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合讀博士,為什麼還要讀博士,什麼人適合讀博士,什麼人不適合讀博士

2021-03-04 00:04:32 字數 5304 閱讀 5647

1樓:小兵闖天涯

讀博的風險無須贅述、學術之路往往寂寞、無聊、多多少少有點不食人間煙火,還要背上嫁不出去的標籤。和朋友說起我要念博士的打算,得到的評價大同小異,「女博士」、「滅絕師太」,或者驚訝,覺得沒有必要。除了co gia,和幾個朋友格外支援我還和我興致勃勃討論起博士以後的生活之外,其他的朋友大多是報以詫異。

其實哪怕現在,我對我的決定不是不存懷疑,我甚至自己糾結的很。但這些風險我都十分清楚,甚至因為翻來覆去的想著這件事情,我對這些風險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第二個學期結束寫**的時候,我真正的開始想讀博士,回頭看看自己學過的東西,很有興趣,很有成就感,寫**也更加的得心應手,我開始反著想,我不想讀博士的原因是什麼。大概是我捨不得放棄另一種可能的、或許更加安逸的生活。大一大二的時候我經常奔走於學生會、那個時候我想我大概以後會是乙個白領,坐在辦公室裡,也許生活會忙得不可開交,但始終在自己熟悉的安全圈內,有幾個吃吃喝喝的朋友,能名正言順的紙醉金迷的霓虹之下迷失自己。

或許再找個不錯的男朋友,過上小日子,過著不自由但卻逍遙的日子。我本科讀的學校外語見長,是乙個風氣頗為浮躁的學校,沒有太多的學術氛圍這樣的生活確實吸引人,可是人生確實要做出這樣那樣的選擇,我們否定一條路,總會失去一些曾經觸手可及的東西。但我確實處在乙個做選擇的年齡、在我22歲的最後三個月內我要做出這樣的乙個選擇。

我選擇的過程曲折離奇、跌宕起伏,我正在拍一部名為《選擇》的紀錄片,曾經為主角的選定頗為頭疼,現在想想我倒是非常適合的角色。我媽媽常常和我說起在愛丁堡念哲學碩博連讀的乙個女生,只與她有過一面之緣、發過幾次資訊,她波瀾不驚的樣子令我印象深刻。想來自己那麼糾結,無外乎不夠堅定。

我真正下定念博士的決心是我父母想讓我去大學做行政工作。父母永遠會給你做最好的選擇,無外乎輕鬆、待遇好、有編制、寒暑假。這看似沒有什麼不好的,卻讓我有點憤怒、十分失落。

想想當初的想法,心比天高,自負聰明,也算活得明白,總有無數的想法急於付諸實踐。到現在,我還是有很多的想法,野心勃勃的想要做這做那,而學術是唯一能讓我實現這些想法的東西。我想我要努力,為的不是財、不是權、更不是乙個安穩的生活,我想要自由,我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且名正言順的做。

我想要的自由,無非是乙個舞台,讓我游刃有餘。我想要的自由,不外乎是對我曾經努力、糾結的回報,因為心中的堅持,我沒有選擇一條更好走的路,我沒有對我的**敷衍了事,我選擇去偏遠地方做調研。好像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要念博士,我經歷了,出來了,斷然沒有回到那個安全的地方的道理。

也許我像我爸,我骨子裡是清高的。我把這些想法和父母說了,他們也支援我繼續念下去。我開始陸陸續續的和別人說我要唸博士的想法,我需要的不是支援、甚至不是理解、我願意他們提點我我可能遇見的悲劇。

不過,我做的並不是乙個過於草率的決定,我生性是乙個愛多想的人。

興趣固然很重要,但絕對不是選擇的全部。有人和我說,做喜歡的事情不會覺得累,興趣最重要。這樣的想法很對,但是很天真。

我對我做的事情很有興趣、我會早早的找好資料、我會把書翻來覆去讀很多遍、我會弄到凌晨三四點也不想去睡覺。可是事實沒那麼簡單,興趣不能幫我做決定,幫我做決定的一定是我知道了就算有一天我手頭的工作變得枯燥乏味、當初的興趣變成了無趣、我仍然能堅持下去的決心。我喜歡我現在在做的事情,我甚至喜歡我目前為止做的每個決定,可是喜歡的意義不那麼簡單,還得喜歡我這個決定所帶來的不安與折磨。

選擇的是一條路,不是一件事,「喜歡」不能讓我選擇這條路,因為我的世界並不只有我,還有父母、朋友、可能在未來某時某地出現的愛人。還有世人的眼光,就算想忽略、就算不知道無須在意,他們也會如影隨形,讓人無法忽視。我有興趣、我「喜歡」,這並不是我選擇的原因。

每當人問起我為什麼要如是如是,我總會說,我喜歡,我樂意,這好像是最正當的理由,在當今這個個人主義膨脹的社會裡。可是我沒有說起、我懶得說起、我不知從何說起的原因是我做選擇的更大的部分。

