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自己克服失敗的方法,從失敗經歷中總結出哪些經驗教訓

2021-03-28 11:58:50 字數 5801 閱讀 3217

1樓:匿名使用者

偉大的戰爭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值得總結的經驗與教訓, 以下我們討論其中三點:

一、民族與內亂,必然招致外患的產生;

二、團結與統一,是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三、 民族利益高於階級利益,民族團結在於社會和諧發展。

一、民族與內亂,必然招致外患的產生

戰爭源於日本的侵略, 日本侵略中國在於它稱霸世界的野心、30年代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以及日本軍人的冒險。然而, 就我國自身而言,日本的入侵首先在於當時國家不統一, 民族不團結。沒有國家的統一,就沒有完整的國防;沒有民族的團結, 就沒有抗敵的力量。

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年以前的歷史。辛亥革命了帝制,建立了中華,關於建立後的情形,孫中山先生在 年作了這樣的評價,「……破壞雖然成功,建設上卻一點沒有盡(力)。 這十三年來,上社會上種種黑暗比前清更甚, 困苦日甚一日。

故多數派即以此為口實而攻擊革命黨, 謂只有破壞能力,而無建設能力。此種話我們革命黨雖不肯承認, 然事實上確是如此。……自成立後,皆操之派手內, 故雖革命黨對於上,社會上做了種種的破壞,而苦於無機會以建設。

故從各方面看來,中國自革命後並無進步,反為退步。……此種事實,誰負其責? 革命黨不能不負其責。

」為此,孫中山改組,實行三大政策, 並發動了由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國民革命,以期打倒軍閥,重整山河。然而, 出師未捷身先死,他沒有來得及完成這個艱鉅的任務。 他的黨內繼承者雖然與黨合作取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但旋即背叛革命, 捕殺黨人,從此國共兩黨進行了長達10年的內戰。

正是在這10年間, 日寇的侵略由區域性擴大到全中國。國共戰爭之外, 內部又在進行一次比一次激烈的混戰。從年至年26年間的時代,大戰30 餘次,其中年4月至11月的中原大戰,雙方投入兵力在萬以上, 消耗軍費5億元,戰火波及20餘省,雙方死傷30多萬人。

給生命財產和社會經濟造成極大損失。

在日寇步步進逼的侵略勢頭之下, 不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加強國防力量,抵抗外族入侵,而是以其精銳部隊,從 年12月至年12月,先後動用近萬人次進行「圍剿」紅軍的戰事。「九一八」事變爆發時,他正坐鎮南昌,以30萬裝備精良的「軍」對蘇區進行第三次「圍剿」。還口口聲聲「攘外必先安內」。

日軍正是利用這個弱點,竟然以乙個師團的兵力(加其它部隊共約2萬人)發動進攻,而當時駐東北4省的邊防軍和省防軍(不包括入關12萬人),共有14萬人,此外,還有非正規武裝(即、 公安隊和各縣自衛團等)約18萬人。在的不抵抗政策下,日軍僅用4個月又18天,就占領了東北3省,使近百萬平方公里的國土,3 千萬同胞淪於日寇的鐵蹄之下,開始了屈辱的亡國奴生涯。

中國黨從「九一八」事變起就堅決主張對日抗戰。9月20日,發表《為日本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 「反對日本強佔東三省!」11月27日, 剛剛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發表對外宣言,召全國動員起來, 武裝起來,反對日本的侵略和的反動統治。

滿洲省委領導了一系列活動,湧現出了楊靖宇、趙尚志、周保忠、趙一曼等民族英雄。

但是,當時以王明為首的「左傾」, 沒有認識到由於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而使國內階級關係發生了深刻的變動。 看不到中間派因要求而產生的積極變化, 也看不到內部正在發生的分化和破裂。相反,認為中間勢力「是幫助來維持他的統治, 來使眾不去反對與統治」的,因而,「這些派別是最危險的敵人,應該以主要的力量來打擊這些妥協的派。

