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和孟子的成語故事

2021-03-04 09:07:05 字數 5158 閱讀 5459

1樓:靜水一語

孔子:1、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入迷的情況.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2、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3、不捨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嘆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是:

光陰一去不復返啊!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

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時間就是財富啊!

孟子:1、始作俑者

這句成語出自於《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戰國時,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談論治國之道。孟子問梁惠王:"用木棍***和用刀子殺死人,有什麼不同嗎?"

梁惠王回答說:"沒有什麼不同的。"

孟子又問:"用刀子殺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麼不同?"

梁惠王說:"也沒有什麼不同。"

孟子接著說:"現在大王的廚房裡有的是肥肉,馬廄裡有的是壯馬,可老百姓面有飢色,野外躺著餓死的人。這是當權者在帶領著野獸來吃人啊!

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厭惡,那麼當權者帶著野獸來吃人,怎麼能當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經說過,首先開始用俑(古時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斷子絕孫、沒有後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來殉葬尚且不可,又怎麼可以讓老百姓活活地餓死呢?

"根據孔子"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這句話,後人將"始作俑者"引為成語,比喻第乙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某種惡劣風氣的創始人。

2、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戰國時代,諸侯王國都採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遊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的梁惠王。

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

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乙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 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

3、孟母三遷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戰國的時候,有乙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

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

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

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

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

"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2樓:匿名使用者

與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

(1)至聖先師 (2)有教無類 (3)見賢思齊 (4)慎終追遠 (5)舉一反三 (6)溫故知新 (7)見義勇為 (8)怨天尤人與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

韋編三絕:孔子年老時,回家鄉編書和講學,工作挺忙的,但仍堅持學習。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

這是一部最難懂的古書。孔子決心要讀懂弄通。他把幾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一遍不懂,來二遍,三遍,因為讀的遍數多了把串聯竹木簡的牛皮帶子都磨斷多次,換了多次新帶子。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編為一句成語,叫做「韋編三絕」,以此形容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孔孟之道

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

與孔子有關的成語故事

(1)至聖先師 (2)有教無類 (3)見賢思齊 (4)慎終追遠 (5)舉一反三 (6)溫故知新 (7)見義勇為 (8)怨天尤人

■盡善盡美:形容好到極點,毫無缺陷.

孔子在齊國,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最美妙的**[[韶]]. 謂其"盡善矣,又盡美也!"而後大受感動,一連好多天老是想著它,吃肉也沒有味道了.

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對於**入迷的情況.後人卻借它來形容貧窮,真是怪哉.

■侃侃而談:不慌不忙地談著

在周代的等級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當於下大夫. 孔子是個一舉一動都力求合乎周禮的人.他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在家鄉,他顯得溫和恭順,好像不會說話;在朝見場合,卻長於談論,有些謹慎罷了;在朝廷上,國君不在之時,他與同級**說話,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同上級說話,和顏悅色;君主來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捨晝夜: 表示時間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時間觀念強,曾對著河流嘆道:"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是:光陰一去不復返啊!就如河水這樣晝夜不停地奔流吧!

時間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為他懂得:時間就是財富啊!

■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

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孔子的眾**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裡最好安份些;

對於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聽途說: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塗同途)

意為:從道路上聽來一些沒有根據的話,就在道路上不負責任地傳播,這種道德作風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類似的玩藝,被人一本正經地轉來轉去,實際上這些謠言裡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認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夠看出其中的謊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卻信以為真,樂此不疲。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輕信還是網路裡情緒的煽動太容易?要警惕啊!

■發憤忘食:形容學習努力,工作勤奮.

楚國某縣尹問孔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木訥小心,一言不發,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後,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麼不說:

我的老師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一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塗啊,現在我終於明白了.

今後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 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吹一把,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

■鳴鼓而攻:形容聲討犯罪的人.

孔子**冉求在朝中幹活,準備試行新法,向孔子請教,孔子剛好是站在保守一邊,於是氣憤無比,把冉求罵個狗血淋頭,冉求一再堅持自已的改革,於是孔子對眾徒發出追殺令:冉求不是我的門徒,你們一起向他攻擊吧!"[[ 論語.

