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形象在西方文學中的演變,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是怎樣變化的,從比較文學的角度作答

2021-03-25 10:04:50 字數 4246 閱讀 4398

1樓:蘇菲馬索

中國龍是一種祥獸。西方龍則是**的代名詞。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形象是怎樣變化的,從比較文學的角度作答

2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他一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中國人尊稱「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孔子**及其再傳**把孔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孔子學說被介紹到西方後,孔子就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

他和莎士比亞一樣,相信和諧、等級、社會秩序和奉行愛國主義。絕大部分西方人對孔子尊敬有加。德國柏林得月園的人口處,矗立著兩公尺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

塑像花崗石基座上刻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子名言。德國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德國前**約翰內斯勞說:

中國的先哲孔子在德國廣為人知。他的至理名言至今依然能給人們深刻的啟迪。這位古代東方哲人的形象出現在這個偉大哲學家輩出的國度的公共場所本身,就說明了孔子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地位。

不僅在德國,而且在整個西方,孔子也備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美國人還尊孔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2023年,一位名叫莫格(williamree**ogg)的學者在漢堡發現了一本2023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文。

這大概是僅有的一本最早的孔子著作英譯本。這個英譯本是從法譯本轉移過來的。法譯本又是從拉丁文譯本轉譯過來的。

該書的前言中說:「這位哲學家(孔子)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最早把儒學介紹給西方人的是明清時期來華的耶穌會傳教士。

這些傳教士把「孔夫子」譯成拉丁文「confucius」。這個詞在西方一直沿用至今。一位名叫利瑪竇的傳教士在中國生活了27年,是他將《論語》翻譯成了拉丁文,並於2023年在法國巴黎出版,以後才轉譯成其他文字在西方流傳。

由此可見,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這些傳教士來中國的目的是傳教,但是到了中國以後,他們為儒家思想所吸引,花費了大量心血向西方世界翻譯介紹儒家思想。理雅各(jameslegge)就是典型的一例。

他窮幾十年之心血翻譯四書五經。孔子的學說被介紹到西方後,孔子就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莫格稱孔子是「偉大文明奠基者」,他為此寫了《他說的仍在實行》一文,文中感嘆道:

「孔子的教誨屬於全人類。他和莎士比亞一樣,都有著實用主義哲學:相信和諧、等級、社會秩序和奉行愛國主義。

」當羅馬傳教士來到中國,看到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時候,他們震驚了,因為耶穌也曾說過:「你們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應該怎麼對待別人。」但是,耶穌比孔子要晚整整5個世紀!

正因為如此,西方人對孔子更是尊敬有加。在整個西方,孔子也備受推崇。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排名第五的是孔子。

所謂中國人,是我們的驕傲和財富。孔子(西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西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漢族,東周時期魯國陬邑(今中國山東省曲阜市南辛鎮)人。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

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和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來自網路)

中國文學中的外國人形象或者外國文學中的中國人形象。

3樓:回青橙

這個應該是能反映出文化衝突的,建議看看《刮痧》

外國文學中的中國人形象嘛,我第乙個想到的是杜拉斯的《情人》,還有賽珍珠的《大地》,你做比較文學的作業的話,就好好看看賽珍珠的書吧,她對中國人中國有很多的描寫,也翻譯過《水滸傳》,是乙個比較好的角度吧。希望可以幫到你,學弟or學妹o(∩_∩)o

4樓:雲竹北

hello,余光中在他的《左手的掌紋》裡有提到過他對外國人的印象,不知道可不可以~~可能不是你想要的

為什麼外國文學中很少出現中國

5樓:鬧中取靜

「東方幾乎是被歐洲人憑空創造出來的,自古以來就代表著羅曼司、異國情調、美麗的風景、難忘的

回憶、非凡的經歷」,因此,「東方是被東方化了的東方」。

2023年前後,中國潮開始消退。西方的中國形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否定的形象佔了主導,中國不再令人仰慕而是令人鄙棄,西方也出現批判中國的不和諧現象。

在西方的文化視野裡,一直存在著****:乙個是天堂般光明的中國,乙個是地獄般黑暗的中國。

直到20世紀,西方的中國形象也依舊表現出兩個極端:可愛與可憎,可敬與可怕,或是天堂,或是地獄。

20世紀西方的中國形象,實際上是近千年歷史中無數次典型經驗的積澱和濃縮。論述了這麼多,只想說明

一件事情,那就是西方對於中國形象的塑造是有一定的歷史延續的,「在西方的文化心理結構中,潛在的

中國形象的原型,比任何客觀經驗或外在經驗都更加堅定穩固,更具有塑造力和包容性」。

6樓:高斯華

誰說的,博爾赫斯,卡夫卡的作品都提到了中國《交叉小徑的花園》《長城》都是專門寫中國的,黑塞《玻璃球的遊戲》整篇都不斷提及中國,可以說他看的中國書比絕大多數中國人都多,西方很多哲學家也深受中國思想影響。

