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什麼意義,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2021-03-19 00:01:38 字數 5262 閱讀 4968

1樓:熱詞課代表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2樓:高小清清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在傳統節日當中,論民俗之繁多複雜,或只有端午節能和春節可比擬,兩節都有著祈福、消災等禮俗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

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3樓:熱詞課代表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4樓:清遠中公教育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天中節、龍舟節等等。端午節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亦有起源於惡月惡日、夏季時令、蓄蘭沐浴以及紀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總的來說,端午起源於南方百越,把農曆五月五日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相沿迄今。

5樓:楊必宇

吃粽子。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汩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

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說是讓魚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

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6樓:哀翔飛北塵

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吳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端午節象徵著什麼意義?

7樓:熱詞課代表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8樓:地下水汙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採。一是吃「五黃」,即名稱中帶有黃字的食物,寓意「青黃不接」的時候「接起來」;也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古語曰「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二拴是要拴葫蘆、掃把,掛五毒圖。三是採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門上。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等習俗。

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裡面。

因此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類似於今天的「公共衛生日」。

後來端午節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濃烈的悲壯色彩和「祭祀」風俗。其實,它也是另一位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紀念日。當年吳王夫差罔顧輔臣伍子胥諫言,反而聽信奸臣挑唆,賜其自殺,並於五月五日將其屍體投入江中。

由此,伍子胥成為民眾在這天必須追思的冤魂。

擴充套件資料:

端午節的習俗

一,除粽子外,吃「五黃」、吃「五毒餅」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俗。

在江浙一帶,人們把黃色食物,即黃魚、黃鱔、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混在一起吃,認為可以利用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抑制霉運,提公升自己的精力。

「五毒」指的是蠍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五毒餅是用雕刻了五毒蟲圖案的印模子,加蓋在玫瑰餅上製成。吃五毒餅寓意把一切毒蟲吃(消滅)掉,使它不再傷害人。

二,佩香囊拴五色線防疫去邪。

端午節佩帶香囊的習俗由來已久。香囊內裝有具有揮發性香味的雄香、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草藥,有一定的祛病健身之效,古人除佩帶還常放在床前及枕邊。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三,「插五端」以闢不祥。

「插五端」,即在門窗上插掛菖蒲、艾草、葫蒜、榕枝和石榴花,以闢不祥。

四,「遊百病」一年吉利。

遊百病」是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節穿上新衣,到野外遊玩。在中午一時左右,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了手抱花草的人群。

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稱為「遊百病」及「洗百病」。

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 dragon boat festival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為了紀 念屈原,一說源於田文端午立新規。 據說當初屈原投江之後,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們都把公尺飯扔到河裡紀 念屈原。

一天晚上,有人夢見屈原面黃肌瘦,就連忙上前詢問。原來,百姓投往河 裡的公尺飯,都被魚鱉蝦蟹吃掉了。屈原無食充飢,所以日漸消瘦。

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樣才能不讓魚鱉蝦蟹吃公尺飯。屈原告訴他,如果用箬竹葉包飯,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魚鱉蝦蟹見了,以為是菱角,它們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後,就把 此夢轉告給鄉鄰。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夢中屈原說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託夢給那人,感謝人們送去的粽子。後來,人們都這樣去做,漸漸形成了包角粽 的習慣。

老百姓把源於田文的說法都稱為「躲五」。傳說古代的時候,人們把五月稱為 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此日生的孩子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克星, 誰也不敢撫養。

齊國的田文是「五日子」,父親幾次要害死他,多虧母親保護,他 才倖免於難。但父親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這天,他必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長大以後,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為「端午」,說五月五日是個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准加害,也毋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自此以 後,便有了端午節。 在端午節的風俗中,除人們熟知的賽龍、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藥浴等祭 奠、慶賀、文體活動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趣。 名稱最多的節日 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堪稱節日別名最多。

究竟有多 少,目前還沒有乙個準確權威的統計。據統計的資料就達二十多個,但含義不 盡相同。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 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棕子節等等。

同風異俗的節日 同為端午節,全國多在五月初五日過節,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過節 原因是說五代十國時閩國建立者(即閩王)王審知死於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為賽龍舟,湖北秭歸(屈原故鄉)正式比賽是在五月十

三、十四、十五三天 別的地方是在初五這天。江西一些水淺乾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龍舟競賽奪標, 而是在陸上跑旱船、爬高比賽。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帶物也有差異:

江蘇女 子帶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婦女頭上插絨制虎,兒童背上負綢制虎,而河 北豐潤一帶卻用棉花布縫製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帶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帶所帶香包,已不單是別處的驅穢作用,而成了愛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縫製於 端午節送於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風俗外,還有吃年糕、餛飩、油果、鹹甜 雞鴨、鵝蛋、蒜瓣等習俗、浙江端午的駱駝蹄糕就很有名氣。

在外國過的節日 外國也有端午節。在朝鮮,端午節這天也有用艾蒲的習慣。不同的是,中國插 艾葉、插菖蒲,或飲雄黃菖蒲酒;而朝鮮是吃艾餅,洗菖蒲澡。

他們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餅、鬆皮餅祭祖先。他們不竟龍舟而是摔跤、打鞦韆。日本的端 午節與我國的習俗差不多:

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舉行類似賽龍舟的活動 叫「相會」、「爬龍」。有男孩的家庭,還要掛鯉魚旗,期望兒子「鯉魚跳龍 門」。新加坡在端午節這天舉行全國龍舟大賽。

在美國從1979年開始,在 波士頓兒童博物館舉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頓龍舟會,並逐步形成了中國傳統的文 化節日!

端午節的意義。

10樓:古方紅糖

1. 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2. 伍子胥的忌辰。

3. 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4. 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5. 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

6. 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7. 最初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後來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8. 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11樓:一冉瀅文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12樓:幸福時光麼

戰國時期,屈原苦勸楚王無果,投江自盡,百姓懷念屈原,不讓江裡的魚吃掉屈原的屍體,於是把糯公尺包成包,投入江中,慢慢的演化成端午節。

13樓:第一養生館

現在主要存在的是儀式了。其實更深的意義是愛國,讓愛國成為一種文化儀式給固定下來,讓一代代傳承下去,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強大。但現在大部分人只知道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似乎成了旅遊娛樂專案,都忽視了它的本質與內涵。

14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第乙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曆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15樓:熱詞課代表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16樓:儒雅的yang涯

1.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

2.伍子胥的忌辰。

3.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4.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5.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

6.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7.最初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後來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8.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端午節的意義,端午節的意義?

現在都不知道 有賽龍舟看了,只是為了紀念端午這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就只剩下吃粽子了。總結端午節的重要性和意義 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在傳統節日當中,論民俗之繁多複雜,或只有端午節能和春節可比擬,兩節都有著祈福 消災等禮俗主題,寄...

端午節的意義,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的第乙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在傳統節日當中,論民俗之繁多複雜,或只有...

端午節是什麼意義,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 午日節 五月節 五日節 艾節 端五 重午 午日 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乙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 蒿草 艾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