝文帝的故事,北魏孝文帝遷都的故事

北魏長期都於平城,平城偏北地寒,六月風雪,風沙常起,當時有人作 悲平城 詩說悲平城,驅馬入雲中,陰山常晦雪,荒松無罷風。流行的歌謠也這樣唱道紇於山頭凍死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惡劣的氣候環境,難以適應經濟的發展,偏北的地理位置更不利於北魏對整個中原地區的統治,孝文帝決定遷都洛陽。為保證遷都順利進行,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