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吊腳樓,湘西吊腳樓具體位置

2021-03-04 08:54:22 字數 5263 閱讀 5156

1樓:迴龍閣

吊腳樓,也叫「吊樓」,為苗族(重慶、貴州等)、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

內族傳統民居,在渝東容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腳樓屬於干欄式建築,但與一般所指干欄有所不同。

干欄應該全部都懸空的,所以稱吊腳樓為半干欄式建築。

湘西吊腳樓具體位置

2樓:政治小青年

鳳凰縣城、抄花垣縣茶洞鎮(邊城),就這兩個地方的最明顯。不過話說在前面,這兩個地方的吊腳樓只能叫湘西吊腳樓,而不應該叫苗族吊腳樓,因為苗族人一般是不住在水邊和城裡的,都是漢族人的地方~~要看苗家吊腳樓,只有去偏僻的鄉下。

3樓:匿名使用者

湘西古丈縣啊 我才去過 那地方很寧靜 ***的家鄉

4樓:匿名使用者

分布挺廣的!八州縣基本上都有!在小溪風景區裡就有!風景很美!

不過鳳凰就更多了!我老家以前就是住吊腳樓!

5樓:手機使用者

鳳凰縣城、花

bai垣縣茶洞鎮du(邊城),就這兩個地方zhi的最明顯。不過話

dao說在前面,內這兩個地方的吊容腳樓只能叫湘西吊腳樓,而不應該叫苗族吊腳樓,因為苗族人一般是不住在水邊和城裡的,都是漢族人的地方~~要看苗家吊腳樓,只有去偏僻的鄉下。

湘西吊腳樓的文章

6樓:湘西ㄨ山水情

吊腳樓群的吊腳樓均分上下兩層,俱屬五柱六掛或五柱八掛的穿斗式木結構,具有鮮明的隨地而建特點。上層寬大,下層占地很不規則;上層製作工藝複雜,做工精細考究,屋頂歇山起翹,有雕花欄杆及門窗;下層不作正式房間,但吊下部分均經雕刻,有金瓜或各類獸頭、花卉圖樣.上下穿枋承挑懸出的走廊或房間,使之垂懸於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種建築通風防潮,避暑禦寒,是苗族獨特的建築工藝,具有很高的工藝審美和文物研究價值。

可參考下這些內容

7樓:匿名使用者

談到吊腳樓,對人們的印象就是乙個小木樓在河的聳立的感覺,其實不然,吊腳樓是湖南湘西邊垂的一種民間建築,有著古老的傳說!

美麗的湘西,山奇水異,令人徘徊不忍歸去。而古香古色、建築風格特殊的吊腳樓,更添得山水幾分韻致。在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城,沱江傍城而過,當地人臨河而居,一幢幢吊腳樓,高高低低參差錯落。

吊腳樓的一端以河岸為支撐點,另一端則懸在水面,高高的懸柱立於水中作為撐持,充滿著一種力量的美。

湘西吊腳樓建築形式活潑,可臨水,也可依山傍谷,或就建在田壩邊。稍稍開鑿修砌,選上好木料支撐起一座座或者一排排的吊樓來,旁邊飾以幾叢茂林修竹,省時又省工,溫馨而有畫境。這種樓飛簷翹角,三面環廊,"吊"著幾根八菱形、四方形刻有繡球或金瓜的懸柱,壁板漆得光亮光亮的,並嵌有花窗,通風向陽。

花窗也往往用意極深,鏤有"雙鳳朝陽"、"喜鵲戀梅"等圖案,古樸而秀雅。

吊腳樓的妙處,一是防潮避濕,通風乾爽;二是節約土地,造價較廉;三是依山傍水或靠著田壩而建的吊腳樓,懸柱之間往往留有一定的空地,可餵養家畜,"人家吊腳樓下有小羊叫"(沈從文《鴨窠圍的夜》)。

