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蒙古大軍西征為什麼能所向無敵

2021-03-04 08:38:57 字數 2560 閱讀 1436

1樓:

歷史上蒙古大軍在十三世紀發動了數次大規模的西征,憑藉較少的軍隊和漫長的後勤**戰勝了所有的敵人(2023年對穆斯林的愛因加魯特戰役失利未計算在內),改變了整個亞歐的歷史,也促進了歐洲和近東的軍事革命。在幾次西征中蒙古軍隊的數量通常很少,總數不過最多20萬人左右(歐洲戰場從未超過15萬),單次戰役的人數則更少,沒有出現在中原對金的鈞州一戰中列陣「層層疊疊,厚20裡」的情形。這有哪些原因呢?

拙文想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西方各**隊採用的戰術不適應蒙古人改進的東方戰術二、蒙古人特殊的裝備

蒙古馬中原的新式**

蒙古騎兵的各種裝備。

因為蒙古騎兵從未象歐洲一樣對兵種的**進行嚴格的分工,加之不象歐洲軍隊使用的**那樣笨重,所以蒙古騎兵隨身攜帶各種**,使得其可以隨時完成不同的任務。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

他們的弓箭較長大,需大約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電視《馬可.波羅》中有他始終無法拉開蒙古人硬弓的場面),射程遠,幾乎是蒙古騎兵的最重要的殺傷**。此外,蒙古騎兵常常根據個人愛好裝備其它**,譬如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這在正規的歐洲軍隊看來是匪夷所思也是防不勝防的。

另外,蒙古騎兵的裝甲多為皮革製成,輕便堅韌,雖然遠不及歐洲重裝甲騎兵身上的鎖子甲,但負擔輕,容易保持長時間的戰鬥力,此外,不會象鐵製鎧甲那樣在嚴寒酷暑時節成為難以忍受的酷刑。

三、蒙古軍人的訓練、忍耐力和其軍事化的特殊社會組織。

蒙古大軍西征為什麼能所向無敵

2樓:香蕉你個怖拿拿

蒙古人特殊的裝備蒙古馬。

蒙古軍人的訓練、忍耐力和其軍事化的特殊社會組織蒙古軍隊和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一樣從小就是戰士。

3樓:天蟾如月

蒙古傳承的是游牧文化,有紀律有團隊意識,且自小就有意識地把男孩培養成戰士。在以刀槍弓弩為**的冷兵器時代,誰能抵擋不要命的「職業武士」,而且是慣於團隊協作的「職業化」對手,即便是中原的武林高手與之對陣又怎有勝算?在如雨的箭矢、套馬索、刀槍、馬蹄劈頭蓋腦砸下來的時候,什麼七劍陣、降龍十八掌統統都是浮雲!

蒙古軍以騎兵為主要作戰突擊力量,平原開闊地上常規步兵根本不是敵手。這別說是冷兵器時代,直至熱兵器時代的一戰還都是如此。古羅馬帝**團的裝備、應對各種敵人的兵種其戰鬥素質和技巧都是一流的,由此橫掃歐洲無敵手。

可就是這樣以步兵為主的軍隊遇到從蒙古西遷的匈奴騎兵也只能俯首稱臣;

蒙古軍唯一的阻礙就是城池、山區。因此蒙古軍對攻陷城池和山區非常注意策略。他們把握住農耕文化和商業文化傳承的民族保護自己個人利益的心理,每一次大戰除了利用騎兵的快速穿插包抄迫使敵方為防止被包圍而退守外,對各大據點都屢屢使用「投降則生,生則留財」的蠱惑性宣傳,誘騙敵手開城獻降。

這時他們又屢屢對哪怕是略有抵抗的地方都採取了屠城,由此傳揚開去陡然增加了敵方的恐懼,而蒙古軍通過屠城也獲得了足夠的物資以延續戰爭。這種做法造成雙方尚未交戰敵方已經喪膽的態勢,蒙古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幾乎是一路順暢所向披靡(這種局面也曾出現在中國抗戰的初期,由此得到印證。據參加過南京保衛戰的**所述,南京保衛戰就是在全軍上下心理極度慌亂中開始的。

