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渭城曲》的大意是什麼?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24 05:51:38 字數 3666 閱讀 4312

1樓:唐子畏

王維,字摩詰(1)。

公元692?—761年(2)。祖籍太原(今山西祁縣),父親時遷居蒲州(今山西洛縣)。

開元九年(公元721年)進士,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新·舊唐書》皆有傳。王維是多才多藝型人物,他不但精詩工畫,**造詣也很高。

《唐才子傳》雲:「九歲能屬辭,工草隸,嫻音律。......維詩入上上品,畫思亦然。

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皆天機所到,非學而能。......客有以《按樂圖》示維者,曰:「此《霓裳》第三疊最初拍也。

」對曲果然。」有詩集《王右丞集》,畫作傳世的有《藍田煙雨圖》等。蘇東坡曾讚嘆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的詩歌創作可分為前後兩期,前期作品大都反映現實,有比較進步的政治傾向。

後期,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張九齡罷相後始,因官場失意而寄情山水。所作詩歌都以山水田園為主。與孟浩然並稱王、孟。

成就非常高,後世享有盛名。

「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古代不像現在,有飛機火車等先進的交通工具。交通非常落後,一別經年的情況很多。所以古人對離別很動感情,把送別這一儀式看的非常重要。

文人們常常互贈詩文,以訴離情別緒或者相互鼓勵。這類詩歌一般都是以訴說難捨難分,憂愁悲苦為題材。王維這首《渭城曲》則不然,此詩雖然也是訴說離別時的憂傷和惆悵,但是在詩中又可以看出詩人的幾分曠達。

「渭城朝雨(yi)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渭城的早晨剛剛下了一陣濛濛細雨,洗去了路上的灰塵。

眼前的景色也變的格外清新。旅社前的依依柳樹也因為雨水的滋潤,青翠欲滴的葉子顯得更加的嫵媚。隨風擺動的柳枝贈添了離別的惆悵。

送君千里終須別,朋友就在這裡為你餞別吧。就在這楊柳依依的旅社前分別吧。朋友,先敬你一杯酒,這一別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再次相聚了。

朋友,再喝了這杯,恐怕今天後,你到了千里之遙的陽關外,再也沒有人和你一起痛快的喝酒了。朋友保重!!!詩的前二句點明地點時令,並以柳色突出別意(古有折柳贈別的風尚)。

後二句轉入抒情,雖有分別在即的惆悵之感,卻又現出作者曠達的情懷。因為這首詩語句清新可愛,感情真實,一言道出千萬離人的共同心聲,**感也特別強。所以在唐代的送別筵席上廣為傳唱。

有無名氏樂工將這首詩改編,並為其譜曲,名《陽關詞》因此詞除第一句外,其餘三句都唱兩次,又被稱為《陽關三疊》,全詞如下:「渭城朝雨,一霎(yi)輕塵。更灑遍客舍青青,弄柔凝碧,千縷柳色新。

更灑遍客舍青青,千縷柳色新。 休煩惱,勸君更進一杯酒,人生會少,自古功名有定分,莫譴容儀瘦損。休煩惱,勸君更進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陽關,舊遊如夢,眼前無故人。

只恐怕西出陽關,眼前無故人。」一唱三歎,讓人叫絕。樂工之才情亦是非凡。

此曲至宋朝亦久唱不衰。除此之外,唐代其他詩人的詩句中也曾多次提及「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白居易《對酒》。

「舊人唯有何戡在,更與殷勤唱渭繩。」劉禹錫《與歌者何戡》。可見這首詩在當時大紅大紫的程度。

注(1):佛教有居士名維摩詰,《唐國史補》卷上雲:「王維好釋氏,故字摩詰。」

注(2):王維生卒年有三說,一說公元699-759年。二說公元701-761年。此說比較常見。三說據王從仁先生考證定為公元692?-761年,此說最為可靠。

2樓:匿名使用者

700----761

《鳥鳴澗》王維的這首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嗯崔達佈

《鳥鳴澗》這首詩主要描寫深山幽谷夜晚寂靜的情景,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心情,表現了作者寵辱不驚,恬適淡然的人生態度,體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人生理想。

原文: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明月公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該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

4樓:go二次元小公尺

月亮從雲層中鑽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隻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與王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入若耶溪》)有異曲同工之妙。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一句古語,古來好詩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記敘出來。而我們在低吟淺酌之時,腦海胸襟似乎也隨著詩人的文字進入到那片清幽絕俗的畫面之中。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裡了。因此,當月亮公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

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

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

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5樓:黛妮

1、《鳥鳴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春天的美麗景色的喜愛之情。

2、附原文如下:

鳥鳴澗唐.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

很少有人活動只有桂花無聲地飄落,夜裡一片靜謐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明月公升起光輝照耀驚動了山中棲鳥,不時地高飛鳴叫在這春天的溪澗中。

【創作背景】

王維的《鳥鳴澗》當作於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間遊歷江南之時,其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嶽雲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雲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5、作者簡介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

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

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

6樓:匿名使用者

了作者對山中春景的喜愛之情或閒適恬靜的情致,陶然忘機的心境,擯棄世塵的隱願。

7樓:匿名使用者

鳥鳴澗,是一處風景極優美的地方。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山夜晚異常幽靜的景象,花落,月公升,鳥鳴,這些「動」景,卻反襯出春山的幽靜。這首詩主要寫春山夜景。

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的,作者用的是以動襯靜的手法,收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效果。

「閒」說明周圍沒有人世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

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裡,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8樓:匿名使用者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雜詩》唐王維這首詩寫了什麼事,王維的《雜詩》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對故鄉的殷殷懷念之情內容簡介 這首詩寫的是對故鄉的殷殷懷念之情。你是從我的故鄉來,應該知道故鄉的情況。請問動身的那一天,雕繪著花紋的窗子前面,那幾株寒梅開花了沒有?雜詩 唐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翻譯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

春曉這首詩的大意是什麼春曉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1 春曉 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這首詩大意是 春夢纏綿,不知不覺天已經亮了,醒來之後只聽見處處是鳥兒的歡聲鳴叫,昨晚一夜的颳風下雨,誰知道有多少花被吹落了。2 附原文 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3 作者簡介 孟浩然 689 740 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

杜牧的《清明》這首詩的大意是什麼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江南的清明,一向給人的印象總是一片濕雨,冷暖空氣經常在此地交匯,從而形成陰雨綿綿的天氣。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著紛紛細雨,寂寥縈懷,來來往往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攜幼,或一二個孤影,跚跚獨行,前去為故亡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