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遠航有何意義鄭和遠航有什麼意義

2021-03-04 09:07:56 字數 5962 閱讀 2417

1樓:易書科技

中國擁有綿延一萬千里海岸線,是海洋大國,自古就與海外鄰邦進行交往。歷代有作為的皇帝,也都致力於開啟通向世界的海路,探知海外的天地。秦始皇曾派徐福東渡大海,遠達日本;漢武帝遣使航海到達過印度半島;宋朝發明指南針後,中國的航海已經可以遠達東非曾拔國(現索馬利亞),在非洲東岸就出土了大量的中國瓷器和銅錢。

著名學者、《中國科技史》的主編李約瑟曾盛讚「中世紀的非洲史,可以說是用中國瓷器寫成的」,「中國造船技術自古便很精良,中國商船很早就與印度、阿拉伯船競相活躍於南方海域。」

時至明朝,有人說成祖朱棣是因為懷疑建文帝沒有死,逃亡海外,所以派鄭和出海搜尋他的蹤跡。但成祖銳意與周圍鄰國和海外各國的交往,也確是在國力逐漸強大的基礎上,為了加強對外經濟、文化聯絡,確立明朝宗主國地位,招各國前來「朝貢」,同時也為維護海上交通安全,以達到邊疆穩定國家安寧的目的。成祖時,任命鄭和為正使、王景弘為副使,出使西洋各國。

鄭和,本姓馬,名和,小字三保,昆陽(今雲南晉寧)人,回族。洪武時入宮為太監。後因跟隨朱棣起兵靖難著有戰功,賜姓鄭,並擢公升為內官監太監,當時人稱三保太監。

鄭和受命後,精心籌備。他研究了船隊將要經過的海島形勢、水文氣象;以南京龍江造船廠為基地,建造巨大的航海用船,這些船隻中,最大的可達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中等的也要有三十七丈長,十五丈寬。按照現在的計量單位換算,這種巨大的寶船長達130公尺,寬50多公尺,排水量達數千噸。

這種當時最大的船隻每船可容納一千多人,船上還備有航海圖、羅盤針,擁有當時最先進的航海裝置。此外,鄭和還組織了龐大的使團,以及航海、軍事、技術等方方面面的專家和管理班子準備出發。

永樂三年(1405)六月,—下西洋。鄭和率鄭和塑像領了2.78萬餘名將士,分乘62艘寶船和140餘艘其他船隻,滿載著織錦綢緞、陶瓷器皿、金銀銅器及錢幣、饋贈物品等,從蘇州劉家河(今江蘇太倉瀏河鎮)出發了。船隊首先抵達占城(今越南南部),之後又遍歷爪哇、蘇門答臘(今屬印度尼西亞)、暹羅(今泰國)、舊港(今巨港)等國家和地方,到達滿剌甲(今馬六甲),繼而航行到錫蘭山(今斯里蘭卡),沿印度西海岸抵達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五年九月回國。

返回途中,在舊港,鄭和指揮船隊消滅了海盜陳祖義的勢力,明**後來在此設立了舊港宣慰司進行管理。

鄭和航海的壯舉歷經明代三朝,即成祖、仁宗和宣宗,在一下西洋後,他先後又六次奉使命率領船隊遠涉西洋。鄭和七下西洋,一共歷時28年(1405~1433),行蹤遍及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開闢出一條新航線,船隊橫跨印度洋,甚至遠達東非海岸。其航海規模之大、航程之遠在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

鄭和船隊每到一處,與各國國王互贈禮品,以示友好,邀約各國派使臣前來「朝貢」。在此期間,許多國家的國王、王子、使臣來到中國建立邦交,僅永樂二十一年(1423)在南京的外國使臣、商人就達一千二百多人。浡泥國(今汶萊)國王麻那惹加那乃在永樂六年來到南京,十月病逝,成祖命厚葬於南京安德門外石子崗;蘇祿國(今菲律賓)國王巴都葛叭答剌於永樂十五年率家屬及隨從人員三百四十多人,越洋前來朝貢,到達北京,但在返回途中病逝於德州(今山東德州境內),成祖命就地安葬,築墓勒碑,永世紀念。

