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心說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日心說的發展史

2021-03-04 06:37:53 字數 5488 閱讀 1611

1樓:匿名使用者

編輯本段日心說的創立哥白尼 2023年,哥白尼畢業於義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任天主教教士。他回到波蘭跟叔父一起工作。其叔父,瓦茨恩羅德,是費琅堡天主教大教堂的主教。

哥白尼當時住在教堂的頂樓,因此可以長期進行天文觀測。 那個時候,人們相信的是1500多年前希臘科學家托勒密創立的宇宙模式。托勒密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靜止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均圍繞地球運動,而恆星遠離地球,位於太空這個巨型球體之外。

然而,經仔細觀測,科學家們發現行星執行規律與托勒密的宇宙模式不吻合。 一些科學家修正了托勒密的宇宙軌道學說,在原有的軌道(或稱小天體軌道)上又增加了更多的天體執行軌道。這一模式稱每顆行星都沿著乙個小軌道作圓周執行,而小軌道又沿著該行星的大軌道繞地球作圓周運動。

幾百年之後,這一模式的漏洞越來越明顯。科學家們又在這個模式上增加了許多軌道,行星就這樣沿著一道又一道的軌道作圓周運動。 哥白尼想用「現代」(16世紀的)技術來改進托勒密的測量結果,以期取消一些小軌道。

在長達近20年的時間裡,哥白尼不辭辛勞日夜測量行星的位置,但其測量獲得的結果仍然與托勒密的天體執行模式沒有多少差別。 哥白尼想知道在另乙個執行著的行星上觀察這些行星的運**況會是什麼樣的。基於這種設想,哥白尼萌發了乙個念頭:

假如地球在執行中,那麼這些行星的執行看上去會是什麼情況呢?這一設想在他腦海裡變得清晰起來了。 一年裡,哥白尼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距離從地球上觀察行星,每乙個行星的情況都不相同,這是他意識到地球不可能位於星星軌道的中心。

經過20年的觀測,哥白尼發現唯獨太陽的周年變化不明顯。這意味著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始終沒有改變。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那麼宇宙的中心就是太陽。

他立刻想到如果把太陽放在宇宙的中心位置,那麼地球就該繞著太陽執行。 這樣他就可以取消所有的小圓軌道模式,直接讓所有的已知行星圍繞太陽作圓周運動。 然而,人們是否能接受哥白尼提出的新的宇宙模式呢?

全世界的人——尤其是權力極大的天主教會是否相信太陽是宇宙中心這一說法呢? 由於害怕教會的懲罰,哥白尼在世時不敢公開他的發現。2023年,這一發現才公諸天下。

即使在那個時候,哥白尼的發現還不斷受到教會、大學等機構與天文學家的蔑視和嘲笑。終於,在60年後,約翰尼斯·克卜勒和伽利略·伽利雷證明了哥白尼是正確的。 阿里斯塔克斯 阿里斯塔克斯(aristarchus, 約西元前 310年- 約西元前230年),是人類歷史上有記載的首位提倡日心說的天文學者,是古希臘時期、也是人類歴史上有記載的最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他生於古希臘薩摩斯島。他將太陽而不是地球放置在整個已知宇宙的中心,他是人類歴史上有記載的最早期的日心說的提倡者之一。但是在當時的古希臘、他的宇宙觀和傑出的智慧型並未能被當時的人們所理解,並被亞里斯多德和托勒密的才華之光芒所掩蓋,直到16世紀(約2023年以後),哥白尼才很好地發展和完善了阿里斯塔克斯的宇宙觀和理論。

阿里斯塔克 古希臘天文學晚期最著名的是亞歷山卓學派,阿里斯塔克斯是這一學派早期的代表人物。他的大部分著作至今已失傳,流傳至今的唯一著作,就是關於太陽和月球的體積以及到地球的距離的論著,但是,通過其他人的引證,可以知道他還寫了另一本書,在書中他發展了乙個變通的日心說的模型。在該文中,他敘述了從日食、月食中月球和地球的陰影比例大小,推測出太陽實際上比地球大得多、月球比地球小。

又由月球在上弦和下弦間的夾角,推測出太陽距離地球是月球距離地球的十倍。阿里斯塔克斯認為太陽,月球和地球在每個月的首個或最後的四分之一時期內,構成了乙個近似的直角三角形。他估計最大角約為87°。

儘管他應用的幾何理論沒有錯,但由於觀測資料有偏差,他得出了日地距離是月地距離的20倍的結論。事實上,前者是後者的390倍。阿里斯塔克斯指出,月球和太陽有幾乎相同的視角,因此他們的直徑與他們到地球的距離是成正比的。