古老的黑瓦木結構吊腳樓,堂屋很敞亮,溫暖而親切。如有幸叩訪,熱情的湘西人泡茶篩酒,擺出種種野味,令人賓至如歸。

湘西吊腳樓,屬於古代幹闌式建築的範疇。所謂幹闌式建築,即是"體量較大,下屋架空,上層鋪木板作居住用的"(莊裕光《幹闌建築》)一種房屋。這種建築形式主要分布在南方,特別是長江流域地區,以及山區。

因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氣和地層濕度大,由於幹闌式建築是底層架空,對防潮和通風極為有利。

湘西一帶山多水多,世代聚居在這塊土地上的土家、侗等民族的一切活動也就與這山山水水分不開。去年我在湘西旅遊時所看到的吊腳樓,幾乎都是屹立於山水之上的一種獨特的建築。這種樓房雖然只有二三層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象空中樓閣,建造並不容易。

樓而有「腳」,我雖早有所聞,但直到這一次才知道,原來所謂「腳」者,其實是幾根支撐樓房的粗大木樁。建在水邊的吊腳樓,伸出兩隻長長的前「腳」,深深地插在江水裡,與搭在河岸上的另一邊牆基共同支撐起一棟棟樓房;在山腰上,吊腳樓的前兩隻「腳」則穩穩地頂在低處,與另一邊的牆基共同把樓房支撐平衡。也有一些建在平地上的吊腳樓,那是由幾根長短一樣的木樁把樓房從地面上支撐起來的。

據湖南地方志記載,吊腳樓的這種構造最早是為了防避毒蛇猛獸的侵擾。

「要看吊腳樓,苗家土寨任你走」。這種富有古典的、詩意的、人性的鄉村住宅建築,一般都建造在依山傍水、風光旖旎的地方,或騎嶺坐梁,或隱藏河谷,有的還躲進白雲深處,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由於湘西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大山區,又是個少數民族集中居住的地區,因而村寨大多小而散,上百戶人家的大村寨並不多見,通常由十幾家或幾十家的同姓同宗為一村寨,單家獨戶的也屢見不鮮。

而村落的選定,歷來都有一套講究,除了請風水先生看山川河流的龍脈方位外,還須選擇地勢好、介質硬、泉水多、樹木密、光照足夠的居住環境,他們認為,只有認真選好了村寨風水和宅基地風水以後才會人丁興旺,財氣盈門。若以現代生態學的眼光來看,其「風水觀」也包含了豐富的科學道理與學術價值。

湘西苗族土家族由於長期雜居在一起,因而很多文化信仰、生活習俗都大同小異,他們居住的吊腳樓從規劃設計到建築用材大多為純木質結構,也有少量的磚木結構,其最大特點就是因地而建,宜山宜水宜平地。屋向一般坐南朝北,或坐北朝南,忌東西向,因犯風水。傳統的吊腳樓一般為四排三間,小康人家為六排五間,大富人家則是十排七間或九間不等,無論是幾排幾間,而樓房按其不同的用途,則分為堂屋(相當城市住宅的客廳)、書房、臥室、伙房、繡樓、雜屋和廁所。

住房一般兩至三層,中層住人,上層貯藏物品,樓下用以安置磨房、堆積柴禾以及圈養牲畜。吊腳樓的朝陽一面大都設有走廊伸出,呈「走馬轉角」狀,作為晾曬、聊天、品荼、讀書、奕棋、賞月、繡花和對歌的乙個多功能立體空間。每當金色的喜悅寫滿了鄉村的時候,吊腳樓台上便掛滿了一串串黃燦燦的玉公尺,紅豔豔的辣椒,恰似一幅五彩繽紛的西蘭卡普(即土家族織錦),和諧迷人。

一些富裕小康人家除在樓體上塗刷上好的防風雨滲襲的桐油外,還在欄杆、窗戶、門楣和壁板上雕花繪烏,著彩描色,處處透溢著濃郁民族文化與傳統藝術的芬芳。為了攤曬糧食和衣物以及家務的便利,不少人家還在房前屋後用青石板鋪砌了一塊寬敞的曬坪,並在坪的四周種滿了桃、梨、柚子、柑橘、枇杷、香樟、香椿或翠竹、棕樹什麼的。