鄭和到達各國後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在當地積極地進行**,他或者通過當地國家**商議**,或者直接到市鎮上與當地人民平等交易,互通有無,用中國的產品換取到許多珍貴的象牙、香料、寶石以及珍禽異獸帶回中國。

鄭和還為他的遠航留下了乙份珍貴的圖錄——《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番圖》,簡稱《鄭和航海圖》,圖中詳細標明了自己出使所經過的地點的名稱、方位以及航路上暗礁、險灘分布的情況。鄭和還總結航海實踐經驗,寫出《針位編》一書,是遠洋航行的寶貴資料。他的隨行人員馬歡寫有《瀛涯勝覽》、費信寫了《星槎勝覽》、鞏珍編著了《西洋番國志》等書,在這些書籍中介紹了他們所到各國的風土人情、物產地貌等情況,豐富了明朝人對海外國家的認識。

鄭和在第七次航海(1431)前,曾在福建長樂天妃宮樹立一塊石碑,記載了他前六次航海的經過,這是對鄭和航海的又一珍貴的歷史文物記載。在最後這次航海中,鄭和在沿原線到達忽魯謨斯(今伊朗荷姆茲島)後,還北上天方(今沙地阿拉伯麥加)參加了伊斯蘭的朝聖活動,但在返回古里時病逝。鄭和是我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傑出的航海家,被譽為大航海時代的先驅。

2樓:酒秀英蕭酉

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交往倡導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對亞非交往影響很大

比歐洲早半個世紀成為航海先驅

鄭和遠航有什麼意義

3樓:匿名使用者

1,鄭和下西洋,推動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達到頂峰,成為十五、十六世紀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

2,鄭和下西洋,促進海外**擴大,帶動了中外經濟交流與發展。

3,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了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和共同進步。

4,鄭和下西洋,推行親仁善鄰,鞏固和發展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

5,鄭和下西洋,展示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和開放進取、海納百川的寬廣胸懷,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6,鄭和下西洋,發揚了中華民族重視海洋、探索海洋的科學精神,為振興我國海洋事業提供了重要啟示。

4樓:謎語好啊

加強明朝和周邊國家的經濟交流、友好關係。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為了找到朱允炆。

5樓:半秋冰涼

發展海外**,傳播中華文明鄭和下西洋的使命主要是政治目的,同時也帶有一定的經濟目的,國家實施這麼大的戰略行動,他是多方面考慮的.在鄭和船隊下西洋過程中許多**活動,主要有三種形式:第一種朝貢**.

這種**是鄭和下西洋**活動的基本形式,帶有封建宗主國的性質.它通過這種形式獲得這些小國對明朝宗主地位的認可,這是朝貢**的政治目的.當時各國都積極到中國來朝貢,一方面得到明朝的庇護,一方面得到的豐厚賞賜.

據統計,永樂在位22年,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亞非國家使節來華共318次,平均每年15次,盛況空前.更有汶萊、滿剌加、蘇祿、古麻剌朗國4個國家先後7位國王親自率團前來,最多一次有18個國家朝貢使團同時來華,還有3位國王在訪問期間在中國病逝,他們遺囑要託葬中華.明朝都按照王的待遇厚葬.

第二種官方**.是鄭和下西洋的重要內容,它是在雙方官方主持下與當地商人進行交易,是明朝擴大海外**的重要途徑.鄭和船隊除了裝載賞賜用的禮品外,還有中國的貨物,如銅錢、絲綢、瓷器、鐵器等.

這種**可以用明代銅錢買賣,多數以貨易貨.最有影響的是擊掌定價法.在印度古里國,中國船隊到達後,由當地的**人負責交易事宜,將貨物帶到交易場所,雙方在**主持下當面議價定價,一旦定下,決不反悔.

雙方互相擊掌表示成交.這種友好的**方式,在當地傳為美談.鄭和下西洋期間,尤其是後幾次下西洋**規模擴大,遵循的平等自願,等價交換,具備了國際**的一些基本原則.

