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藝術有哪些,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的裝飾有哪些特點?

2021-03-04 08:48:57 字數 6145 閱讀 5041

1樓:漫閱科技

青銅器是奴隸社會最有代表性的藝術品類,分為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及車馬等型別,這些器具上的裝飾紋樣,內容多樣,手法獨特,結構嚴謹,顯示出威嚴、端莊、肅穆、凝重的特色,具有獨特而新奇的獰厲之美。

商周時代的青銅器的裝飾有哪些特點?

2樓:漫閱科技

商周青銅器的裝飾以動物紋常見,有獸面、龍、鳳鳥、兔、蛇、龜、蟾蜍、魚、蟬等,在主體動物紋樣中,常襯以雲雷紋、火紋、幾何紋等。商周青銅器還雕塑成象、虎、犀牛、羊、鳥、鹿等動物形狀,集浮雕、圓雕、線刻工藝於一體,將優美的造型與綺麗的裝飾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顯示了手工業匠人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和高超的技藝。

商周時期青銅器紋飾都有哪些文化特徵?

3樓:情歌悠揚

中國青銅器時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約一千六百餘年。這個時期的青銅器主要分為禮樂器、兵器及雜器。樂器也主要用在宗廟祭祀活動中。

禮器是古代繁文縟節的禮儀中使用的,或陳於廟堂,或用於宴飲、盥洗,還有一些是專門做殉葬的明器。青銅禮器帶有一定的神聖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場合使用的。所有青銅器中,禮器數量最多,製作也最精美。

禮樂器可以代表中國青銅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禮器種類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類。這一時期的青銅器裝飾最為精美,文飾種類也較多。

青銅器最常見花紋之一,是饕餮紋,也叫獸面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東龍山文化繼承了這種紋飾。饕餮紋,本身就有濃厚的神秘色彩。

《呂氏春秋·先識》篇內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故此,一般把這種獸面紋稱之為饕餮紋。饕餮紋在二里頭夏文化中青銅器上已有了。商周兩代的饕餮紋型別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還有像鳥、像鳳、像人的。

西周時代,青銅器紋飾的神秘色彩逐漸減退。龍和鳳,仍然是許多青銅器花紋的母題。可以說許多圖案化的花紋,實際是從龍蛇、鳳鳥兩大類紋飾衍變而來的。

4樓:槽語

這個問題我知道。

紋飾是商周時期青銅器研究的乙個重要內容,對它的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青銅器的紋飾主要有饕餮紋(獸面紋)、夔龍紋、鳳鳥紋、圓渦紋、竊曲紋、波紋、蛟龍紋、蟠螭紋、螭虺紋、羽紋、四瓣花紋、勾連雷紋、連珠紋、各種動物(犀牛、鴞、兔、蟬、龜、鳥、象、虎、蛙、牛、羊、熊、豬等)紋、各種獸體變形紋、火紋、人物畫像等。

饕餮紋(獸面紋)

饕餮紋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是最主要的紋飾,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達到頂峰,被廣泛運用於先秦時期的王室祭器、禮器及食器上。關於饕餮紋的首次記載,出現在《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鑄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為不善亦然。

」不過這裡所說饕餮紋的教化功能並不能正確地反映其思想內涵。

從漢字結構上看,「饕餮」兩字都含「食」偏旁,主要特徵是主體部分為正面的獸頭形象,兩眼突出,大口張開,有角與耳;一些兩邊連著爪與尾,另一些兩邊是長身卷尾的形狀。

據《左傳·宣公三年》載:「(王孫滿)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

用能協與上下,以成天休。」這裡所說商代青銅器上的影象應是驅散「魑魅魍魎」的諸神。

又《禮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

」也就是說商朝時期的社會,什麼事幾乎都要進行占卜,加上完善的周祭制度,尊神的人們對祭祀用器應該非常重視。在重要的祭祀用器上鑄紋飾,那麼這種紋飾一定在商人心中佔據重要地位。

饕餮紋最初出現時或許和圖騰信仰有關,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進入先秦時期後,逐漸演化成為統治階級的威嚴與主導地位的代表。可見,在青銅紋飾裡的代表性地位,饕餮紋的地位難以撼動。

