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116貝貝愛
「輦來於秦」的「輦」是詞類活用。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出處:唐·杜牧《阿房宮賦》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朝歌夜絃,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
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
白話釋義:
六國的宮妃,王子王孫,辭別六國的宮樓,走下六國的宮殿,坐著輦車來到秦國,他們早上歌唱,晚上奏樂,成為秦國的宮人。明亮的星星晶瑩閃爍,這是宮妃們開啟了梳妝的鏡子;烏青的雲朵紛紛擾擾,這是宮妃們在梳理晨妝的髮髻;渭水漲起一層油膩,這是宮妃們拋棄了的胭脂水。
煙靄斜斜上公升,雲霧橫繞空際,這是宮中在焚燒椒、蘭制的香料。雷霆突然震響,這是宮車駛過去了;轆轆的車聲越聽越遠,無影無蹤,不知道它去到什麼地方。每一片肌膚,每一種容顏,都美麗嬌媚得無以復加。
宮妃們久久地站著,遠遠地探視,盼望著皇帝來臨。有的宮女沒能見到皇帝,竟整整三十六年。
寫作背景:
《阿房宮賦》作於唐敬宗寶曆元年,即公元825年,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曆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唐敬宗李湛十六歲繼位,善於擊球,往往深夜捕狐,與宦官嬉戲終日,貪好聲色,大興土木,希望獲得不死之靈藥,曾在長安洛陽有興修宮殿的龐大計畫。
後因平盧.成德節度使藉口「以兵匠助修東都」想趁機奪取洛陽,才作罷。作者預感到唐王朝的危險局勢,與黑暗現實,就寫這篇賦,表面上寫秦因修建阿房宮,揮霍無度,貪色奢侈,勞民傷財,終至亡國,實則是借秦之故事諷唐之今事,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鑑,不能哀而不鑑,最終只能落得「後人復哀後人也」的結局。
本文借寫阿房宮的興建與毀滅,揭露了秦朝統治者的窮奢享樂,並借古諷今,闡述了天下興亡的道理。希望唐朝的統治者不要只圖自己奢侈享樂,重蹈覆轍。但是杜牧的忠告沒有使統治者更改。
兩年後,王死,半個世紀後,黃巢起義後唐王朝與秦王朝一樣歸於滅亡。
文章賞析:
作者寫《阿房宮賦》,其目的是給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提供歷史教訓,為了豐富歷史教訓的內容,從「六王畢,四海一」以下,一直是既寫秦又不忘六國。
就章法說,以秦為主,以六國為賓;就思想意義說,以六國為秦的前車之鑑。阿房宮中的無數美人,乃是六國的「妃嬪」;阿房宮中的無數珍寶,又是六國「取掠其人」的長期積累。
六國一旦滅亡,則美人「輦來於秦」,珍寶「輸來其間」;那麼,秦一旦蹈六國的覆轍,又將怎樣呢?秦不以六國為鑑,終於自食其果;那麼,當時的統治者又走秦的老路,難道會有什麼更好的結局嗎?寫到這裡,真可謂「筆所未到氣已吞」!
接下去,還不肯正面說破,卻以無限感慨揭示出六國與秦滅亡的原因:「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既指出六國與秦的所以亡,又指出倘能「各愛其人」,就不會亡。
這才將筆鋒轉向「後人」──主要是當時的統治者:「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行文至此,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成功地表現了他的創作意圖。
結句更有言盡意不盡的特點。
結尾的一段議論也是有所借鑑的。《漢書》卷七十五載京房對漢元帝說:「齊桓公、秦二世亦嘗聞此君(周幽王、周厲王)而非笑之,然則,任豎刁、趙高,政治日亂,盜賊滿山,何不以幽、厲卜之而覺悟乎?