」 這樣, 把一些原本可以團結的中間力量推向了一邊,使自己更加固孤立。

他們沒有在新的形勢下高舉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 而一味強調階級的對立和鬥爭。他們錯誤地照搬國際的指示, 提出「武裝保衛蘇聯」的口,自然難以得到眾的理解和擁護。這種錯誤,直到年12月瓦窯堡會議後才被糾正, 提出了建立廣泛的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

由此看來,國家的、民族的不團結, 正是日本發動大規模侵略的契機。

二、團結與統一,是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年末,內戰還在不斷進行的時候, 對中國政局有著決定性影響的和黨的政策開始發生轉變。

方面,由於它的退讓政策沒有得到日本的響應, 相本變本加厲地侵占中國領土,特別是華北事變的發生, 迫使國民開始考慮調整它的對日政策。年11月19日, 在第五次上,提議通過了乙個決議案, 中有「和平未到完全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亦不輕言犧牲。」但又表示:

如果「最後關頭」到來,那也只好「放棄和平」決心「犧牲」。 年1月,日本外相廣田巨集毅發表「取締排日」、「中日滿經濟合作」、「共同防共」三原則。意在逼迫承認「滿洲國」。

這是難以接受的。這時他才意識到:中日戰爭無法避免了, 於是一面交涉於前蘇聯以謀求援助;一面聯絡於,以期收撫歸順。

黨方面,在瓦窯堡會議以後, 提出了建立廣泛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並在實際工作中積極與前來「圍剿」的軍隊謀求團結,以緩和國內局勢,為國共兩黨的協商做準備。

年初開始,國共雙方進行了一些接觸, 黨提出重建二七年那樣的統一戰線,但卻依然要先解除的武裝, 再以方法解決。為此,他發動了年冬的「會剿」。張學良、 楊虎城在中國黨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為逼蔣, 毅然發動「西安事變」。

在中國黨的幫助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這樣,中國兩個最大的政黨,敵對10年之久的政黨、 與黨,在民族存亡的關頭,終於團結起來,共同走上了抗戰的道路, 肩負起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責任。從此,中國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中國的抗戰有了嶄新的面貌。

全國各族空前地團結起來, 全國各個階級、階層空前地團結起來,全國各個地方空前地與統一起來。 這是以來中華民族未曾有過的團結, 這是以來中國政局前所未有的統一。四面八方、上上下下, 大家共同顯示了一種意志--團結起來,共赴國難。

於是,在華北前線,在松滬戰場,我們看到了不同省籍, 操著不同口音,身著不同服裝的軍人,他們有北方人,也有南方人; 有四川來的,也有廣西來的,雲南來的……

於是,我們聽到了乙個個大戰的名字:從盧溝橋頭的反擊戰, 到平型關戰役、忻口會戰、松滬會戰、台兒莊大捷、武漢會戰、 長沙會戰、崑崙關戰役、緬北滇西作戰等等;於是, 我們看到了一支支活躍在敵人後方,使敵人聞風喪膽的平原游擊隊、敵後武工隊、 鐵道游擊隊、雁翎隊等等。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中華民族的優秀子孫,為、為、為挽救我們這垂危的民族,將一滴滴鮮血凝結起來,將一支支臂膀緊挽起來,面對敵人的屠刀,面對敵人的炮火, 前進!

前進!前進!進!

於是,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豎立起一道新的萬里長城, 它無處不在,它不處不有;它不再崩塌,不再陷落,不再被逾越。它由 4萬萬5千萬的血肉築成。

從此,日寇侵華的道路走向了下坡,它失去了往日的驕橫, 再不能肆意踐踏中國的領土,因為,他們每占領一寸中國的土地, 都要付出慘白的骨灰!

從此,中華民族不再任人宰割,因為為了, 我們寧願與那惡魔共同毀滅!上海汽車司機胡阿富,為搗毀敵人的一車, 駕車衝入黃浦江;狼牙山上的五壯士, 在彈盡之際寧可跳下萬丈深淵而不作俘虜;張自忠將軍寧可戰死決不後退;戴安瀾將軍率軍遠征, 馬革裹屍;還有,還有那千萬里之外的各地華僑, 他們不但傾其所有地為祖國捐錢、捐物,而且遠渡重洋回國參戰。在華北平原, 在江淮河汊、在滇緬公路,到處都灑著他們的鮮血,埋著他們的忠骨。

他們是帶著父母、妻子的囑託而來的,但他們卻毅然選擇了犧牲!

