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帝陵和帝后陵冢前的石雕是怎樣的制度

2021-03-04 08:48:57 字數 4235 閱讀 7453

1樓:漫閱科技

鞏縣北宋帝陵和帝后陵冢前均有建置石雕像儀衛行列的制度。但在同一陵區陪葬的一內

百多座皇戚容、功臣墓,卻未有一處遺有此類石雕像。究竟是被後人毀壞還是根本無此制度?因文獻既少記載,又頗難於確定。

但在鞏縣以外的一些官僚地主墓,仍然有的建有石雕像的。例如在山西忻縣的宋武功大夫田茂墓,其墓前即雕有石人、石虎、石羊各一對。雖然雕工水平遠不及鞏縣宋帝陵為優,但足以說明宋代仍是有此制度的。

對於北宋帝陵的石雕皇后與皇帝是怎樣布局和區分的?

2樓:漫閱科技

宋代的制度,皇后與皇帝不是合葬而是附葬(陪葬),即皇后埋葬在帝陵之西北方,不僅是另行起墳,而且冢前也置有石雕行列。只是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比帝陵少,即僅有鞍馬、虎、羊和侍臣,而缺少瑞獸、瑞禽、客使等。其石像的體積也較小,雕刻技術,當然也就不及皇帝陵上的精緻。

但附葬在宋英宗永厚陵旁的高皇后冢前石雕,其藝術水平是可以與神宗永裕陵石雕並稱的。

北宋帝陵的陵前石雕有哪些特點?

3樓:漫閱科技

現在談到宋陵前的石雕造像。由於北宋時代,一切文物制度多沿襲盛唐,在最高統治者的喪葬禮儀和墳墓內外的設定上,也多仿唐制這從北宋帝陵前列置的石人、石馬等儀衛行列,也足以證明。但所謂仿照,並非一成不變,因為歷史時代不同,社會風氣和統治者意識好尚都有所轉變,因而使宋陵石雕造像在數量和種類方面,也與唐陵有所不同。

宋陵石雕,從太祖永昌陵到哲宗永泰陵,不僅是數量相同,而且類別和體積也都大致一樣,當然在時代先後是有風格上的區別的。僅最早從汴京遷葬來此的趙巨集殷永安陵前的石雕像,其體積比他陵為小。

北宋帝陵的石雕造像是怎樣分布的?

4樓:漫閱科技

宋陵前的石雕造像行列,是從乳臺(陵前神道外門角樓遺址)之內開始的,由此沿神道兩側,由南向北,左右相對,其順序是:

華表(或稱「望柱」)一對。為八菱形立柱,高約6公尺,柱身滿刻陰線減地雲龍捲草或纏枝牡丹花紋,上置圓瓶寶珠攢尖式柱頂,柱下有雙層柱基礎座。因基礎堅固,迄今仍多聳立完好。

大象和馴象奴一對。象與象奴並立於雙層石座上。大象是唐陵前不曾見的雕刻物。

宋陵雕置此獸的用意不明,是否也和唐高祖陵前雕置犀牛同屬炫耀新奇?難以確定。象的體積比真象為大,高約3公尺,象奴裝扮系外族形象,體軀亦大於真人。

瑞禽、瑞獸各一對,各置於三層厚石座上。唐陵前的翼馬和朱雀鳥,都是統治者用以象徵祥瑞或神靈護衛之意。朱雀在漢代即多應用,是想像中南方神鳥。

唐代陵墓上的朱雀(鴕鳥)其用意也是為象徵南方的祥瑞,其形式為浮雕,刻在一塊石屏上。而宋陵的瑞鳥雖然仍是用浮雕的形式,則把石屏全面雕為山石雲朵的複雜圖案,用為鳥的背景,並且把鳥雕為乙個既類馬頭又類羊頭、鳥身、展翅欲飛的怪物。其出處名稱,有待考證,唐陵前作為瑞獸的翼馬,可能是來自漢代傳說中的天馬,作為神馬雕置陵前,以示尊貴或祥瑞之意,而宋陵所雕出者,是既不類馬、又不類獅、虎,而是有些類似犀牛的有翼怪獸。

