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苦味精味苦
西周時期,官府壟斷了學校教育和一切學術文化。那時,只有貴族才有機會接受教育,平民百姓不能進入校門。這種官學合一的現象,被稱為「學在官府」。
第三節 西周官學制度的發展和「六藝」教育的形成
西周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奴隸制國家,它有約300年的歷史,約在西元前11世紀到西元前771年,是中國奴隸社會發展到全盛的時期。西周繼承了夏商的學校教育制度,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奴隸制官學體系,形成了文武兼備的「六藝」教育。
據古籍文獻記載,西周官學可分為國學和鄉學。國學設在周天子所在的王城和各諸侯國的國都,分小學與大學兩級。小學在城內宮廷中,大學在南郊。鄉學又分為「庠」、「序」、「校」、「塾」等。
(1)西周小學
康王時的《大盂鼎》中有一句話:「女(汝)妹(昧)辰有大服,余佳(惟)即朕小學。」郭沫若在《西周金文辭大系》上有眉批:
「今案妹與昧通,昧辰謂童蒙知識未開之時也,盂父殆早世,故盂幼年即承繼顯職,康王曾命其入貴胄小學,有所深造。」可見西周貴族確有小學,為蒙昧的兒童學習之處。
宣王時的《師[上(左未右攵)下反][皀殳]〔li gui 離鬼〕》中也有一段話:「才(在)昔先王小學,女(汝)敏可事,既命女(汝)[上雨下攴]〔geng 耕〕乃且(祖)考嗣小輔。」這段銘文不但證明王家設有貴胄小學,而且也證明了古籍文獻中關於少傅和樂官記載的真實性。
據有關專家考證:「小輔當讀為少傅。」再結合《大戴禮記·保傅》:
「及太子少長知妃(配)色,則入於小學,小者所學之宮也……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說明這類小學屬宮廷的貴胄小學,其學生是王太子、公卿太子、大夫元士的嫡子等。
《禮記·王制》說:「小學設在公宮南之左」,即把這類小學設在王宮附近,可能是為了貴胄子弟上學方便。王宮守衛長官師氏和保氏,兼任小學師長。
各諸侯國也有自己的貴胄小學。《公羊傳》宣公十五年注云:「諸侯歲貢小學之秀者於天子,學於大學。」
西周時除設在宮南之左的那所貴胄小學之外,還在西郊設有一所小學。據《禮記·王制》:周人設有「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
《文獻通考·學校考》注云:「虞庠在國之西郊,小學也。」這類小學可能是宮廷的貴胄小學,入學學生的層次可能要低一些,或屬於中小奴隸主貴族的子弟。
《公羊傳》宣公十五年的注曰:「父老教於校室,八歲者學小學,十五歲者學大學,其有秀者移於鄉學,鄉學之秀者移於庠,庠之秀者移於國學,學於小學。」從全文的語氣來看,在裡中的「校室」學習優秀的學生可由「鄉學」公升到「庠」,再公升到國學,而這個國學不會是宮廷的貴胄小學,而可能是設在西郊的「虞庠」。
這樣經過幾次選拔和挑選才公升到國學的小學中去的學生,當然年齡也就不小了,所以有的傳說:「十五歲才入小學」。《大戴禮記·保傅》的註釋說:
「又曰十五入小學,十八入大學者,謂諸子姓既成者,至十五入小學,其早成者十八入大學。」這種解釋較為合理。古代的小學生並不嚴格限於兒童,入學年齡從8歲至15歲均可。
或許這與貴族的等級有關,高階貴族子弟入學較早,中低階的貴族入學較遲,所以才出現關於入學年齡的各種不同的說法。
據《大戴禮記·保傅》注說,王侯太子入國學之小學的年齡是八歲。《公羊傳》注:「禮,諸侯之子八歲受之少傅,教之以小學,業小道焉,履小節焉。
」《白虎通·辟雍》說:「八歲毀齒,始有識知,入學學書計。」提出了八歲入小學的根據。
據《尚書大傳》,公卿之太子、大夫元士之嫡子入國學之小學的年齡是10歲或13歲左右,至於其他眾子,包括大夫元士妾所生之子及少數平民子弟入學的年齡,可能是15歲左右。又據《文獻通考·學校考》認為,公卿以下的子弟,未必一開始就能入國學之小學,而是先學於家塾,長至13歲左右,才能入國學之小學就讀。而國之太子年八歲即可入國學之小學。
由此可見,西周小學入學年齡與宗法等級制度有關。