先進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勝人少,以強凌弱的風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會關係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後台嗎?你的朋友多嗎? 如果沒有,可得小心行事,潔身自好呀!

■以強凌弱:憑藉強力欺負弱小.

蹠,一奴隸起義首領,士大夫蔑稱起義者為盜.孔子想遊說盜蹠走入正途,於是斗膽找了他,不料惹來盜蹠一陣亂罵,罵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臉色如土,滿懷感羞啊! 來,那些看著孔夫子就煩的人們有機會了,跟著盜蹠英雄一起罵:

"你這死夫子,你不勞動卻吃得香,不紡織卻穿得好,整日搖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虛假做出孝敬父母,友愛兄弟之舉,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貴,你就天下最大的盜.堯,舜興起後,設立百臣,商流放國君,周武王殺死商紂,從此社會都是以強凌弱.你所說的那一套,是我所唾棄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鑽營,虛偽巧詐的東西.

天下人為啥不叫你盜丘,而叫我盜蹠!你這個罪大惡極的人,趕快滾回去,不然,我將用你的肝拿來加菜配酒吃了哈!"

■東家之丘:比喻不認識身邊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東,幾千年來幾乎無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時,並沒有如此名氣.[[孔子家語]]說:

孔子的西鄰住著一老頭,卻不是鄰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會直呼其小名,說是俺東家之丘如何如何.

誨人不倦、不恥下問、寓教於樂、有教無類、舉一反

三、溫故知新、殺身成仁、察言觀色、欲速則不達

三人行,必有我師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孟子名言!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為了他有乙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搬了三次家。

4樓:小僧白了發

孟子有孟母三遷,孔子有:1.《訓兒童兒首·孔子》詩人: 陳淳朝代: 宋代

孔子生東魯,斯文實在茲。六經垂訓法,萬世共宗師。

2.《太公孔子》詩人: 方回朝代: 宋代

禔身涉世謾多憂,運去時來不自由。孔子三千難變魯,太公八十尚興周。星辰歲久常差度,江海潮生會倒流。萬有盈虧理如是,可須慳作醉鄉遊。

3.《悲哉孔子沒》詩人: 王安石朝代: 宋代

悲哉孔子沒,千歲無麒麟。蚩蚩盡鉏商,此物誰能珍。漢武得一角,燔烹誣鬼神。更以鑄**,傳誇後世人。

4.《孔子》 詩人: 王安石朝代: 宋代

聖人道大能亦博,學者所得皆秋毫。雖傳古未有孔子,蠛蠓何足知天高。桓魋武叔不量力,欲撓一草搖蟠桃。顏回已自不可測,至死鑽仰忘身勞。

5.《答伯庸》 詩人: 馮京朝代: 宋代

孔子之文滿天下,孔子之道滿天下。得其文者公卿徒,得其道者為餓夫。

求出自《論語》和《孟子》的成語,故事,名言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怨天尤人 怨 怨恨 天 命運 尤 責怪,歸罪。指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報怨天,責怪別人。玉毀櫝中 比喻因主管人員失職而造成重大損失。因材施教 因 根據 材 資質 施 施加 教 教育。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 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以身作則 則 準...

關於孔子和孟子的作文,孔子和孟子的不同 作文 500字

中國古代有過百家爭鳴的景茂,思想上的衝擊在那個時代尤為強烈。有墨家的兼愛非攻,也有儒家的仁義禮孝,更不乏主張避世清淨無為的道家。孔子 孟子 莊子作為儒家與道家的傑出人才,作為影響了乙個時代甚至是影響中華民族的人物。在今天,他們的思想主張對人們的言行舉止也有著非常大的積極影響。所以,對於他們的思想再細...

孔子孟子名言,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都在這裡!他老人家是世界屈指可數的思想家,經典的句子太多了.我就說他最經典的吧.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子曾經曰過 孔子和孟子的名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