《宋書·祥瑞志》曾有「角端瑞獸,通人性,遇有明君,則為通達方外之事。」疑即所謂的「角端」。

左右立有御馬人的鞍馬二對(亦稱仗馬,專為儀仗而設)。其形象和唐陵前鞍馬相類,全是運用寫實手法雕出的。

蹲虎二對。

跪羊二對。都是唐帝陵前所沒有的,只有皇帝以下陪葬墓前置有虎羊之屬。

外國「客使」三對。均直立雙手捧獻供物,面貌和冠戴服飾都是西域外族形象,或纏頭或戴氈帽,或鬚髮捲曲有類唐代胡俑。這種使者雕像,在唐陵中僅太宗昭陵和高宗乾陵前立有此類石像以作誇耀,而宋代各陵,也雕置此類外國使臣石像,想來不全是因襲前代制度。

因實際上,宋時國力雖不及唐代之盛,卻仍多有域外使臣朝貢之事。

文武侍臣各二對。武臣武裝仗劍,文臣朝服執笏,正身拱立,一如唐陵。只是唐陵的文武侍臣多至二十人,宋陵僅有八人,石像各高4公尺,比真人約大一倍多。

對於北宋帝陵石雕學者是怎樣評價的?

5樓:漫閱科技

關於宋陵石雕藝術,已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最近2023年,曾有兩篇**宋陵石雕藝術的文章刊出。一是故宮博物院考古專家楊伯達先生寫的《古代藝術的瑰寶——鞏縣宋陵雕刻》;二是**美術學院雕塑系曾竹韶教授寫的《宋陵石刻藝術》,前者發表在《河南文博通訊》2023年3期,後者發表於《美術研究》2023年4期。

這是兩篇富有學術性的文章。楊文論述了兩個問題,即由中國古代雕塑的淵源和流派論述宋陵石雕的繼承性和匠工的不同師承派系所形成不同的風格,以及歷代陵墓石雕由神似到形似的演變和宋陵石雕已臻於形神兼備並走向世俗化的問題,曾文則是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角度,結合北宋前期宋太宗徵遼失敗的前後,由於國力由強轉弱所形成的社會思想意識和民族意識,直接反映在宋太宗永熙陵、真宗永定陵和仁宗永昭陵的石雕像上,在前後七十年間的不同造型的問題。所有以上這些問題,對於**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發展,特別是對於北宋七帝八陵的石雕群在造型風格上的發展變化,都是很有意義的。

關於楊文所提出的第乙個問題,即宋陵石雕在每乙個帝王死後的七個月的短時間內即須把石雕像全部雕成,因而必須集合來自不同地區的多數石雕匠工來共同完成,他們必有由於不同的師承所雕製出的不同手法和技法以及不同風格酌雕像。這當然是實際必有的情況。但時代的先後和雕工技術的高低,更是重要的因素。

至於宋陵石雕像繼唐陵石雕像之後,已達到形神兼備的境地和走向世俗化,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因為北宋社會由於工商業經濟的繁榮,城市市民文化生活活躍,一切藝術領域都傾向於現實生活的描寫或歌頌,世俗化乃是必然的。只是作為帝王陵墓儀衛的石雕,在任何時代都難以脫離統治意識和神秘色彩,北宋帝陵前的石雕也難例外。

如形象威武的行獅和蹲獅,近於四不像的瑞禽、瑞獸,都是想借神的威力以震懾人民,在某些形態上似乎是世俗化了,卻難免仍帶有與人民生活格格不入的神權色彩。關於曾文所提出的當代社會現實必然要如實地反映到當代帝王的陵前雕像上來,特別是與遼國訂過「澶淵之盟」的宋真宗永定陵,其陵前所雕文武侍臣,尤以護陵武士像,「眉端緊鎖而眼向下,表現出不勝悲戚之狀,甚至從背影看,也能令人感到那種哀悼的情緒,內心刻畫極深刻」。作為守護於陵前的武士,對於陵墓主人表現哀悼神態,當是很自然的,但不一定就是憂國憂民的傷感表現。

因為一般說來,國力的強弱,必然直接影響到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以至於藝術創作上來,是應該肯定的,如果說,國家在政治、軍事上的勝敗,便會立即反映到藝術創作上,只有文學詩詞才有此情況,其他形象藝術,似乎不至於如此顯露。總之,楊、曾兩文,提出了研究我國古代雕塑,特別是有關宋陵雕刻的不少問題,是值得從事雕塑理論研究者共同**的。

北宋帝陵石雕群像的儲存和研究以及陵墓墓內的埋藏是怎樣計畫的?