春來白花盛開,烏鳴蛙唱,金秋層林盡染,瓜果飄香,頗有陶淵明筆下「榆柳蔭後園,桃李羅堂前,「犬吠深巷中,雞嗚桑樹巔」般的美妙幽境。靜心想來,若有所悟,原本人世間的幸福也莫過於此。

據有關檔案史料記載:湘西苗族和土家族住宅吊腳樓由來已久。《魏書·僚傳》卷101頁有文字記載:

「僚者,蓋南蠻之別稱……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目干欄」。經史學者考證,如今湘西苗族和土家族居住的吊腳樓,就是當年「僚者」居住的「干欄」建築的遺風餘韻。至於起源何時已無法查考,但其來歷卻與當地的乙個流傳很久的傳說十分相似。

據傳說,古時候,在畢茲卡(土家族人的自稱)這塊土地上,一對男女受烏兒在樹頂上做窩的啟發,用野藤在樹上織起了一張細密的睡網,並鋪上柔軟的樹葉,這種簡便的「原始建築」,使他們生活得非常舒適和滿足。不知經過了多少世紀,足智多謀的土著先民,終於從最初的「藤連樹」演變到了現在的吊腳樓。不過,在土司制度時期,那些造型精緻的吊腳樓,都是土司及山官的別墅,一般平民是不敢奢望的,只能居洞穴,住茅棚。

直到清朝「改土歸流」後,這一沿襲了800年歷史的土司禁規,才被徹底廢除。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湘西,曾是中國貧困苦難的角落。凡接觸過湘西苗族著名作家沈從文先生抒情**的人,都知道他名著中篇小書《邊城》中的翠翠,特別是他的《乙個多情水手與乙個多**人》的**,裡面所演繹的種種水上人物與愛情故事,莫不與湘西的苗族土家族吊腳樓有關。

相比之下,今天生活在吊腳樓裡的年輕人,遠比當年的「翠翠」、「牛保」們幸運多了。那些翹簷飛角、千姿百態的吊腳樓,是苗族土家族山民的住宅,也是青年男女以歌結友、以歌傳情的重要場所。苗族土家族自古就是乙個能歌善歌的民族,有「一日兩餐歌拌飯,夜半三更歌枕頭」的形象說法。

由於他們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其燦爛的民族文化就主要是依靠口頭流傳。

而苗族土家族情歌經過歲月的積澱和生活的磨礪,所表現出的愛情題材和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從各個方面展示了青年人在情感上所經歷的全部心理歷程。每個勞作之餘或逢年過節,他們就三五成群相互邀約,出入吊腳樓裡,即興對唱,有婉轉傳情的,也有火爆熱烈的。

正如土家族知名攝影家趙勇所說:「那些土生土長,野味十足的兒女情歌,就像一罈越陳越醉的玉公尺燒酒,慢吃細品,不知不覺,其文化之精魂,便滲潤了你的血脈,注入你的骨髓。」是的,在歌聲中,如果男女雙方定了情,回家之後,男方會把自己的意中人告訴父母,請他們找個媒人到女方撮合。

若女方父母及本人同意這門親事,兩家就算親家了。倘若你也碰巧遇到這種鬧熱場面,放開嗓子盡情地吟唱幾句亦無妨,唱到深處,還會贏得苗家土家族妹子的幾許回眸或嫣然一笑,然而,你大可不必擔心有人會真的愛上你、糾纏你,只是你的「魂」不小心會給姑娘勾去的……

在苗鄉土家山寨,山民建住宅一般都選在秋後農閒季節。但無論哪家建房安梁,自古以來皆視為人生的一件喜慶大事,也是苗族土家族建宅過程中最能表現民俗風情的乙個搶眼鏡頭。

當住宅的屋架立好後,屋主便擇一良辰吉日,舉行竣工儀式。這天,場面十分隆重,熱鬧非凡,全寨的人幾乎傾巢而動,前來幫忙、賀喜。只見木匠師傅在神龕旁供肉擺酒,點燭燒香,對魯班祖師敬祭一番。