由此,我們看到中華民族只要能夠團結就可以生存; 只要能夠統一,就有力量抗爭。只有我們民族團結起來,統一一致, 我們才有力量抗擊外侮,才能夠生存,才能夠發展。乙個團結的民族, 會產生巨大的向心力;乙個團結的民族,會迸發出無限的創造力、反抗力; 乙個團結的民族,必將是與解放的民族。

這種力量是任何外部勢力所難以摧垮、難以動搖的。

三、民族利益高於階級利益,民族團結在於社會和諧發展

14年抗戰的歷史告訴我們,無論哪個階級, 在國家民族處於危亡之中,受到強敵入侵之時,都必須及時地高揚起民族的旗幟。 因為沒有民族的,便沒有階級的。階級矛盾, 必須受的制約。

階級鬥爭,必須有利於民族的、國家的和領土完整。 所以,無論哪個階級及其政黨, 都應把整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放在政策的首位,為全民族的生存而奮鬥。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 那些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能夠挺身而出, 為全民族的生存犧牲奮鬥的階級及其政黨,往往能夠贏得全民族的支援與擁護。

在這場鬥爭中, 誰最堅決、最勇於犧牲,為盡可能多的人謀利益,誰就能獲得更多的支援。 而誰在民族危亡中觀望、動搖,只為一己私利著想, 甚至損害民族利益,它就一定會被民族和所拋棄。

14年抗戰的歷史告訴我們,在乙個遭受著民族的國度中, 階級矛盾必須制約。而且是可以制約的。為了全民族的共同利益, 各個階級必須制約自身的利益,做出必要的犧牲。

中國黨提出的「地主實行減租減息」與「農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成功地實現了為著民族利益,犧牲階級的暫時利益(其實質是各個階級的相互讓步),維護全民族團結的目標。正由於戰爭中,各個階級、各個階層,相互容,自我犧牲,才使中華民族緊密地團結起來, 將全部的意志與力量,都聚集在抗擊日寇侵略的鬥爭之中。 我們的國力原本衰微,我們的民族原本貧弱,但她卻能以這積貧積弱之軀, 抵擋了**的日本的侵略,不撓不屈地戰鬥,終於贏得了徹底的勝利, 究其原因,在於團結,而其所以能夠從激烈的階級鬥爭中迅速團結起來, 正由於中華民族各階級之間的容讓與自我犧牲精神。

沒有這種精神, 無法化解和減弱各階級之間的矛盾與隔閡;沒有這種精神, 無法實現全民族的團結與統一。

遺憾的是,直到這時,我們民族才覺醒過來, 我們的民族才團結起來。向使這種覺醒和團結早日到來,日寇當不敢貿然進犯, 我國當有強大的力量抗擊入侵。慶幸的是,我們畢竟明白了這個道理,因而,我們最終戰勝了敵人。

日本是被打倒了, 但這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教訓不應被忘記。

中華民族以自己的團結統一戰勝了日本, 但是在戰爭即將取得勝利之際, 中華民族卻再次面臨著團結還是的問題,年4月至6月,中國黨「七大」在延安召開, 在會上作了《論聯合》的報告。 他在報告中完整地論述了和解與妥協中的兩大階級及其政黨共同建立中國未來的巨集偉藍圖, 闡述了中國黨人對發展資本主義的認識:「拿資本主義的某種發展去代替外國和本國封建主義的,不但是乙個進步, 而且是乙個不可避免的過程, ……現在的中國是多了乙個外國的和乙個本國的封建主義,而不是多了乙個本國的資本主義,相反地, 我們的資本主義是太少了。

