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高考作文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2021-03-04 08:28:49 字數 4507 閱讀 8982

1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高考作文能寫詩歌嗎

在與詩人互動的環節,台下有很多學生舉手提問,有一位同學向台上的各位嘉賓提出問題,在當下的高考體制下,高考作文寫作要求說明「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既然文體不限,那麼為什麼不可以寫詩歌?」

特級教師、作家王棟生解答說,不以分數來判定詩歌寫得好與壞其實是對詩歌的一種保護。高考作文本數一般要求在800字左右,每行20個字需要40行左右,從詩歌的形式上來看,詩歌篇幅以行來看,不以字來看。現代詩風格多樣,在一些詩歌當中,一句話就會分成兩三行。

還有一些五言、七言的古詩詞篇幅短,字數遠達不到高考寫作要求。

王棟生說,在歷屆高考當中,也有學生在高考寫作「文體不限,詩歌除外」的要求下還是寫了詩歌,閱卷組的老師在對其詩歌閱讀商討後還是給他打了分數,如果考生在高考中詩興大發,高考作文寫詩歌有風險,但也不是毫無希望的。

為啥高考作文總是「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2樓:匿名使用者

在與詩人互動的環節,台下有很多學生舉手提問,有一位同學向台上的各位嘉賓提出問題,在當下的高考體制下,高考作文寫作要求說明「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既然文體不限,那麼為什麼不可以寫詩歌?」

為啥每一次作文考試作文要求都是「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3樓:手機使用者

首先,詩歌的評判標準沒有作文那麼明晰,寫了好不好一般二般的老師說了都不算。其次,詩歌沒有字數的限制,你要真寫成梨花體了估計200字以內就能把稿紙填滿最後,其實就算放開了也沒有幾個人能寫好,這是真的採納哦

高考作文文體,為什麼是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4樓:紫夢§嫣然

因為寫詩歌字數少不說,而且不好評分,每個人看法都不同嘛。

5樓:好吧我是雷鋒

5言絕句也叫詩,這字數也太少了吧,現代詩歌不論題材,三行詩也叫詩,幾個字就是一篇作文,這也有點扯了吧

6樓:

就是說不能寫詩歌,因為是個不好評分,對別的不寫詩歌的人來說不公平,其他別的問題比如散文。記敘文都可以寫

7樓:世若空冢

最主要是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沒有那種水平,其次是詩歌的意境老師不一定能完全領會,容易產生歧義,高考不是兒戲啊。不過也不泛有些奇葩學生,在不允許寫詩歌的前提下還是寫了詩歌,結果卻是讓閱卷老師拍案叫絕。

8樓:陌桑

原來有出現過要求詩歌超過20行的,現在沒了

畢竟是個每個人的評分差距會差很多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是個文化藝術性很高,容易誤判。

為什麼語文考試作文總是說,除詩歌外文體不限,難道有大神大考時寫了個詩歌?

10樓:落希絲

這句話的意思是,考生不允許寫詩歌,但是可以寫記敘文、說明文等等文體。

11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有,我以前就看過一篇報道,有個學生寫了篇滿分的詩歌

為什麼高考作文詩歌除外

12樓:匿名使用者

閱卷這一特定場景中,相較其他文體而言,詩歌傳達的資訊太過容易缺失。

分點論述。

一、**性

從詩歌名稱中的「歌」字便不難知道,詩歌與**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絡。

以至於,設若一篇文字,被告知它是詩歌,絕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檢查是否押韻。

古典詩詞不必我言,《集異記》中記載過「旗亭畫壁」的故事,在此不妨摘錄一節。

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塵未偶,而游處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偎映,擁爐火以觀焉。

俄有妙妓四輩,尋續而至,奢華豔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

「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人歌詞之多者,則為優矣。」

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三人旗亭小飲,約定以歌女唱他們的詩歌數量作為標準,一較高下。

最後王昌齡被唱了兩首詩,但最漂亮的歌女唱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

故事真實性確實存疑,但至少反映唐詩入樂的事實。

此前的楚辭,此後的宋詞、元曲等等,如此種種,無不以歌樂為伍。

而現代詩,誠然沒有固定的押韻要求,但絕大多數的詩歌,仍然呈現出對韻律的追求。

不押韻的現代詩不是沒有,試舉夏宇的一首詩歌,《甜蜜的復仇》。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

醃起來風乾

老的時候

下酒最後兩句用韻相同暫且不計,但其中蘊含的節奏感與韻律感,我想諸君也可以體會到。

如若剝除詩歌的韻律感與節奏感,不得不懷疑,彼時是否還能稱其為詩歌。

而體會一首詩歌**性最簡單的方法,無非是親口閱讀。

朗讀也罷,默讀也罷,只要逐字碾過,自然多少能體會形容詩歌的「朗朗上口」並非一句虛言。

而高考閱卷中,平均每篇作文只花費數十秒,真能有充足的時間容允教師逐字閱讀麼?

如若不然,「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醃起來,風乾,老的時候,下酒」,一眼掃過這句,諸君心中又能起幾分波瀾?

閱卷時,這種判若雲泥,對於作文是詩歌的考生,是否不公?