7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你看的很少,有很多外國**中都有中國的出現,還有專門描寫中國的。好像《茶花女》中就有,還有,一本埃德加·**寫的《紅星照耀中國》是乙個老外的遊記,專門寫中國共產黨的。我們很少看到對中國的描寫,可能是因為國家意識形態不同,西方國家和我國對此有所限制。

8樓:貓咪居士

大概是因為以前的時候世界總體而言比較封閉,文化傳播的比較差,並不是太了解異域文化,認識上侷限比較大,同樣的,中國的文學著作裡不也很少會提到外國?大多以 蠻夷 ,異邦,西域來稱呼他們,真正做到文化互通的還是要工業革命以後能算做還好,不過大多國外的**派著作都在這之前,大概都在17.18世紀60.

70年代的多

想知道中國文學中描寫西方形象的有哪些作品,在此謝謝了。

9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學善於寫實的,外國善於寫人的心理活動中國文學史的分期三古、七段文學發展變化的九個方面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西方文學精神的演進,大約主要經歷了人與自然、人與神、人與物三個發展階段。總的來說,西方文學關注個體心靈的成長,而中國文學關注群體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典文學中描寫西方形象的主要有**筆記文學。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明]羅懋登

《鏡花緣》[清]李汝珍

《出使英法**日記》

《馬可波羅遊記》[意]馬可波羅

《夷氛聞記》[清]梁廷柟

至於近代當代文學中描寫西方形象是非常多的。

《看世界叢書》《大國崛起系列》《世界列國史演義從書》《世界藝術史系列》《世界分卷歷史叢書100 冊》《法國掠影》《美國景象》《歷史名城》《全球城市史》。。。等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要確定具體作品,假如,中國的紅樓夢與西方的百年孤獨。先要分析其作者生平、經歷,各自不同的人生觀、創作觀,(曹雪芹與馬爾克斯),各自創作時的社會背景。然後,具體分析**本身,從人物設定、故事情節、**裡的社會環境、各自家族史等。

也可以從女性視角,單一地分析兩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從她們的性格、愛情、人生悲劇等來細細地分析。或者從其中研究當時兩個作者的政治觀。

角度很多,要你自己去根據自己的喜好來確定。寫**,一定要把文章構架弄好,這樣思路才清晰。要遵循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程式來寫作。

當然,你要在寫之前認真閱讀你確定的作品,任何把新視角、新問題羅列出來,在你的**裡一一給予解答。只要認真,你的**就一定能寫好。望採納,謝謝,祝您成功!

12樓:匿名使用者

元史中的馬可波羅,利馬竇

13樓:愛

梁啟超,中國文學中的西方人形象

中國文學作品中西方人形象有哪些?

14樓:一草人

有這樣一本書《中國文學中的西方人形象》,專門講了這方面的知識三毛很多作品裡的主角 何西 就是乙個外國人,也是她的丈夫古代的文獻,史書,**中,西方人被稱為 「紅毛番」「 洋鬼子」「弗朗機人」「番鬼」等。

《女學生入學歌》中提到可以與花木蘭比肩的西方人物有羅蘭夫人,聖女貞德,批茶*斯托夫人。

《盧梭魂》中的盧梭。

15樓:匿名使用者

論述西方建築中的住式的演變過程,西方建築發展史

一 古希臘的建築風格 古希臘的建築藝術,則是歐洲建築藝術的源泉與寶庫。古希臘建築風格的特點主要是和諧 完美 崇高。而古希臘的神廟建築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古希臘的 柱式 這種規範和風格的特點是,追求建築的簷部 包括額枋 簷壁 簷口 及柱子 柱礎 柱身 柱頭 的嚴格和諧的比例和以人為尺度的造型...

西方管理理念的演變過程

西方企業管理的發展大體經歷了3個階段 18世紀末 19世紀末的傳統管理階段。這一階段出現了管理職能同體力勞動的分離,管理工作由資本家個人執行,其特點是一切憑個人經驗辦事。20世紀20 40年代的科學管理階段。這一階段出現了資本家同管理人員的分離,管理人員總結管理經驗,使之系統化並加以發展,逐步形成了...

中國文學藝術在西方有什麼影響,中國藝術對西方藝術的影響

希臘與希伯來兩大文化體系至今對西方文化仍產生著十分深刻的影響。希臘文化中的自然與理性,希伯來文化中的宗教意識,幾千年來滲透到西方社會的各個領域中,為西方文明的不斷進步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中華文化曾經有著幾千年的光輝歷史,然而到了近代,由於文化封閉導致的衰朽使得中國大大落伍了。中國近代史上,眾多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