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乙個人、乙個社會、乙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從道德智慧型可延伸到科學智慧型,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2樓:匿名使用者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仁,義,禮,智,信」分別是什麼意思
3樓:萬家小公舉
一、仁1、仁愛:仁心。仁政。仁至義盡。
2、敬辭,用於對對方的尊稱:仁兄。仁弟。仁伯。
3、姓。
4、果核或果殼最裡頭較柔軟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仁兒。核桃仁兒。花生仁兒。蝦仁兒。
二、義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義:道義。大義滅親。義不容辭。
2、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演。
3、情誼:情義。忘恩負義。
4、因撫養或拜認而成為親屬的:義父。義女。
5、人工製造的(人體的部分):義齒。義肢。
6、姓。
7、意義;道理:字義。定義。微言大義。
三、禮1、社會生活中由於風俗習慣而形成的為大家共同遵守的儀式:婚禮。喪禮。
2、表示尊敬的言語或動作:禮節。敬個禮。
3、禮物:送禮。獻禮。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4、以禮相待:禮賢下士。
5、姓。
四、智1、有智慧型;聰明:明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2、智慧型;見識:足智多謀。智勇雙全。吃一塹,長一智。
3、姓。
五、信[ xìn ]
1、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
2、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託。信心。信念。
3、崇奉:信仰。信徒。
4、訊息:資訊。杳無音信。
5、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
6、隨便,放任:信手(隨手)。信步(隨意走動,散步)。信筆。信意。
7、同「芯2」。
8、姓。 。
[ shēn ]
1、古同「伸」,舒。
2、古同「伸」,表白。
擴充套件資料一、仁的筆畫
二、組詞
1、杏仁:[xìng rén]
杏子核裡的仁。分苦(山杏)、甜(食杏)兩種。可供藥用和工業用。
2、蝦仁:[xiā rén]
去頭去殼的鮮蝦:炒蝦仁兒。
3、仁愛:[rén ài]
能同情、愛護和幫助人:寬厚仁愛。仁愛之心。
4、仁義:[rén yì]
仁愛和正義:仁義道德。
5、仁兄:[rén xiōng]
對朋友的尊稱(多用於書信等)。
4樓:橙子的大世界觀
仁就是寬厚,義就是正直,禮就是謙讓,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誠實.
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乙個人、乙個社會、乙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從道德智慧型可延伸到科學智慧型,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他們具體內容是什麼?
5樓:爽朗的
「仁」:主要指仁愛。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義成為一種人生觀、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講文明,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
智,從道德智慧型可延伸到科學智慧型,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
信:是說人要對自己說過的話負責任,守信用、講信義。
6樓:言之午
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乙個人、乙個社會、乙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從道德智慧型可延伸到科學智慧型,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7樓:匿名使用者
君子所貴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諸侯有德,能保其國;天子有德,能保其天下。
——陸九淵
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延續和發展的深厚道德根基。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把美德貫穿到乙個人的自身、家庭、社會、國家等各個方面,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顯著特徵。中華傳統美德,既是中國人安身立命、為人處世、成就事業的品德基礎,又是中華民族進步、社會發展、國家穩定的精神支柱,它陶冶出一代代仁人志士,推動中華民族不斷走向文明。
以仁義禮智信為主要內容的中華傳統美德,重視個人道德品質的錘煉,重視道德規範的踐行,重視整體利益價值的追求。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範疇,貫穿於中華傳統美德的整個發展歷程,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觀。
一、仁義禮智信源遠流長
「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代儒家歸納的五個最基本的道德範疇,其由來和發展經歷了乙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仁義禮智信」的提出:
自有文字記載以來至春秋時期,是仁義禮智信五個德目被分別提出和確立的階段。
「仁」的提出,最初與氏族宗族血緣關係相連,主要是指同情、關心和愛護人,其完整思想首先是由孔子闡釋和傳播的。
「義」最初的含義,既指儀表和風貌,也指適宜和正當,後來泛指一切道義,其作用是維持社會秩序。
「禮」最初是原始社會祭神祈福的一種宗教儀式,經過儒家的改造,其內容由單純的習俗儀式發展成規範婚姻、血統、長幼、尊卑等關係的行為準則,並逐漸制度化、法律化。
「智」最初是指人們對事物的判斷迅速準確,後來被春秋時期儒家賦予明辨是非善惡、自知知人等道德內涵,予以倡導。
「信」最初是指祭祀上天和先祖時誠實不欺、不敢妄言,後來逐漸擺脫其宗教色彩,特別是經過春秋時期儒家學者的倡導,成為一項重要的社會道德規範。
8樓:角木狼
儒家學說
孔雲:仁義禮,孟雲:仁義禮智,仲舒云:仁義禮智信。(仲舒是董仲舒)
仁義禮智信此為五常
孔子也常談仁義禮智聖,但他並沒有將這五者並列,而是分述。最早提出這個觀點。
孟子說—仁義禮智根於心,就是說仁義禮智的道德是天賦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區別於禽獸的本質特徵!
董仲舒的思想為仁義禮智信其實是高於皇權的。
雖然君為臣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人主的發號施令,一樣要受到五常的約束。
三綱五常(三綱: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和其他的立憲制度一樣,在歷史上有效防止了皇權**主義在廢封建興郡縣之後的無限擴張。
事實上,秦始皇這樣的君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孔子曾將「智仁勇」稱為「三達德」,又將「仁義禮」組成乙個系統,曰:「仁者人(愛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焉。」
仁以愛人為核心,義以尊賢為核心,禮就是對仁和義的具體規定。
孟子在仁義禮之外加入「智」,構成四德或四端,
曰:「仁之實事親(親親)是也;義之實從兄(尊長)是也;禮之實節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實,知斯二者弗去(背離)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並將仁義禮智信說成是與天地長久的經常法則(「常道」),號「正常」。
曰:「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賢良對策》)。
董仲舒的「五常」學說的特點是:對仁義禮智信作了不違背孔孟思想的發揮;將仁義禮智信與五行相匹配,把純人倫的東西納入天道五行的範疇,從而為仁義禮智信提供了哲學依據,形成「五常之道」。
仁義禮智信天地君親師是什麼意思,仁義禮智信 天地君親師是什麼意思
仁義禮智信 稱之為 五常 三綱 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 指仁 義 禮 智 信。這是立身之本。現在有必要學習發揚廣大。天地君親師,為中國儒教道教祭祀的物件,多設一天地君親師牌位或條幅供奉於中堂。為古代祭天地 祭祖 祭聖賢等民間祭祀的綜合,也是傳統敬天法祖 孝親順長 忠君愛國 尊師重教的價...
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忠孝悌,各是什麼意思
仁 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從二人相處,因為人不能離群而獨存,別人之觀念立,人之人格顯,方能雍容和諧,以立己立人,發揮老吾老幼吾幼之懷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為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義 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
買賣不成仁義在具體指的是什麼意思
大體字面意思就是2個人做生意不成功,不過在這個過程裡2個人結交的情誼不會因為生意 的失敗而告終 意思就是,即使做不成生意,但是以往的交情還在,不會因為這次的交易失敗而使雙方產生隔閡。望採納 買賣不成仁義在的含義 解釋 bai買賣 生意du。不成 沒做成。仁zhi義 這裡指友情dao 交情。在 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