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究竟該不該退出學生課本,魯迅的作品為什麼退出課本?

2021-03-04 08:02:45 字數 4812 閱讀 8080

1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再來說魯迅的「退出」,似乎已經不新鮮了——一週之前,因為一篇《風箏》的「退出」教材,「魯迅風波」再掀軒然。其言鑿鑿,說魯迅從未「退出」教材,至今還獨占鰲頭首位;拍手相慶,論魯迅「早該退出」,「早該下課」,不能讓他「貽害下代」。到了今天呢?

風波又已過去,爭論也已平息,魯迅「退出」與否的問題,又將如天上的白雲,一飄就過去啦。

但是乙個魯迅,其實從未「退出」我們的生活,「魯迅問題」,每隔幾年就要熱門一次。十年之前,關於「老石頭」、「老頑固」甚至「偏執狂」的罵聲,我們還沒有忘記;五年之前,關於內山完造、關於「盧布」,上世紀30年代文化**製造的流言又捲土重來,甚至關於八道灣羽太信子的蜚短流長,那些早已破產的老調,竟也一再地重彈。「魯研」若出其里,「新發現」年年推陳,今天說魯迅「那樣冷淡那麼謹慎」,明天又來「魯迅一生有多少個女人」;一會兒考據魯迅的「行政級別」屬於「享副處」,一會兒又把周家的菜譜,青菜豆腐、黴乾百葉,幾乎要做成博士的**。

至於孔乙己牌的茴香豆、百草園號的土特產等等,不是早已做成了馳名的商標,而且引出了周家後人的拍案嗎——這就叫做一邊罵魯迅、一邊又「吃」魯迅,一邊要魯迅「退出」、一邊又把魯迅當成「永不退出」的時鮮。

魯迅確實是個雋永的話題,這是因為一百個人的眼裡,就有一百個魯迅。比如總是說魯迅是「匕首和投槍」,其實魯迅更是一把解剖刀。魯迅從「解剖自己」入手,剖開了中國文化的深層,觸及了我們每個人的「根性」,乙個阿q,綿延幾千年、複製千千萬,一種「精神勝利法」,那是翻出來我們族群的內囊和底牌哦。

我們拿著魯迅這面鏡子,鏡子裡照見的是我們自己,幾乎人人可以「對號入座」,我們再讀魯迅的文學,竟可以讀出一身冷汗,才知道我們時至今日,仍然沒有「走出未莊」啊。

所以,魯迅還真不能「退出」,這更因為,從文化這個深層來說,魯迅並沒有過時,魯迅的時代並沒有結束——魯迅一生批判的「國民性」,在我們身上,是大有好轉呢,還是改造維艱甚至愈演愈烈?這是可以反思的。例如「看客」心理,例如「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例如圍觀、窺私、獵奇、內鬥、輕信、傳謠、起鬨、暴戾,乃至那一聲同樣「雋永」的國罵,從網路上下,到市井之間,甚至於到某些官場,你不覺得魯迅先生恍然在世?

《阿q正傳》正演繹《故事新編》,一切都那樣具有「當下性」嗎?所以,魯迅非但不能「退出」,而且時代仍在強烈地呼喚魯迅。  很顯然,本文說的,並不是一篇《風箏》要不要「退出」中小學教材——魯迅的作品有點難讀甚至有點晦澀,魯迅的語言富有個性甚至偶或還有點「生造」,小孩子是否讀得進,那是乙個教學規律問題,應由基礎教育方面的專家來研究。

但魯迅能不能「退出」我們今天的生活,這把人性的「解剖刀」、這面現實的「鏡子」應當不應當丟棄,卻是另乙個問題。

魯迅的作品為什麼退出課本?

2樓:阿喀喀就

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有人認為魯迅的作品太過深奧、不適合初中甚至高中生學習。有些學校的老師就反映「魯迅的部分作品很難讀懂,文字較晦澀」。比如「刪除魯迅的一些作品,我認為是正常的編輯思路。

」人教版教材刪除魯迅的《風箏》後,贊同這一調整的作家趙瑜認為,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還停留在語言的基礎訓練以及修辭訓練上,接觸的內容不宜過於深刻,重在接地氣,有常識,且有趣味。「魯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歲以後寫的,內容不適合初中生閱讀」。

二、遭到了一些其他作家的排擠。魯迅的作品長期以來佔據教材的大量篇幅,使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難以呈現在課本中。魯迅的作品退出,給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進入課本提供了機會。

