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不喜歡
1、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裡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
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揹著揹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
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
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2、張曜拜妻為師
清代咸豐年間有個武官叫張曜,因苦戰有功,被提拔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學,沒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視,御使劉毓楠說他“目不識丁”,因此改任他為總兵。張曜從此立志要好好讀書,使自己能文能武。
張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書。妻子說:要教是可以的,不過要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行拜師之禮,恭恭敬敬地學。
張曜滿口應承,馬上穿起朝服,讓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對她行三拜九叩之禮。
從此以後,凡公餘時間,都由妻子教他讀經史。每當妻子一擺老師的架子,他就躬身肅立聽訓,不敢稍有不敬。與此同時,他還請人刻了一方“目不識丁”的印章,經常佩在身上自警。
幾年之後,張曜終於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後來,他在山東做巡撫時,又有人蔘他“目不識丁”。他就上書請皇上面試。面試成績使皇上和許多大臣都大為驚奇。
張曜在山東任上,築河堤,修道路,開廠局,精製造,做了不少利國利民之事。因為他勤奮好學,死後皇帝諡他為“勤果”。
3、畫荻教子
北宋時期,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
他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有錢供他上學呢?她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歐陽修就這樣在母親的教導下在地上用荻草稈在地上寫字,終於學有所成。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4、程門立雪
“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家喻戶曉。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學家將樂縣人楊時求學的故事。
楊時從小就聰明伶俐,四歲入村學,七歲就能寫詩,八歲就能作賦,人稱神童。他十五歲時攻讀經史,熙寧九年登進士榜。他一生立志著書立說,曾在許多地方講學,倍受歡迎。
居家時,長期在含雲寺和龜山書院,潛心攻讀,寫作教學。
有一年,楊時赴瀏陽縣令途中,不辭勞苦,繞道洛陽,拜師程頤,以求學問上進一步深造。有一天,楊時與他的學友遊酢,因對某問題有不同看法,為了求得一個正確答案,他倆一起去老師家請教。
時值隆冬, 天寒地凍,濃雲密佈。他們行至半途,朔風凜凜,瑞雪霏霏,冷颼颼的寒風肆無忌憚地灌進他們的領口。他們把衣服裹得緊緊的,匆匆趕路。
來到程頤家時,適逢先生坐在爐旁打坐養神。楊時二人不敢驚動打擾老師,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門外,等候先生醒來。這時,遠山如玉簇,樹林如銀妝,房屋也被上了潔白的素裝。
楊時的一隻腳凍僵了,冷得發抖,但依然恭敬侍立。過了良久, 程頤一覺醒來,從視窗發現侍立在風雪中的楊時,只見他通身披雪,腳下的積雪已一尺多厚了,趕忙起身迎他倆進屋。
後來,楊時學得程門立雪的真諦,東南學者推楊時為“程學正宗”,世稱“龜山先生”。此後,“程門立雪”的故事就成為尊師重道的千古美談。
2樓:金牛咲
畫荻教子:
北宋時期,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
他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有錢供他上學呢?她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歐陽修就這樣在母親的教導下在地上用荻草稈在地上寫字,終於學有所成。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3樓:開心每一天天
鑿壁偷光肯定是,,,,,
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4樓:小格調
1、映月讀書
南朝人江泌小時家貧,白天要幫助家裡做些雜活維持生計,晚上他抓緊時間來學習,由於買不起燭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讀書,月亮西墜。他爬上梯子接著讀,經常因睏倦從梯子上摔下,爬起來後接著讀書。
2、買臣負薪
朱買臣靠砍柴賣柴維持生活,經常揹負柴薪,謳歌道中,至五十歲才拜為會稽太守。後遂用“買臣採樵”指未遇時勞力貧居的生活;用“五十功名、五十晚貴”等謂大器晚成。
3、牛角掛書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韉騎牛,在牛角上掛一卷《漢書》,一邊走一邊看書。越國公楊素正巧在路上看見,慢慢地跟在他後面,問:“哪來的書生這般勤奮?