……夫前世之君亦皆然矣。
臣恐後之視今,猶今之視前也。」《通鑑·唐紀·貞觀十一年》所載馬周的議論也與此相類似:「蓋幽、厲嘗笑桀、紂矣,煬帝亦笑周、齊矣,不可使後之笑今如今之笑煬帝也。」
不難看出,杜牧「後人哀之而不鑑之」的議論,是和京房、馬周的議論一脈相承的。後人只「笑」前人、「哀」前人,卻不肯引以為鑑,硬是要蹈前人的覆轍,就只能使「後人而復哀後人」、復「笑」後人,這的確是可悲的。
作者寫的是《阿房宮賦》,即從阿房宮著筆,就前半篇的敘寫作出了邏輯的推演。一連串用準確的比喻構成的排句,形象地表現了「秦」與「人」、剝削者與被剝削者一樂一苦的兩個方面及其相互關係。
一句句噴薄而出、層層推進,到了「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已將火山即將爆發的形勢全盤托出。再用「**之心,日益驕固」從反面一逼,便逼出「戍卒叫,函谷舉」的局面,農民起義的熊熊烈火終於埋葬了統治者。而供統治者享樂的阿房宮也隨之化為灰燼。
2樓:暴走少女
「輦來於秦
」的「輦」不是詞類活用。
「輦來於秦」是《阿房宮賦》中的句子,其中的「輦」的理解,有三種不同看法:
一、名詞活用為動詞;
二、名詞作狀語;
三、沒有詞類活用。對此,我想第三種更符合語言實際。
首先,「輦」從字形看,像人在前面拉車。引申為「乘車」,是動詞。所以沒有必要來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
其次,作「名詞作狀語」解釋時,釋為「乘著輦」,或者「用輦載」,修飾「來」。這種解釋從語法角度看,仍然是動詞性的。「乘著輦」著重在「乘」,「用輦載」著重在「載」,可見「輦」不是名詞作狀語。
第三,「輦來於秦」這種句式,在現代漢語裡的例子有:
(1)他拿著書來教室。
(2)汽車載著寶馬上高速了。
(3)她頭戴鳳冠回娘家。
這些句子粗體字所在位置與「輦」相同,表示一種伴隨性動作,這些成分是動詞性的,名詞不能出現在這個位置。因此「輦來於秦」的「輦」不是名詞做狀語。
3樓:忐
「輦來於秦」是《阿房宮賦》中的句子,其中的「輦」的理解,有三種不同看法:
一、名詞活用為動詞;
二、名詞作狀語;
三、沒有詞類活用。對此,我想第三種更符合語言實際。
首先,「輦」從字形看,像人在前面拉車。引申為「乘車」,是動詞。所以沒有必要來乙個「名詞活用為動詞。
如:1.「將死,疾於公宮,輦而歸,君親推之」《左轉-昭公十年》2.
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戰國策 · 莊辛謂楚襄王》
4樓:陽光仙人掌
是的,是乘輦車來到秦國
下列各句中,加線詞的詞類活用與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辭樓下殿,輦來於秦 a. 箕踞 而遨 b
5樓:手機使用者
a。試題分析:a,像箕畚一樣。
與例句相同,名詞活用作狀語。輦,乘輦車。b,收藏,動詞活用作名詞,指金玉珠寶之物。
c,義,名活用作動詞,堅持正義。d,形容詞活用作動詞,渺小得像。
點評:詞類的活用——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某個有固定屬類的詞臨時改變它的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充當別的詞類使用,就叫作詞類的活用。因此,辨析乙個詞是否活用,主要是看它本身的詞性,以及它在句子中所處的位置。
辨析詞類活用主要看它在句子中所處的位置與其他詞的關係。從語句分析來看,凡是處在動詞謂語(主語、賓語)位置上的動詞(名詞、代詞)以外的其他詞,都可看作某詞活用為動詞(名詞)。
《阿房宮賦》詞類活用
6樓:匿名使用者
四海抄一的一,數詞用作襲動詞,
統一驪山北構而bai西折的北和西,du
名次作狀zhi語,向北dao
和向西輦來於秦的輦,名次作狀語,乘車
朝歌夜絃的朝和夜,名次作狀語,每天早晚
動詞、形容詞作動詞:燕趙之收藏的收藏,韓魏之經營的經營,齊楚之精英的精英,皆指金銀珠寶
名次作動詞:朝歌夜絃的歌和弦,唱歌、奏樂
《阿房宮賦》中的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 5
7樓:belieber囧囧
詞類活用
1.六王畢,四海一(畢,被動用法,被滅亡;一,數詞作動詞,統一)
2.驪山北構而西折(北、西,名詞作狀語,向北、向西)
3.長橋臥波,未云何龍?(龍,名詞作動詞,出現了龍)
4.復道行空,不霽何虹?(虹,名詞作動詞,出現了彩虹)
5.輦來於秦(輦,名詞作狀語,坐輦車)
6.朝歌夜絃(歌、弦,名詞作動詞,吟唱、彈奏)
7.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收藏,經營,精英,動詞作名詞,皆譯為金玉珠寶等物)
8.鼎鐺玉石,金塊珠礫(鼎,玉,金,珠,名詞作狀語,把寶鼎當作…… ,把玉石當作…… , 把**當作…… ,把珍珠當作……)
9.後人哀之而不鑑之(鑑,意動用法,以……為鑑)
10.廊腰縵回(廊、腰,名詞作狀語,像人腰一樣,像綢子一樣)
11.蜂房水渦(蜂房、水渦,名詞作狀語,像蜂房,像水渦)
12.族秦者秦也(族,名詞作動詞,滅族)
特殊句式:
1、判斷句
1)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
4)朝歌夜絃,為秦宮人
5)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2、被動句
1)輸來其間
2)函谷舉
3、倒裝句
1)賓語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語後置
(1)有不得者三十六年
(2)釘頭磷磷
(3)瓦縫參差
(4)管弦嘔啞
3)介詞結構後置(狀語後置)
(1)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