」 「中國現階段的歷史將形成中國現階段的制度, ……即幾個階級聯盟的新主義的國家形態和形態。」

同年5月,中國也召開了「六大」。大會拒絕了中國黨關於建立聯合的主張。5月10日,對大會代表說: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於消滅黨!日本是我們國外的敵人, 是我們國內的敵人!只有消滅,才能達成我們的任務。

」於是,14年抗戰之後,中華民族不得不再受戰爭之苦, 不得不再之痛。中國--這個曾經了滿清王朝, 領導國統區軍民取得了抗戰勝利的具有光榮歷史的政黨,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關鍵時刻,違背全民族的意願,把中國再次推入戰爭的深淵。雖然, 它最終被拋棄了,但是,這場內戰給中華民族所造成的創傷卻久久未能癒合。

它給我們民族、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系列嚴重的影響。 直到今天,祖國大陸與之間未能統一, 這種長久的局面制約著國內經濟的交流與發展,對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多有阻礙。 而在外交方面更遺人以籌碼,動輒施壓於我國,又使我國外交頻添掣肘,委實可悲!

今天,我國的周邊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揮舞屠刀, 直闖國門的侵略已成過去。但是,、霸權主義以及利益集團。 仍然不斷地我們,侵犯我國的,阻撓我國的統一。

因此, 在和平發展時期維護民族的團結與統一,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何維護中華民族今日的統一與團結呢? 從抗戰的實踐中我們認識到,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的人眾之所以能夠團結起來, 關鍵在於利益的趨近和目標的一致。 在於各階級各階層能夠比較妥善地處理與其它階級階層之間的利益關係。

不使一方利益過分超出他方利益之上而損害他方利益。因此,我們今天在致力社會的繁榮與發展過程中, 必須注意控制社會各階級各階層以及利益集團在社會收益中的差距。 合理的經濟差距是社會發展的動力,但是差距超過一定的限度, 就會導致基層社會的乃至對抗。

因為, 沒有經濟上的平等就沒有上的平等,就不會有和諧的社會環境。 只有使我們社會中的絕大多數成員,都感受到社會發展的利益,都能滿懷希望地生活,社會才具有向心力, 民族也才具有凝聚力。 在當代致力於祖國的富強與統一正是我國各階級各階層共同一致的最好奮鬥目標。

在這個目標之下, 我們仍將聚合起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拚搏不息。

中國近現代史一再證明了統一,對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性。沒有團結,就沒有發展;沒有平等,就沒有團結; 沒有共同的目標,就沒有民族的凝聚力。讓我們高舉著富強與統一的旗幟, 努力建設乙個富裕和諧的強國。

12306提示訂票失敗行程衝突的解決方法有哪些

如果出現行程衝突先查一下自己有沒有買過上述條件的火車票,如果有可以退掉或者改簽,再買。二 12306提示訂票失敗的原因 2.如果在同乙個城市的兩個火車站都有購票,也會提示訂票失敗 行程衝突。3.如果你坐的那一趟火車人多,你想先買站票,過幾個站後有人下車有空位,你再買坐票,這樣也會造成行程衝突。4.你...

求克服困難獲得成功和躲開困難最後失敗的例子

有一則很有意思的小寓言,說乙個人跑到廟裡跪拜觀音,期望能得到觀音的幫助,不料旁邊正巧有一位觀音模樣的人也在敬香。於是他很好奇地問 您是觀音嗎?對方答 正是。他更好奇了 那您為什麼要拜自己呀?觀音答 噢,我只知道求人不如求己。故事很簡單,但寓意深刻,這也正教育了我們要養成在任何時候都要靠自己努力的好習...

古今中外名人從失敗到成功的勵志故事

王獻之練習書法染黑十八缸水,李時珍三十餘年編撰本草綱目,鄧亞萍克服身材劣勢活的18次世界冠軍,馬克思寫資本論嘔心瀝血40年。專注 勤奮和熱愛造就了乙個人的成功。古今中外名人勵志故事一 司馬光 宋朝司馬光出生於官宦世家。從小機智過人,勤奮好學。剛滿二十歲即考上進士。他為官清廉,公務之餘常利用時間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