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有的時候字就代表人比如問之但其義中的知其都指代什

2021-03-19 02:37:26 字數 6444 閱讀 4729

1樓:一公尺陽光婷婷

古時候有的時候乙個字就代表乙個人,一般的乙個字都代表乙個詞語,比如說上就是指皇上。

古文有時候乙個字就代表乙個人比如問之感其意中的之其都指代什麼現代成語有什?

2樓:匿名使用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意思:別的山上面的石頭堅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別國的賢才可為本國效力,也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成語出自①《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②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二卷:「民之失德,幹餱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其他山上的石頭多又多,可以為玉順琢磨。

3樓:匿名使用者

嗯嗯嗯嗯好的好的吧唧嘴巴黎世家長通

問之和感其意中的其和之都指什麼現代成語中的其和之也指代人物?

4樓:陽光的魑魅

愛之欲其生 [ ài zhī百 yù度 qí shēng ]生詞本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 ài zhī yù qí shēng ]指喜歡乙個人時總想叫他知活著。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出 處春秋·孔丘《論語道·顏淵》:「愛之欲其內生,惡之慾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容。」

近反義詞

反義詞惡之慾其死

5樓:匿名使用者

問之和感其意中的之和其代人物。

6樓:匿名使用者

我知你知,大人不知。,知人不齊,其人不壞。

現代成語中的「之」「其」也指代人物的是哪些詞如問之?

7樓:匿名使用者

「之,其」放在文中翻譯,是代詞,代指老婦人。

成語像敬而遠之、置之度外、各得其所、自食其力裡面的「之,其」都代指人物

8樓:翠柳清茶

例如,有則改之,其貌不揚,投其所好,置之不理。

9樓:匿名使用者

繩之以法,聽之任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置之不理,置之度外,其樂融融。

10樓:匿名使用者

求之不得,自食其力。

11樓:匿名使用者

正之奇異。學習沒有捷徑,勤奮是唯一的通道;學習無法取巧,堅持是唯一的訣竅。

12樓:匿名使用者

????

康越鼓呃呃我想要

13樓:匿名使用者

??????????

出自文言文成語

14樓:萬家小公舉

1、溫故知新

釋義:溫習舊的知識而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也指重溫歷史可以認識現在。

出處: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釋義: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了,

才可稱為老師啊。

例句:學習歷史,往往可以起到~的作用。

2、豁然開朗

釋義:原形容由狹窄幽暗一變而為開闊明亮。

後用以比喻頓時明白或領悟過來。

出處: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釋義:初進時,洞口很窄;僅容乙個人通過。

又向裡面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

例句:經過語文教師把一段古文逐字逐句講解後,我們才~,懂得了文章的意思。

3、守株待兔

釋義: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倖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穫。

出處:漢·王充《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釋義:「就像守株待兔的小路;藏身破置的路嗎。」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創造,這樣如同~,能有好日子過嗎?

4、不求甚解

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乙個大概。現在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

或了解情況不深入。

出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釋義:「好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會高興得忘了吃飯。」

例句:對待學習應採取認真的態度,那種~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

5、三顧茅廬

釋義:也說三顧草廬。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釋義:「先帝不嫌我卑微,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廬來拜訪我。」

例句: 劉廠長~,終於把身懷絕技的老工人請回廠。

15樓:匿名使用者

7-9年級文言文中的成語:

1、溫故知新:溫習舊的知識而得到新的認識和體會。也指重溫歷史可以認識現在。(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

2、不恥下問: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論語十則》)

3、三人行必有我師:在一起行走的許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十則》)

4、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樂而環境幽美的世界,現在用以比喻一種空想的脫離現實鬥爭的地方。(《桃花源記》)

5、豁然開朗:一下子現出開闊明朗的境界。(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桃花源記》)

6、無人問津:沒有人來問渡口了,比喻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後遂無問津者。——《桃花源記》)

7、吳下阿蒙:比喻缺少學識,才幹的人。(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

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士別當日,即更刮目相待,——《孫權勸學》)

9、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難。(《愚公移山》)

10、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比喻目光敏銳,連極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閒情記趣》)

11、揮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灑出去就像下雨一樣。原來形容人多,後來也形容出汗多。

12、比肩繼踵:肩膀靠肩膀,腳尖碰腳跟。形容人多,擁擠。

13、張袂成陰:張開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陽光,形容人多。(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晏子使楚》)

14、不求甚解:原指讀書時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乙個大概。現在多指學習不認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況不深入。(好讀書,不求甚解。——《五柳先生傳》)

15、犬牙交錯:形容交界線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齒那樣參差不齊。(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記》)

16、鴻鵠之志:比喻遠大的志向。(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世家》)

17、披[被]堅執銳:身披堅硬的護甲,手上拿著銳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戰鬥。(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陳涉世家》)

18、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亭記》)

19、水落石出——《醉翁亭記》)

2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義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援和幫助,違背正義則必然陷於孤立。(《孟子二章》)

21、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憂愁患害能使人奮鬥而獲得生存,安逸快樂使人沉迷於享樂,反而容易導致死亡。(《孟子二章》)

22、百廢俱興:指任事振作有為,凡有荒廢者,皆整理興舉起來。(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岳陽樓記》)

23、氣象萬千:景象巨集偉絢麗,非常壯觀。(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24、心曠神怡:心胸曠達,精神愉快。(范仲淹《岳陽樓記》)

25、捨生取義: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捨生而取義者也。——《魚我所欲也》)

26、簞食壺漿:(老百姓)用簞盛了飯,用壺裝了湯來歡迎他們所擁護的軍隊。後來用以形容軍隊受歡迎的情況。(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27、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28、再衰三竭:形容士氣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劌論戰》)