我不可能憑藉著這樣一種衝動的勇氣走下去。我去詢問別人的意見。我在這邊遇到了很多很好的人,m是其中之一,是我人生的導師,每次和她聊天都頗有所得。

她認為我太年輕了不適合念博士,不夠成熟也缺少經驗。她說念博士需要很強大,在她念博士的7年中,發生了許多變故,她曾兩次想放棄,甚至一度需要吃抑鬱症的藥。而在博士學生中,有不少也放棄。

我才了解,就算想得再多,現實也不可預料。m很有才華、我自認為不會比她更強大,那我缺少的是什麼呢,大概是歲月帶給我的經驗和沉澱。我認認真真的考慮她的建議,開始找相關的工作。

m說,要是她22歲,單身、沒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她就到處去遊學,做些有意義的事情。她現在在博士最後一年,在英國已經成家。而我22歲,我身上有很多種可能,我被各種資訊狂轟爛咋,而在此我要做出選擇。

我選擇讀博士,無論是先工作積累經驗還是直接就申請到獎學金就去念,到此我堅定了自己的信心。我朋友善意提醒我,一旦工作或許會很難有心再繼續讀——他也暫時擱淺了他在美國念書的打算,準備在舊金山一家不錯的公司開始工作。我們聊到「初心」這個話題,又有什麼人能夠保證「初心」不改變呢,事實都在改變,所有的堅持在時間長河與紅塵的打磨之下都會走形,但還有人在堅持。

勇氣和決心的美好,不在於下決定時的衝動的火花,也許僅僅在於年歲之下難以言喻的美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什麼人適合讀博士,什麼人不適合讀博士

2樓:y神級第六人

1、家庭近期有負擔的人

個人覺得讀書遠沒有孝順父母重要,雖然每乙個父母都望子成龍。也因此,我個人覺得,如果家庭近三四年內條件艱難的話,除非得到較高的獎學金和教師生活補貼,個人不是特別支援帶著生活壓力去讀博士的

2、靜不下來的人,不要輕易讀博士

博士,其實也是一項清貧工作。就像某些院所一樣,坐落在山溝溝裡,可以修身養性,靜思科研。如果乙個人,非常眷戀花花世界,還是不要走入「空門」的好。免得傷了自己,傷了導師。

3、沒有承受挫折能力的人

如果遇到一點點挫折,就怨天尤人,不想再呆著學術界等等。這樣的人,還是早日放棄讀博士為好。免得有些導師管教過嚴,發生不和諧現象。

4、對本專業毫無興趣的人

這樣的人,趁早轉行,免得誤人誤己。我的一位高中數學老師不支援同學學「數學專業」,原因是他自己也對數學沒有興趣,覺得除了教高中生數學課,一無是處。其實,後來讀研後,感覺數學還是很有用的。

雖然,當成專業來學習,並不一定好,但一點都不懂數學,科研那是很難進行的。

哪些人不能讀博士

3樓:匿名使用者

1、高智商的人不適合讀博

士。首先宣告,這不是對博士生一族的貶低,希望不要因此而得出「傻博士」的推論。一般來說,能讀到博士的人,並不是說明他在智商上勝過周圍的人,而是說明他是最適合長期學習的人,也是最勤奮刻苦的一類讀書人,這一點恰恰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畢竟具備這種能力是難能可貴的,國家的科研事業需要這樣的人。

總體上,能讀博士的人,只要具備一般的智商水平即可,即使是中國最知名的高等學府裡的博士生,也只需具備中等以上的智商。大部分高智商的人,在大學畢業以後,不是去公司工作,就是出國了,很少選擇在國內繼續深造的。既然這是群體行為,肯定有其合理性,對於高智商者,不可以對此視而不見。

2、高估博士學位價值的人不適合讀博士。有錢、有車、有房,誰都想,但是並不是誰都可以實現。如果指望乙個博士學位就能換來「腰纏萬貫」,那就算是打錯了算盤,趕快打消這個念頭,人生短暫,上錯了船可就不好玩了,俗話說「賊船好上難下」,這個道理應該懂得的。

博士畢業,進高校教書是大部分人的選擇,不是高校待遇好,而是情非得已。在今天的中國,有幾個公司需要博士?要博士就要發揮其作用,體現其價值,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收益。

但是,有幾個公司能提供這樣的空間使英雄有用武之地呢?小公司用不起也沒必要用,大公司要用也不多。也許有人會問,中國不是有那麼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嗎?

不錯,登記註冊為「高新技術企業」的中國公司已經為數不少,但是,有幾家是有自主智財權、有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企業?可以說,大都是外國專利技術的**收費者。就算有幾家堪稱「民族驕傲」的名企,但相對於中國龐大的博士群體而言,也是「僧多粥少」,不想餓死,除了進高校,別無他路。

高校工作相對穩定輕鬆,但是薪水卻和大公司有天壤之別。加上現在已經沒有分房制度,房價又天天漲,博士剛畢業又沒有什麼積蓄,收入又低,還得面臨組建家庭的艱鉅任務,這個時候,就會有很多人感嘆:如果當初不讀博士,恐怕現在已經是「五子登科」了吧。

是啊,看看身邊那些本科畢業就工作的同學,哪個不比自己境遇好呢? 3、家庭條件不好的人不適合讀博士。注意,我這裡用的詞是「不適合」,而不是「不要」。

有這種觀點的人,我肯定不是第乙個。前幾天,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言人不就闡述了他的「教育消費論」嗎?為什麼說家庭條件不好就不適合讀博士呢?