6樓:漫閱科技

關於北宋帝陵石雕群像的儲存和研究以及陵墓墓內的埋藏問題,據了解,鞏縣人民**已在宋陵陵區建有賓館一所,計畫在不久的將來,就離賓館較近的宋仁宗永昭陵試行開掘為「地下宮殿」。由於仁宗趙禎是當政最久(1023~1062)的帝王,並且正值北宋盛期,想像中他的墓葬埋藏定極豐富,墓室規模必有可觀,這樣,在不久的將來,地上地下,將遍布宋陵文物。再加上縣城以北的著名石窟寺,則河南鞏縣定將成為我國的一處古文物雕刻陳列勝地,這是可為祝賀的盛事。

北宋帝陵的石雕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7樓:漫閱科技

北宋七帝八陵陵前石雕像行列整齊劃一的布局已如上述,各陵雕像現仍完整儲存的,為太宗永熙陵和真宗永定陵。按照時代先後的發展規律,較早的如第一代太祖永昌陵前的石雕像與一百多年後的第七代哲宗永泰陵同類製作相對比,前者顯得勁健渾樸,後者則令人感到綿軟無力。時間不同固然是乙個原因,而受命進行雕刻的工匠,其手法、智巧也必然有高有低,因此,也不能完全以時間先後來評定優劣。

如仁宗(***)永昭陵與神宗(第六代)永裕陵,雖有時間先後之分,但就個別的雕像來看,後者在形體完整、精神飽滿等方面,反而超過前者。更為突出的是,真宗(第三代)永定陵和哲宗永泰陵,也是前後相距很久,但如以兩陵前的鞍馬相對比,永泰陵前的鞍馬,在造型和動態的刻畫上,都表現得相當生動,雕出了作為乘騎用馬所具有的倔強不羈的典型性格。而比它早約七八十年的永定陵前的鞍馬,其精神面貌就有所遜色。

只是從御馬卒的衣冠服飾和神態上,仍可看出時代上變化。再以永泰陵的大象和永裕陵的獅子為例,我們可明顯地看到這兩對時代較晚的石雕,在它們的造型飽滿、神態生動等方面,比其他各陵的同類作品,不僅沒有遜色,反而顯得高出很多,又如羊的雕刻,特別是用以列置在陵墓前跪伏著的宰牲羊,是很難以表現出生氣的,但雕置在宋太宗永熙陵前的一對石羊,就顯得手法簡潔概括,富有活力。人民群眾對於形象顯著的雕像藝術是具有一定的欣賞能力的,長久陶冶在宋陵石雕群環境中的鞏縣陵區一帶農村的農民群眾,曾有以下的乙個歌謠傳誦著,即:

「東陵(永裕陵)的獅子,

西陵(永泰陵)的象,

滹沱陵(永熙陵別名)的好石羊」。

以上的兩句出自人民群眾的讚美詞,是他們從朝朝暮暮的觀賞比較中所得到的對於宋陵石雕像的藝術評價,值得我們尊重。

漢昭帝劉弗陵究竟是不是好皇帝,漢昭帝劉弗陵究竟是不是乙個好皇帝?

漢昭帝劉弗陵 前94 前74 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武帝少子,母趙婕即 即鉤弋夫人 幼年即位,初由霍光 金日磾 桑弘羊等共輔國政,繼續實行武帝時期政策,曾多次擊敗匈奴 烏桓等,加強了北方戍防。始元六年 前81年 召開 鹽鐵會議 因武帝時期官營鹽酒鐵及對匈奴長期作戰的政策遭到 賢良 文學 的批評,會後罷除...

帝陵區只有主神道,一般修在誰的陵前

第乙個到那裡修陵的人前面,因為其他人都是他的後代 每個帝王陵區只有乙個主神道,一般修在誰的陵前?每個帝王陵區只有乙個主神道,一般修在第乙個埋葬者的陵前。修在通往陵區的要道上。一般正南偏東的位置。清東陵的神道和18石象聲的意義?神道 謂通向死者之道。主神道 中國古代帝王陵區的主神道是公用的,如同大樹的...

介紹舜帝陵的說明文兩種說明方法

給了你bai一篇說明文,字du 數可能多了,你刪掉一些吧。zhi蘋 果蘋果是一種營養dao 豐富,用處多回,樣子漂亮的水果。答 我來誒你介紹一下蘋果。蘋果的外形漂亮,像乙個紅彤彤的大氣球。蘋果的形狀卻像乙個小拳頭那麼大,但是味道很好。吃上去脆脆的,你會覺得一股香甜的氣味擴散開來。如果你摸一下滑滑的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