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兩句古詩描繪了西湖濃淡相宜的獨特景致

2021-03-04 08:49:53 字數 6484 閱讀 3433

1樓:課文你來說

這兩句詩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兩句出自宋代文學家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後兩句。意思是:如果把美麗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麼淡妝也好,濃妝也罷,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麗質和迷人神韻。

2樓:迷了他20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樓:精銳莘莊數學組

答案是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古詩文中描繪西湖美景的名句有哪些

4樓:匿名使用者

題臨安邸 林公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南遊吟草 郁達夫

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

山水若從奇處看,西湖終是小家容。

曉出淨慈寺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飲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冷泉亭 林稹

一泓清可沁詩脾,冷暖年來只自知。

流出西湖載歌舞,回頭不似在山時。

5樓:匿名使用者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古詩今譯】

畢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

風光與其他季節確實不同。

蓮葉接天望不盡一片碧綠,

陽光下荷花分外艷麗鮮紅。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物件,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讚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

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衝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巨集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映日」與「荷花」 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飲湖上初晴後雨[宋]·蘇軾

水光瀲灩睛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譯文 一天,蘇軾和朋友在西湖邊上飲酒。開始天氣晴朗朗的,不大工夫竟陰了天,下起雨來。這樣,飲酒未盡,詩人便飽覽了西湖上晴和雨兩種截然不同的風光。

於是詩人讚嘆說: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盪漾,閃爍耀眼,正好展示著那美麗的風貌;雨天的西湖,山中雲霧朦朧,縹縹渺渺,又顯出別一番奇妙景致。我想,最好把西湖比作西子,空蒙山色是她淡雅的妝飾,瀲灩水光是她濃豔的粉脂,不管她怎樣打扮,總能很好地烘托出天生麗質和迷人的神韻。

簡析 這是一首讚美西湖美景的詩,寫於詩人任杭州通判期間。原作有兩首,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瀲灩晴方好」描寫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波盪漾,波光閃閃,十分美麗。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從題目可以得知,這一天詩人在西湖遊宴,起初陽光明麗,後來下起了雨。在善於領略自然美景的詩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態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詩人對西湖美景的讚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兩句,詩人用乙個奇妙而又貼切的比喻,寫出了西湖的神韻。詩人之所以拿西施來比西湖,不僅是因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乙個「西」字,同樣具有婀娜多姿的陰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們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質,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為的修飾,隨時都能展現美的風致。西施無論濃施粉黛還是淡描娥眉,總是風姿綽約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態還是花朝月夕,都美妙無比,令人神往。

這個比喻得到後世的公認,從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別稱。

平湖秋月[宋]·孫銳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處泛歸舟。

白蘋紅蓼西風裡,一色湖光萬頃秋。

湖心亭[清]·許承祖

百遍清遊未擬還,孤亭好在水雲間。

停闌四面空明裡,一面城頭三面山。

6樓:匿名使用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①這首詩開頭兩句寫景.寫出了夜西湖的什麼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開頭兩句概述了西湖夜景的美麗,寫出了月夜下的西湖景致獨特,有一種別具一格的唯美的特點.

描繪中國風景名勝的古詩

8樓:weiky藍

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西湖)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杜甫《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孟浩然《臨洞庭上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崔灝《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溫庭筠《蘇武廟》

蘇武魂銷漢使前,古祠高樹兩茫然。雲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 回日樓台非甲帳,去時冠劍是丁年。茂陵不見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胡塵輕拂建章臺,聖主西巡蜀道來。

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雲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華陽春樹號新豐,行入新都若舊宮。

柳色未饒秦地綠,花光不減上陽紅。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地轉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

萬國同風共一時,錦江何謝曲江池。

石鏡更明天上月,後宮親得照蛾眉。

濯錦清江萬里流,雲帆龍舸下揚州。

北地雖誇上林苑,南京還有散花樓。

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聖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

天子一行遺聖蹟,錦城長作帝王州。

水綠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

萬國烟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

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雲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9樓:你是小仙女呀

1、春日

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從字面上看,這首詩好像是寫游春觀感,但細究尋芳的地點是泗水之濱,而此地在宋南渡時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當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濱游春吟賞。其實詩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門,因為春秋時孔子曾在洙、泗之間弦歌講學,教授**。

