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一號的嫦娥一號的資料

2021-03-05 09:48:37 字數 5305 閱讀 9424

1樓:趙禎湛宸

北京時間二十四日十八時許,中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公升空。孫自法

攝***西昌10月24日電

(記者孫自法)北京時間24日18時05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將「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它的發射成功,標誌著中國實施繞月探測工程邁出重要一步。

火箭點火公升空24分鐘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傳來的資料表明,星箭成功分離,「嫦娥一號」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里,遠地點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今後一段時間,「嫦娥一號」在地球軌道上將進行四次變軌,讓衛星不斷加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到達月球引力範圍後,將通過三次近月制動,建立起距月球兩百公里的繞月球兩極飛行的圓軌道,進行繞月探測飛行。

本次「嫦娥一號」繞月探測飛行將完成「獲取月球全表面三維影象」、「分析月球表面化學元素和物質型別的含量和分布」、「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四萬至四十萬公里間地月空間環境」等四大科學探測任務。

「嫦娥一號」衛星、「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衛星在成熟的「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基礎上,突破了軌道設計、熱控、測控以及制導等一批關鍵技術;火箭則採用遠距離測發控以及控制系統的系統級冗餘等技術,進行質量可靠性公升級。此次發射是中國「長征」系列火箭的第一百零三次航天飛行。

繞月探測工程是中國中長期科技發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衛星、火箭、發射場、測控和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承擔發射場系統建設,對發射設施裝置和技術系統進行了二十五項適應性改造;測控系統在中國原有航天測控網基礎上,首次引入天文測量手段,並進行國際聯網,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將排程多個地面測控站和「遠望」號測量船,對衛星進行持續跟蹤與測控;中國科學院有關單位承擔建設地面應用系統,研製出多種探測儀器,將開展衛星探測資料處理、管理應用等科學研究。

實施繞月探測工程,對於推動中國航天事業在空間領域的發展、提公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均具有重要意義。有關負責人在「嫦娥一號」衛星發射成功後表示,中國堅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宗旨,願意本著「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原則,與世界各國開展航天合作交流。

2樓:莊倚雲鐘駒

國家航天局發言人於22日宣布,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乙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衛星以及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目前已轉入發射區,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總檢查,各項測試正常,滿足技術條件要求,計畫於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首選發射視窗為24日18時左右

國家航天局發言人於22日宣布,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乙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衛星以及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目前已轉入發射區,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總檢查,各項測試正常,滿足技術條件要求,計畫於10月24日至26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首選發射視窗為24日18時左右.

中國「嫦娥一號」衛星24日公升空,眾多香港市民、學生和專家通過組織及參與相關活動,投身於探月熱潮中。香港太空館則於當日起舉辦展覽,向民眾介紹「嫦娥一號」探月計畫。

國防科工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嫦娥一號衛星將於11月7日進入自己的「工作崗位」--週期127分鐘、軌道高度200公里的環月軌道。

伴隨發射點火的巨大轟鳴,在長三甲「大力士」的託舉下,「嫦娥」將首先被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5.1萬公里、執行週期約為16小時的超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隨著星箭分離,「嫦娥」將開始孤寂的旅程。接下來,整個飛行過程都將依靠「嫦娥一號」自身的控制系統與推進系統來實現。

隨著第1次遠地點的加速,衛星的近地點高度將被抬高至600公里,但軌道週期仍為16小時。在16小時軌道執行總計數10小時之後,嫦娥一號衛星將進行第1次近地點加速,將自己送入週期為24小時的停泊軌道上。在這個軌道上,「嫦娥」將進行長達3天的「耐心」飛行。

據悉,根據事先制定的預案,嫦娥一號衛星在停泊軌道上將有1-3天的「變數」。科研人員通過這樣的設計以解決發射日期後延的問題,增加發射機會。「發射每延後一天,在24小時軌道的執行時間將減少一天。

」嫦娥一號衛星副總設計師黃江川說。

但平靜只是暫時的。在停泊軌道飛行3天後,嫦娥一號將實施第2次近地點加速,將自己送入遠地點高度12.8萬公里、週期為48小時的大橢圓軌道。

激動人心的時刻之後,必須的調整仍將進行。經過第二次、第三次的制動,嫦娥一號衛星繞月執行的橢圓軌道將逐步變為軌道週期127分鐘、軌道高度200公里的環月軌道。

3樓:胥素蘭繩儀

嫦娥一號已於2023年10月24日18時05分04秒成功發射公升空!

