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天下黃河第一橋
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橋的前身始於明洪武5年(公元2023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里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2023年),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城西10裡處,稱「鎮遠橋」;明洪武18年(2023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公尺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
清光緒33年(2023年),清**在蘭州道彭英甲的建議和甘肅總督公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30.669萬兩,由德國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長達233.33公尺,寬7.
5公尺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 年改為「中山橋」。 2023年,蘭州市人民**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型鋼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2023年改為步行橋。
2樓:匿名使用者
河,自扎陵、鄂陵兩湖而下,行千餘里,乃得一城,穿其而過,城自分南北,
秦有異人掘金於此丰獲而去,故此城的名謂:金城。
河,自河口入,去七十三裡得青白石出,歷十數橋,推其長者鐵橋也。
橋身直,長凡七十丈,寬二丈二尺四寸,列四墩,五方拱,具為鐵製,故謂其名:鐵橋。
明時,為便通利,於金城橋門外,河上架浮橋,列舟廿四,鎖以鏈,春設冬去,耗銀巨費。
清光緒三十三年,陝甘督公升允本奏於上,架橋以達於河湟、甘、肅各州府地縣,三十四年二月德商泰萊洋行喀佑斯君經海運、鐵路、車馬、人力運料至金城並工於時,翌年六月竣工。
其橋初成時,河僅此橋矣。故人美其名曰:黃河第一橋。
初,名曰:金城鐵橋;**時念國父之名,改謂中山橋;抗戰時為避日機炸,改鐵紅為青灰;至五十年代,復架圓拱於方拱上,以壯其勢,得其現狀。
柱索桿頭,雖為鐵製,卻歷百年,故蒼然盡顯。百年之間,**風雲,若游雲,似浮水。唯不變者鐵橋也。
金城何以名者,河也。
河何以名者,鐵橋也。
今復遊鐵橋於此,同遊者唯賢妻靜霞。作文者:金城散人燧軒室主也。
關於蘭州中山橋的歷史
3樓:費鴻雪司勳
中山橋位於蘭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境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公元2023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裡處始建的。明洪武九年(2023年),衛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裡處,稱為「鎮遠橋」。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2023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公尺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
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司衛國公建斯柱於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
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4只大船,橫排於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公尺,以長木連線,鋪以板,圍以欄;南北兩岸豎鐵柱4根,大木柱45根,有兩根各長50公尺的粗鐵繩,將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黃河結冰則拆除,春季則又重搭浮橋。「佇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橋柳色青」的詩句,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龍鎖蛟」也是指這種景色。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2023年),清**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公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將浮橋改建為長233.3公尺,寬7.
5公尺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2023年改為「中山橋」。
鐵橋承建時,喀佑勞動保護曾保證保固80年。但歷時僅42年,即2023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夜。後經搶修雖恢復了通行,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
