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香上三柱磕頭磕,為什麼上香上三柱磕頭磕三個

2021-03-04 08:49:31 字數 4523 閱讀 6218

1樓:匿名使用者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一種對覺悟者的恭敬行為,發願行為,也代表著一種因果邏輯。

三柱香,分別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決心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夠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夠得到智慧型。戒、定、慧,三者是「破迷開悟」的方法,也是一種因果關係。

只有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來;心定下來之後,才會出現"定能生慧"的結果。乙個人如果整天想著公升官發財、斂物斂色,打人整人,偷雞摸狗,****,"上下交爭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來呢?心動神疲,無暇靜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滿智慧型呢?

磕三個頭,一叩首表示對佛(覺悟者)禮敬,二叩首發願向覺悟者學習,願歸於佛門,三叩首是在莊嚴者的面前反省、懺悔自己的錯誤、罪過。

2樓:匿名使用者

上香是要點燃戒定慧,熄滅貪嗔痴。磕頭是皈依佛法僧三寶。阿彌陀佛

3樓:匿名使用者

一供神,二供法,三供祖。佛界的話是一供佛,二供法,三供僧。

上香,為何要上三炷香?磕頭要磕三個頭?

4樓:匿名使用者

是根據佛教上來的,第一炷香發願供養佛,第二炷香發願供養法,第三炷香發願供養僧。磕頭要磕三個頭,或六個頭,或九個頭。

5樓:

阿彌陀佛!師兄,斷了有斷了的因緣,不斷有不斷的因緣。斷的是煩惱痛苦和一切惡行;不斷的是智慧型福德和所有善行。

若能如是,斷有斷有福,不斷有不斷的福。收穫斷了的福之後,也可以再上一次香,收穫不斷的福!

6樓:匿名使用者

禮佛三拜之含義:

合掌手勢:雙手平舉當胸,五指合併向上。

(1)折伏驕慢心

(2)見賢思齊

(3)懺除業障:所謂【禮佛一拜滅罪河沙】滅罪當先整肅威儀,內外威儀具足,自能感應諸佛、菩薩之護持加被。

(4)其方法

第一拜:懺悔**○○願與眾生同修懺悔。

*發露懺悔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義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實相懺悔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妄,

心妄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第二拜:發願修道**○○願與法界眾生

同消三障諸煩惱,同得智慧型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第三拜:同普賢回向**○○願與法界眾生同生極樂,共證真常。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7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 以單數 為好... 數到九 就不加那1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天 地 人 三界呀,

為什麼佛前要上三炷香磕三個頭?

9樓:你大爺

許多善男信女經常到寺院在佛前燒香磕頭,祈福祈壽祈子,祈求公升官發財、姻緣美滿、萬事勝意。作為一種善意的精神寄託,無可厚非,但是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的本意卻不是這樣。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而不知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什麼意思,是迷信;同樣,當乙個人沒有弄清楚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什麼意思,就肆意指責人家迷信,他本身也是乙個迷信者。

因為他們都沒有弄清事情的真相,而盲目相信。上述行為,如果弄清楚之後才去做,就不是迷信了。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一種對覺悟者的恭敬行為、發願行為,也代表著一種因果邏輯。

三柱香,分別叫戒香、定香、慧香。

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決心,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

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夠入定;

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夠得到智慧型。

戒、定、慧三者,是「破迷開悟」的方法,也是一種因果關係。只有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來;心定下來之後,才會出現「定能生慧」的結果。乙個人如果整天想著公升官發財、斂物斂色、打人整人、偷雞摸狗、****,「上下交爭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來呢?

心動神疲,無暇靜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滿智慧型呢?

磕三個頭,一叩首,表示對佛(覺悟者)禮敬;二叩首,發願向覺悟者學習,願歸於佛門;三叩首,是在莊嚴者的面前反省、懺悔自己的錯誤、罪過。

依上定義,當我們懷著向覺悟者致敬、向覺悟者學習、改過自新、從善積德的心態在佛前燒香磕頭,又何罪之有?又怎能與迷信同語。看破和放下不等於悲觀厭世、懶惰,恰恰相反,看透以後,就會更加重視今生的努力,抓緊時間「擔當生前事」而「何計身後評」,做應當做的事,做了便放下,而不會斤斤計較。

(蔡禮旭)

為什麼磕頭要磕三個頭?

10樓:姬覓晴

因為磕三個頭是一拜三叩,是表示隆重的禮節。

一拜三叩,大多是以下場合:初次見面的長輩,見祖宗級的長輩,拜見德望高或身份地位高者,拜師,拜年,拜壽,拜謝等場合;

其儀式是先做拱手長揖,再屈膝下跪,磕完第乙個頭後,保持跪姿、直起上身,而後磕下第二個頭,同樣再磕下第三個頭,最後起立。不要像「搗蒜」似的,不直起上身就把頭接連觸地三次,那是失禮的(幼童可以)。

11樓:吸血排骨男

三是虛數,代表很多的意思,所以一般都是磕三個頭。

佛家有佛前三柱香的說法,這三香一為前世,二為今生,三為前世因,後世果。也叫戒香、定香、慧香。上香後磕三個頭,一叩首表示對佛(覺悟者)禮敬,二叩首發願向覺悟者學習,願歸於佛門,三叩首是在莊嚴者的面前反省、懺悔自己的錯誤、罪過。

