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少數民族50到介紹衣食住行,介紹乙個少數民族50到60字介紹衣食住行

2021-03-04 08:49:55 字數 5372 閱讀 6448

1樓:清風火影

傣族(tai nation),也稱「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

傣泰民族源於中國的雲貴高原,曾多次在雲貴高原建立政權,後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擠壓,逐步向中南半島及南亞次大陸遷徙,分布在泰國、寮國、緬甸、越南、柬埔寨、印度、中國等多個國家,總人口約6900萬,中國境內約126萬。

傣泰民族在中國史籍中,先後被稱為「哀牢」、「撣」、「烏蠻」、「白蠻」、「白衣」、「金齒」、「黑齒」、「白夷」、「僰夷」、「擺夷」等名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在暹羅王國的推動下,國際社會開始把分布於各國的傣泰民族統稱為「泰族(thai)」;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泰民族分別命名,在泰國、 柬埔寨、越南等國仍被稱為「泰族(thai)」,在寮國被稱為「佬族(lao)」,在緬甸被稱為「撣族(shan)」,在印度被稱為「阿薩姆族(assam)」,在中國被稱為「傣族(dai)」。傣泰民族雖有不同他稱,但均自稱「dai」或「tai」或兩者之間的發音。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字。語言分暹羅、蘭納、大泰三大方言及若干個次方言,各方言都有共同的語法結構,臨近的方言之間發音差距很小,隨著空間距離的拉大,但不論何地方言均能進行簡單交流。文字有暹羅體、瀾滄體、蘭納體、端體、繃體、哪體、阿洪體等七種字型,均由印度婆羅公尺字母演變而來,都是自左向右書寫,自上而下換行,只在形體結構上有所差異。

全球有傣族人口約6600萬。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印度東北部、越南西北部、柬埔寨西北部、緬甸中北部、寮國、泰國等地區和國家。另外,歐美地區也有傣族社群。

傣族一般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區的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及印度教。

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公尺和糯公尺為主食。德巨集的傣族主食粳公尺,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公尺。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

粳公尺和糯公尺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公尺,習慣用手捏飯吃。

女性服飾

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五彩繽紛,美不勝收。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乙個個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如花似玉。

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嫩粉、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涼等料子縫製。

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衣料縫製,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繫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踝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輕柔,色彩鮮豔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男性服飾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佈或緋布包頭,有的戴禮帽,顯得瀟灑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乙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豔,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男女老幼均喜歡赤腳穿拖鞋。

請問少數民族的風俗及衣食住行居住點說出五種

2樓:匿名使用者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

自治州的隴川、潞西等縣。其餘分布在盈江、龍陵等縣。人口27708人(202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2023年,阿昌族人民獲解放。2023年在隴川縣戶撒地區成立了阿昌族自治縣(區級),2023年、2023年又先後在潞西縣江東區高粳田鄉、梁河縣遮島区的丙介鄉和關璋鄉成立了三新阿昌族民族鄉。阿昌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

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水稻品種多、***,梁河地區的「毫安公」品種,過去曾號稱「水稻之王」。數百年來,阿昌族製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於世。

阿昌族主要節日有會街節、窩羅節、潑水節等。阿昌族禁止在正月初一殺家畜和傷害動物;婦女生孩子未滿7天時,忌諱別家男子進入院內。

2.回族

回族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青海、河南、新疆、雲南、河北、安徽、遼寧、吉林、山東等省及北京、天津等城市。人口860.2978萬(2023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居中國五十五個少數民族的第三位。回族人以漢語作為本民族的語言,並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使用漢文。

回族人忌食豬肉、狗肉、馬肉、驢肉和騾肉,不吃未經信仰伊斯蘭教者宰殺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動物的血等;忌諱別人在自己家裡吸菸、喝酒;禁用食物開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東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顏色像血一樣紅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忌諱在背後誹謗和議論他人短處;凡供人飲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許牲畜飲水,也不許任何人在附近洗臉、洗澡或洗衣服。取水前一定要洗手,盛水容器中的剩水不能倒回井裡。在日常生活中,見面都要問安。

穆斯林之間的問候,問者要說:「色倆目爾來孔」,答者要說:「安色倆目」,也可簡化為只說:

「色倆目」。在宗教場合或晚輩見到長輩,在問「色倆目」的同時,還要右手平放胸前鞠躬。客人平訪,要先倒茶,還要端上瓜果點心或自製麵點招待,而且所有家庭成員都來與客人見面、問好。

若遇上老年客人,還要燒熱炕請老人坐,並敬「五香茶」或「八寶茶」。送客時,全家人都要一一與客人道別、祝福。時遠客、貴客還要送出村莊或城鎮才分手。

2.景頗族介紹

主要分布在雲南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潞西、隴川、盈江、瑞麗、梁河五縣,少部分散居於其他州縣。景頗族的**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 "、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景頗族。

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過去沒有自己的文字,2 0 世紀末葉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節日、祭、禮儀食俗景頗族過去信仰鬼靈,最大的活動是「目瑙縱歌」,即景頗族人民驅惡揚善,預祝吉祥幸福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曆正月舉行,為期2—3天。

每次「目瑙」都要殺牛祭祀,然後牛肉大家分食,並伴以歌舞活動,參加者多時成千上萬。此外還要祭「能尚」宸廟,祭「能尚」每年兩次。一次在春播,祭品比較隆重,屆時要殺牛、豬、雞等,以慶賀豐收。

