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城一文中,近看長城,看到什麼

2021-07-25 23:54:06 字數 6136 閱讀 6410

1樓:多普達成

近看城牆高8米,高大堅固,上部鋪著很大的方磚,寬約6米,兩邊有成排的垛子,每隔300多米有方形的城臺,有瞭望口,射口等。

《長城》一文,作者遠看長城,突出了什麼?近看長城,突出了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讓我(*゚∀゚)つ―{}@{}@{}- 來吃燒烤♪

3樓:匿名使用者

①i????????

4樓:唐妮

遠看長城突出了它的長,近看長城突出了它的高大堅固和設計巧妙

文中說“登上八達嶺長城的高處,可以清楚地看到長城的結構。”這裡的“結構”是什麼意思

5樓:

這....應該是走向和輪廓吧,長城有啥結構?大青磚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就只居高臨下,就和你在高樓中能看到 路得道路的結構一樣

7樓:

結構?應該是曲折的條狀的延綿的巨集偉的誇張的結構吧

自己登上去看看就知道了

8樓:草莓糖

我醉欲眠卿且去,去你媽的

站在長城上能看到什麼景物一段話小練筆

9樓:幽默對聯

在長城上,看著藍天白雲,清山綠水,張開雙臂,呼吸城外新鮮空氣,忘卻一切煩惱,彷彿擁有了一切,擁有藍天白雲,我是天神;擁有清山綠水,我是大地;擁有自由快樂,我是自由女神。

長城就像書中所說:宛如一條臥在山頂的巨龍。我此刻就站在巨龍身上,享受擁有。看四面群山圍繞,層巒疊嶂。看著高山和藍天連在一起,我心裡的莊嚴之感越來越強烈。

長城作文400字有遠看,近看,思想和讚歎!

10樓:匿名使用者

著名的萬里長城,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蜿蜒曲折,蟠伏在中華大地上。萬里長城,氣勢磅礴,雄偉壯觀,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是世界上最巨集偉的建築工程,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

二、舉世無雙的。   萬里長城東起河北省的山海關,西到甘肅省的嘉峪關。它縱橫河北、北京、山西、內蒙古、寧夏、陝西、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曲折綿延長達6700公里,約有1.

3萬華裡,所以被稱為“萬里長城”。人們提到長城時,往往會把它同秦始皇聯絡起來,其實在秦以前的戰國時代,有許多諸侯國,像燕、趙、魏、秦、韓等,都在修築長城,以便相互防禦。後來,自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用了十多年的時間,把各諸侯國修築的長城連線起來,並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才成為長達萬里的、雄偉壯觀的長城,也可以說是秦始皇統一後的一項重大的軍事防禦措施。

不過,在秦以後的許多朝代,對長城又不斷地進行修建,直至明代。可以說萬里長城這項偉大的工程,到了明代後期才算最後完工的,也就形成了長城今天這樣的規模和麵貌。   長城最為突出的特點是:

經跨高山峻嶺,越過沙漠,穿過草原,經絕壁,隨著山勢曲折起伏而修築,因地形隘口險峻崢嶸而立,宛如一條飛舞著的東方巨龍一樣。在這長達萬里的長城間,每隔一段距離都要建立起無數的箭樓、烽墩和關隘、方城等。在城牆上還建有許多兩層的堡壘,上層頂部為平臺,周圍有垛口、望洞,便於瞭望和攻擊,下層有磚砌的小房間,可居住士兵和儲備糧食和兵器等。

在長城內外群山之間的制高點上,設有許多烽火臺。這是為傳遞軍事情報而設立的,每當遇到敵人來犯時,白天在烽火臺上點起狼煙,夜間點**種,這樣一座一座地傳下去,即使在千里之外,也很快可以把訊息傳到京城來。長城還有一個特點,即是在大約每隔10餘公里處建造一個關城。

關城口大小要依據地勢險要程度和軍事上的重要性來決定。其中著名的關城有山海關、居庸關、八達嶺、雁門關、嘉峪關等。例如,居庸關就是建築在北京西北50公里處的地方,它是建在一條長約20公里的深山峽谷中,地勢非常險要,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是古代北京城西北門戶,位置十分重要。

  在居庸關的中心,還儲存著一座漢白玉石臺,叫“雲臺”。原來雲臺上建有三座石塔,是元代建造的,現已被毀掉了。在雲臺下面有一個六角形的門洞,門洞兩旁石壁上,雕刻著四大天王和許多造型十分精美的佛像。

