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青銅器
後母戊鼎是國家一級文物,鑄於商代晚期,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銅器,是
「鎮國之寶」。有銘文「後母戊」。
四羊方尊,鑄於商朝晚期。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釐公尺,重近34.
5公斤。在湖南發現,說明商文化的覆蓋已到達長江以南地區。而且四羊方尊在歷史上很具有傳奇色彩。
2件都是國之重器,無價之寶。
2樓:老斗小鬥
主要是因為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銅器,且為王室祭祀所用,工藝,用料,造型紋飾在當時已是登峰造極,體現了商代晚期青銅器鑄造的最高水平,代表了當時的文化精髓。
四羊青銅方尊,在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之中體型最大。且羊頭於尊身是分開鑄造,之後又和到一起,且不易看出,可見鑄造其匠人手藝高超,且羊頭造型獨一無二,體現了青銅器的生動美感,屬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國寶,方尊曾在日軍空襲中被炸成20多塊,後經考古學家耗時許久復原,融合了專家的汗水,見證了歷史的滄桑。
3樓:文心釣儂
司母戊鼎1,早2大,3方,4禮器
四羊方尊1早2方,3工藝複雜4禮器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來歷
4樓:boy我最靚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是中國的古代文物,而且馳名中外,司母戊鼎還上過語文課本。
5樓:水瓶臨風
是商朝時商王彰顯自己的權利而打造的巨器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有什麼文物價值?
6樓:匿名使用者
現已正式正名為後
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我國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氣勢巨集大,紋飾美觀莊重,很顯然,這麼巨大的鼎,並非是出於實用的需要而製作的。那麼,當時的人們是在什麼觀念的支配下來製作這一器物的,它又具有怎樣的象徵意義?據學者稱之所以稱此鼎為「後母戊鼎」,是因為其腹內壁鑄有銘文「後母戊」三個銘文,那麼這三個銘文究竟何意呢?
中國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現了陶製的鼎,在商朝和西周時期達到了高峰,尤其是商代以鼎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製作,盛行一時。在當時,鼎被用作「別上下,明貴賤」,是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也是國家政權的象徵, 《左傳》有載:「桀有昏德,鼎遷於商;商紂暴虐,鼎遷於周」。
青銅鼎的前身是原始社會的陶鼎,本來是日用的飲食容器,後來發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所謂「藏禮於器」,青銅鼎作為重要的禮器成為了祭器,用以祭天祀祖,緬懷先祖功績。而古代人相信靈魂不死,所以貴族死後又常常用鼎來隨葬。
***/view/33146.htm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
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釐公尺,重近34.5公斤,2023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
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銅器。屬於禮器,祭祀用品。是中國現存商代青銅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
3釐公尺,重近34.5公斤,2023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頸飾口沿外侈,每邊邊長為52.4釐公尺,其邊長幾乎接近器身58.3釐公尺的高度。
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三角夔紋和獸面紋。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
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個卷角羊頭,羊頭與羊頸伸出於器外,羊身與羊腿附著於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為羊的前胸,羊腿則附於圈足上,承擔著尊體的重量。
羊的前胸及頸背部飾鱗紋,兩側飾有美麗的長冠鳳紋,圈足上是夔紋。方尊肩飾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龍紋,尊四面正中即兩羊比鄰處,各一雙角龍首探出器表,從方尊每邊右肩蜿蜒於前居的中間。全體飾有細雷紋。
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線合範處均設計成長稜脊,其作用是以此來掩蓋合范時可能產生的對合不正的紋飾。 據考古學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兩次分鑄技術鑄造的,即先將羊角與龍頭單個鑄好,然後將其分別配置在外範內,再進行整體澆鑄。整個器物用塊範法澆鑄,一氣呵成,鬼斧神工,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水平。
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於一器,把平面紋飾與立體雕塑融會貫通、把器皿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恰到好處,以異常高超的鑄造工藝製成。在商代的青銅方尊中,此器形體的端莊典雅是無與倫比的。此尊造型簡潔、優美雄奇,寓動於靜。
被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7樓:手機使用者
酗亞方尊、鴞尊、司母戊鼎
8樓:手機使用者
的**表【ivj大四
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的歷史價值