道家一柱三香,敬三清、三才、三元、三寶。道家磕三頭,同樣是這個道理。

12樓:山海軒

三跪九叩:雙膝跪地下三次,磕九個頭。這是最敬重的行禮方式。

簡要介紹

據《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兇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唐道士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一書中稱道士拜禮有四種:「一稽首、二作禮、三遵科、四心禮」。稽首是三跪九叩禮。

作禮就是拜禮,分一次或三次。遵科是按科儀對禮拜的規定去做。心禮是不必動作,心念口言,即可感動神靈。

據書籍據載應在周就有三跪九叩禮了!而三跪九叩禮是針對天、地、君(皇帝)、師、父。

跪拜是尊敬到極點的象徵,下跪表示內心誠服。三跪九叩是大禮,表示內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誠心,是拜神最大禮節。

所謂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時頭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時先出左腳,手背向上。喪事叩頭時,真正大禮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腳且叩頭時手心向上。

13樓:阿凡提

道家,佛家講究九九歸一,認為三,六,九是吉祥的數字,對天要叩九個頭,對地要叩六個頭,對祖先長輩要叩三個頭,這樣表示對天地人的敬意。

14樓:陽城幹部

三,多的意思,多多拜上。

15樓:游魚傻傻

三跪九叩嗎,傳承下來的禮儀嘛。

的時候上香要上三支,磕頭也要磕三個,為什麼都是三

16樓:aaa**王

三根是可以看香譜 指導預知的一些事情 幫助眾生解決煩惱的 磕頭幾個都是自願的 你也可以磕頭8個 21個 108個 ···············

燒香拜佛時,磕頭要磕幾個?

17樓:潛川

沒事的,這些只是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恭恭敬敬、誠心誠意才是最關鍵的,所謂「心誠則靈」就是這個意思。

不然你反過來想,不恭敬的磕1000個頭,和恭恭敬敬的人磕乙個頭,哪乙個更有效果呢?

18樓:沒落煙雨

一般是拜三個,表示禮敬佛法僧三寶,拜的時候要莊嚴心淨,拜下去後,雙手翻過來,掌心向上,做蓮花狀散開,表示接受或祈求得到佛菩薩的甘露法雨,三拜後起立再鞠一躬,接著雙手食指相合點眉心一下,表示頂禮,整個拜佛就算完成了。

在佛前上三柱香、磕三個頭,是一種對覺悟者的恭敬行為,發願行為,也代表著一種因果邏輯。

三柱香,分別叫戒香、定香、慧香。第一柱香,在佛的面前表決心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第二柱香,希望自己能夠入定;第三柱香,祈求自己能夠得到智慧型。戒、定、慧,三者是「破迷開悟」的方法,也是一種因果關係。

只有戒掉自己的惡習和妄念,心才能定得下來;心定下來之後,才會出現"定能生慧"的結果。乙個人如果整天想著公升官發財、斂物斂色,打人整人,偷雞摸狗,****,"上下交爭利",他的心怎能安定下來呢?心動神疲,無暇靜思,又怎能得到大完滿智慧型呢?

磕三個頭,一叩首表示對佛(覺悟者)禮敬,二叩首發願向覺悟者學習,願歸於佛門,三叩首是在莊嚴者的面前反省、懺悔自己的錯誤、罪過。

拜佛為什麼要磕三個頭

19樓:諦觀如幻

拜佛不是非得磕三個頭的。

若有人能一念恭敬, 恭恭敬敬以一禮拜供養於佛,其人功德甚大,乃至不可用我們現在世間的福報來比量。為什麼,此人由此功德,終將出離生死苦海,成就如來無上智慧型。

中國人習俗上,拜三拜的來歷,大約如下幾種:

1、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無量。再三,表達的是格外的,特別的,無量的2、神三鬼四, 敬神拜佛,用奇數

3、拜佛三拜,有禮敬三寶,表三皈依的意思。

我理解的就是這麼多,或許還有別的緣由

為什麼上香要上三根香,上香為何要上「三根」?

喜淵 人怕三長兩短,香怕兩短一長!曉得不 佛教的說法,上香點燃三根代表佛 法 僧。道教的說法,上香點燃三根代表三清。民間信仰的說法,上香點燃三根代表天 地 人。在我看來,上香這種儀式,不約而同點燃三根,恐怕是 一種歷史久遠的習俗,燃香以敬鬼神的歷史,比佛教和道教的歷史還要悠久。佛教和道教燃香的作法,...

為什麼人上香時要搶頭柱香有什麼意義

搶頭柱香,實際上是民間傳說的所謂功德大,這在佛教來講,是沒有根據的。佛教裡上香的意義在於讓上香者知戒,香是戒的意思。而民間的搶頭柱香,從根本上是貪的表現,這與佛教是根本相悖的,在正信的佛教道場,一般是不主張這樣做的。貪心做怪!貪功德!貪福報!噁心做怪,好事盡我一人得,餘人盡得退三舍!為什麼拜佛燒香時...

為什麼魯迅要磕頭

我先祖定居紹興後,至我高曾祖父壽峰嵐時,在紹興偏門外鏡湖邊開了個 壽同公升 酒店,以釀酒為業。後因地方 及地霸的敲詐勒索,最終使酒坊的經營難以為繼,只好關門歇業。於是峰嵐公便萌發了設立私塾興辦學堂的想法,一為生計,二使子孫不再行工經商。由於深諳官場腐敗,宦海險惡,峰嵐公立下規章,在三味書屋裡只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