那四大天王看上去個個目光炯炯有神,渾身充滿著一種力量。在門洞裡面有大量的石刻像,還有用漢文、西夏文、藏文等六種文字雕刻的佛經。這些雕像、石刻,也都是元代雕刻,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達嶺是居庸關的一部分,它海拔1000多米,居高臨下,地勢險峻。由於八達嶺一段長城特別險峻、雄偉,距離北京較近,所以解放後對這段長城進行了修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成為國內外人民經常來這裡遊覽的勝地。   當你登上八達嶺長城最高的烽火臺上,放眼遠望,那蜿蜒曲折的長城,像一條巨龍在飛舞,翻山越嶺,遊向遠方的天邊;再看那長城的堡壘,一個連著一個,一段城牆接著一段城牆,一望無際,蒼蒼莽莽。

看到這樣雄偉壯麗的景像,一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升;那高大綿長的長城,是建造在高山峻嶺和懸崖峭壁之上,建造之艱難是無法想象的。這時,你也許會想:我們空手攀登長城都會感到很吃力,那麼在古代沒有任何建築機械情況下,是怎麼建造這樣雄偉的長城呢?

難怪人們讚譽,長城是人類活動的奇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中華民族的智慧與力量和不屈精神的象徵。因此,長城已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保護專案

外國人一看到一看到長城就會想起中國,這說明了什麼?

11樓:王禕德

標誌性建築,並且給人印象深刻

這表明了中國已經走向世界,走向國際

就跟你一看到自由女神像、白宮、或者其他什麼的什麼,你都會先想到美國而不是他的建造者等等

12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萬里長城自構築的那天起,它就成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徵,兩千年多年來,任何人都沒有能從認識上割裂萬里長城,因而也就無法割裂中華民族。長城作為軍事防禦工程,自然更多地象徵軍事、象徵國防、象徵國家的安全和鞏固。南朝宋時大將檀道濟,曾隨高祖北伐,在爭取統一的大業中屢立戰功,威名甚重,朝廷疑畏之,詔廷尉加害了他及其諸子。

檀道濟被抓時,脫下頭巾丟地說:“乃復壞汝萬里之長城。”可見萬里長城作為國家統一和安全屏障的象徵意義早已植根於中國人的心目之中。

唐太宗時門下奏:“築城以備虜,未若選將為長城。”此長城當是國防的同義詞,而中唐詩人韓??

在詩中讚揚唐朝突厥族將官哥舒僕射是“萬里長城家,一生唯報國。”說明萬里長城作為國家的象徵,連突厥部族人也認同了。

明代是大修長城的朝代,長城的象徵意義也被廣泛使用,明大臣劉思唐在《籌邊錄序》中讚揚欽差巡撫寧夏地方的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楊守禮說:“若假以久任,俾得究竟其設施,必能以身為西北長城,銷北虜之患於未形。”《嘉靖寧夏新志》載:

“總兵官潘浩,能謹烽堠,迄今人以‘潘長城’稱之。”

縱觀歷史,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為全體中國人民所接受,應該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抗日戰爭時期。那時,日本作為一個海外民族,悍然入侵中國,在佔領區奴役中華各民族人民,並妄想吞併整個中國。在日本侵略軍的侵略標誌中,還曾把侵略者腳踩長城做為勝利的象徵。

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徵國防和民族統一的長城自然提升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喚起整個民族的抗戰意識。2023年的長城抗戰震驚中外,它揭開了抗日戰爭史上最初的壯烈一頁,“誓與長城共存亡”成為抗日將士們的共同誓言。“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義勇軍進行曲》唱出了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心聲。而一首“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四萬萬同胞心一樣,新的長城萬里長”的《長城謠》歌曲,同樣以其獨特的藝術感召力,激起了億萬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人們聽到或唱起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愛國激情,就是因為長城能喚起億萬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共鳴。

與世界上許多偉大的人類歷史遺址一樣,長城在其軍事實用功能逐漸消退和其文化精神作用不斷增強的雙向歷史演進中,其美學魅力日顯明顯,它一方面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類的堅強意志和雄偉氣魄。

正是由於長城和長城文化所具有的強大美學魅力,吸引了世界。而世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過長城開始真正地瞭解中國。西方最早介紹長城的是葡萄牙歷史學家巴洛斯編寫的《每十年史》,該書2023年出版。

書中寫道:“……關於這座長城,以前就有所聽聞,以為它並不連續,它是行進在中國人與韃靼人的土地中間,依山脈而成的通路。而據這幅地圖,則它是全部連線的,不由極為驚奇。