三、甚至有人認為魯迅的作品反映的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風貌和精神,已經不適應今天的時代要求。網路上曾一度流傳「少不讀魯迅,老不讀」這樣的說法。

四、魯迅作品與當前文學創作潮流不相符。當前文學的商業性、娛樂性和大眾性,導致文學已不再具備單一的審美、教化和啟蒙的功能,人們對文學多抱的是一種「玩」的心態,文學創作與其它網路遊戲活動沒有了本質的區別,方塊字的寫作也就是一種發洩私憤、記錄心志的工具,文學家也不再是什麼高人一等、令人仰慕的文化精英。「新概念」、「下半身」、等充斥文學寫作,青少年們對超女、快男的興趣遠比魯迅要大得多。

同時,青少年們閱讀的物件也與魯迅作品的嚴肅、尖銳格格不入。當今文學的創作已從以往的表現歷史現實退回到了書寫內心、展示自我、**人性。活躍在當前文壇的大作品,也多是探索人性、描寫自我的作品,與魯迅作品的歷史味、時代味、政治味,表現主題的深刻相去甚遠。

但是無論理由如何,這些其實都不應該成為魯迅作品全面退出中學課本的理由。「對中國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識分子來說,魯迅對國家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文學領域,他的作品鼓勵人們對社會進行反省。即便現在閱讀魯迅的作品,你還能受到強烈的啟發。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魯迅研究者錢理群曾如此說道,「中小學教育教不教魯迅,本質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還需不需要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這也是值得大家共同反思的地方!

3樓:劍0聖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魯迅研究者錢理群曾如此說道,「中小學教育教不教魯迅,本質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還需不需要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這也是值得大家共同反思的地方!

4樓:__周先生丶

因為他們怕刀子刺進他們的骨頭裡

5樓:通古斯野皮豬

小時候不太明白,長大懂事之後接觸社會後才慢慢明白魯迅先生的文章。

6樓:匿名使用者

有沒有退出,還不清楚。

但魯迅只不過是被過度拔高的「工具人」而已。

現代魯迅已經多得氾濫,然而真正能改造世界的還是一步一腳印的「實幹者」

「魯迅文章該不該退出中學課本」辯論賽辯詞

7樓:聚興碳素

1、語文課本刪掉魯迅的文章,目的顯而易見,就是避免學生產生聯想。尤其是有的文章,像劉和珍什麼的。至於語文課本不斷減少魯迅的文章,是否真的很可惜,是另乙個問題。

魯迅的文章,在他那個時代,揭示了許多深刻的社會問題。這是魯迅的貢獻。但是,魯迅並不是思想家。

他僅僅揭示了問題,並沒有對解決問題作出自己的思考。所以,過高讚譽魯迅,沒有必要。

2、魯迅的思維,是典型的潑婦罵街式的思維模式,要麼全盤肯定,要麼徹底否定。魯迅所鄙視的一些我們的國民性,比如中庸、妥協、忍讓、喜歡團圓等,也不完全是有害的。凡事沒有妥協,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才是要命的東西。

偏執,讓思維簡單化,線性化。這也是魯迅在文革中受到熱捧並公升格為特大號神人的重要原因。

總結:我們要理解魯迅精神的實質。魯迅精神的實質是質疑、批判和鬥爭精神。

魯迅以自己的筆為匕首、為投槍,犀利的筆鋒直指社會的陰暗面。用今天的話說,魯迅是**監督的意見領袖。我們要弘揚時代精神,要弘揚主旋律,就不能諱疾忌醫、得過且過,對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充耳不聞,要直面問題、刮骨療毒。

魯迅作品的適當退出或許不可避免,但魯迅精神絕不能退出。

魯迅的作品該不該移出課本議**

8樓:武全

反對魯迅作品退出中小學語文教材的理由如下:

魯迅精神是民族之魂,不可或缺;魯迅人格偉大,也是一部教科書;魯迅的精神歷久彌新,不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褪色;當今仍然呈現著魯迅所批評的眾生相;青少年心智與精神可塑性強,需要魯迅的思想;魯迅代表著那個時代的歷史記憶,而忘記了過去,就沒有了未來;魯迅作品的語言雖晦澀難懂,但那是新文化運動的成果與見證;魯迅的作品具有極高的文學性與思想性;魯迅的作品可以**當今人們浮躁的心態;

這裡,魯迅的作品並不能包醫百病,有些同學把什麼好處都加在魯迅身上是不妥的,說理還要「靠船下篙」。刪減的是魯迅的作品,並非所有的名家作品,也並非所有的經典著作,所以泛談經典、名著、傳統文化、思想教育的意義價值是不能服人的。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呢?

