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少數民族要寫風土人情聚居地習

2021-03-04 02:19:08 字數 6083 閱讀 8598

1樓:匿名使用者

蒙古族是乙個豪爽有魄力的民族,聚居於蒼茫的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牛羊成群,自由奔跑。作為馬背上的民族,他們每天騎著馬在草原上奔騰,自由開放

2樓:匿名使用者

2 、 白族:分布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火把節是白族最正式最隆重的本土節日

介紹乙個少數民族。要有風俗習慣。100字左右

3樓:ˇ布♀娃娃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順、龍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來鳳、利川、鶴峰、咸豐、宜恩一帶及四川省。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

土家族有自已的語言,大多數人通漢語,目前只有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主要從事農業。織繡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的傳統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

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傳統舞蹈有「擺手舞」、「八寶銅鈴舞」及歌舞「茅古斯」。樂器有嗩吶、木葉、「咚咚喹」、「打傢伙」等。

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區、風土人情、民俗習俗

4樓:麥達貝若支迪亞

羌族人居住在獨具特色的羌寨中。羌寨中的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一般高達三四層。底層圈養牲畜,中層住人,上層儲藏糧食,屋頂為平台,既可以用來攤曬糧食,又可以作為老人歇息、婦女針織、孩子遊戲的場所。

碉房建造時就地取材,以土石為原料,不用繪圖、吊線,全憑高超的技藝和經驗。碉房形式多樣,層次不一,結構嚴密,稜角整齊,不僅堅固、耐久、實用,而且冬暖夏涼,充分體現了羌族人獨特精湛的建築藝術。

羌族風俗習慣——羌族服飾

今天的羌族人,大多還穿著傳統的民族服裝。

羌族男子的服裝一般是藍布長衫,外套羊皮褂子,包青色頭帕。羌族婦女的服飾比較鮮豔,她們多穿藍色或綠色的花邊長衫,腰繫繡花圍裙和飄帶,戴黑色頭帕。但在茂汶地區(茂汶地區:

在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東南部)黑虎鄉一帶,婦女們一律都戴白色頭帕。

羌族男女皆穿形似旗袍、多為白色的麻布長衫,外穿羊皮背心,晴天皮毛朝內,雨天皮毛朝外。女子常戴繡花黑頭帕,男子纏黑頭巾,白頭帕只有死人的時候才戴,喪期一滿馬上燒掉。羌族男女各有一獨特的隨身攜帶物,婦女為銀製針線盒,男子為銀製菸盒。

羌族風俗習慣——羌族云云鞋"云云鞋"是羌族人在喜慶日子裡穿的一種自製布鞋,鞋尖微翹,狀似小船,鞋幫上繡有彩色雲捲圖案,十分別緻。

羌族風俗習慣——羌族祭山會

羌族的一種傳統習俗。為了報答山神的恩德,每年的三月或五月,各地羌族都要按當地的習俗舉行祭山儀式。祭山時大家要買乙隻羊,每人各帶乙個三叉形的餑餑及乙個煮熟了的豬腰。

祭山開始,將酒灌入羊的耳朵,羊全身發抖,表示山神已經領受,大家歡呼雀躍,宰了羊各分一塊,再將所帶食物互相贈送,然後,盡興而歸。

乙個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風俗習慣(要簡短)急!!!!!!!!

5樓:匿名使用者

在苗族青年男女中bai,最常du見也是他們最喜愛zhi的集體舞蹈叫《踩dao堂》

《錦雞舞》內也是在銅鼓和蘆聲容伴奏下,由中年以上的苗族婦女表演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山高林密,就地取材修築民居,寬敞而幽深;苗族一些貧寒的人家也築簡陋的竹樓,低矮的石板屋和樹皮蓋頂的茅屋。

6樓:匿名使用者

朝鮮族每年的春節都要做打糕,

7樓:

苗族 客人來家後不能踩門檻

一篇作文,介紹乙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風土人情和民俗習慣,字數300字

8樓:新不

春節,是bai農曆的歲首,是我國du

最盛大、最熱鬧的zhi乙個古老傳統dao節日。春節文化習俗因地域不內同容而不同,呈現出繽紛多彩。身為宜都人,當地有些什麼春節習俗,有什麼方式來除舊迎新呢。

我通過走訪調查,對宜都的春節文化習俗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

廣義的春節包括年前歲後兩個部分,歲前著重除舊驅邪,歲後著重迎新納福,共同構成傳統春節的兩大主題。狹義的春節,則指正月初一這一天。我調查宜都的春節為廣義的春節,時間從年前的臘月二十四日算起,至年後的正月十五結束