”李密認識楊素,從牛背上下來參拜。楊素問他讀的是什麼,他回答說:“《項羽傳》。
”楊素於是和他交談,覺得很驚奇。回家後對兒子楊玄感說:“我看李密的見識風度,不是你們這些等閒之輩所具有的。
”玄感因此就傾心結交李密 。隋煬帝九年,玄感在黎陽起兵,派人入函谷關迎接李密。
4、鑿壁借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
”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5、高鳳流麥
高鳳,字文通,是南陽葉人。在青年還是書生時,他的家庭以種田為生,但卻精通讀書,白天黑夜都不停息。他的妻子(曾經)有一次到田地裡去,庭院裡面晾晒著麥子,讓高鳳看住雞(以防吃麥)。
後來突然下了暴雨,高鳳拿著竹竿讀經書,沒有發覺雨水沖走了麥子。妻子回來後責問他,高鳳這才恍然大悟(小麥被沖走了)。後來高鳳成了著名的學者,在西唐山教書。
高鳳年老後,依舊拿著書本不知疲倦,聞名於天下。
5樓:我是你的小
講的是有“書聖”之稱的王羲之小時候熱愛書法,刻苦專研書法的故事。
6樓:過分摩羯
1、懸樑刺股:漢代孫敬讀書非常勤奮,從早上晨曦微露一直讀到皓月東昇,中間一刻也不休息。假如看倦了想打盹,就拿一根繩子系在頭頂上,繩子另一端掛在屋樑上,這樣就無法打瞌睡,讓自己始終保持清醒。
憑著這股勁,孫敬終於成為當世大學者。戰國時蘇秦出身寒微,常常被人瞧不起,但他讀書非常勤奮,如果昏昏欲睡,就自己拿一把錐子來刺擊大腿,血一直流到腳踝。尖銳的疼痛又提醒他繼續用力。
就這樣,蘇秦終於學成滿腹經綸,掛六國相印,主持合縱抗秦的大計。
2、焚膏繼晷:唐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韓愈在自述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
……焚膏油(膏油,指點燈的油)以繼晷(晷:讀guǐ,日影,比喻時光),恆兀兀(恆兀兀:勤學不止的樣子)以窮年。
”他讀書學習時,經常是口中不斷地吟誦著《六經》,手中不停地翻閱著各種典籍,從點起油燈一直學到天亮,就這樣夜以繼日,一年又一年。以後,“焚膏繼晷”就成了形容勤奮學習的典故。當人們讀到韓愈那一系列膾炙人口的佳作,讚歎其雄健奔放、神奇生動而又充滿藝術魅力的文辭時,是否會想到他焚膏繼晷的日日夜夜呢。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
2、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對聯)
1、勤能補拙:鄭板橋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他天資並不聰明,記憶力也不好。但勤能補拙,他就在“勤”字上下功夫。例如:一本書,別人只需看
一、二遍,就可以記住它的內容,但鄭板橋不行。於是,他就多讀幾遍,一些經典的書籍,他還會讀上百遍,直到融會貫通,徹底弄懂才肯罷休。他不僅勤於讀書,還勤于思考和勤於練習。
他常常眼望天空,一動不動地發呆,別人跟他說話,他的回答也常常是答非所問,或前言不對後語,其實他是在專注地思考問題。正由於他勤奮努力,終於成為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2、刮目相看:三國時期,吳國有一位將軍叫呂蒙。他從小家貧,依靠姐夫鄧當生活,因此除了苦練武功以外,沒有讀多少書。
其後一直過著軍旅生活,也沒有能認真地讀一點書。後來吳王孫權要他認真讀書,呂蒙辭以軍中多務。孫權說:
“你說你事情多,難道比我還多嗎?我還經常讀史書、兵書,自己覺得收益很大。”從那以後,呂蒙發憤讀書,孜孜不倦。
都督魯肅曾去看望呂蒙,開始時對呂蒙還有輕視之意。經過交談,發現呂蒙有的方面比自己知道得還多,他高興地拍著呂蒙說:“我以為你只有武略,想不到你現在這樣博學多知,已不是以前的吳下阿蒙了。