然後,在眾人的吆喝下將開了口的大樑木公升到屋架上面。接著,木匠師傅兩師徒便挑著裝滿餈杷的籮筐爬上了屋樑架,一邊拋糍粑,一邊唱起了一首首祈求平安、保房屋主人吉利的「上梁歌」來:「一拋東,時也通來運也通;二拋西,天下富貴數第一;三拋南,雞鴨成群牛滿欄;四拋北,子孫代代出人才……」

木匠師傅歌讚完畢,人群中頓時爆發出陣陣熱烈的嗩吶聲、鞭炮聲和歡笑聲,此起彼伏,久久迴盪。而圍觀者則不分男女老少都要爭搶糍粑,爭搶糍粑的人越多,主人也就越高興,認為建宅後會子孫滿堂、家業興旺。待眾人爭搶糍粑差不多了,木匠師傅就將乙隻特大的糍粑由房屋梁頂放下送給房主。

至此,一座新建的吊腳樓就宣告正式落成了。

在人們看來,那一座座遠離塵世喧囂,拒絕現代的苗族土家族吊腳樓,顯得有點土裡土氣了,但它「土」出了鮮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土」出了馥郁的民族生活氣息,也「土」出了苗族土家族人民淳樸豪爽的性格,是一部底蘊深厚的鄉土住宅建築和少數民族文化史書,有待世人慢慢解讀、細細品味。不知為什麼,那些苗族土家族人無論走南闖北,還是浪跡天涯,都不過是乙隻風箏:末端總有一條拋不開、剪不斷的線,從故鄉的吊腳樓上牽出,緊緊地繫著遠方的遊子,叫人不管走到**,都無法擺脫它、淡忘它。

如現代著名苗族作家沈從文上世紀九十年代逝世時特地遺言,他死後一定將他的骨灰安放在家鄉鳳凰的清山綠水間。他的侄子、著名畫家黃永玉乾脆晚年移住鳳凰老家,當地**還特地在碧波蕩漾的沱江邊為他選了一塊上好的宅基地,建了一棟民族風格十足的吊腳樓住宅。

如果說,走覽湘西的好山好水,能給你帶來乙份好心情的話,那麼,步入那千姿百態、萬種風情的苗族土家族吊腳樓,總會時時俘虜一些人的心,牽住一些人的魂。

湖南吊腳樓形成的地理原因,吊腳樓結構形成與氣候關係

最基本的特點是正屋建在實地上,廂房除一邊靠在實地和正房相連,其餘三邊皆懸空,靠柱子支撐。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 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 絲簷 和寬綽的 走欄 使吊腳樓自成一格。這類吊腳樓比 欄杆 較成功地擺脫了原始性,具有較高的文化層次,被...

關於土家族吊腳樓(急啊),土家族吊腳樓來歷

談到吊腳樓,對人們的印象就是一個小木樓在河的聳立的感覺,其實不然,吊腳樓是湖南湘西邊垂的一種民間建築,有著古老的傳說!美麗的湘西,山奇水異,令人徘徊不忍歸去。而古香古色 建築風格特殊的吊腳樓,更添得山水幾分韻致。在沈從文先生的故鄉鳳凰城,沱江傍城而過,當地人臨河而居,一幢幢吊腳樓,高高低低參差錯落。...

曼聽公園有吊腳樓嗎,曼聽公園是佛教建築嗎

吊腳樓bai,也叫 吊樓 為苗族 重慶du 貴州等zhi 壯族 dao布依族 侗族 水族 土家族回 等族傳統答民居,在渝東南及桂北 湘西 鄂西 黔東南地區的吊腳樓特別多。吊腳樓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以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 為最佳屋場,後來講究朝向,或坐西向東,或坐東向西。吊腳樓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