2023年,人民**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鋼架拱梁,使這座古老的鐵橋不僅變得堅固耐用,而且還威風凜凜,絢麗壯觀。
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4樓:裴水藍賓木
2023年8月26日,中山橋迎來百年慶典,橫臥於黃河之上的她,在綠樹、鮮花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喜慶而迷人。雖然慶典活動上午已經結束,但中山橋上熱鬧、歡快的氣氛直到下午依然非常濃烈。中山橋100周年慶典**展前人頭攢動,搶購蘭州黃河鐵橋百年紀念郵摺的市民激情高漲,而且,百年慶典紀念碑前留影的市民、遊客排起長隊,遊**連忘返於中山橋,在喜慶中細細品味著中山橋那滄桑的百年經歷。
看百年**展了解鐵橋身世
當日下午3點20分,中山橋上游人川流不息,中山橋100周年慶典**展現場吸引著許多遊人駐足**。「在我的印象中,中山鐵橋剛建成時就是現在這個模樣。看了**展後我才搞清楚,100年前的中山橋沒有現在橋體上的拱形部分。
」一位20歲左右的男子歉意地說。記者注意到,他在一張「**時期未加拱的中山橋」老**前端詳了好長時間。男子說,他是一名普通市民,由於平時喜好體育活動、網路遊戲等,對蘭州史誌類知識了解很少,而對中山橋的修建、維護、加固等演變過程更是一無所知。
「很慶幸,藉著鐵橋百歲慶典機會,補上了解中山橋歷史這一課。」該男子告訴記者。記者看到,中山橋100周年慶典**展的**一字排開在中山橋兩側,過往行人無不仔細**,不少人翻拍這些印證了中山橋滄桑經歷的珍貴**。
「這是我第一次如此集中地看到關於中山橋歷史的**,機會很難得。我事先準備了dv,**時我把這些**全部拍下了,以後刻成光碟儲存起來。」逐張拍攝慶典**展的市民李小平說。
拍紀念**留住鐵橋雄姿
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幾乎在現場的遊人都拍照留影,而在鐵橋百年慶典之日才亮相的中山橋百年紀念碑成了大家的新寵。一時間,在紀念碑前照相的遊人排起了長隊。一名老人拍完照後,轉身來到紀念碑後面,他觸控著紀念碑,久久不願離去,他彷彿要用手指感觸到鐵橋經歷的蹉跎歲月。
「今生我再沒機會看到鐵橋如此大規模的『過生日』了,鐵橋不僅鏈結起蘭州南北交通,也對蘭州經濟發展起到功不可沒的作用,我們應該為它慶功!」老人激動地說。
「經過百年的風風雨雨,鐵橋雄姿依然壯觀,我要在鐵橋百年慶典這天,多多拍些**,留住它的雄姿。」市民汪先生激動地告訴記者,他當天早早來到中山橋,選了很多「有利地形」給中山橋拍照。而隨著暖陽的西移,在明媚的太陽光襯托下,鐵橋更加雄壯,遊人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山橋,在百年慶典喜慶氛圍的感染下,流連忘返於中山橋。
蘭州的中山橋你多少年的歷史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有103年歷史了。 蘭州中山橋俗稱「中山鐵橋」、「黃河鐵橋」,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白塔山下、金城關前,建於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緒三十三年),是蘭州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5,464公里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6樓:匿名使用者
2023年建,到現在已有105年的歷史了啊。
蘭州中山橋的歷史價值
7樓:偏愛玄文
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
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
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
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黃啟炎傳,鐵漢秦章光隴板;河清海晏,橋虹耀彩衛金城。」如今,這座古老的橋梁依然橫跨黃河之上,與白塔山相呼應。「舉頭迎白塔,緩步過黃河。
對岸兩山峙,中流意興多。」趙樸初的詩句頗能勾出人的遊興。和諸多橋梁相比,中山橋的觀賞和紀念價值似乎比交通作用更有意義。
8樓:匿名使用者
黃河鐵橋又名中山橋,位於城關區,是蘭州最重要的地標建築之一,也是遊客到蘭州遊玩一定要去的地方。鐵橋長兩百多公尺,寬約有七八公尺,保持了一百多年前修建時的黑色鐵架橋身,十分古樸。在百年來的修繕過程中,橋身上還架起了5座大鐵拱,氣勢美觀。
鐵橋南側橋頭處,有金色的「中山橋」三個大字,還有一塊刻有「黃河第一橋」的古老石碑,每天都有很多遊客到此合影,作為來過蘭州的留念。
這座鐵橋修建於清朝末年,是當時黃河上架起的第一座常年通行橋,也被譽為「天下第一橋」。鐵橋當年由德國人建設施工,所有的材料也都由德國運來。有趣的是,在2023年鐵橋保修期80年到期時,當年負責建設的德國公司還給蘭州市**發函,說明了鐵橋情況並終止合同,這一故事也成為了蘭州人民所熟知的一段美談。
走上鐵橋,下面便是安靜流淌的黃河,而兩岸的風景也很不錯。鐵橋南側是蘭州環境最好的街區濱河路,而北邊則是著名的白塔山,山上有很多建築和古蹟,登山俯瞰拍攝鐵橋和蘭州全景更是非常漂亮。
晚上時的鐵橋則是另外一番美景,此時遍布橋身的彩燈都會亮起,整個鐵橋的輪廓明亮清晰。橋的一側是黃河外灘繁華街區的華燈,另一側白塔山上綠色、黃色的觀賞彩燈也全都亮起,非常漂亮,是拍攝蘭州夜景最好的地方。附近河面上的大船裡還開有開放式的休閒吧,夏夜裡在河上喝茶聊天,黃河上的涼爽微風拂來,實在是難得的愜意。