龍紋

在青銅器上,龍紋也是主要紋飾之一,其形體多為彎曲狀。早期青銅器上的龍紋多以細線條進行刻畫,後來線條才變寬起來,上面也佈滿裝飾性的其它紋飾。隨著社會的發展,龍的形象才變得豐滿,人們為了龍紋的圖案更加突出,在龍紋之下刻畫雲雷紋等圖案,在此襯托下,龍愈加清晰明了。

龍紋有多種紋樣,如:虎耳龍紋,虎耳對稱排列;前捲角龍紋,角往前卷,對稱排列;後卷角龍紋,角往後卷,對稱排列;曲折角龍紋,角呈曲折狀,對稱排列;長頸鹿角龍紋,角似長頸鹿,對稱連排列;象鼻龍紋,鼻子長如象鼻;卷龍紋,軀幹作蜷曲狀,有多種形式。

其中,龍紋中的代表非夔龍紋莫屬。夔龍,傳說中一種像龍一樣的動物,形象一般是開口、獨角、單足、上卷尾。而夔龍紋,則為長身弓起,頭上有角的側面龍形影象。

夔龍紋與圓渦紋排列成二方連續圖案,即為古代文獻裡「火龍黼黻,昭其文也」所提到的火龍,而圓渦紋則即「火以圜,山以章,水以龍」裡的火紋。

鳳鳥紋

鳳鳥紋的出現以及被廣泛被使用,與商族**傳說密切相關。據《史記殷本紀》載:「三人行浴,見玄鳥墜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商人祖先契是由於其母簡狄在戶外洗澡時,吃玄鳥的卵而懷孕生下的。看似荒唐,古人卻對此堅信不疑。

鳳鳥紋,頭有華冠,有的有角,尾羽紛披,流露出一種生命的靈動。充分展現出商人對生命的熱愛,對祖先的敬重。

青銅器出現鳥紋,迄今為止最早出現於商朝二里崗文化。最早出現的鳥紋是小鳥紋,流行於殷墟中期到西周初期,穆王之後少見。一般為無冠羽或有簡單冠羽,喙呈尖狀,有的下鉤,多數平身而立,極少數的直身而立,尖狀羽翅上翹,尾巴多數下垂。

殷墟中後期的鳥紋就是大鳥紋了,開始經常出現。西周初年至穆王、恭王時期,被稱為鳳紋時代。在延續商代晚期樣式基礎上,鳳鳥紋出現了很多新樣式,如多齒冠鳳鳥紋、羽狀鳳鳥紋、花翎鳳鳥紋、花冠鳳鳥紋、長冠垂尾鳳鳥紋。

到了西周晚期,則大鳳鳥紋的樣式基本是花冠鳳鳥,一般用來裝飾青銅壺。

其他紋飾

上週時期的青銅器上,除主要紋飾外,還有一些紋飾儘管也可以做主紋,但基本上是陪襯主紋。

竊曲紋。該紋飾一般是由鳥紋、龍紋等一些具象紋飾逐漸發展而來的,裝飾性、適應性也很強,可出現於青銅器的任何地方,並能展示出很好的紋飾結構特徵。

波紋(環帶紋)。該紋飾是一種較為寬大且又非常流暢的曲線紋飾,樣式基本都是以連續的s形為主,常與蛟龍紋一起出現,用於頌壺的裝飾。

蟠虺紋。幾乎就是夔龍紋小型版,好像彎曲盤繞的小蛇。儘管圖案結構不複雜,但由於不斷的連續重複,摺疊出好似華美的織錦。

當然,這麼細小緊密的圖案,沒有高階的製作工藝,是難以完成的。

羽紋。該紋飾也是由龍紋變化而來。從表面看,猶如無數細小的羽毛或翻騰的細浪,不過只要仔細觀察,還是可以發現龍的頭、爪的。

雲紋。該紋飾線條易圓為方,一般處於三角形、圓形或心形等圖案內部。在春秋中期至戰國時期,是雲紋的**時期,被大量運用在青銅器紋飾中,代替了饕餮紋、竊曲紋等紋飾。

象紋、鹿紋、兔紋、蟬紋、人面紋等紋飾。這些紋飾,多數是民眾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或神話故事,一般起源於春秋中晚期,輝煌時期是戰國。

