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紅彼得
屈原。歷史上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根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西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公婆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泊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
2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生活在西元前3世紀的楚國,他的祖國被敵國攻陷以後,他懷著悲憤的心情跳入汩羅江身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日。以後,每到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高潔的品格,都要以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祭奠他。
後來,竹筒裝公尺又演變為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粽子在古時候被稱為「角黍」,它是以葦葉、竹葉等包裹糯公尺,以線繩綑紮成錐形或枕頭形,蒸煮而食。
在端午節前夜,家家都要包製粽子,上鍋蒸煮,以備應節食用。粽子還是互相饋贈的禮品,端午節走親訪友,人們都要互贈自家包的粽子。 端午節食品除了粽子外,中國各地還有一些吃食,比如吃鹹鴨蛋、喝雄黃酒,這都是取自民間避邪的說法。
除了吃,端午節還有很獨特的裝飾民俗。這一天,每家門前都要懸掛艾草和草蒲,這是兩種藥草,一方面是為了避邪,另一方面是因為初夏時節,多雨潮濕,毒蟲滋生,人容易得病,這兩樣藥草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另外,在端午節,人們還會給小孩纏繞五色絲線,寓意「長命百歲」,縫製香包,形狀就像老虎、葫蘆,裡面裝上香料,用絲線掛在小孩胸前,還要給小孩子穿虎頭形狀的鞋,圍上繡有老虎的肚兜,這都是為了保佑小孩平安吉祥的意思。
在中國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龍舟比賽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據說這一習俗也與屈原有關,傳說是老百姓發現屈原跳江後,拼命划船前去相救。後來就演變成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的風俗了。
每年端午,江邊湖邊的龍舟競賽,就成了一場規模巨集大的節日盛會,有的地方有五六十艘龍舟參賽,每艘船首都安裝有木雕龍頭,色彩鮮豔,形態各異。名船上鑼鼓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河岸上彩旗飄揚,萬眾歡騰。扣人心弦的龍舟競賽將端午節推向了高潮。
3樓:暴孝不詞
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4樓:真秀梅桓培
為了紀念屈原啊!
端午亦稱端五,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時至今日至少有
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5樓:匿名使用者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絡起來。俗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6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由來: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7樓:匿名使用者
愛國詩人屈原
孝女曹娥
8樓:晴朗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演變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對於諸「屈原紀念說」,學術界大都認為是後世牽強附會之辭,難以置信。聞一多認為把屈原和端午節**在一起,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才出現的,而端午節很早以前便已存在。
學者胡適一直懷疑是否真的有屈原這麼乙個人,因為在司馬遷的《屈原列傳》之前,史書上沒有關於屈原的記載。在司馬遷之前至戰國屈原所在時期百幾年這段時間裡對屈原的記載是空白的,屈原是在司馬遷的《屈原列傳》才首次出現,如果真的有屈原這麼一牛人,史書上不該空缺的,司馬遷有可能道聽途說寫了個《屈原列傳》。把屈原和端午節**在一起是在南朝的文獻,而南朝離屈原跳江自盡間隔了七百多年。
在《荊楚歲時記》記述中,屈原抱石自投汨羅江愛國的時間是西元前278年前後,愛國地點和目標是楚國,當時秦國負責扮演的是侵略者的角色。且不討論歷史上是否真的有屈原這麼乙個人,如果屈原真愛國那可上前線英勇殺敵去,跑到江邊去進行「愛國自殺」,這種愛國方法特另類。假如屈原真的是愛國,那他愛的只是他的楚國,此後東亞大陸的這塊土地上出現了很多個國家,祖國也換了一次又一次。
屬於當時楚國的後裔吃粽子紀念屈原是有道理的,但是當時的秦、齊、燕、趙、魏、韓這六個外國的後裔,吃粽子紀念屈原屬於莫名其妙了。 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9樓:愛看電影的馬兒
歷史上端午節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根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西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公婆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泊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詞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
隨著屈原的影響不斷地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節日。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誰?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哪幾為名人?
10樓:歐禿禿
依據南朝梁人吳均的神話**《續齊諧記》及宗檁的《荊楚歲時記》,認為端午節起源於紀念屈原。還有認為是紀念伍子胥、紀念曹娥、紀念介子推等。
1、屈原
西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為了寄託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公尺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2、伍子胥
夫差賜予伍子胥寶劍,讓他自我了斷,伍子胥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4、介子推
介子推是寒食節與清明節由來傳說的主角,可也有認為端午節的由來與介子推有關。據東漢時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說,端午節係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11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第乙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12樓:二丫小妙招
二丫小妙招-關於端午節紀念誰,你真的了解嗎?(百家號)-2019.05.29
13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伍子胥、曹娥和秋瑾
14樓:匿名使用者
1屈原2伍子胥
3曹娥4介子推
端午節的最早是為了紀念誰?
15樓:爽朗的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已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龍祖的習俗。
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忠君愛國,後亦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起源於南方百越,把農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相沿迄今。
拓展資料: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乙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正陽節、龍日節、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 。
端午習俗主要有食粽子與賽龍舟。食粽子的習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賽龍舟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16樓:小樑仔
端午節的最早是為了紀念誰,有很多說法,請供參考:
1.紀念介子推,據東漢時期蔡邕《琴操》中載,端午節係為紀念先賢介子推。
2.紀念勾踐操練水軍,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
3.紀念古越民族圖騰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乙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罈罈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誌之一。
4.紀念蓄蘭沐浴,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古人五月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
5。紀念夏至,首倡夏至說者為黃石先生,2023年他在《端午禮俗史》(香港秦興書局2023年出版)一書中提出,端午節如涓涓之水發源於遠古時代,三代匯為川流,秦漢擴為河,唐宋納百川而成湖海。端午節源於夏至說聞世後,學者吞吐百家,從更廣泛的視野去研究,2023年,劉德謙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說》(《文史知識》2023年5期)中,認為端午來自夏、商、周時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節中「鬥百草」、「採雜藥」等與屈原無關。
端午節放假是為了紀念誰?端午節是用來紀念誰的?
紀念屈原的。端午節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龍舟節 端陽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來的。後因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即端午這天投汩羅江自盡,後人為了紀念他,向汩羅江投放一些粽子,意為祈求魚兒能夠不要食掉屈原的屍體。這只是人們的一種願望。端午節在2009年成功申請為世界非遺節日。端午...
端午節是紀念哪位愛國詩人,端午節是為紀念哪位愛國詩人而設立的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生活在西元前3世紀的楚國,他的祖國被敵國攻陷以後,他懷著悲憤的心情跳入汩羅江身亡,這天正是五月初五日。以後,每到五月初五,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高潔的品格,都要以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祭奠他。後來,竹筒裝公尺又演變為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粽子在古時候被稱為 角...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你知道冬至是為了紀念誰嗎
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 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 祛寒嬌耳湯 醫治凍瘡。他把羊肉 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 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