關於蘭州中山橋的資料
9樓:w晴天去看海
蘭州中山橋俗稱黃河鐵橋,位於蘭州市。蘭州橋歷史最悠久的古橋,也是黃河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橋梁,因而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清朝的時候,由德國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建起了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1942 年改為「中山橋」。 2023年,蘭州市人民**整修加固了鐵橋,又增加了五座弧形鋼架拱梁,使鐵橋顯得堅固耐用,氣勢雄渾。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山橋位於蘭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黃河鐵橋,是蘭州境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
中山橋的前身系黃河浮橋。黃河浮橋是明洪武五年(公元2023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7裡處始建的。明洪武九年(2023年),衛國公鄧愈將此橋移至城西10裡處,稱為「鎮遠橋」。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2023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現在的位置——白塔山下。至今蘭州還存有建橋時所遺的重10噸、長5.8公尺的鑄鐵浮橋柱3根,人稱「將軍柱」。
柱上鑄有「洪武九年,歲次丙辰,八月吉日,總兵官司衛國公建斯柱於浮橋之南,系鐵纜一百二十丈」的字樣。
當年的黃河浮橋,用24只大船,橫排於黃河之上,船與船之間相距5公尺,以長木連線,鋪以板,圍以欄;南北兩岸豎鐵柱4根,大木柱45根,有兩根各長50公尺的粗鐵繩,將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黃河結冰則拆除,春季則又重搭浮橋。「佇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橋柳色青」的詩句,就是當時浮橋的寫照。
蘭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龍鎖蛟」也是指這種景色。
光緒三十三年(公元2023年),清**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公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國人滿寶本、德國人德羅作技術指導,將浮橋改建為長233.3公尺,寬7.
5公尺的黃河第一座鐵橋,初名「蘭州黃河鐵橋」,2023年改為「中山橋」。
鐵橋承建時,喀佑勞動保護曾保證保固80年。但歷時僅42年,即2023年,鐵橋受戰火影響中斷了11個晝夜。後經搶修雖恢復了通行,但人行橋上橋面晃動不定,已難以擔負日益繁忙的運輸任務。
2023年,人民**對鐵橋進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鋼架拱梁,使這座古老的鐵橋不僅變得堅固耐用,而且還威風凜凜,絢麗壯觀。
隨著時間的流逝,蘭州市區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觀,結構新穎,工藝先進,氣勢不凡的鐵路公路橋。這座古老的黃河鐵橋已不是溝通黃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敬仰它、觀賞它,因為它象一部史詩,飧刻著蘭州古往今來歷史的變遷,展示了蘭州人民燦爛藝術的畫卷。
關於服裝發展史的書,那些比較好呢
我們去年學的有 中國服裝史 今年學的是西洋服裝史 書就叫這個名字 是我們的教材。應該很有典範性 縱觀服裝的發展史,之所以有中外服裝那麼大的區別和兩地不同的文化和穿著觀念是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的。從服裝的穿著看,中國人講究儀表的修飾,西方人崇尚顯露人體的美 中國人的服裝行為注重自我調節,所以比較保守,少...
惠安石雕做工如何,惠安石雕有怎樣的發展史?
惠安石雕從加工的材質上來說主要以花崗岩為主,加工的工藝多種多樣,有鏤雕 浮雕 圓雕 線雕等等,南派風格的惠安石雕可以說是中國乃至世界石雕的典範,惠安也有世界石雕之都的美譽。惠安石雕有怎樣的發展史?清代是惠安石雕大發展的時期,藝術風格趨向精雕細琢,注重線條結構和形態神韻之美,形成了惠安石雕的南派風格。...
中國古代織繡發展史是怎樣的
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始於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此後,經過殷商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織繡工藝,已具有較高的水平。春秋戰國 1982年,曾在湖北江陵馬山發掘了一座楚墓,出土了大批絲織品 編結和刺繡等。絲織品的品種有絹 羅 紗 錦等。花紋有幾何紋 菱形紋 s形紋等,幾何紋中還飾有龍鳳 麒麟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