第三種民間**.這種**一定程度上是在鄭和下西洋**活動的帶動下出現的.它不是通過官方,而是由商人或民間自發性的.

鄭和下西洋消滅海盜,維護了海上安全,開闢了航線,促進和刺激了民間**.據有學者研究,鄭和使團不禁止下西洋官兵帶一些中國貨物在沿途進行交換.東南亞百姓對中國絲綢、瓷器、工具非常喜歡,鄭和船隊一到都爭先恐後的划船或到碼頭交易,有的還請官兵到當地的集市設攤交易.

當時中國主要輸出的瓷器、絲綢、茶葉、漆器、金屬製品、銅錢等,中國換回的主要是珠寶、香料、藥材、珍奇動物等,當時中國從海外進口100斤胡椒,當地價值1兩,回到國內**20兩,利潤豐厚.鄭和下西洋進行的**活動有政治行為的**,也存在經濟行為的**.鄭和下西洋所到之處,不僅進行海外**,還傳播先進的中國的文化.

當時東南亞、南亞、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社會發展比較落後,非常嚮往中華文明.朱棣派遣鄭和下西洋還肩負了「宣教化於海外諸番國,導以禮儀,變其夷習」的使命.鄭和出色將中華文明遠播海外,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寫下了新的篇章.

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中華禮儀和儒家思想、曆法和度量衡制度、農業技術、製造技術、建築雕刻技術、醫術、航海造船技術等.現在在海外還流傳許多鄭和的故事.

在馬來西亞有三寶山、三寶井,印尼有三寶壟、三寶廟,留下鄭和遺跡,表達了當地人民對這位傳播中華文明的先驅的敬意.

6樓:董夏炎

鄭和七下西洋,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鄭和遠航,促進了我過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和經濟交流。鄭和是我果也是世界上的偉大的航海家。

鄭和遠航有何重大意義

7樓:純潔冰天藍

意義彰顯國家實力

公元2023年之後的28年間,鄭和七次奉旨率船隊遠航西洋,航線從西太平洋穿越印度洋,直達西亞和非洲東岸,途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航行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早87年,比達·伽馬早92年,比麥哲倫早114年。由於大明永樂十九年的北京紫禁城的那次大火把鄭和下西洋的大部分資料全燒了,所以國人今天看不到了。

在世界航海史上,他開闢了貫通太平洋西部與印度洋等大洋的直達航線。600年前,從2023年開始,在28年間,鄭和率領中國大明皇朝的200多艘船航行在世界海域上,造訪各國。據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哈佛大學的李約瑟博士估計,2023年間中國明朝擁有的全部船舶,應不少於3800艘,超過當時歐洲船隻的總和。

今天的西方學者專家們也承認,對於當時的世界各國來說,鄭和所率領的艦隊,從規模到實力,都是無可比擬的。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盛世追跡漢唐。

鄭和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蠟、古里、暹羅、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最遠曾達非洲東岸,紅海、麥加,並有可能到過澳大利亞。這些記載都代表了中國的航海探險的高峰,比西方探險家達伽馬、哥倫布等人早八十幾年。當時明朝在航海技術,船隊規模、航程之遠、持續時間、涉及領域等均領先於同一時期的西方,創造世界航海史的奇蹟。

在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意義,還有許多超出於航海之外的解讀。鄭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預中,以長遠影響來看,最重要的是操縱馬六甲海峽(往來中國及海洋**的要道),選擇扶植強盜頭子拜裡迷蘇剌,於2023年鄭和授與其國璽及皇袍。拜裡迷蘇剌曾親自往中國朝貢,使其在馬六甲沼澤地的據點成為日漸富庶繁榮的商業中心。

促進文化交流

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中國明朝**與海外各國的聯絡,向海外諸國傳播了先進的中華文明,加強了東西方文明間的交流;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從此,再沒有此類的壯舉。