這符合邏輯。阿里斯塔克斯指出了太陽明顯大於地球,恰恰可以用來證明日心說模型。 阿里斯塔克斯觀察到月球穿過地球的陰影需要乙個恆星月的時間。

因此他估計到地球的直徑是月球的三倍。根據埃拉托色尼所計算的42000公里的地球周長,他認為月球的周長應為14000公里。事實上,月球的周長約為10916公里。

阿里斯塔克斯還認為乙個大的東西不應該繞小的東西轉動,於是他提出了「日心地動說」(可惜未被當代人接受)。他認為地球一方面每天自西向東轉一週,導致天體的東昇西落景象。另一方面它又在一年中繞太陽公轉一週,水、金、火、木、土等行星也是一樣繞著太陽公轉。

他還認為與地球繞日公轉的軌道直徑相比,恆星幾乎在無限遠處。因此無法看到由於地球公轉而造成的恆星視差現象。 關於阿里斯塔克斯的日心說 阿里斯塔克斯提出日心論的**已經遺失。

我們之所以知道它的存在,是因為一些後代學者曾經提起,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基公尺德與普魯塔克(plutarch)。阿基公尺德指出阿里斯塔克斯日心宇宙模型的重點為: * 太陽與固定的恆星不會運動。

* 地球繞太陽執行。 * 地球的軌道為圓形。 * 太陽位於該圓的中心。

* 固定的恆星距離太陽與地球極為遙遠。 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在兩個世紀之後,於論述中提供了更多的細節。他告訴我們,阿里斯塔克斯認為是由於地球每日一週地旋轉,給予我們天空繞地球轉動的印象。

因此,阿里斯塔克顯然了解地球是球體,而天空看起來像在旋轉,其實是地球每日的旋轉所造成的。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一般會認為他是新型天文儀器skaphe的發明者,skaphe是一種碗狀日晷,與源自巴比倫人的平面日晷(gnomons)不同,skaphe可正確地追蹤太陽在天空中移動的路徑。普魯塔克也告訴我們,阿里斯塔克教導地球沿著「太陽圓周」執行的觀念,此即為太陽黃道(ecliptic)的觀念。

大多數學者認為,阿里斯塔克斯在把地球視為行星後,也將其他行星放到環繞太陽執行的軌道上。 阿里斯塔克斯知道他的模型將大幅增加宇宙的大小。若地球並未移動,那恆星就可能落在太陽、月球與行星之外。

但若地球沿巨大的圓周繞太陽移動,它有時會比較靠近某些恆星,有時又會離它們較遠。除非恆星距離地球極遠,否則在地球靠近或遠離恆星群時,它們看起來應該會擴大或縮小。但是由於並未發生這種現象,因此地球必然是在極大的宇宙中不斷運動。

不幸的是,阿里斯塔克斯的宇宙觀和理論,當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因而得不到一般公眾的承認,克雷安德斯竟要求希臘人控告阿里斯塔克斯的瀆神之罪。之後阿里斯塔克斯的思想學說就像珍貴的戒指被扔入大海般消失無蹤。直到哥白尼的出現。

伽利略的論證 如同聶文濤所論述的一樣,伽利略是通過數學邏輯相信哥白尼。這一點與布魯諾沒有區別。同時,伽利略發明了天文望遠鏡,一定程度證明了哥白尼的正確。

但是,在羅馬宗教事務所組織的學術討論中,伽利略沒有戰勝自己的對手,導致了最後的悲劇:當時「地球繞太陽」和「太陽繞地球」都有科學證據,而伽利略學說的破綻之一,是科學家探測不到「斗轉星移」(stellar parallax)的現象。什麼是斗轉星移呢?

這名堂十分嚇人,其實意思很簡單。如圖一顯示,假設星星 a 和星星 b 懸浮在太空中,我在地球表面之觀察點 1 仰望星星 a 和星星 b 時,它們的距離好像十分接近,如果地球自轉,即使我站在原地不動,我將會隨著地球移動而去了觀察點 2 ,由觀察點 2 看同樣兩顆星星,它們的相對位置便會改變,由角度 y 比角度 x 大就可以知道。換言之,如果發現有斗轉星移的現象,那麼地球轉動就可以成立;假若沒有斗轉星移,地球應該是在固定地方。

十六世 紀時天文學家泰高.巴希(tycho brahe)以當時最精密的儀器,去探測是否有「斗轉星移」,可是看來群星的相對位置和距離好像沒有改變,因此地球轉動之說不被接納。 但是,伽利略指導數學原則的價值。他始終相信日心說。

日心說的發展史

2樓:匿名使用者

哥白尼是文藝復興時期波蘭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太陽中心說的創始人。他的太陽中心說的創立,從根本上糾正了地球中心說和舊的宇宙觀,揭穿了宗教神學偽造的謊言,在科學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此自然科學便從宗教神學中解放出來,這對社會革命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是近代科學革命的起點

日心說的誕生是自然科學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掀起了天文學史上的一場革命,揭開了近代科學向宗教神學開戰的序幕。

日心說的意義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講。乙個就是「日心說」他創入了教會作為教條而不可動搖的乙個領地。日心說實際就是證明被教會奉為教條的真理也是可以懷疑的。

03155407日心說重要的是對近代科學的思維方法有重要的貢獻。它不再象教會那樣以《聖經》作為依據,而是以天體觀察作為手段來認識世界。所以恩格斯有一句話,從哥白尼開始,近代科學開始大踏步地前進,這個貢獻非常大。