二、陌生化

如果細細體會,有些語句,當真漂亮。

每個手涼的女孩子都是折翅的天使。

比喻不漂亮嗎?漂亮。

情感不細膩嗎?細膩。

單單是因為,人人網、**空間、微博上,見得太多太多,腦袋,將它如「王二狗」一般,作乙個普普通通的片語,生生忽略(甚至厭惡)罷了。

西湖好看,可西湖邊有小攤,攤主閒下來玩手機,也不看西湖一眼。

故宮大氣,但故宮旁有售票點,售票員閒下來,翻手裡的報紙雜誌,也不看故宮一眼。

諸君厭惡的居住地,若去細細尋尋,當真沒有半分好處?

我不信。

而人喜愛新鮮的旅遊景點,很大原因,是因為它們陌生。

語言亦然。

知乎上,見到過一些提問。

問,「日本動漫的聲優配音為什麼比國產動漫聲優聽起來帶感?」

問,「為什麼外國地名聽起來更高大上?」

不信?蚌作珠蚌解,埠為碼頭之意。

那麼,「蚌埠」與「珍珠港」,兩個地名,試問諸君,第一感覺誰更有意境?

因此,一首好詩,必然多少需要在僵化的語言上拆開一角,讓我們窺見陌生風景。

最有名的,老杜詩句,「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

實際上,是「鸚鵡啄香稻餘粒,鳳凰棲碧梧老枝」的改裝。

閒暇時,自然有許多時間足夠一一拆解。

但放到閱卷,幾十秒功夫,看到陌生化的句子,教師是否會將它們判作病句,卻是存疑。

三、濃縮性

如諸君所知,詩歌必論簡練。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杯子是金盃還是玉杯?明月是滿月還是弦月?坐的是石凳還是木凳?

如此種種。

不說。詩歌只將它認為最重要的東西勾勒出來,餘下的留白,供讀者自己想象。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幾十秒的功夫,閱卷老師便能將裹在「何當共剪西窗燭」中的情感掏得一乾二淨。

無論諸君怎樣認為,私以為不大可能。

何況,還有典故。

如果寫詩的人喜愛掉書袋,那麼幾十秒刷一首詩的要求,更為頭疼。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莊生夢蝶、望帝成鵑、鮫人泣珠、暖玉生煙。

這些典故,若非因為李商隱,又有幾多人知道呢。

金人、藍橋、阮郎、鸞膠、舞鏡、紫玉、蕭史、黃衫客,等等等等。

各類典故,誰能保證,閱卷老師全部都一清二楚。

比起速溶咖啡般的記敘文,詩歌像是一把咖啡豆,幾十秒的時間裡,閱卷老師大汗淋漓地研磨沖泡,恐怕過於倉促。

四、其他原因

1.古典詩詞的格律,不要說高中學生,部分老師可能自身也不大清楚。

2.如果寫律詩或絕句,數十字,給分時,與其他作文,幾乎無法進行參照比對,寫長詩,對學生來說,有些苛求了。

所以,高考作文寫詩歌,也許對於閱卷老師和考生,都不是乙個很好的選擇。

高考作文為什麼要「詩歌除外」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以分數來判定詩歌寫得好與壞,其實是對詩歌的一種保護;詩歌重現盛唐時代的輝煌,既不可能,也沒必要。詩歌的本質是農業文明,農業文明過去了,詩歌作為當時的文化符號,其實也就過去了。當然詩歌作為瑰寶,在中國的文化體系裡,永遠存在著。

14樓:edu114點萊特

因為詩歌篇幅短小,評價標準無法進行統一,打分比較困難。

15樓:圓圓翔

原因大略有二:1)字數少易取巧。語文考試時間大多不夠用,詩歌的字數一般少於其它文體,一旦放開為了給前面的題目留下更多時間,學生可能扎堆創作詩歌,容易成為考試取巧的一種手段,有害於公平性2)不好評分。

詩歌的魅力在於自由浪漫灑脫,詩歌的高下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老師評分易引起爭議且不好妥善解決,批改詩歌在初高中階段操作性不強

求作文,文體不限,題目不限。就是稍微有點技術含量的

有一天,風和日麗的早晨,小鴨子出去散步.高興之餘一不小心掉進了爛泥坑.小鴨子很害怕,拼命地掙扎都無濟於事.它就大聲的叫喊著,救命啊 救命啊 誰來救救我啊.小雞提著水桶要到河邊去打水,聽見了叫聲 就乙個勁的往傳來聲音的方向跑去.看見了小鴨子在泥坑裡掙扎著.連忙說 別急,別急,我會救你的.小雞想到了乙個...

高中作文以「面對差異寫左右作文文體不限急急

讓我們為差異而欣喜 從上學的第一天起,老師就這樣告訴我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是的,當森林中只有鸚鵡一鳥獨鳴而沒有啄木鳥時,它距遭蟲災的時間也就不晚了。現在看起來,有了百花齊放才是春天和花園。有了百鳥爭鳴,才是自然界,大森林才安全。而百花和百鳥,就是差異。沒有差異也就很難稱之為大自然,也...

以感動為話題,寫的作文,文體不限謝謝

8月18號,是很早以前我就提醒自己要關注的乙個日子,因為中國的飛人在這天會在北京的鳥巢賽場上騰飛,我一直這麼期待著。幾輪的小組賽過去後,終於看到劉翔出現,這讓讓大家都興奮起來。但從試跑開始,劉翔都是眉頭緊鎖,走路時的步伐也能看出腳後跟有明顯的傷痛而使得他疼痛難忍。這使得我們的心都被揪緊了,從那時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