日寇尚未圍城,下關附近長江江面上就飄滿了不堪承受心理崩潰而投江自殺的軍民屍體。軍隊內部傳播著諸如日本人厲害啊,三八式開**來聽見那聲音就沒命了的流言。。。。。日寇初期的所向披靡並非完全得益於他們的軍力)。

蒙古軍非常重視激勵戰士的鬥志。他們按傳統規定誰殺人多就是勇士,受到族人的敬重;搶劫的財物和俘虜除部分歸部落外其餘都歸自己,由此使得每乙個戰士臨陣都是窮凶極惡,不僅為了自己的榮譽,更是為了自己的家族。

蒙古人的主要軍糧是肉乾。不僅攜帶方便更是能夠每日提供足夠的熱量由此保持強壯的體力。因此長途行軍作戰耐力極好。

相反的是守軍還未見到蒙古大軍就慌了心神,見到遮天蔽日的蒙古大軍(馬群跑動起來塵土很大的),只怕已經癱軟在地不堪一戰了,**還有勝算!

當年蒙古大軍西征為什麼所向披靡

4樓:不曾明了

為何蒙古人大部分時間能屢戰屢勝、所向披靡,這要從歐亞大陸的國際情勢和蒙古自身具有的優點兩方面來分析。

環顧十三世紀的歐亞大陸,蒙古人並無勁敵。東亞金、宋、西夏三國對峙,不能合作,而且立國皆久,早已衰敗不堪,難當蒙古新銳之勢。中亞以西,十字軍東征方告結束,**教與回教經過二百年血戰,仇深似海,無法共禦強敵。

回教世界中,以花剌子模最為強大,但國內突厥族統治階層和波斯族百姓隔閡太大,其素檀和哈里發之間怨隙也甚深,缺乏凝聚力。而此時歐洲不僅小國林立,且有政教之爭。羅馬教會與東正教會勢同水火。

總之,東西文明世界正處於四分五裂狀態,對蒙古入侵未能形成有效的共同防禦策略,常常被蒙古人利用其矛盾,一一擊破。

客觀形勢固然有利,但蒙古本身的優點更為重要。優勢騎兵無疑是蒙古人稱雄世界的重要資本,近代槍炮廣泛運用前,游牧民族的騎兵很難匹敵,而蒙古人將騎兵傳統帶到巔峰。游牧、狩獵生活使得蒙古人擅長騎射、全民皆兵,並且發展出獨特的戰略和戰術,達成變換莫測的效果。

而且,在滅金、西夏的過程中,隨著征戰地區地理條件的變化,蒙古人逐漸形成一直以騎兵為核心和兼用步、工、炮等軍種的復合大軍。伐宋時期,又汲取漢人、南人之長,建立強大的水軍。因此,不斷適應新形勢,增加新兵種,吸取新戰法,配合騎兵作戰,才是蒙古人東征西討、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蒙古帝國為什麼不繼續西征,征服歐洲和整個中東

乙個鐵木真病危。兒子們都在搶著做老大。沒心思擴張另外就是蒙古鐵騎厲害的地方在於作戰。橫衝直撞無人能敵,所到之處聞風喪膽 真可謂是無人敵 但是它有乙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管理不行,占領乙個地方,就要留守,不留人就要叛變,留人戰鬥力就要下降。所以在西征的途中很多地方就是搶掠一番就走人,這樣長距離的征途是有很...

為什麼當年無比強悍的蒙古軍隊會被朱元璋徹底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你還原地踏步,別人已經低頭前行超過了你。不能說元初你爺爺的蒙古騎兵天下無敵,到了元末孫子的騎兵一定天下無敵 過去的輝煌只代表過去。首先,蒙古騎兵戰鬥力強悍,但是並非天下無敵 中原漢人也並非戰力孱弱。筆者莫要被網上的關於鐵木真及其子孫西征的故事迷惑了。蒙古滅西夏用了21年,滅金只用...

三無屠呦呦為什麼當年落選院士

因為沒有博士學位 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屠呦呦被戲稱為 三無 科學家。無博士學位和留洋背景是 文革 前的歷史條件所致,落選院士則值得 據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幾次被提名參評院士,但均未當選。像屠呦呦這樣做出國際認可的重大科學貢獻而落選院士的,在我國並非個案 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當選美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