據《周禮·地官司徒》,西周小學強調的是德行教育,重視以道德來教養貴族子弟。《禮記·內則》說:「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
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學射御。」有禮儀、樂舞、射箭、駕車、書法、計算等等,教學內容比較全面,這說明西周小學教育強調的是奴隸主貴族道德行為準則的培養和社會生活知識技能的訓練。
****zhlzw.***中華勵志網
(2)西周大學
從古籍文獻上看,西周大學有「東膠」、「東序」、「辟雍」、「泮宮」、「成均」、「瞽宗」、「上庠」和「太學」等名;從金文材料上看,西周大學有「辟雍」、「學宮」、「大池」、「射廬」等名。在大學裡,周王要舉行禮儀大典、祭祀活動、習射樂舞等,如《莊子·天下》篇所說:「文王有闢雍之樂。
」西周的大學--闢雍和泮宮一般都設在郊區,四周有水池環繞,中間高地建有廳堂式的草屋,附近有廣大的園林,園林中有鳥獸,水池中有游魚。這說明西周大學的設施是比較原始的,以茅草蓋的廳堂為主,周圍有園林和水池。貴族子弟即在園林水池中射魚、射鳥、驅車圍攻野獸。
西周大學中的漁獵活動,是一種實際訓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過西周大學不僅是貴族子弟學習之處,同時又是貴族成員集體行禮、集會、聚餐、練武、奏樂之處,兼有禮堂、會議室、俱樂部、運動場和學校的性質,實際上就是當時貴族公共活動的場所。這說明西周大學還沒有完全專業化,是和貴族的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的。
西周大學中的公共活動,以行禮、射箭、駕車、奏樂、舞蹈為主,其教學的主要內容也以禮樂與射御為主,這是和貴族教育子弟的目的相關的;因為貴族要把子弟培養成為統治者,而禮樂正是當時貴族鞏固內部組織和統治人民的重要手段;同時貴族要把子弟培養成為軍事骨幹,用來保衛既得的政權,而射御正是軍事訓練,舞蹈也帶有軍事訓練的性質。
除闢雍、泮宮之外,西周還有其他的大學。《禮記·王制》所說養國老的「東膠」,《禮記·文王世子》所說的「東序」、「瞽宗」、「上庠」,都是大學。「東膠」即「東序」。
《大戴禮記·保傅》:「帝入東學,上親而貴仁。」「帝入南學,上齒而貴信。
」「帝入西學,上賢而貴德。」「帝入北學,上貴而尊爵。」「帝入太學,承師問道。
」這裡所說的東、南、西、北學,似乎給我們繪出了西周大學的組成圖案。東學便是東序,為習舞、學干戈羽籥〔yue月〕之所,由樂師主持;西學即瞽宗,為演習禮儀、祭祀先王先賢之地,由禮官主持;北學即上庠,為學書之所,由詔書者主持;至於南學,有的說是成均,為學樂之所,由大司樂主持。太學有的說是**之學,可能就是闢雍或明堂。
這樣把**與周圍四學合在一起,實際上已有五學了。《文獻通考·學校考》說這些學校都「並建於一丘之上」。又據《禮記·明堂位》載,魯國亦得立四代之學,即虞氏的庠、夏后氏的序、殷的瞽宗與當代的周學--泮宮,這裡似乎也是把四代之學建立在一起的,並且把這些學校放在「明堂位」來講,這又把四學與明堂結合在一起了。
東西南北學以明堂為中心合在一起,成為乙個大學,並非有好幾個獨立的大學。
(3)西周鄉學
設在王都的小學、大學,總稱之為國學。設在王都郊外六鄉行政區中的地方學校,總稱之為鄉學。據《禮記·學記》,西周的鄉學是:
「家有塾,黨有庠,術(遂)有序。」《周禮》又說:「鄉有庠,州有序,黨有校,閭有塾。
」《孟子》僅說:「周曰庠。」
據《周禮·大司徒》:「五家為比,五比為閭,四閭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又按《周禮·遂人》:
「五家為鄰,五鄰為裡,四里為酇〔cuo嵯〕,五酇為鄙,五鄙為縣,五縣為遂。」
前者是指國的近郊而言,後者是指鄉以外的遠郊而言。鄉的學校主要是「庠」,遂的學校主要是「序」。《學記》所說的「黨有庠」,《周禮》所說的「鄉有序」,皆就近郊的鄉組織而言,鄉和黨的學校都稱做「庠」。
所以《禮記·王制》說,鄉裡面如果有不帥教者就要報告司徒,然後在鄉庠習禮來感化他們。《鄉飲酒義》也說:「主人拜迎賓於庠門之外。
」屢教不悛〔quan圈〕的人便「移之遂」,由遂學即「序」去感化。如果還不變,最後才「屏之遠方,終身不齒」。這也說明鄉以庠為主,遂以序為主。