(2)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3)釘頭磷磷,多於在庾之粟粒
(4)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5)直欄橫檻,多於九土之城郭
(6)管弦嘔啞,多於市人之言語
(7)朝歌夜絃,為秦宮人
4、省略句
1)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
2)剽掠其人
3)可憐焦土
古今異義:
①各抱地勢,鉤心鬥角(古義:宮室建築的精巧 ;今義:指人各用心機,互相排擠)
②一宮之間,而氣候不同齊( 古義:指天氣(雨雪陰睛)的意思;今義:指乙個地區的氣象概況)
③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古義:蒐集儲存;今義:籌劃、計畫或組織 )
④可憐焦土( 古義:可惜;今義:憐憫 )
一詞多義
一:1、 六王畢,四海一(統一。)
2、 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數詞。)
3、 黃鶴一去不復返(一旦。)
4、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全,都。)
5、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專一。)
6、 合從締交,相與為一(一體。)
愛:1、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喜愛。)
2、 使秦復愛六國之人(愛護。)
3、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吝惜。)
4、 晉陶淵明獨愛菊(喜歡。)
取:1、 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奪取。)
2、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提取。)
3、 今入關,財物無所取(拿。)
4、 留取丹心照汗青(著,助詞。)
族:1、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滅族。)
2、 士大夫之族,曰師曰**雲者(類。)
3、 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焉:1、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盤旋著,屈曲著,像蜂房水渦。……的樣子。)
2、 或師焉,或不焉(有的句讀向老師學習,有的疑惑,卻不向老師學習。助詞。)
3、 且焉置土石(何況往**放置土石?**。)
4、 焉用亡鄭以陪鄰(怎麼用滅亡鄭國來增強鄰國的力量呢?怎麼。)
5、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堆積土成為山,風雨在那裡興起了。於之。)
而:1、 驪山北構而西折(它從驪山北麓建構,折向西面。)
2、 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講話,卻敢在心裡憤怒。)..
3、 誰得而族滅也(誰能夠滅他們的族呢?)
4、 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教他們讀書,幫助他們學習句讀的。)
5、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並且經常複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事嗎?)
夫:1、 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國各自愛護他們的百姓,就有足夠的力量來抗拒秦國。)
2、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大國,難以測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觀夫巴陵勝狀(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步輦圖的作者簡介,《步輦圖》的作者是誰
閻立本 601 673年 唐代雍州萬年人,隋代畫家閻毗之子,閻立德之弟。唐太宗時任刑部侍郎,顯慶初年,代兄做工部尚書,總章元年為右丞相。擅長書畫,最精形似,作畫所取題材相當廣泛,如宗教人物 車馬 山水,尤其善畫人物肖像。步輦圖 是以公元641年 貞觀十五年 吐蕃首領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聯姻的歷史事件為...
《步輦圖》的藝術特色,閻立本的《步輦圖》的特點是什麼?
從繪畫藝術角度看,作者的表現技巧已相當純熟。衣紋器物的勾勒墨線圓轉流暢中時帶堅韌,暢而不滑,頓而不滯 主要人物的神情舉止栩栩如生,寫照之間更能曲傳神韻 影象區域性配以暈染,如人物所著靴筒的摺皺等處,顯得極具立體感 全卷設色濃重淳淨,大面積紅綠色塊交錯安排,富於韻律感和鮮明的視覺效果。此圖一說為宋摹本...
《步輦圖》是怎樣突出唐太宗的形象的
唐太宗的形象是 步輦圖 全圖的焦點。唐太宗是唐代歷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帝,他安詳自若,威嚴的神情中流露出對使者的盛情和嘉許,而吐蕃使者祿東讚的氣質在畫面中也是表露無遺。祿東讚臉頰豐滿,高鼻,黑黑的絡腮鬍,體現了藏族同胞矯健中略帶粗獷的性格特徵,特別是額頭上幾條長長的皺紋,與質樸的顏面融合在一起,表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