”呂蒙說:“士別三日,自當刮目相看嘛。”
、映月讀書:南齊時的江泌家境貧窮,白天做鞋為生,晚上才能抽空學習。點不起燈,他就拿書登上屋頂,藉著月光讀書。
白居易有詩云:“是時天無雲,山館有月明,月下讀數遍,風前吟一聲。”孟郊也曾有“夜貧燈燭絕,明月照吾書”的詩句,說明許多古人都有映月讀書的體驗。
2、囊螢映雪:囊螢映雪是說晉代的車胤和孫康為了學習,夜晚點不起燈,車胤夏日裡就捉螢火蟲裝在絹袋中照明,而孫康則在冬夜下大雪時,映著雪光讀書。後《三字經》中引用了這個典故曰: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3、鑿壁偷光:西漢學者匡衡貧而好學。夜晚無燈,為了能借鄰家的燭光讀書,他在牆壁上鑿了個洞。
當地一個大戶人家有許多藏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工,但他不要報酬。主人很驚奇,問他為什麼,他說:“我想得到主人的書,全部讀完它。
”主人很受感動,就用書作報酬資助他。後來,匡衡成了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
4、長明燈下苦讀:元代畫家、詩人王冕出身農家,小時候要幫人家放牛,幹雜活。有一天,他借到一本早就想看的書,但白天在寺院裡幹活,一則忙得喘不過氣來,二則老和尚也不讓他幹活時看書,所以他只好在晚上讀書。
可是沒錢買燈油,好學的王冕忽然想到:佛殿裡不是有長明燈嗎?那裡,老和尚晚上是不會去的,極安靜,沒有干擾。
深夜,他來到佛殿,只見長明燈在微風中搖盪,微弱的光照在佛像上,顯得陰森可怖;但是強烈的求和欲使他壯大了膽子,爬到佛像的膝上,湊著長明燈讀他喜愛的書。他專心致志,很快就忘掉了周圍的一切。從此以後,佛殿的長明燈下,天天有個孩子在凝神苦讀。
5、歐陽修鋪沙識字: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四歲喪父,母親給別人洗衣服、做針線活來維持一家生活。到了入學年齡,歐陽修家貧不能入塾,只得跟母親學習。
他把細沙倒在院子裡當紙,把蘆葦杆當筆。歐陽修跟母親日日學字,接受訓蒙教育,過了一段時間,歐陽修就可以閱讀一些書籍了。有了自學能力以後,他更加刻苦努力,在22歲時考中了進士 ,後來成了著名的散文大家
關於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
講的是有 書聖 之稱的王羲之小時候熱愛書法,刻苦專研書法的故事。牛角掛書 唐代李密聽說包愷在緱山,前往拜訪。他騎著牛,在牛角上掛上一捲 漢書 邊走邊讀。越國公楊素在路上見到他,拉著馬韁繩從後面跟著他,說 什麼書讓你勤奮到這種地步?李密說是 項羽傳 楊素於是與李密談論,認為他是奇才 見 新唐書 李密傳...
古人勤奮讀書的例子古人勤奮讀書的故事
講的是有 書聖 之稱的王羲之小時候熱愛書法,刻苦專研書法的故事。1 李白鐵杵磨針 磨針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業,就放棄學習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在磨鐵棒,問她在幹什麼,老婦人說 我想把它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業。2 匡...
古人讀書的故事有哪些,古人刻苦讀書的故事有哪些?
牛角掛書 唐代李密聽說包愷在緱山,前往拜訪。他騎著牛,在牛角上掛上一卷 漢書 邊走邊讀。越國公楊素在路上見到他,拉著馬韁繩從後面跟著他,說 什麼書讓你勤奮到這種地步?李密說是 項羽傳 楊素於是與李密談論,認為他是奇才 見 新唐書 李密傳 後來用 牛角掛書 比喻勤奮讀書。囊螢映雪 這是由兩個故事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