”但馬洛斯沒有來過中國。來過中國南方並在所著書中介紹長城的有葡萄牙多明我會教土達克魯茲及西班牙外交官馬丁拉達。但沒有資料表明他們見過長城。

公元2023年蘇格蘭醫師約翰

13樓:匿名使用者

說明長城代表中國啊。

14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是中國古代最雄偉的建築

毛姆寫的長城一文中不可思議是什麼意思

15樓:恩惠妮阿加西

相比之下,英國**家毛姆的《長城》不像魯迅那樣著力於取其象徵意義,而是在寫實的基礎上發出由衷的慨嘆。2023年,毛姆來到了中國,寫下了遊記

散文《在中國屏風上》,《長城》就是其中的一篇。這篇文章正如書中的其他文章一樣,是毛姆用鉛筆在路邊買的黃色包裝紙上草草寫成,只不過200來個字。在

毛姆的眼中,中國的長城“就像它所守衛的帝國一樣不可思議”,它是龐大的、雄偉的、寂靜的、令人敬畏的,同時它又是孤單的、無情的、大膽的。這是一個外國

人真實的感受,為了強調這種感受,毛姆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發出了同樣的慨嘆:“在薄霧中,龐大、雄偉、寂靜、令人敬畏地矗立著中國的長城。”這不是簡單的

重複,而是一種鐫刻在作者腦海中的巨幅油畫:在一片無邊無際的薄霧之中,中國的長城巍巍矗立在崇山雲嶺之間,它顯得那麼龐大、雄偉,在一片寂靜中散發著令

人敬畏的氣息。這幅畫面正是作者記憶中的長城,在隨意的抒寫中透著淡淡的嘲諷。因此,這篇文章不論是語言還是表現出來的感受都具有濃郁的個性色彩,或者具

體地說,具有濃郁的毛姆本人的個性色彩。因此,在教學時把毛姆的《長城》介紹給學生,也正是希望從另一個既不同於教材又不同於中國作家魯迅的角度,讓學生

看到一個外國人眼中的長城。當然,毛姆並不能代表所有的外國人,毛姆眼中的長城也並非所有外國人眼中的長城,我們從其他外國人對長城的評價中就可以看出來

——設計者太偉大了,長城不愧為世界奇蹟!——以色列前總理拉賓。

在**能看到中國的長城

16樓:一顆大楊樹

山海關被稱為天下第一關,位於河北省河北省秦皇島市東北15千米,是萬里長城的入海處。

金山嶺長城位於密雲縣與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交界的燕山山脈中。沿線有建築各異的敵樓67座,烽火臺2座,大小關隘5處。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是明長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北京的重要屏障。

大境門長城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市區,長城中唯一一座以門命名的關口,長城四大關口之一。

角山長城距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北約3千米,系燕山餘脈,是關城北山巒屏障的最高峰。其峰為大平頂,平廣可坐數百人,有巨石嵯峨,好似龍首戴角,故名。角山是萬里長城從老龍頭起,向北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萬里長城第一山”。

青山關位於河北省遷西縣北部,因關口兩側的大青山而得名,始建於明洪武年間,把守的道路外達塞北草原,內地直抵薊州鎮府三屯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慕田峪長城位於懷柔區境內,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關長城,東連古北口,開放的2250米長城段其特點是長城兩邊均有垛口,特別是正關臺三座敵樓並矗,著名的景觀箭扣、牛角邊、鷹飛倒仰等位於慕田峪長城西端。

司馬臺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千米。

司馬臺長城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4千米,共有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

古北口長城位於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是中國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由北齊長城和明長城共同組成,包括臥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臺4個城段。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箭扣長城位於北京懷柔縣西北八道河鄉境內,距懷柔縣城約30千米,山勢非常富於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

鎮北臺建於明萬曆三十五年,距歷史文化名城陝西省榆林市三千米,是萬里長城遺址中最為巨集大、氣勢最為磅礴的建築,也是萬里長城上最雄偉的軍事要塞和觀察所,有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和“天下第一臺”之稱。是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嘉峪關長城位於嘉峪關市西南隅,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長城西端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是明長城沿線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

虎山長城位於遼寧丹東市城東十五千米的鴨綠江畔虎山景區,虎山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臺

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作者從什麼什麼及什麼在現了圓明園當年的巨集偉

圓明園的毀滅 是小學語文的課文。用對比手法寫是為了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課文點評 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 圓明園的毀滅 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乙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

說和做一文中6自然段有什麼作用,說和做一文中第56自然段有什麼作用?

說和做一文中第5 6自然段的作用與前七個自然段的作用一樣,就是敘述前期聞先生作為學者方面的 說 和 做 為下文的議論作鋪墊。第一部分寫法是先引用聞先生的 言 然後記其 行 再進行議論。這部分寫法是把聞先生的話插入作者所敘事實之中,而這些話又是聞先生致作者信中親筆所書。言導行,行證言,情真意切。作者在...

匆匆一文中,為什麼要以問句做結尾

是因為在此看似在問,實際上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雖然是問句,卻顯得憂傷 淡漠,使全文有了靈動的生命,使作者的情緒和感受更能引起讀者共鳴。匆匆 裡後面為什麼要連續用六個問句,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 你好!匆匆 裡後面連續六個問句,看似在問,實際上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