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元宵節為什麼要掛花燈
2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元宵節掛花燈的由來,民間有一則有趣的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乙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
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3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元宵節掛花燈的由來,民間有幾種有趣的傳說。
第一則是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乙隻神鳥困為迷路而降落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就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類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有如頭上響了乙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
「在正月十
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掛起紅燈籠、點爆竹、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就稟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人們就這樣保住了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的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另一則傳說則和吃元宵的習俗有關: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他的個性既善良又風趣。如果宮裡有誰得罪了漢武帝,總要靠東方朔來講情。
有一天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漢武帝覺得有點無聊,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剛進園門,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的準備投井。東方朔慌忙上前搭救,並問明她要自殺的原因。
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家裡還有雙親及乙個妹妹。自從她進宮以後,就再沒和家人見面。每年到了臘盡春來的時節,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她想,既然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還不如一死了之,於是才來投井。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這一天,東方朔出宮後,便在長安街上擺了乙個占卜攤。不少人都爭著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個人所佔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籤語。
一時之間,長安裡起了個大恐慌。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就說:
「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就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你們若看到乙個騎粉色銀驢的紅衣姑娘,馬上跪地哀求。
果然,到了那天傍晚,出現了乙個紅衣姑娘,老百姓按東方朔的指點,跪地哀求。那姑娘便說:「我是領旨來燒長安的。
玉帝還要站在南天門上**。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
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送到皇宮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六天火,焰紅宵夜」。
漢武帝一看大驚,連忙請來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
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六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後,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六日長安城裡張燈結綵,遊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常。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的高喊:
「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喊聲,終於和雙親、妹妹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
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後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樣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做元宵節。
4樓:秀我
據有關史籍記載,關於元宵節掛燈的緣由主要有兩種說法:
1、「祭太一神」
「祭太一神」的說法與漢武帝有關。太一神是天神中最尊貴的神,其地位在五帝之上。漢武帝非常相信神仙,於元鼎五年(西元前112年)在甘泉宮修建了太一祠壇,並在之後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晚,張燈結綵、大張旗鼓地祭祀祈禱,以求太一神降福人間。
宮廷的這個慣例流傳到民間,便逐漸形成了正月十五掛燈的習俗。
2、「燃燈禮佛」
「燃燈禮佛」則開始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據《西域記》記載,正月十五,印度僧徒俗眾雲集,觀佛舍利放光雨花,認為此時是上元天官賜福的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在宮廷和寺院燃燈禮佛。
這一做法經倡導後流行到民間,便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掛燈的傳統。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是古代的一種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好啊美女朋友呀呀呀呀呀哈哈哈哈嗝,,,,,
元宵節習俗:元宵節為什麼要掛燈籠
7樓:匿名使用者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8樓:高翔
元宵節是我國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我國各個民族的元宵習俗也大同小異,有吃湯圓,點燈籠,猜燈謎。那麼,大家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掛燈籠嗎?
元宵節掛燈籠的習俗是怎麼來的?就讓萬年曆詳細給大家道來吧。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習俗:元宵節為什麼要掛燈籠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乙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烟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
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型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公尺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
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糰」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9樓:柒望君安
傳說在很久以前,有乙隻在人間迷了路神鳥,意外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了。天帝知道後十分震怒,立即傳旨,下令讓天兵於正月十五日到人間放火,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冒著生命的危險,偷偷駕著祥雲來到人間,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人們。
眾人聽說了這個訊息,有如頭上響了乙個焦雷。嚇得不知如何是好,過了好久,才有個老人家想出個法子,他說:「在正月十
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戶人家都在家裡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了。」大家聽了都點頭稱是,便分頭準備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懸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
元宵節的來歷和習俗分別是什麼,元宵節的來歷 意義 習俗分別是什麼?
元宵bai節的來歷 元宵,原意為 du上元節zhi 的晚dao上 因正月十五 上元節 主要專活動是晚上的吃湯圓賞月,後來節屬日名稱也演化為 元宵節 漢族傳統的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 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習俗 1 吃元宵 這種食品...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的來歷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我國各地元宵佳節的共同風俗,早在漢朝就存在了,和春節 中秋節被稱專之為我國屬三大傳統佳節。每當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吃元宵,象徵團圓吉利,闔家團圓,湯圓和團圓的音相近,因此吃湯圓也代表了人們對家人的思念,以及嚮往團聚,以及對未來生活寄予的美好期望。元宵 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
元宵節的習俗是什麼,全國元宵節的習俗是什麼
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 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 後稱 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 元寶 元宵即 湯圓 以白糖 玫瑰 芝麻 豆沙 黃桂 核桃仁 果仁 棗泥等為餡,用糯公尺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 油炸 蒸食,有團圓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