9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司母戊大方鼎在河南安陽武官村挖掘出土,當時老百姓為了保護其不被日本人掠走,千方百計地隱藏起來,後來送給了當時的**博物院,也就是現在的南京博物院。2023年,有關人士將其放在博物院地下庫房,用磚圍了起來。202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大方鼎被「借」去展出,成了中國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
「現在大方鼎已經屬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再還給我們已經不可能。明年是南京博物院成立70周年,我們希望將有關博物院的文物歸攏到一起,因此就想藉機複製乙個,同時,也希望借複製的機會,揭開大方鼎的鑄造之謎。」南京博物院表示,如果採用現代技術來鑄造司母戊大方鼎,大約二三十天也就成了,甚至鑄造乙個幾倍於司母戊大方鼎的青銅器也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鑄造乙個如此巨大,而且造型端莊、紋飾精美的青銅器有太多的困難要克服,因此,完全模擬古人的鑄造方法是最直接地了解當時鑄造工藝的手段,這本身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中國研究青銅器從宋代就開始了,當時稱為「金石學」,千年以來, 所有的研究者都是從社會科學的角度進行的,從青銅器研究必須具備的三個方面(藝術、文字、工藝)來看,對工藝的研究較弱,特別是對一些青銅器的鑄作工藝技術的解說,很可能將青銅器的工藝研究工作帶入誤區。司母戊大方鼎的鑄作工藝,國內進行過幾次研究,但只集中在大鼎自身反映出的現象的推論研究,並沒有涉及泥範鑄作工藝本身,在某種意義上說,複製大方鼎是在彌補青銅器研究的一種空白。
四羊方尊是我國現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2023年出土於湖南寧鄉縣黃村月山鋪轉耳侖的山腰上。現藏於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
「尊」是一種盛酒器。尊一般為圓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數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
它造型雄奇,寓動於靜。喇叭狀勁張的方形口部,每邊邊長為52.4釐公尺,幾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釐公尺。儘管尊口很
大,由於尊的四角有4只腳踏實地的山羊,所以沒有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在尊的頸部飾有蕉葉、夔紋和獸面紋,肩部有4條龍相互蟠纏。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鑄有4隻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寧靜中有威嚴感。
羊背和胸部飾有鱗紋,前腿為長冠鳥,圈足上飾有夔紋。方尊的邊角及每一面中心線的合範處都是長稜脊,其作用是以此來掩蓋合范時可能產生的對合不正的紋飾,同時也增強了造型的氣勢。肩部的龍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鑄法做成。
羊角是事先鑄成後配置在羊頭的陶範內,再合範澆鑄的,如果沒有高超的合範技術,很難達到整器渾然一體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線雕、浮雕、圓雕於一器,把平面影象和立體雕塑結合起來,把器皿和動物形狀結合起來,以異常高超的鑄造工藝製成,真是匠心獨運,恰到好處。
10樓:留以邵含巧
代表了我國古代青銅器的水平
11樓:尚正吉鴻信
給我們今天帶來更多的疑問
四羊方尊和後母戊鼎,誰更珍貴?
12樓:匿名使用者
本人認為後母戊鼎顯然更珍貴,因為後母戊鼎上有銘文(雖然字不多,但好歹有字),同時後母戊鼎是王室祭祀重器,另外從重量來看,後母戊鼎重832.84公斤近一噸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四羊方尊重34.5公斤。
青銅器越大越重製作也越複雜所以從這方面看後母戊鼎也更珍貴,是國之重器。
中國有很多的青銅鼎,其中最著名的三件青銅鼎是後母戊鼎、四羊方尊和毛公鼎。這三件青銅鼎各有特點,請問提問者你還有什麼必要去拿四羊方尊和後母戊鼎進行比較呢?下面四件青銅器也都是我國的國之重器,分別是毛公鼎、後母戊鼎、人面紋青銅鼎和四羊方尊,也一併放這兒供你欣賞,你覺得它們之中哪個更珍貴?
13樓:告別高三淚
應該後母戊鼎吧,都是國寶,無價的
14樓:
你問是體積嗎 四羊方尊是裝酒的容器也就是古代的酒杯,司母戊鼎是祭祀用來煮東西的就是古代的大鍋,這麼看來當然是鼎大了
試結合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文物談一談商周青銅器有哪些特色?從中你還能想到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蟠龍饕餮紋銅罍 鳳柱斝 天觚 酗亞方尊 折尊 龍虎尊
流行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至秦漢時代,以商周器物最為精美.最初出現的是小型工具或飾物.夏代始有青銅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銅器品種已很豐富,並出現了銘文和精細的花紋.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時期,器型多種多樣,渾厚凝重,銘文逐漸加長,花紋繁褥富麗.隨後,青銅器胎體開始變薄,紋飾逐漸簡化.
春秋晚期至戰國,由於鐵器的推廣使用,銅製工具越來越少.奏漢時期,隨著瓷器和漆器進入日常生活,銅製容器品種減少,裝飾簡單,多為素面,胎體也更為輕薄.中國古代銅器,是我們的祖先對人類物質文明的巨大貢獻,雖然從目前的考古資料來看,我國銅器的出現,晚於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銅器的使用規模、鑄造工藝、造型藝術及品種而言,世界上沒有乙個地方的銅器可以與中國古代銅器相比擬.
這也是中國古代銅器在世界藝術史上佔有獨特地位並引起普遍重視的原因之一.
西周青銅器從器形之間看,由於西周時期的青銅器製作方法同夏、商時期一樣,沒有太大的變化,都是陶範製作,且一器一範,手工製作,這樣就不能鑄造出相同的陶範,所以,在西周時期也是沒有完全相同的青銅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偽器,或二者皆偽.
從紋飾之間看,由於同夏、商時代一樣為陶範鑄成,一範一器,幾乎沒有完全相同紋飾或刻痕的青銅器,除了個別用單範鑄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紋飾,不過這樣的紋飾在西周時期很少見.
