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短文兩篇月應該用什麼語調讀

2021-03-04 08:53:51 字數 3953 閱讀 9474

1樓:匿名使用者

體會日月所表達的作者熱情洋溢和細膩幽靜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光和熱的一種嚮往和渴求,追求光明、拒絕寒冷的思想感情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暘谷的夸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巴金的短文兩篇《日》和《月》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全文。

2樓:我們都來囧j囧

巴金的《月》通過寫月光下「我」的感受,借冷月喻黑暗陰冷無情的社會現實,表達了作者嚮往光明和幸福,希望改變社會現實的願望。《日》借小昆蟲「飛蛾」,以物喻人,歌頌了為了真理不怕犧牲的精神,表達了革命志士勇於面對殘酷的現實,為了自己的信仰寧願放棄生命的勇氣和決心。

為什麼巴金的短文兩篇中的月裡要說;在明鏡中看見某某人的身影?

3樓:匿名使用者

《短文兩篇》賞析

在《日》中,作者寫道:「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而在《月》中,作者又有了這樣的話:「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雖然是兩篇不同的文章,一篇寫日,一篇寫月,但看看寫作時間,僅僅是一天之隔。並且將文章聯絡起來看,表達的內容是一致的。自古以來,日都是光明、希望的象徵,很多人都曾經歌頌過太陽,但巴金雖寫的是日,意卻不在此,他在文章開篇首先寫的是「飛蛾」,一種渺小而不美麗的生物,但是它「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於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讚美的。

在最後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為此,「我懷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暘谷」,從飛蛾到夸父,從渺小到偉大,他們都是為了光明,為了一種熱量,而寧願放棄自己的生命。這裡的飛蛾和夸父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生物和遠古神話中虛無飄渺的人物,巴金重新賦予了他們乙個新的內涵。而人也要像他們那樣,應該「為著追求光和熱」,「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

雖然「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這才是作者要表達的真實含義,這才是作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人生。而這個人間「沒有了光和熱」,也只是「黑暗的寒冷世界」。所以「我甘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這是巴金激情洋溢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的是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與千百年來吟月的詩詞不同,巴金筆下的月是別樣的,「圓月有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種感覺」,暫時沒有了前文中對熱的禮讚,而對冷有了別樣獨特的感受。

乙個人踱步在月光之下,這是孤寂淒清的,但同時可以清楚地整理自己的思緒。「我望著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見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當時的心情並不是悠閒、自在的,而是憂愁沉重的,可是即使在這樣憂愁情緒之下,作者卻並未就此沉溺,而是寫道:

「的確,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會發出熱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

」「但是為什麼還有姮娥奔月的傳說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裡的姮娥和飛蛾、夸父是相似的,為了乙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只不過飛蛾和夸父是追求光和熱,而姮娥卻「妄想」去改變這個冰冷的星球,改變那冰冷的月光。但是他們的精神都是值得讚頌的。

他們都是作者的理想的化身

看了對《月》的賞析,你應該有點明白了吧

他把月比為明鏡

那明鏡中看見的是嫦娥的影子了

而結合前面的分析,嫦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

再結合當時的寫作背景,應該會有更好的體會

前面的賞析是搜尋的,後面的分析是我自己的看法希望對你 有幫助

巴金的短文兩篇

4樓:公尺公尺薩

因為也是為了某種理想,為了可以改變月光的冰冷,為了使這個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雖然作者用的是疑問的語氣,但是在姮娥的身上,作者也寄託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5樓:紫瀅夢依

。《月》這篇短文,通過對寒冷月光入侵的細膩感受,寫現實世界的寒冷和毫無生機,讚頌了姮蛾一樣為改變清冷現狀而不惜犧牲的獻身精神的人。

6樓:匿名使用者

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從前在家鄉

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裡納涼的時候,我最愛看

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裡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後門,每晚我開啟後門,便看見乙個靜寂的夜。下面是

一片菜園,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藍天。星光在我們的肉眼裡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

無處不在。那時候我正在讀一些關於天文學的書,也認得一些星星,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

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對,我把它們認得很熟了。我躺在艙面上,仰望天空。深藍

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動,星也在動,它們是這樣低,真是搖搖欲墜呢!

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

寂的,是夢幻的。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

小聲說話。這時我忘記了一切。在星的懷抱中我微笑著,我沉睡著。我覺得自己是乙個小孩

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

有一夜,那個在哥倫波上船的英國人指給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著:那四顆明亮的

星是頭,下面的幾顆是身子,這幾顆是手,那幾顆是腿和腳,還有三顆星算是腰帶。經他這

一番指點,我果然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2023年1月

選自《海行雜記》

巴金短文兩篇課後習題答案

7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的篇幅來讚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麼?課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絡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因為這裡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乙個單純的生物,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徵,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徵。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寫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聯絡當時的時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乙個比較艱苦的階段。

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麼歌頌光明,讚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月亮在這裡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這裡所表現的意境,能使你聯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

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著明月,總覺寒光冷氣浸入我的身體」,「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這種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體有什麼深一層的理解?

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突出明顯,這就是為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

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乙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日》表現了巴金激情澎湃的一面;而《月》集中體現了巴金細膩幽靜的另一面。雖然風格不同,但作者的感情卻是一以貫之的。無論是撲向燈火的飛蛾,還是渴死在暘谷的夸父,還是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改變現狀的姮娥,他們都代表著一種力,一種向上的、不屈不撓的力,是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巴金短文兩篇《日》《月》請概括日月的主題

8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寫了作者對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對中華的光明做出自己的貢獻的人的一種讚美

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中兩篇小短文都談到了什麼問題?這倆篇短文說明方法上有什麼不同之處

這兩篇短文都談到了恐龍的滅絕,但這 問題在每篇文章中所 扮的角色 不同。在第一篇中,作者談到恐龍滅絕的歷史,談到它的化石尤處不有,是為了證明另一科學理論 板塊構造 理論 的正確 而在第二篇中,恐龍的滅絕則成為 的主題,被壓扁的沙子 則成了證據。阿西莫夫短文兩篇中兩篇短文的說明物件是什麼?關於阿西莫夫...

短文兩篇行道樹第一次真好的教案短文兩篇行道樹第一次真好感想

7 短文兩篇 課文研討 行道樹一 整體把握 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課文研討 行道樹一 整體把握 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作者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讚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這是乙個人生哲理,這篇短文就是表達這個...

短文兩篇的夸父逐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夸父是怎樣的人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是的,在別人的心目中,媽媽是孩子心中的天使,而在我的心目中,奶奶卻是我生命中最離不開的人。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因病早早地離我而去了,爸爸長年在外,我只能和體弱多病的奶奶相依為命。靠著奶奶微薄的退休金,我們的日子過得很艱難。儘管如此,奶奶總是想方設法做一些好吃的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