以上幾種紋飾,基本是作為主紋飾。而以下幾種裝飾圖案,一般不會單一地用在青銅器物上,多與其他的幾何紋樣一起使用。

雲雷紋。該紋飾為雲紋和雷紋的組合,盛行於商代。由柔和捲曲的線條勾勒的圖案即為雲紋,用有稜角的方形直線勾勒的圖案即為雷紋。

渦紋。該紋飾又稱火紋,為圓形組成。在圓中間有乙個小圓圈,四周同方向的排列著四至八條半圓形的圓線,代表著圖形的起伏。

渦紋大多是用於簋,鼎、爵、斝、壺和卣的肩與腹部,在商代很是盛行。

此外,還有乳釘紋、蛇紋等等。

可見,青銅器上豐富的紋飾,是的這種深沉巨大造型器物,贏得了一種震撼人心的美學效果,也反映出中國傳統紋飾特有的裝飾美感。

老鐵求點讚。

5樓:錢長城

代表了,商朝的強大,至高無上,紂王的威嚴,象徵比較神聖的意思。

商周青銅器的藝術特點

6樓:匿名使用者

夏商周都是隸為主的經濟體制,周朝的經濟是以分封為基礎的家天下,將土地分封給各個諸侯國,有諸侯管理,諸侯必須對**有絕對的忠誠

三代時期,從藝術產生看原始宗教和圖騰崇拜對藝術的發生發育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而宗教儀式中更到處離不開藝術品和藝術活動,如三代最重要的藝術品青銅器和玉器開始時都是作為禮器生產的,另一方面,一些純藝術活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直接服務於祭祀活動的,如詩歌、**、舞蹈、繪畫、雕塑等等。自從國家建立以後,祭祀之事由氏族、部落的大是發展成國家大事,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三代時期中,青銅時代是這一期時期人類文明的乙個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乙個基本文化特徵是神權和王權的統一,而王權又自然地嵌入神權系統之中。這個神權——王權系統經過不斷完善,逐漸形成西周繁冗而又謹嚴德蔚為大觀的禮制。

在乙個十分單薄的農業經濟基礎之上發展處的這個龐大的上層建築,幾乎囊括了全社會除農業生產以外的全部領域。無論是商代的周祭制度還是西周的封侯禮制都無非是對神權(包括王權)的頂禮膜拜。社會生活籠罩著一層厚厚的精神色彩。

手工業、商業、藝術、戰爭、祭祀等各方面活動都成了神權崇拜的組成部分。

青銅時代是人類的藝術時代。藝術再此之前和之後都沒有獲得如此的重要性。也許是因為藝術是通神、娛神的最直接的手段,是人身對話的基本語言。

當時的手工製作除紡織、車駕、兵器外都直接和通神有關,因而也大多具有極強的藝術異味。這一點在青銅器製作和玉器製作上表現得尤為明顯。

青銅器特別是忠鼎禮器由於並不直接服務於物業生產生活,其動機、造型和使用都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精神生活,因而實際上也是三代社會精神生產的基本部分。同事,青銅器雖然瀰漫著原始宗教禮制的氣息,但其造型卻完全是藝術的。進一步說,當時人們的藝術活動在很大程度上,是圍繞著青銅禮器和使用來進行的。

在這種情況下,青銅禮器便成了三代時期藝術經濟活動的中心。青銅器並不是純粹為藝術而藝術的產物,作為國家重器,卻是當時藝匠用心所在,未商周藝術的主流。

夏商周期青銅器紋飾有哪些及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樓主你好!

