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是在怎樣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

2021-03-04 07:15:58 字數 4709 閱讀 7687

1樓:金鷹浪跡天涯

春秋時期,第乙個崛起的國家是鄭國。鄭國本身實力不弱,鄭莊公在位時與周天子交惡,率軍擊敗天子的軍隊打出了威名,之後又擊敗宋、陳、蔡、衛、魯等國聯軍,使得鄭國空前強盛,就連當時的大國齊國也跟著鄭國東征西討。但是好景不長,鄭莊公一死鄭國就陷入衰落。

第二個是齊國。齊桓公在位時重用管仲,對齊國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使齊國國力增強。第乙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聯合中原其他國家打擊不供奉周天子的國家(比如楚)和其他少數民族,挽救了過一些被少數民族滅國的國家。

因而得到各國的稱頌,共尊齊為霸主。齊桓公晚年寵信奸臣,最後被害死,眾兒子們爭位大打出手,最後齊國強盛不在。

第三個是宋國。宋國是佔了齊國衰落的便宜,宋襄公學齊桓公想做老大,短暫地強了一段時間,但是很快被楚國打敗,從此丟失霸主地位。

第四個是晉國。晉文公流亡在外19年之後回國,對內進行改革,對外繼承齊桓公尊王攘夷的政策,幫助周襄王平定王室之亂,聯合各國四方征戰,在城濮之戰大敗楚國,成為一代霸主。

第五個是秦國。但是那春秋時期來說秦國還稱不上霸主,因為晉國太強大。秦穆公改變策略向西發展,獨霸西戎。

同時與晉國多次交手,雖然有勝有敗,但是也給了晉國不小的打擊,為後來崛起奠定了基礎。

第六個是楚國。楚莊王在位時,粉碎權臣鬥越椒的叛亂,消除了國內的不穩定因素。之後征服周邊的小國,引起晉國的不滿。

雙方進行了邲之戰,晉軍慘敗。讓出霸主地位。此後雙方反覆爭霸,一直持續到春秋末期。

第七個是吳國。吳王闔閭奪取王位之後,重用伍子胥和孫武,對內進行改革,練出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之後率軍攻破楚國都城,滅了楚國。雖然楚國後來又復國,但是能滅掉楚國也算得上一霸。

第八個是越國。吳王闔閭滅越時陣亡,孫子夫差即位。夫差征討越國將越王勾踐俘虜,勾踐忍辱負重,得到了回國的機會。

回國之後臥薪嘗膽,大力發展經濟,鼓勵生育,用了十幾年時間成功滅掉吳國。之後北上中原,召開霸主大會,被各國承認。

春秋崛起過的國家就這些。下面說說戰國時期。

戰國初期,魏國國君魏文侯重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人進行改革,一度國力領先所有國家,滅掉中山國,對其他國家的戰爭幾乎戰無不勝,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

之後齊威王重用鄒忌、田忌、孫臏等人也進行改革,對魏國發動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兩次大敗魏軍,齊國強盛的同時魏國也開始一蹶不振。

與此同時秦國國君秦孝公重用商鞅,對秦國進行的一次徹底地**級別的改革,獎勵耕織、實行軍功爵制、廢除世卿世祿,秦國迅速強盛,為後來滅六國奠定了基礎。

接下來是南韓申不害改革、楚國吳起改革。這兩種改革深度和廣度都不如其他國家,所以南韓和楚國在整個戰國時期沒什麼大的作為。

然後趙武靈王進行了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及大地提高了趙軍的戰鬥力,曾在一段時間內擊敗過秦國,讓各國刮目相看。兒子趙惠文王重用廉頗和藺相如,趙國國力提公升,成為戰國後期唯一能跟秦國掰掰手腕的國家。但是好景不長,趙惠文王之後趙孝成王相信紙上談兵的趙括,導致長平之戰慘敗,趙國損失軍隊40萬,從此一蹶不振。

燕國在燕昭王即位後,廣招人才,一時間來了很多,最著名的是樂毅,燕國國力得到一定程度提公升。燕國聯合5國攻打齊國,滅的只剩兩座城,險些亡國。虧齊將田單依靠火牛陣大敗燕軍成功復國。

燕國和齊國經過這次戰爭也大傷元氣。

隨著時間推移,秦國國力越來越強,到後期六國聯合也不是對手,最終秦先滅掉東周,然後依次吞併六國,完成統一。

春秋戰國時期的概況?