因此所謂「尋訪」即是指求聖人之道。「萬紫千紅」喻孔學的豐富多彩。詩人將聖人之道比作催發生機、點燃萬物的春風。

這其實是一首寓理趣於形象之中的哲理詩。

2、錢塘湖春行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這首詩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開始,到湖東、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綠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詩人飽覽了鶯歌燕舞,陶醉在鳥語花香,最後,才意猶未盡地沿著白沙堤,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一步三回頭,戀戀不捨地離去了。耳畔還迴響著由世間萬物共同演奏的春天的讚歌,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流瀉出一首飽含著自然融合之趣的優美詩歌來。

3、遊山西村

宋代: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既寫出山西村山環水繞,花團錦簇,春光無限,另一方面它又富於哲理,表現了人生變化發展的某種規律性,令人回味無窮。表現了詩人與眾不同的思維與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蘊涵著無限的希望。詩人描述了山水縈繞的迷路感覺與移步換形又見新景象的喜悅之情;人們可以從中領悟到蘊含的生活哲理——不論前路多麼難行難辨,只要堅定信念,勇於開拓,人生就能「絕處逢生」(出現乙個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新境界)。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李白出蜀壯遊期間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熱愛自然、喜歡交友的詩人,他「一生好入名山遊」,在漫遊和飄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跡遍布中原內外,留下了許多歌詠自然美、歌頌友情的作品。

5、望嶽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代的浪漫與激情。全詩沒有乙個「望」字,卻緊緊圍繞詩題「望嶽」的「望」字著筆,由遠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後是俯望。詩人描寫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抒發了自己勇於攀登,傲視一切的雄心壯志,洋溢著蓬勃向上的朝氣。

6、望廬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   首句「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指廬山的香爐峰。此峰在廬山西北,形狀尖圓,像座香爐。由於瀑布飛瀉,水氣蒸騰而上,在麗日照耀下,彷彿有座頂天立地的香爐冉冉公升起了團團紫煙。

乙個「生」字把煙雲冉冉上公升的景象寫活了。此句為瀑布設定了雄奇的背景,也為下文直接描寫瀑布渲染了氣氛。

7、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的詩以白描見長,就這點來說,這是詩不失為他的代表作之一。從藝術上來說,出了白描以外,此詩還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虛實相生。

前兩句直陳,只是泛說,為虛;後兩句描繪,展示具體形象,為實。虛實結合,相得益彰。二是剛柔相濟。

後兩句所寫的蓮葉荷花,一般歸入陰柔美一類,而詩人卻把它寫得非常壯美,境界闊大,有「天」,有「日」。語言也很有氣勢:「接天」「無窮」。

這樣,陽剛與柔美,就在詩歌中得到了和諧統一。

8、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

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

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準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昇華為理性王國裡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9、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宋代: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一時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評價。這首詩的流傳,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也表達了作者喜愛西湖。

10、黃鶴樓 / 登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弔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巨集麗,又饒有風骨。

詩雖不協律,但音節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

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嚴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

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歷**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請看他是怎樣寫的: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古詩秋思哪兩句最能表達詩人的感情

作者 張籍 全文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回臨發又答開封。欲託家書意萬重,行人臨發又開封 最能表達作者千般秋思。有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對家人的無限思念,寫不盡的離愁別苦。應該是後兩句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有開封.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詩的前兩句表達詩人的什麼之...

潼關前兩句描繪了哪些意象表現了潼關之稱的什麼特點

前兩句寫雲,城,秋風,馬蹄聲等意象。表現了潼關歷史悠久,作為關防重地已經衰回落的特點。潼關 清 答譚嗣同 終古高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潼關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什麼節目?終古高復 雲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制。河流大野猶bai嫌束,山入潼關du解不平。描繪了北方zhi遼遠...

詩歌最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過山農家 唐 顧況 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1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以描述。伴著淙淙的泉水,走過板橋 雞鳴聲聲,太陽高高地照在山農家的茅簷上。潼關 詩歌最後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偉大的壯觀還在更高更遠的地方。潼關地處陝西 山西 河南三省交界點,南鄰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