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蘇軾的《赤壁賦》有哪些名句
蘇軾的《赤壁賦》有哪些名句?
《前赤壁賦》中蘇軾樂觀曠達的人生觀體現在哪些方面
2樓:瞑湖之鯤
起始時寫景,是作者曠達、樂觀情狀的外觀;"扣舷而歌之"則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樂甚"向"愀然"的過渡;
表現蘇東坡樂觀曠達的事例
3樓:
一、「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定風波》),這是蘇軾因為「烏台詩案」差點送命後被貶黃州後所作,當時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狽,唯有蘇軾發出了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感慨,這絕對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經歷無數人生挫折與磨難後的感悟,這真是一種對人生超然的樂觀!
二、「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初到黃州》)單看字面,這黃州真是居住的勝地呀,魚美、筍香.可這是蘇軾生平第一次被貶,初到貶地的感受.換作常人,初到貶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覺到寂寞無助,但蘇軾不然,無論到**,無論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樂觀地面對,他都能隨遇而安.
就是在這個被貶之地——黃州,蘇軾安然而居,開墾「東坡」自耕,從而為中國文學史增添了乙個傳奇的「蘇東坡」,為後人留下了傳誦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
三、「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貶再貶的蘇軾,直到將老才從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際,他回首這一路的貶謫生涯,唱出了這兩句人生感悟.貶到惠州(今廣東)已經是大陸的盡頭了,新黨還未死心,再將其貶到儋州(今海南),而蘇軾對那樣乙個蠻荒瘴癧之地的生活的總體評價是「茲遊奇絕」,這真是一種大胸懷、大樂觀.
四、「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自題金山畫像》).這是蘇軾去逝之年對自己事業的總結與評價,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黃州、惠州、儋州三個被貶之地,在貶謫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實,是實實在在的生活,是實實在在的為民服務,所以一生的功業都放在了三地.在是貶謫文化的最強音,是九死不悔的執著,更是大樂觀!
4樓:匿名使用者
念奴嬌 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譯文】 長江朝東流去,千百年來,所有才華橫溢的英雄豪傑,都被長江滾滾的波浪沖洗掉了。 那舊營壘的西邊,人們說:那是三國時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驚人的巨浪拍打著江岸,捲起千堆雪似的層層浪花。 祖國的江山啊,那一時期該有多少英雄豪傑! 遙想當年周公瑾,小喬剛剛嫁了過來,周公瑾姿態雄峻。
手裡拿著羽毛扇,頭上戴著青絲帛的頭巾,談笑之間,曹操的無數戰船在濃煙烈火中燒成灰燼。 神遊於故國(三國)戰場,該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過早地生出白髮。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場大夢,還是把一杯酒獻給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飲共醉吧!
軾才華出眾,又有志為了國家而建功立業,但卻遭人陷害,被貶黃州。幸而他為人心胸豁達,所以沒有消沉下去,在暢遊長江時寫下了這篇千古名作。上闋寫景,描繪了萬里長江及其壯美的景象。
下闋懷古,追憶了功業非凡的英俊豪傑,抒發了熱愛祖國山河、羨慕古代英傑、感慨自己未能建立功業的思想感情。【事例】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几上幾下。
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於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同時也是這首曠達的詞的寫作背景
5樓:匿名使用者
江城子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在赤壁賦中的情感變化以及情感變化的原因體現了蘇軾什麼樣的情懷
6樓:紫月繁星之天翼
蘇軾與眾友人觀月色下江景,這時心胸開闊,舒暢,無拘無束.飲酒樂極,扣舷而歌,以抒發其思「美人」而不得見的悵惘、失意的胸懷.想望美人而不得見,加之客吹洞簫,依其歌而和之,一曲洞簫,悽切婉轉,致使作者的感情驟然變化,由歡樂轉入悲涼,對人生短促無常的感嘆.
感嘆自己生命的短暫,羨慕江水的長流不息,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但是作者繼而思辨道:事物和人類都是無窮盡的,又何必羨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
這表現了豁達的宇宙觀和人生觀,天地間萬物各有其主、個人不能強求,江上的清風有聲,山間的明月有色,江山無窮,風月長存,天地無私,聲色娛人,我們恰恰可以徘徊其間而自得其樂.最終表現了作者忘懷得失,胸襟坦蕩.心情是一波三折,哲理是步步深入.求採納
前赤壁賦表現了蘇軾怎樣的人生態度
關於蘇軾前赤壁賦的疑問,關於蘇軾前赤壁賦的疑問
前赤壁賦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於是飲酒樂甚,扣舷...
蘇軾的赤壁賦寫於什麼時候,蘇軾寫《赤壁賦》的背景?
創作背景 赤壁賦 寫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被貶謫黃州期間。赤壁賦是指北宋文學家蘇軾寫過兩篇 赤壁賦 中的 前赤壁賦 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名篇,表現了作者的心靈由矛盾 悲傷轉而獲得超越 昇華的複雜過程。宋神宗元豐二年 1079年 因被誣作詩 謗訕朝廷 遭御史 入獄,史稱 烏台詩案 蘇軾因寫下 湖州...
有關赤壁賦的問題,關於蘇軾前赤壁賦的疑問
主人先和客人談笑風生,而後客人用哀怨的 來表達無可奈何的心情。接著蘇軾借江上清風,山間明月抒發了豁達 超脫 樂觀和隨緣自適的感情,最終主客轉悲為喜,開懷暢飲。表現了蘇軾忘懷得失 超然物外,達到了圓融的境界。闡發了人要從悵惘中解脫出來,理性地對待生活,不能把問題絕對化的哲理。客人感慨人生短促無常的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