簡述哥白尼日爾心說的內容及其不足 50

3樓:nice白羊貓

日心說的主要內容是:

1、地球是球形的。如果在船桅頂放乙個光源,當船駛離海岸時,岸上的人們會看見亮光逐漸降低,直至消失。

2、地球在運動,並且24小時自轉一週。因為天空比大地大的太多,如果無限大的天穹在旋轉而地球不動,實在是不可想象。

3、太陽是不動的,而且在宇宙中心,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圍繞太陽做圓周運動,只有月亮環繞地球執行。

日心說的不足:

日心說是乙個學說,在證明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同時,也有錯誤:

1、太陽並非宇宙中心,而是太陽系的中心。

2、地球並非是引力的中心。

3、天空中看到的任何運動,不全是地球運動引起的。

4、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執行軌道是橢圓而不是圓,不做圓周運動。

擴充套件資料:

2023年5月24日,剛剛印好的《天體執行論》一書被送到因中風而臥床己久的哥白尼面前,哥白尼用顫抖的手撫摸了一下這本凝聚著他畢生心血的書,一小時後與世長辭。正是這本書的問世,引發了轟轟烈烈的近代科學革命。

哥白尼的學說創立之前,在天文學上牢固佔據統治地位的是托勒密的地心說。按照這一學說地球在宇宙的**,其他日月星辰圍繞著地球旋轉。地心說與宗教神學相結合,形成乙個以地心說為中心的宇宙體系。

地心說雖然與人們多數的直觀經驗相符合,但在解釋行星運動時遇到了巨大的困難,特別是後來運用本輪、均輪的迭加來解釋行星運動使地心體系變得異常煩瑣複雜,這時就需要乙個新的理論取而代之。

正是這種情況下,哥白尼經過多年研究,在其《天體執行論》一書中提出了日心說這一革命性理論。

構成托勒密宇宙體系的是如下四個假定:第一,天是球形的而且像球那樣轉動;第二,地也是球形的;第三,地位於天的**;第四,地球靜止不參與轉動。哥白尼對前兩點是贊同的,但不同意後兩點。

首先,哥白尼提出了地球自轉和公轉的概念。全部星空的週日旋轉實際上是地球自轉造成的,正是地球由西向東繞軸自轉,才引起晝夜變化;而太陽的周年視運動,實際上是由地球繞太陽每年公轉一週造成的。

哥白尼還提出地球有第三種運動,即所謂「傾斜面運動」,這個運動使地球自轉軸在公轉時與黃道面保持固定交角,從而形成地球上四季的差別。

其次,哥白尼用太陽取代地球位於宇宙的中心,所有的行星包括地球均以太陽為中心轉動。這一變動使得各大行星運動獲得了統一性。

哥白尼最終構造的宇宙圖景是:最外層是恆星天,它是靜止不動的,構成了行星運動的參考背景。最遠的行星是土星,其執行週期是30年,以後依次是木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

月亮是地球的衛星,它既隨地球繞太陽轉動,每月又繞地球旋轉一週。

應當指出的是,哥白尼的日心說在科學上存在著許多困難,如精確度不夠、預言的視差沒有得到等。但哥白尼工作的意義不只是表現在提出了一種新的學說,更為重要的是在於這一學說實現了宇宙圖景的根本性轉化,帶來了人們思想觀念的重大變革。

隨著日心說的廣泛傳播和日益為人們所接受,引發了近代科學在各個領域的重大進展。因此,把近代科學革命稱之為「哥白尼革命」含義是深遠的。

日心說的核心是什麼,日心說的核心內容簡述

哥白尼天文學革命核心內容主要為 日心說 其主要內容為以下內容 哥白尼為闡述自己關於天體運動學說的基本思想撰寫題為 短論 的 他規定地球有三種運動 1 一種是在地軸上的週日自轉運動 2 一種是環繞太陽的周年運動 3 一種是用以解釋二分歲差的地軸的迴轉運動 除此哥白尼在他的 天體執行論 一書中認為天體運...

布魯諾支援了哥白尼的日心說,為何他最後被燒死了

就算是支援了哥白尼也阻擋不了最後被燒死啊 因為當時的社會不接受他的思想,認為是有毒的思想。因為當時的社會不能容納他,他不被接受,認為他是異類 布魯諾不是只要支援了哥白尼就會活得長久的 因為他在當時是個異類分子,所以大家都覺得他瘋了所以最後被燒死了 他這是命運的歸宿,這和他支援與不支援都沒有太大的關係...

下列科學家中最早提出日心說的是A克卜勒B伽利略C

a 克卜勒提出行星運動規律,故a不符合題意 b 伽利略發現了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故b不符合題意 c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故c符合題意 d 布魯諾支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 c 十六世紀中葉,提出了日心說的偉大波蘭科學家是 a 哥白尼b 麥哲倫c 迪世亞d 布魯 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