29、轍亂旗靡:車跡錯亂,軍旗倒下。形容軍隊潰敗——《曹劌論戰》

30、三顧茅廬:東漢末,劉備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陽)聘請隱居於草廬的諸葛亮出來幫助打天下。後用來指誠心誠意再三邀請或訪問。(《出師表》)

31、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輕視自身價值。(《出師表》)

16樓:匿名使用者

拔苖助長 守株待兔 買櫝還珠 掩耳盜鈴 三顧芧廬 負荊請罪 完璧歸趙 濫竽充數

17樓:崔摳純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悲歡離合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老驥伏櫪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桃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柳暗花明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青梅竹馬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怒髮衝冠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乘風破浪《行路難》李白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登第》孟郊無窮無盡是離愁,天涯海角尋思遍——無窮無盡、天涯海角《踏沙行》 晏殊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春日》朱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柔情似水《鵲橋仙》秦觀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悲歡離合、陰晴圓缺《水調歌頭》蘇東坡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無可奈何《浣溪沙》 晏殊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千淘萬漉《浪淘沙》 劉禹錫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物是人非《武陵春》李清照

鐵杵成針文言文中 去;方;欲;還;的意思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麼(1)、問之,曰:「欲作針。」(2)學

18樓:匿名使用者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去:去:(離開 ) 方:(正 ) 欲 ( 想要) 還: ( 回去)

2、1)問之,曰:"欲作針。"( 老嫗)

2)學而時習之(以前的知識 )

3、答: 李白被老婦人感動了,回去完成了學業。

4、答:成語:持之以恆

啟示只要有毅力,堅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19樓:o○寶寶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去:(離開 ) 方:(正 ) 欲 ( 想要) 還: ( 回去)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麼

1)問之,曰:"欲作針。"( 老嫗)

2)學而時習之(以前的知識 )

3、翻譯:李白感其意還卒業

答: 李白被老婦人感動了,回去完成了學業。

4、用乙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並且說說本文給你的啟示。

答:成語:持之以恆 啟示只要有毅力,堅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20樓:dota_viper控

1. 去:離開 方:正在 欲:想要 還:歸去,回家。

2.(1)之:代詞,指代磨針的那個人。(好像是個老婦人,不記得了)(2) 之:語氣副詞,無實意義。

3. 李白有感於她的精神而回去完成課業。

4.(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ps:括號內內容可不寫。

21樓:匿名使用者

⑴老婆婆 ⑵以前學過的知識

「是」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22樓:仍然空空如也

與」在古文中的意思有:

(1)賜予。

例句: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白話譯文:我帶著一對白璧,準備獻給項羽大王,一對玉斗,準備獻給亞父范增,,剛好遇上他生氣,以不給獻給他,請你代我獻給他吧.

(2)給予。

例句:取與者,義之表也。——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白話譯文:乙個人如何取捨,是體會他道義的標誌。

(3)結交。

例句:與嬴而不助五國也。——北宋·蘇洵《六國論》

白話譯文: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

(4)黨與;朋黨;同類。

例句: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宋·張載《西銘

白話譯文:人民百姓是我同胞的兄弟姊妹,而萬物皆與我為同類。

(5)跟;和;及。

例句:與臣而將四矣。——戰國 劉向《戰國策·魏策》

白話譯文:和我在一起的有四個將士。

(6)與多用於輕微的疑問。

例句:求之與?抑與之與?——春秋 孔子《論語·學而》

白話譯文:孔子的請求,是不是與別人的請求不一樣呢?

(7)參與。

例句:蹇叔之子與師。——戰國 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白話譯文:蹇叔的孩子一同參軍作戰。

(8)同「歟」,作疑問。

例句:其可怪也與?——唐 韓愈《師說》

白話譯文:難道值得奇怪嗎。

(9)通「舉」,推舉,選舉。

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先秦 戴聖《禮記》

白話譯文: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幹的人選拔出來,講求誠信,培養和睦。

跟男朋友處多月,有的時候挺開心的,有的時候就因為觀點不同吵架,不開心,這樣是不是我倆不適合啊

兩個人在一起,會開心,會吵架,這太正常不過了。尤其是剛在一起不久,還沒有培養出默契的兩個人。2個人的相處,需要經過一定的磨合期,才能評估彼此是否合適,最重要的是,彼此要懂得體諒對方,懂得珍惜彼此!請採納,謝謝!吵吵鬧鬧特別正常,畢竟兩個人在相互認識,相互了解,但是,吵架也要有個度,不要太過分了,不要...

每次想找人陪的時候,就發現有的不能找,有的人不該找,還有的人找不到

這是個很糾結的問題!那就自己陪自己是最好的!優衣靚族 每次想找個人陪的時候,發現有的人不能找,有的人不該找!和你一樣,感覺特別無奈,人與人之間都有隔閡了 想真心的談場戀愛變得好難了 緣分沒到急不來的,我也是啦 沒關係 蹲下來抱抱自己 愛情本來就是這樣氣弄人的嘛!而你是在對的時間遇見錯的人 多交不同特...

我家貓咪有的時候異常興奮,就跟有病一樣。跑的特別快,上躥下跳。還從我頭上跳過去。它是不是反常

首先bai我們要確定的是貓咪發瘋是du不是有規律的,如zhi果是,dao那貓咪基本上就可以確內 診為貓三瘋,如果毫無 容規律是突然性的轉性甚至開始無意識的遊走或者是抓咬人,那需要注意貓咪是不是精神上面出現了問題。先說貓三瘋的情況,貓咪會在固定時間點比如晚上或者是貓咪上廁所前後會突然的開始酷跑,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