從銅鐵合鑄上看,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新材料證明,在商代晚期和西周早、中期,這類銅鐵合鑄器所使用的鐵都是隕鐵,那麼究竟什麼時候出現人工冶鐵?這是乙個相當重要的時間推定問題,因為,只要這個時間鉚定了,我們才可以知道從商代晚期到什麼時候屬於隕鐵和銅材料結合成器存在的時間?而什麼時候又是人工冶鐵和銅結合器存在的時間.
2023年,河南三門峽西周晚期虢國貴族墓地出土了一把玉莖銅芯柄鐵劍,為銅鐵合鑄的典型器物,且是人工冶鐵,被稱之為「中華第一劍」,是我國迄今發現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由此我們可以推定,中國歷史上銅和隕鐵合鑄的時代是從商代晚期到西周晚期.而人工冶鐵與銅合鑄成器的時代至遲在西周晚期技術上已經成熟.
用途:鬲
古代煮飯用的炊器.銅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時代已有的陶鬲製成的.其形狀一般為侈口(口沿外傾),有三個中空的足,便於炊煮加熱.
銅鬲流行於商代至春秋時期.商代前期的鬲多無耳,後期口沿上一般兩個直耳.西周前期的鬲多為高領,短足,常有附耳.西周後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數為折沿折足弧襠,無耳;有的在腹部飾以觚稜.
西周時還有方鬲,體為長方形,下部有門可以開合,由門內放入木炭.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門前還表現出刖刑奴隸守門的形象.
商尊容酒器.商代晚期鑄品.清宮舊物,現藏故宮博物院.
原器通高45.5釐公尺,寬38釐公尺.大敞口,寬折肩,高圈足.
肩四隅有四立體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雙角分叉龍首.頸飾蕉葉紋,肩及圈足飾鳥紋.腹部與圈足有曲折角型大獸面紋,圈足曲折角雕成龍形.
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線皆設有稜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莊嚴.
簠 fǔ
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
簠出現於西周早期,主要盛行於西週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後消失.
獸面紋扁足鼎
獸面紋扁足鼎是一件商朝青銅禮器.它通高31.1釐公尺,口徑24.2釐公尺,重4850克.鑄造於西元前14~前11世紀,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鼎是青銅禮器中的大類,在古代社會裡曾被用來「明尊卑,別上下」,是統治階級劃分等級和權力的標誌.鼎有烹煮肉食,實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種用途.
扁足鼎,傳世和出土均很少.足有龍形和鳥形兩種,而以龍形為多;器形大小各異,而以小型居多.獸面紋扁足鼎為較大者,立耳、方唇、淺腹、圜底,下置三個龍形的扁足.
每乙個扁足既薄又寬的兩面都有繁密而遒勁的龍紋,除了重點顯示龍的頭部特點以外,在體軀中有鱗紋,象徵著龍鱗,龍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撐點,使整個鼎有穩定感,從而增強了造型的氣勢.
獸面紋扁足鼎的紋飾極為精美,它腹部飾長鼻獸紋,獸目處於圖案的中間,省略了頭部的其它特徵,前面有乙個長捲鼻,後部的尾和長鼻一樣,相應地向下捲曲.這種卷鼻和卷尾的對稱形式,在獸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從圖案的結構來看,卻又相當調和,反映了設計者對圖案規律的熟諳.
此鼎立耳,耳框很細而中間孔隙較大,口沿外折而較薄.腹部的長鼻獸紋,主紋和地紋的分界不甚明確,這一些都是殷墟中期青銅器的特點.這件鼎從整體到區域性的設計都很和諧,沒有其它不必要的裝飾堆砌,具有相當高超的工藝水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銅藝術珍品.
四羊方尊是鼎嗎,四羊方尊和後母戊鼎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哪個展廳?
尊,今作樽,是商周時代漢族的一種大中型盛酒器。青銅器,尊的形制 圈足 圓腹或方腹,長頸,敞口,口徑較大。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祭祀用品。四羊方尊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邊邊長為52.4 釐公尺,高58.3釐公尺,重量34.5公斤,長頸,高圈足,頸部高聳,四邊上裝飾有蕉葉紋 三角...
為什麼說司母戊鼎是商朝的代表,司母戊鼎為什麼被視為商代青銅器的代表作?
司母戊鼎是中國商代後期 約西元前16世紀至西元前11世紀 王室祭祀用的青銅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陽市一片農地中出土,因其鼎內部鑄有 司母戊 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銅器的代表作,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司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偉,氣勢巨集大,紋勢華麗,工藝高超,又稱司母戊大方鼎,高133釐...
考古司母戊鼎為什麼要改名後母戊鼎
單從文字上看,金文大篆中的這兩個字,寫法雷同。但從含義上講,後母更合理。所以,經過論證,認為應該是後母戊鼎。司母戊鼎為什麼改成後母戊鼎了 原因 郭沫若當時把 後 字誤以為 司 字。原本應該記載的是這個墓主人的身份,墓主人生前是商王之 後 並且新說認為 母戊 並不是商王文丁之母。後 是王后 母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