夏代的青銅器還不成熟,尤其是紋飾和器形等方面都不能與商周相比,所以我從商代開始。

商。西元前16世紀至西元前11世紀的商代,是奴隸社會的重要發展階段,也是青銅藝術由成熟到鼎盛的時期,除鑄造工具、**外,還製造了大量的青銅禮樂器。商代前期的青銅器,以河南鄭州二里崗與杜嶺、湖北黃坡盤龍城出土者為代表,器形有鼎、越、觚等;鄭州杜嶺出土的饕餮乳丁紋方鼎,造型規整莊重,器壁較薄,紋飾簡潔疏朗,為商代前期青銅器的代表作。

商代後期,青銅器的鑄造工藝更加精湛,器形豐富,流行裝飾各種紋飾,這一時期的青銅器皆具型制凝重結實,紋飾繁麗雄奇的特徵。如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方鼎、安徽阜南出土的龍虎紋尊等。

西周。西元前11世紀至西元前8世紀的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青銅工藝沿襲商代後期凝重典雅的風格,酒器稍減,食器增多。淳化史家塬出土的獸首鋬大鼎,通高117釐公尺,重226公斤,形制莊重,紋飾清新,堪稱西周早期青銅器之傑作。

西周中、後期,奴隸制趨向停滯衰落,青銅器的形制與紋飾日趨簡率。陝西扶風出土的毛公鼎、大克鼎皆屬西周中、後期的典型器。

商周青銅器的裝飾圖案以動物為主,但這些動物並非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它們背離了具體的動物形象,成為怪異的,而又風格化的、幻想的、恐怖的超現實的動物形象。有些動物雖然源於自然生活,但自身的特徵已被淡化,形象變得神秘,從而遠離了現實生活。這一時期青銅器裝飾中,幾何圖案得到了充分運用,其中有的作為輔助裝飾,也有的作為主體裝飾,但人物圖案較少,植物圖案更為少見。

這一時期最典型的青銅器裝飾圖案有:虎紋、鹿紋、牛頭紋、鳳鳥紋、蟬紋等紋飾,並且通常在雲雷的底紋上再加上浮雕式的主題紋樣,銘文簡短,多是幾個字的族徽形象。長篇銘文習見,商周時期青銅器的紋飾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也存在區別。

在商代流行饕餮紋、雲紋、泉紋,而到了西周饕餮紋已不多見,帶狀花紋增加,流行顧首的夔龍紋和分尾的鳥紋、竊曲紋、波帶紋、重環紋及瓦紋。

商周青銅器之所以表現出凝重、嚴肅和神秘的色彩,不僅是由於它們的器物造型和紋樣變化所至,紋飾組織構成也起到了十分重的作用。這些大小相間、陰陽共存的密集圖案,均以對稱的形式構成,這種組織形式無疑加強了青銅器的雄沉神秘之感,也反映了當時鑄造技術的進步。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無論是它的器皿造型還是裝飾紋樣,都已擺脫了商周時期的那種凝固、寧靜、神秘、威嚴的感覺。

從描寫「神」轉向人,反映現實生活。較典型的青銅如:「宴樂攻戰銅壺」,這個銅壺裝飾分成三個橫帶面、上面橫帶裡描寫採桑、射箭、狩獵。

中間描寫宴樂射獵。下面橫帶描寫戰爭。由於每個橫帶面的處理手法各不一樣,造成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

滿意望及時採納!有問題歡迎追問!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商朝青銅器的鑄造有什麼特點,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有什麼特點?

一 生產規模大,技藝水平高.二 分工細緻.三 種類繁多.四 不僅有實用的功能,還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下面是詳細的。麻煩採納一下。商代晚期前段 本期新出現的器類有方彝 觶 觥等。方形器大為發展,幾乎所有的酒器都為方形。紋飾方面,動物形象比較具體,有的甚至有寫實感,主體花紋和地紋明顯區分,地紋常為細雷紋...

商周時代的青銅器有哪些用途,商朝的青銅器有哪些用途

商周青銅器以品類繁多 製作精美著稱於世,按其用途和性質主要分為禮器 兵器和手工工具三大類,又可細分為農具 工具 兵器 飪食器 酒器 盥水器 樂器和雜器等類別。湖南寧鄉黃材出土人面紋方鼎 商朝的青銅器有哪些用途 1 食器 鼎相當於如今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 兩耳 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2 酒...

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有什麼特點

一 生產規模大,技藝水平高.二 分工細緻.三 種類繁多,不僅有實用的功能,還具有高超的藝術價值.商周青銅器鑄造是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古代用泥範鑄造 過程是 1 製模。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 2 翻外範。將調合均勻的泥土拍打成平泥片,按在泥模的外面,用力拍壓,使泥模上的紋飾反印在泥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