18:07火箭一二級分離

18:09整流罩分離

火箭飛出大氣層

18:10火箭二**分離

18:15火箭**發動機一次關機

星箭結合體進入滑行階段

18:25衛星進入初始地球軌道

18:26**火箭二次點火

18:28**火箭發動機二次關閉

18:29星箭分離

衛星進入近地點205公里,遠地點50930公里,週期16小時的超地球同步軌道。

18:36衛星指控轉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

18:59衛星太陽帆板開啟

2023年10月24日19時15分確定發射成功!

2023年10月25日17時55分完成第一次變軌!

指令發出130秒後,衛星近地點高度由約200公里抬高到約600公里,變軌圓滿成功。這次變軌表明,嫦娥一號衛星推進系統工作正常,也為隨後進行的3次近地點變軌奠定了基礎。這次變軌是嫦娥一號衛星在約16小時週期的大橢圓軌道上執行一圈半後,在第二個遠地點時實施的。

2023年10月26日17時44分,遠望三號船訊息,嫦娥一號衛星成功實施第二次變軌!這是衛星的第一次近地點變軌。

嫦娥一號衛星第二次變軌後,將進入24小時週期軌道。遠地點高度由5萬多公里提高到7萬多公里。

10月29日第二次近地點變軌,衛星遠地點高度由7萬餘公里提高到12萬餘公里,開創了我國最遠航天測控的新紀錄。

進入繞地飛行48小時週期軌道。北京時間10月29日18時01分39秒,遠望三號測量船傳來訊息,衛星第三次變軌成功!

10月31日17時25分,第三次近地點變軌,衛星遠地點高度由12萬餘公里提高到37萬餘公里,進入114小時地月轉移軌道。

11月5日到達距離月球200公里,第一次近月制動進入12小時月球軌道

11月6日第二次近月制動進入3.5小時軌道

執行3圈

11月7日第三次近月制動進入127分鐘月球極地軌道

開始工作

向地面傳回30首歌曲

嫦娥一號是我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已於2023年10月24日18時05分(utc+8時)左右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公升空,整個「奔月」過程大概需要8-9天。預計衛星的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壽命大於1年。

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型別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

4樓:巧映菡倪賜

嫦娥一號」(chang'e1)是中國自主研製並發射的首個月球探測器。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嫦娥一號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

嫦娥一號於2023年10月24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公升空。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月球探測器的國家。

5樓:冠興有瑞棋

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探月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將於2023年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公升空,整個「奔月」過程大概需要8-9天。預計衛星的總重量為2噸多,壽命大於1年。

該衛星的主要探測目標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的含量和物質型別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和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

6樓:淺川◆落月

哎呀!瓦的老師也喊寫,但我不想打下來!

7樓:李飛中國

是去年發射的,中國第一顆深空探測衛星

8樓:爾綠柳隆巳

嫦娥一號」月球探測衛星由有效載荷和衛星平台兩大部分組成。有效載荷包括ccd立體相機、成像光譜儀、太陽宇宙射線監測器和低能粒子探測器等科學探測儀器。衛星平台是利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技術研製的,各分系統在充分繼承現有技術和裝置的基礎上進行了適應性修改,包括結構、推進、電源、測控和數傳等8個分系統。

嫦娥計畫

中國在2023年2月十三日公布首次探月計畫——嫦娥計畫。計畫分「繞、落、回」三個發展階段,首期「嫦娥一號」繞月工程,總投資14億元(乙個比較常見的比喻是:「第一次探月工程的花費也就相當於修建兩三公里地鐵的錢。