促進海外**

鄭和下西洋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來的禁海政策,開拓了海外**。燕王朱棣興靖難之師,奪得帝位,賞賜功臣士兵,召集天下儒生編輯永樂大典,造大船,遣太監鄭和六下西洋,遣大兵攻打越南,又營建北京宮殿,用南方五省賦稅,歷14年營建武當山道觀,所費以萬萬計,致使國庫空虛,饋餉空乏。為了解決財政困難,明成祖推動下西洋,擴大海外**。

根據學者估計,下西洋**開放政策,為明朝**帶來的利益,至少合**二三十萬兩,**千萬兩,是宋元市舶司收入的十幾倍。另外,得到明室發出勘合的藩屬國因可以於3個通商口岸如泉州和寧波通商而向明朝國內輸入了西洋貨品,如蘆薈、金鑲戒指。

影響馬六甲

在外交及軍事方面,鄭和下西洋的功蹟包括推翻斯里蘭卡王朝及蘇門答臘君主、懲治了海盜並扶植馬六甲一小漁村將其變成一強大國及貨品轉運站。

鄭和下西洋中所做的海外政治干預中,以長遠影響來看,最重要的是操縱馬六甲海峽(往來中國及海洋**的要道),選擇扶植強盜頭子拜裡迷蘇剌,於2023年鄭和授與其國璽及皇袍。拜裡迷蘇剌曾親自往中國朝貢,使其在馬六甲沼澤地的據點成為日漸富庶繁榮的商業中心。

評價法國漢學家伯希和:「15世紀初中國人的偉大海上航行」。

梁啟超:「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並肩者,何其寡也。鄭君之初航海,當哥倫布發現亞美利加以前六十餘年,當維哥達嘉馬(瓦斯科·達·伽馬)發現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餘年。

顧何以哥氏、維氏之績,能使全世界劃然開一新紀元;而鄭君之烈,隨鄭君之沒以俱逝?我國民雖稍食其賜,亦幾希焉。則哥倫布以後,有無量數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後,有無量數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後,竟無第二之鄭和。

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鄭和之後,再無鄭和。」「鄭和之業,其主動者,實絕世英主明成祖其人也」。

孫中山:「乃鄭和竟能於十四個月之中而造成六十四艘之大舶,載運二萬八千人巡遊南洋,示威海外,為中國超前軼後之奇舉。至今南洋土人猶有懷想當年三保之雄風遺烈者,可謂壯矣!」

柏楊:「他們(鄭和和張騫)對國家的貢獻和東西方文化交流,有偉大的功績。不過,張騫處在乙個朝氣蓬勃的時代,而鄭和卻處在乙個暮氣日增的時代,所以結局完全不同。」

太監鄭和的一生,是中國明成祖時期海洋擴張政策「最驚人的展現」。

鄭和的成就清楚證明中國有稱霸海洋成為海洋帝國的潛力,東南亞攸關中國經貿和國防的港口,鄭和採取了積極干預內政手法。

鄭和遠航有什麼意義,鄭和遠航有何重大意義

1,鄭和下西洋,推動我國古代航海事業達到頂峰,成為十五 十六世紀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2,鄭和下西洋,促進海外 擴大,帶動了中外經濟交流與發展。3,鄭和下西洋,傳播中華文明,促進了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和共同進步。4,鄭和下西洋,推行親仁善鄰,鞏固和發展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係。5,鄭和下西洋,展示了...

鄭和遠航的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多種說法 1.揚明朝天威 2.尋找建文帝 3.打通到歐洲的海上 航線,發展和擴大海外 4.實現海內外大一統的太平盛世 主要出於政治目的 永樂帝朱棣為宣揚國威 由於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沒發動民間商貿,全部開支依賴國庫,沒帶來經濟實惠,於是明全盛期後,下西洋行動也即停止 還有一說法,...

鄭和第七次遠航有哪些特點,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是什麼

第七次下西洋 來人數,根據明代祝源允明 前聞bai記下西洋 記du載,有官校zhi 旗軍 火 dao長 舵工 班碇手 通事 辦事 書弄手 醫士 鐵錨搭材等匠 水手 民梢等共2.7萬多人。返航途中,鄭和因勞累過度於1433年4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鄭和的七次遠航的意義是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