2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歷史大變革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度崩潰,封建制度確立。這一鮮明的時代特徵反映在以下方面:

(1)經濟上: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標誌著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我國的封建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尤其北方成就更為突出。

生產力的飛躍引起了生產關係的革命。春秋戰國時期, 井田制(公田)逐漸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並最終通過各國變法確立了下來。

(2)政治上: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爭霸戰爭破壞了奴隸制的舊秩序,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和痛苦。但戰爭的結果加快了統一程序,促進了民族融合,也加快了變革的步伐。

隨著新興地主階級力量的壯大,他們在各諸侯國先後開展了變法運動,新的封建制度終於建立起來。變法最徹底的秦國,成為各諸侯國中實力最強者,後來發展成統一的核心力量。

(3)文化上:文化是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的反映。春秋戰國時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變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躍和文學藝術的繁榮。

春秋戰國時期,舊制度、舊統治秩序被破壞,新制度、新統治秩序在確立,新的階級力量在壯大。隱藏在這一過程中並構成這一社會變革的根源則是以鐵器為特徵的生產力的革命。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導致各國的變革運動和封建制度的確立,也導致思想文化的繁榮。

2、比較春秋時期爭霸戰爭和戰國時期兼併戰爭的異同

(1)相同點:①都有擴大地盤、掠奪人口的目的。②春秋爭霸和戰國兼併在影響上,都是大吞小、強凌弱,減少了諸侯國數目,加速了奴隸制瓦解和促進了封建制形成。

同時不可避免給人民生活、生產造成巨大破壞。

(2)不同點:①戰國兼併具有封建兼併戰爭性質,而春秋爭霸僅是奴隸主大國爭霸戰爭。②春秋爭霸戰爭促進了民族融合,有利於封建因素的成長。

而戰國兼併戰爭在轉化為封建統一戰爭後,導致乙個封建大帝國產生。

(3)諸侯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使諸侯國數目減少,各民族逐步融合,人民都渴望統一,這樣就形成統一的趨。

3、比較春秋改革和戰國變法的不同,並分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

(1)不同:春秋改革的目的是富國強兵,為爭霸奠定基礎;內容為任用賢才,改革內政、生產、軍事;特點是在維護舊制度前提下進行。戰國變法的目的是建立、鞏固地主階級**,完成統一;內容為廢井田,承認土地私有,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實現**集權;特點為封建制度取代奴隸制度。

(2)原因:生產力水平不同。春秋時期,奴隸制僅僅開始瓦解;戰國時,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已經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階級力量增強。

4、對諸子百家思想的認識

(1)老子政治思想的實質及影響:

老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為,面對著變革的社會,他的主張實質上代表了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儘管當時沒有統治者會採納他的政治主張,但他的思想在後世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社會動盪之後(特別是在西漢初,其思想一度成為統治思想),社會需要休養生息,老子的無為思想為經濟的恢復,社會的安定、發展作出了貢獻。

但無為思想不利於加強**集權,有消極的一面。

(2)如何認識孔子的階級實質:

教材有言,孔子主張維護周朝的「禮」,主張貴賤有「序」,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面對著社會的變革,顯然孔子同老子一樣代表沒落的奴隸主貴族的利益,所以孔子周遊列國,沒有乙個國君採納他的主張,最後鬱鬱回到魯國,安心教書育人。

(3)如何評價墨家思想:

墨家反映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主張兼愛非攻有進步的一面,但不符合社會發展的規律,在階級社會無法實現。

(4)孟子思想的實質及地位:

孟子主張「仁政」「民貴君輕」,其根本目的不是為百姓考慮,是為統治者長治久安計,他的主張代表著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但是面對著你死我活的兼併戰爭,如何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孟子的思想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司馬遷評價孟子說「迂遠而闊於事情」。孟子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是後世「民本」思想的重要**。

(5)如何認識荀子的唯物思想:

物質決定意識,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反映在荀子思想中便產生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這種思想也極大地鼓舞了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但這也過分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沒有認識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古代社會人類對環境的破壞當與此有關。

(6)辯證分析法家的思想及地位:

韓非子的思想:歷史向前發展,今必勝古,主張按現實需要變革;治國「以法為本」「法不阿貴」;主張建立君主****集權的封建國家。法家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其思想敢於直面大變革、大動盪的社會現實,順應了統一的趨勢,有利於封建制度的建立和鞏固,適應社會現實的需要,所以在各家中只有法家思想在當時是最有用的,各國的改革變法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法治」過度易導致**,使階級矛盾激化,應一分為二來評價,以後秦王朝因**短命而亡,說明法家思想不能維護統治的長治久安。

(三)、難點知識剖析

1、運用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的關係來分析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

從上面的圖示中我們可以看出,變革的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直接原因:稅收問題(魯國的「初稅畝」、齊國的「相地而衰徵」);變革的社會條件:

經濟基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階級基礎——新興地主階級的推動。

2、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1)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合乎秦國國情,這是變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變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援,變法措施執行堅決,這也是變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顧個人安危,敢於同舊勢力堅決鬥爭。

提醒:商鞅變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表現,因此,商鞅變法體現了「與時俱進」的道理。

3、春秋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繁榮的原因

(1)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為思想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

(2)階級關係的變革,奴隸制的崩潰,以及封建制度的確立,為思想文化繁榮提供了政治前提。

(3)動盪的社會環境和劇烈的社會變革,使得思想界異常活躍,這迫使人們去思索,眾多思想家從不同角度發表見解,從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4)各國統治者基於爭霸戰爭和政治上的需要,紛紛網羅人才優待知識分子,養「士」蔚然成風,這種寬鬆的環境和優越地位,也有利於文化的繁榮。

(5)私學興起與講學之風的出現,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識、有才幹、敢於發表自己政治觀點的思想家。

(6)民族融合不斷加強,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擴大,豐富了中原文化。

(7)夏商周時代的成果奠定了後來科技文化繁榮的基礎。

思想文化是政治、經濟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映,因此,其繁榮的原因離不開政治、經濟方面的因素。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春秋戰國時期的錢幣有哪些

您的問題,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錢幣 蟻鼻錢 刀幣 布幣 寰錢 方孔錢,一共有這五種方式的錢幣!戰國七雄秦 楚 齊 燕 趙 魏 韓的錢幣由為布幣 刀幣 環錢和蟻鼻錢 鬼臉錢 四種組成。是戰國時期的四大貨幣體系。布幣,鏟形,由農耕經濟的農具 錢 鎛 演變發展而來,這也是把貨幣稱之為 錢 的緣故。布 為 鎛...

春秋戰國時期,秦朝有什麼玩具,春秋戰國是在秦朝前,還是在秦朝後

合理的猜測 泥娃娃,沒有棉花,所以沒布娃娃。木劍 竹劍 男孩專用 竹馬,或者木馬,當時陝西生態還是很好的,應該有竹子 後漢書記載,內蒙准格爾旗西北都有竹馬 沒有竹子的地方應該就是木頭代替了。香包,古時有薰香的習慣,香包既是裝飾品,又具備實用性,還勉強算小孩的玩具吧。撥浪鼓,戰國就有撥浪鼓 現存的都是...

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春秋戰國文字介紹春秋戰國時期六國文字有哪些

其實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說到底還是從西周金文發展來的。大致是這樣 商人用甲骨文 周人沿用 就把周的叫大篆吧 周初分封的各諸侯國同樣用官方文字大篆 到了春秋戰國由於各國分立有數百年字型有了一些變化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再稍稍整理重歸統一 經常看考古節目的會發現,春秋前各個諸侯國出土的器具上的文字幾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