請簡單介紹我國乙個少數民族風土人情和民族習慣。(選某一方面即可,100字左右)

9樓:匿名使用者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簡稱。十三世紀,大批穆斯林從中亞遷入中國,並同當地的漢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逐漸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間節日開齋節(也叫肉孜節),又稱大開齋。

每年希吉來歷即伊斯蘭歷9月為齋月。凡回族男12歲、女9歲以上身體健康者都應封齋。解放後,***把開齋節定為回族的法定假日。

10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

1 、阿昌族:分布在雲南,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很發達,尤其以善於打製長刀而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採茶

2 、 白族:分布在雲南、貴族、四川等地,人口159萬餘人,關於經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鹽漬杜鵑花,三道茶,大理三塔

3 、保安族:分布在雲南、青海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以打刀為主「保安刀」十分著名,有自己的語言。——羊皮襖、保安刀

4 、布朗族:分布在雲南,人口8.2萬餘,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彈唱

5 、布依族:分布在貴族、雲南等地,人口25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享有「水稻民族」之稱。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石板屋、繡花、雕刻面具

6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19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種水稻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跳板、長鼓舞

7 、達斡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1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剪紙,打曲棍球

8 、傣 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0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寺塔、竹樓和竹橋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建築藝術,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孔雀舞、夾籮飯,潑水節

9 、德昂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以善於種茶聞名,有自己的語言。——象腳鼓舞

10、侗 族: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文字等地,人口25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林業,鼓樓、風雨橋、風雨亭是侗鄉的主要標誌,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浸泡蘆笙,攔路迎賓

11、東鄉族:主要分布甘肅、寧夏、新疆等地,人口3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瓜果。有自己的語言。

12、獨龍族:分布在雲南,人口0.5萬餘人,他們保持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首先風尚。絕少發生盜竊現象。有自己的語言。——織獨龍毯,烤烙餅

13、鄂倫春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0.6萬餘人,主要從事狩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毛皮服飾,篝火節

14、俄羅斯族:分布在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人口中1.3萬餘人,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拉手風琴,烤麵包

15、鄂溫克族:分布在內蒙古、和黑龍江,人口2.6萬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馴鹿、爬犁

16、高山族:主要分布在台灣省,其餘少數分散居住在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人口約40人余人,主要從事農業和漁獵業,有自己的語言。——竿球,龍舟,編織

17、仡佬族:分布在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人口約4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製作糯公尺團,地戲

18、哈尼族:分布在雲南,人口125萬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梯田,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19、哈薩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善刺繡,繡品已出口到日本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剪羊毛,彈唱,刺繡

20、漢 族:分布在全國各地,人口10.4億餘人,經濟、文化發達,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廟會,舞龍

21、赫哲族:分布在黑龍江省,人口0.4萬餘人,是中國北方一以捕魚為生的民族,有自己的語言。——製作魚皮衣服,漁鄉,善食生魚

22、回 族:主要聚居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其餘散居全國各地,人口860萬餘人。——摔牛,炸油香

23、基諾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種茶,有自己的語言。——樂器迪他,跳鼓舞

24、京 族:分布廣西,人口1.8萬餘人,主要從事沿海漁業,兼營農業和鹽業,有自己的語言。——哈亭,彈奏獨弦舞,踩高蹺

25、景頗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1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公尺、旱谷等作物,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目腦縱歌,跳孔雀舞

26、柯爾克孜族:分布在新疆和黑龍江,人口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奏和握手禮

27、拉祜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4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28、黎 族:分布在海南省,人口111萬餘人,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打柴舞

29:僳僳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5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上刀杆

30、珞巴族:分布在**,人口0.2萬餘人,主要從農業和狩獵,有自己的語言。

31、滿 族:主要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人口約982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漁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穿旗袍,薩滿舞,二貴摔跤