中國傳統文化
西周時的塾、校,可能不是真正求知識的學校,「塾」可能是門側之堂,在農村,早晚由父老及里正坐在那裡監督檢查,是否按時出工,是否遵守秩序,是否敬老尊長等等。《爾雅·釋宮》說:「宮中之門謂之闈……門側之堂謂之塾。
」注云:「塾」--「夾門堂也。」可見「塾」的初義只是門側之堂。
據《尚書大傳》卷五《略說》所雲:「距冬至四十五日,始出學傅農事。上老平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余子畢出,然後皆歸。
夕亦如之。余子皆入,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不相逾,輕任並,重任分,頒白者不提攜。出入皆如之。
」上老、庶老坐在那裡對出入的人進行檢查和教誡,要按年齡大小排列次序,不能相逾,年輕人要代年老人挑負東西。「塾」雖然也起著管理和教喻的作用,但還不是嚴格意義的學校。「校」也是一樣,按《公羊傳》的註釋說,這種「校」是選擇有高德的父老,在秋收之後到這裡來進行教化,似乎是一種「冬學」的性質,只在農閒時進行。
另,「校」與「學」的名稱也常互為應用,如鄉學亦可稱之為鄉校。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所記鄭子產不燬鄉校的事,鄭國的鄉學即稱之為鄉校。疏雲:
「校為學的別名。」還說「鄭人游於鄉校,以論執政」,這還表明鄉校有一種「議政」的作用。鄭子產不燬鄉校的目的,也是為了儲存「議政」這一好的傳統。
西周鄉校中的所謂養老乞言、語說之類,也是保持這一好的傳統。
西周的分封制只在西周進行還是在夏商西周都有?還有那個分貴族平民奴隸,也是在夏商西周都有嗎?
2樓:明厲鋒
分封制是西周的
bai時候創立的,夏商是沒du
有的。根據現zhi有的資料,夏商時期的dao夏回朝和商朝其實只是乙個比較答大的、佔據了最肥美的水土的部落聯盟而已,而對中國其他的地方並無統治權(哪怕是名義上的)。商朝最後的君主紂王就是因為將主力用於征討「東夷」,造成國內空虛而被西周滅掉的。
西周建立了分封制,首先確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原則,不僅確立了周天子對天下的最高統治權,而且大大擴充套件了周的疆土。
貴族平民奴隸的劃分是自然形成的,很早就有了。
暴力鎮壓也是自然形成的。
禮儀教化是從西周時期開始的。此前的夏商都是典型的國家政權,也就是暴力統治。西周統治者有感於單純的暴力統治造成的社會動盪,不利於經濟發展和統治穩定,所以創立了「禮制」,將社會一切行為規範都納入道德領域,禮法合一。
這樣不僅大大降低了社會成本,還實現了社會的長治久安和穩定,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
英國中學教育怎麼樣,英國教育體制是什麼
到英國留學可以選擇寄宿學校,英國的寄宿學校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最初以教授聖經為主,再慢慢發展成學校。寄宿制學校在英國發源後發展並複製到其他國家。大家可以看到雖然英國各個學校發展歷史不同,但都擁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有自己的故事和傳承。英國中學保持非常嚴謹的質量控制體系,英國私立學校評...
西周的亡國之君是誰啊,夏,商,西周的亡國之君分別是誰
周幽王是周宣王 姬靜,周朝第十一位王 的兒子,西周末代君主。姬姓,名宮湦 湦一作涅 湼 出生於周宣王三十三年 西元前795年,據干寶 搜神記 記載 宣王四十六年 西元前782年 即位,以明年為元年。繼位後,自然災害嚴重,涇 渭 洛 三川皆震 他貪婪腐敗,不問政事,重用 為人佞巧,善諛好利 的虢石父進...
上海北辰教育怎麼樣,貴不貴,怎麼收費的
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覆練習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 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