」),將在2023年以前發射一顆繞月衛星。此後10年間,中國將陸續進行月球車在探月軟著陸以及機械人月壤取樣工作。

首期計畫「嫦娥一號」繞月工程四大任務是

一、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精細劃分月球表面的基本構造和地貌單元,進行月球表面撞擊坑形態、大小、分布、密度等的研究,為類地行星表面年齡的劃分和早期演化歷史研究提供基本資料,並為月面軟著陸區選址和月球基地位置優選提供基礎資料等。

二、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質型別的分布特點,主要是勘察月球表面有開發利用價值的鈦、鐵等14種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繪製各元素的全月球分布圖,月球岩石、礦物和地質學專題圖等,發現各元素在月表的富集區,評估月球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前景等。

三、探測月壤厚度,即利用微波輻射技術,獲取月球表面月壤的厚度資料,從而得到月球表面年齡及其分布,並在此基礎上,估算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的含量、資源分布及資源量等。

四、探測地球至月亮的空間環境。月球與地球平均距離為38萬公里,處於地球磁場空間的遠磁尾區域,衛星在此區域可探測太陽宇宙線高能粒子和太陽風等離子體,研究太陽風和月球以及地球磁場磁尾與月球的相互作用等。

嫦娥一號相關資料

嫦娥一號已定於2023年10月24日18時左右發射,目前燃料已加註完成,衛星跟火箭已經對接完畢。根據權威專家表示,嫦娥一號比起傳說中的「嫦娥」來,體重達2噸多,但在奔月途中,其輕盈的身姿與傳說中的「嫦娥」絲毫不差。奔月成功後,人們將無法用肉眼觀測。

◆概況「嫦娥一號」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於獲取月球表面三維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關物質元素的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等。目前這顆衛星已經進入初樣研製階段。在該階段,將有電性星和結構星這兩顆初樣衛星來承擔衛星測試工作。

航天專家介紹,電性星的試驗主要是用於一些帶有電子效能的裝置的綜合測試,結構星的試驗主要是要考核結構設計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溫度控制設計的合理性。目前,這兩顆初樣星的結構製造已經完成,將在年底以前開始整星測試。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嫦娥一號」正樣衛星的研製。

據介紹,整個初樣測試階段將持續到明年6月份,隨後將進入衛星正樣星的研製階段。

此外,承擔衛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甲火箭目前已經投入生產。為了保證完成月球探測工程任務,科研人員對長三甲火箭進行了41項可靠性的設計工作,以提高其運載可靠性。

嫦娥一號的,嫦娥一號的資料

cctv.特別關注 欄目 嫦娥一號的詳細資料?嫦娥奔月 是乙個在中國流傳的古老的神話故事。整個 奔月 過程大概需要8 9天。嫦娥一號執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公尺的圓形極軌道上。嫦娥一號工作壽命1年,繞月飛行一年。執行任務後不再返回地球。嫦娥一號是中國的首顆繞月人造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

嫦娥一號靠什么力量發到月球,嫦娥一號靠什麼力量發到月球

火箭傳送 舉個例子,向前扔石頭,使的力越大,石頭具有的速度越大,向前飛的也越遠。以些類推,只要達到一定速度,地球上的物體是可以繞地球一週甚至飛離地球 火箭就是使衛星能達到這個速度。火箭在各個階段脫離發後,衛星進入近地衛星軌道後衛星自己的推動器工作,改變執行軌道,真到達到月球軌道 根據萬有引力計算,各...

嫦娥一號 繞月衛星為什麼是 衛星

衛星是指在圍繞行星軌道上執行的天然天體或人造天體。現在衛星的涵義被放大了,泛指圍繞星體的的天體,所以說娥一號 繞月衛星 嫦娥 衛星是人造衛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的衛星。只要繞著別人專的都是衛星 回答完畢謝謝 嫦娥一號 月球探測衛星它的主要任務是什麼?c 探測地球至月球的空間環境 主要從極軌氣象衛星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