32、毛南族:分布在廣西,人口7.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於飼養菜牛和編制花竹帽。有自己的語言。——分龍節舞龍

33、門巴族:分布在**,人口約0.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擅長編制竹藤器和製作木碗。有自己的語言。

34、蒙古族:分布在內蒙古、新疆等地,人口480萬餘人,以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馬頭琴演奏,蒙古包和勒勒車

35、苗 族:分布在貴州、湖南、湖北等地,人口中739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刺繡、桃花織、錦蠟染和銀飾素享盛名。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吹蘆笙,吊角樓

36、仫佬族:分布在廣西,人口15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種植水稻、玉公尺,有自己的語言。

37、納西族:分布在雲南、四川和**,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東巴舞,臘染

38、怒 族:分布在雲南省,人口2.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織怒毯,努寨

39、普公尺族:分布在雲南、四川,人口2.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吹葫蘆笙,彈唱,集體舞

40、羌 族:分布在四川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大白芸豆是著名的特產,有自己的語言。——羌寨

41、撒拉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8.7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藝也發達,有自己的語言。

42、畲 族:分布在福建、浙江等地,人口63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除種水稻外,還普遍種植茶樹、甘蔗等經濟作物,有自己的語言。

43、水 族、分布在貴州、廣西等地,人口34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水稻和糯稻,有自己的語言。

44、塔吉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3.3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

45、塔塔爾族:分布在新疆,人口0.4萬餘人,以經營商業為主,兼營手工業和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46、土族:分布在青海、甘肅等地,人口19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太平洋舞,高台會

47、土家族:分布在湖南、湖北等地,人口570萬餘人,土家織綿以其「色彩斑斕,做工精巧」聞名於世,有自己的語言。——擺手堂

48、佤 族:分布在雲南,人口35萬餘人,從事農業,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多次在全國民族舞蹈中獲獎,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甩髮舞

49、維吾爾族:主要分布在新疆,人口721萬餘人,主要從事農業,善種糧棉和瓜果,有自己的語言。——手鼓舞

50、烏孜別克族:分布在新疆,人口約1.4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1、錫伯族:主要分布在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等地,人口約17萬餘人,主要從事漁獵和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52、瑤 族:分布在廣西、湖南、雲南、廣東等地,人口17萬餘人,主要從事山地農業,有自己的語言。——盤王節、長鼓舞

53、彝 族:分布在雲南、四川等地,人口657萬餘人,喜食「砣砣肉」,愛飲「杆杆酒」,舞蹈**獨具特色,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虎節

54、裕固族:分布在甘肅,人口約1.2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崇尚騎馬和射箭,有自己的語言。

55、藏 族: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肅等地,人口459萬餘人,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藏舞,布達拉宮

56、壯 族:分布在廣西、雲南等地,人口1555萬餘人,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壯錦」享譽海內外,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

少數民族聚居地風土人情民俗習慣和傳統節日

滿族是人數眾多的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目前全國滿族總人口已超過1,000萬,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遼寧省滿族的服飾,男子剃去周圍頭髮,束辮和垂於腦後,穿馬蹄袖袍褂,兩側開叉,腰中束帶,便於騎射。女子在頭頂盤髻,佩戴耳環,穿寬大的直統旗袍,足著高底花鞋。入關以後,滿 漢服裝逐漸趨於一致。壯族 崇拜祖先,信仰多...

雲南風土人情的簡單介紹,雲南的自然風光 風土人情 風俗 特產

雲南 1 雲南,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簡稱雲 滇 省會昆明。位於中國西南的邊陲,東面是廣西和貴州省,北面是四川省,西北面是 自治區 屬 帶季風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全省總面積39.4萬平方公里,轄8個市 8個少數民族自治州 常住人口為4770.5萬 2016年末 2 雲南是人類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

介紹北京文化,歷史,風土人情,作家作品,旅遊景點 以上20分鐘內

夷 叔齊的歷史傳說 盧龍非物質文化遺產 伯夷 叔齊的歷史傳說 屬地 秦皇島盧龍縣 類別 民間文學 世界歷史文化遺產是聯合國1972年為了保護全世界珍貴的文化自然遺產而設立的乙個評審專案。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評定需要有一系列的條件,要經過嚴格的考核和審批程式。最後由世界遺產中心進行終審。世界歷史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