我並沒有對普通百姓的歧視(我也是貧農家庭出身),而是就事論事。我並不想剝奪任何人受博士教育的權利,只是想指出,享受這種權利需要付出高昂代價。當乙個人讀到博士時,如果不是已經工作幾年,正常年齡應該在26歲左右,博士畢業就應該在30歲左右,在這個階段,自己的父母應該是開始漸漸需要子女供養的時候,尤其對於家庭貧困的人,一般都是父母沒有什麼經濟收入,平時都是省吃儉用,有個頭疼腦熱的病,都是能挺則挺,不打針不吃藥,集中一切財力物力供子女上學,希望子女有朝一日能有出息,盡快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在讀博士期間,雖然可以自食其力,不靠父母,但是很少能再多些錢給父母用的。日盼夜盤,好不容易盼到博士畢業,可是又馬上面臨買房成家,這筆花費不小,沒有三四年的積蓄,連房子的首付都解決不了。這時候,還指望能給父母多少錢呢?

就算給父母錢,眼看著子女還沒有安定下來,做父母的能捨得花嗎?到最後,還不是一分一分攢著給子女用。做子女的,孝道都沒盡到,還讀那麼高的書有甚用。

4、心理素質不好的人不適合讀博士。「又跳了乙個,去年也是這個時候,已經跳了乙個」,似乎,很多校園裡生活的人對「跳樓」現象已經「習以為常」了。畢竟,一次又一次「跳樓」事件對神經的反覆刺激已經降低了人們對它的敏感度。

除了一句「太可惜了」,還能多說些什麼呢?面對現實生活巨大壓力,生活下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勇氣,一死以求解脫,雖然辜負了親人,卻是最對得起自己的。想讀博士的人,思想的確準備好了嗎?

做學術,就要忍受寂寞,狹小的交際圈再也不能帶給你大學的浪漫生活;身份更是尷尬,既不能當自己是老師,在老師的眼裡你永遠是學生,也不能當自己是學生,在大部分學生的眼裡,你就是老師,是大人了。如果讀博士之前還沒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就要做好四年繼續光棍的準備,根據經驗,在讀博士期間找到物件的概率不大,基本可以死了這條心。沒有那生命的另一半,你能承受住極大的生理壓抑嗎?

如果自己可以解決,上帝還造出和你異性的人做什麼。每當和自己的老同學聚會時,看著人家又是購房又是買車,有的都已經當爹當媽了,你還在讀博士,你看著能不眼紅心熱嗎?由嫉妒心產生的強烈壓抑感,相信每個人都有深刻體驗。

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可是**遲遲不發,你不急誰還幫你急啊。 5、反對教育產業化的人不適合讀博士。前文已經講過,讀博士的最後出路大都是留高校。

讀博士的人反對教育產業化,那就是拿繩子勒自己的脖子,斷自己的後路,砸自己的飯碗。誰都可以喊反對教育產業化,就是讀博士的人不能夠喊,你如果反對教育產業化,那以後你的工資怎麼漲,你的現代化辦公大樓怎麼蓋,你的小汽車還要不要,你以為這些錢從**來啊,看看國家每年的教育財政的那點投入,再看看各個高校的大肆擴張建設和高校學費瘋狂暴漲,難道你還看不出端倪嗎?

博士專欄 為什麼要去英國讀博士,去美國讀博士容易還是去英國讀博士容易

首先博士是要定乙個很細的課題去研究,這麼說就簡單了,博士已經不是在學東西了,而是利用所學的知識去做你定的課題,簡單說就是提出疑問,制定計畫和找出方法最終去解決疑問。當你在乙個領域能夠提出問題並找到方法去解決問題,這就說明在這個領域你已經有了一席之地。博士是利用知識去解決問題。就讀博士其實是一種培訓,...

為什麼美國的博士叫哲學博士,美國的博士為什麼叫PhD這個哲學怎麼來的?

哲學博士的擁有人並不一定修讀 哲學 所謂哲學博士,是指擁有人對其知識範疇的理論 內容及發展等都具有相當的認識,能獨力進行研究,並在該範疇內對學術界有所建樹。因此,哲學博士基本上可以授予任何學科的博士畢業生。美國的博士為什麼叫ph.d.這個 哲學 怎麼來的?所謂哲學博士,是指擁有人對其知識範疇的理論 ...

得什麼病會不適合學化學,學廚不適合我該學什麼

色弱!色弱千萬不要學化學!另外如果你不幸得了帕金森的話也不能學 不過學生得帕金森的似乎不多見 如果由於某些原因嗅覺不正常,也不能學。先寫這些,想到什麼再補。學廚不適合我該學什麼 你可以考慮汽修行業,現在熱門的技術行業,現在人們經濟越來越好,買車的人越來越多,以後還會更多,這就是巨大的市場。學汽車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