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大部分是
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四個節氣,在每年的8月23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度。《曆書》曰:「斗指戊,為處暑。
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乙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意思是炎熱的暑天就要結束了,因為這時三伏已過,或近尾聲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
」有的年份「中伏」為二十天,則共有四十天。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
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
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乾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乾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處暑是不是頭伏
3樓:劉漢傳人
處暑是暑天過去的意思,一般是在出伏之後,今年的處暑還在末伏天裡。
4樓:一路上好景色
處暑確實不是頭伏
昨天才是頭伏
處暑和出伏是一回事嗎?
5樓:wu就是這麼無聊
處暑,二十四節氣之一。處暑節氣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50°。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將過去,到此為止了。處暑前後我國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貴陽一線以東及以南的廣大地區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區日平均氣溫仍在攝氏二十二度以上,處於夏季,但是這時冷空氣南下次數增多,氣溫下降逐漸明顯。
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必須抓緊蓄水、保墒;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2023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出伏就表示天氣漸漸變涼,「伏」可稱「長夏」,「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其中「伏」為「土」。「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dog day)」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每年出現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
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所謂三伏天指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末伏三個庚日,其具體日期是按照我國古代的干支法來推算的,以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
6樓:人生巔峰你同行
不是處暑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在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
「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熱的夏天將過去,到此為止了。處暑以後,除華南和西南地區外,我國大部分地區雨季將結束,降水逐漸減少。
尤其是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抓緊蓄水、保墒[shāng];以防秋種期間出現乾旱而延誤冬作物的播種期。2023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出伏表示天氣漸漸變涼,「伏」可稱「長夏」,「伏」是五行家對季節的另類安排,其中「伏」為「土」。「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三伏是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出現在的時間是在陽曆7月中旬到8月中旬。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按我國陰曆(農曆)氣候規律,前人早有規定:
「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為頭伏(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二伏),立秋後第乙個庚日為末伏(三伏),頭伏和末伏各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三伏」共三十天或四十天。
三伏天是什麼,哪一天開始的,三伏天是從哪天開始算起的?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 悶熱的日子。所謂的 伏天兒 就是指農曆 三伏天 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伏天的第一天為夏至往後數的第三個庚日。三伏是從夏至日,陽曆6月21日或22日,後第三庚日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陽曆8月7日或...
大約每年什麼時候開始進入伏天,三伏天是怎麼計算的,從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 悶熱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曆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 夏至三庚 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 庚 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我國古代流行 干支紀日法 用10個天乾與12...
今年農曆6月最後一天是幾月幾日,每年的最後一天是幾月幾日?
萬年曆公曆 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農曆 六月廿九 乙未年 羊年 甲申月 辛酉日今年 2015 農曆6月最後一天 是公曆2015年8月13日 星期四 6月30號!六月的最後一天是6月30號。每年的最後一天是幾月幾日?公曆12月31日,農曆十二月三十或廿九 就是每月的陽曆12月31日 今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