要反對魯迅作品退出,必須著重闡述魯迅作品的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其他作品無法替代的價值。 如:其作品中冷峻而又不乏智慧型、幽默的風格,堅韌頑強的思想人格,犀利而深刻的思想,「**同爐」的情感……上述是從魯迅作品的價值方面論述的,你還可以換個角度,從現實需要出發,指出魯迅作品當今時代需要它,成長中的青少年需要它等。

范文一篇

《風箏》飛走的背後

江蘇省寶應中學高三(32) 陳婧怡

魯迅的《風箏》一文難逃厄運,因為初中生難理解,老師講的吃力等緣由被無情地從屬於這個時代的七年級課本中刪出。但魯迅終是魯迅,他終是一代文人的代表,他的作品承載了歷史與記憶,不該被輕率刪除。

《風箏》一文寫於2023年,魯迅時年44歲。本著對過去的追憶和深刻反省,《風箏》沉痛有力。魯迅在文中寫道:

「獻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併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正是由於晦暗的色調和深刻的思想,有人便提出,初中生最重要的是體驗文學之美,培養興趣,而非講批評,論滄桑。

然而,失去對往事的反省精神,不再負有歷史記憶的傷痛,而流於膚淺美文的表面,對於乙個國家未來的希望而言,是令人悲傷失望的。

類似的事情在十多年前的鄰國日本也曾發生。《朝日新聞》在二戰結束四十年後向讀者徵集信件,記錄普通國民對二戰的記憶,很多人希望他們停止。如今天反對魯迅文章的人一樣,他們說:

「翻舊賬沒有一點好處。」但編輯回應,盡量掩蓋假裝這類事情沒發生過,難道對民族的良知沒有損害麼?

誠哉斯言,魯迅的作品記錄過去乙個時代的累累傷痕和瘡疤,許多人企圖逃避,也在錯誤的認為國泰民安的今天,魯迅該退場了。但魯迅之文可為今日漂浮在半空中的少年添上一段歷史的重量,在幼小的心靈間留下一道記憶的劃痕。的確,乙個人的青少年時代,不當僅有父母的溫情關懷,夥伴的歡聲笑語,物質的充盈無憂。

若少了痛苦,少了對世間的醜陋的凝視思考,便會失去人性關懷中的理解,變得麻木,終將行而不遠。

託克維爾說:「如果過去不能昭示未來,我的心靈將在黑暗中行進。」作家莫言走過三年困難時期,歷文革十年,曾「被人像狗一樣地**」,然而,苦難澆灌出最美的文學之花。

文學之美,豈僅是花香鳥語,「暖風薰得遊人醉」,它更是「最是滄桑起風情」。莫言與魯迅,有著相似的對苦難的傷痛的理解,可莫言之文章如今正要被一群專家學者商量著納入語文課本,難道僅僅是諾獎得主嗎?

魯迅遇「冷」,這只是暫時的。當今人停下、回首,必將用對過去的溫情與傷痛記憶的尊重讓魯迅的作品重其溫度,那個笑聲朗朗的先生,那飛走的《風箏》,仍會飛來。

適合中學生看的魯迅作品,魯迅經典全集適合初中生看嗎

散文的話,可以看看 秋夜 影的告別 風箏 藤野先生 范愛農 什麼 的話,狂人日記 故鄉 阿q正傳 風波 明天 孔乙己 一件小事 詩可以看短點的,簡單點的 所聞 桃花 他們的園 人與時 夢 我的失戀 哈哈愛兮歌 之類的。另外,中考高考一般有指定篇目,選讀篇目,有涉及魯迅的文章都是應該要看的。可以給分嗎...

中學生給魯迅的評價,中學生為什麼怕讀魯迅作品

魯迅的三位尊師 魯迅在諸多的老師中,最為敬重的有三位 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 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 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關於壽先生,魯迅在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中說,他 極方正 質樸 博學 他教學嚴,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他常幫助有困難的...

跪求所有魯迅出現在初中高中課本裡的作品

初中第一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第二冊 社戲 第三冊 山海經 第四冊 魯迅自傳 一會要是沒人給你回答,我17 30分以後給你補充 第五冊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故鄉 第六冊 孔乙己 高中第一冊 拿來主義 紀念劉和珍君 第二冊 為了忘卻的紀念 第三冊 燈下漫筆 節選 第四冊沒找到 第五冊 阿q正傳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