景頗也過「吃新谷」節,「吃新谷」都選在農曆八月的乙個龍日,屆時把新谷炒幹、舂成公尺,與老公尺合在一起做飯,以喻老公尺、新公尺接續不斷。吃新飯時,要把好吃的飯菜和酒灑到地里一部分,獻給地鬼,然後全家共餐。

3.白族介紹

有人口1594827 人。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部以洱海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少部分散居在四川、貴州、湖南等地。

由於白族風俗尚白,歷史上曾有"白人"、"白王"、"白史"之稱。新中國成立後,正式定名為白族。白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

大多數白族通曉漢語,並作為與其他民族的交際工具。白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有著自己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在天文、曆法、氣象、醫學、文學等領域都有許多發明創造和優秀作品。

白族大都喜飲酒,釀酒是白族家庭的一項主要副業。由於所用的原料和方法不同,家釀酒的種類很多,製酒時常用40多種草藥製成酒麴,製成各種白酒,其中以窯酒和幹酒為傳統佳釀。飲茶是白族人的另一嗜好,白族很注重每天清晨和中午兩次茶。

晨茶稱「早茶」或「清醒茶」,一起床就烤茶,全成年人都喝;午茶又吃「休息茶」或「解渴茶」,內放公尺花如乳扇,包括小孩也要喝一杯。山區的白族日常灶具也很獨特,一般是用4根70釐公尺高木柱支撐的平台,中間留有乙個洞,檯面為1.5公尺見方,上面鋪砌青磚或石板,覆蓋一層土,支上乙個鐵三角架,可吊鍋等,台下燒火,火苗通過洞,加熱吊在三角架上的食物,灶上方吊有一排竹篾笆,上面用木板鋪上作為烘烤食物用。

4.保安族介紹

有人口12212 人。主要聚居在甘肅省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稱,歷史上曾被稱作「回回」、「保安回」等。

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保安族。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語言,無文字。保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大多數人通曉漢語。

保安族信仰伊斯蘭教,在家庭生活習俗及社會等方面與當地回、東鄉等民族大體相同。保安族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兼營牧業和手工業。很早就會冶鐵的保安族,有著高超的製刀技藝,他們製作的腰刀,鋒利耐用,精緻美觀,在當地各族群眾中享有盛名,被稱作「保安刀」。

5.藏族介紹

有人口4593330 人,主要分布在**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臨近省。藏族是漢語的稱謂。**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裡的藏族自稱"博巴"。

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 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 5 %。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體。

在藏族地區,家家都備有酥油茶筒、奶茶壺。大部分地區的藏族都以幹牛糞為燃料,以鐵三角架為灶。雲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銅製。

其他地區的藏族喜用木碗並漆上紅、黃、橙色的油漆。比較講究的還要在碗上包銀。牧區的藏族都要隨身配帶一把精製的藏刀,主要用來切割食物,還用於宰羊、剝皮、削帳房厥子等勞動,藏刀的製作歷史悠久,工藝精湛。

3樓:匿名使用者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乙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每年

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 「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顯示出草原民族獨有的特色。 2.

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

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舞蹈歷史悠久,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代活躍於中原地區的蚩尤部落。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節日較多,除傳統年節、祭祀節日外,還有專門與吃有關的節日,苗族有很多節日,但各地區叫法和過法不盡相同,傳統節日以苗年最為隆重。 4.

傣族 傣族是乙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在公元一世紀,漢文史籍已有關於傣族的記載。2023年後,按照傣族人民的意願,定名為「傣族」。傣族自稱「傣仂」、「傣雅」等。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節日與佛教活動有關。在每年傣曆六月舉行的潑水節是最盛大的節日,這一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屆時要賧佛,並大擺筵席,宴請僧侶和親朋好友,以潑水的方式互致祝賀。

現在,因潑水活動是傣曆新年節慶活動的主要內容,這一活動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稱為「慄粟」。

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2023年6月11日,建立雲南維西僳僳族自治縣。節日: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收穫節、中秋節、澡塘會、刀杆節等。每年農曆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杆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杆是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少數民族風俗習慣詳細介紹,少數民族風俗習慣有哪些?詳細的!!

國各民族都有良好的尊老敬老風俗習慣,閃射著動人的人情美。景頗族 每年的初秋時節,景頗族人都要舉辦隆重的 敬老會 青年們打響火槍,放爆竹,爭著請村寨老人到自家竹樓作客敬酒,黃昏時分,人們在歡樂的芒鑼和木鼓聲中,集體跳起 敬老舞 哈尼族 每年農曆臘月十五日為哈尼族的敬老節。清早,老人梳洗後穿上新衣,歡度...

廣州春節衣 食 住 行 人情風俗介紹

服裝 服裝,或穿新衣服 有發展的趨勢,現在基本上不注重到,滿意度 飲用水 散裝油角,雞蛋,煎堆,糖蓮子,糖,蓮子根,糖冬瓜,瓜子,糖果,蓮子百合雞蛋糖水,湯圓,年糕,素食主義者。現場清理,一些不這樣做,老被刪除,以他們的家居布置 貼揮春,橙,一年生花卉,增加了一些新的專案 新年。行 逛花街,買年貨,...

介紹少數民族。要有風俗習慣。左右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順 龍山 保靖 古丈以及湖北省來鳳 利川 鶴峰 咸豐 宜恩一帶及四川省。自稱 畢茲卡 意為本地人 土家族有自已的語言,大多數人通漢語,目前只有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主要從事農業。織繡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的傳統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