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兩到三歲兒童的主要年齡特點,簡述兒童發展的特徵

2021-03-04 06:51:44 字數 4523 閱讀 1563

1樓:匿名使用者

會走會跑會聽會說,充滿好奇心,學東西最快的時候,千萬不要浪費這個好時機給她學習。你要開始當他是個小大人,時事新聞,地理,人民文化,化學科學,數學英語也可以讓他接觸了,但不要太刻意,就在玩過程中給他灌輸知識就好。多參加科普的活動,讓他開眼界。

也可以教他怎麼開車,怎樣用自己小小的身軀控制大物體。最好不要給他玩手機或開電視。

簡述兒童發展的特徵

2樓:快去學吧

兒童發展的特點

兒童的發展包括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兩方面,即是其生理成熟與其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與變化的複雜過程。在這裡,生理成熟是指兒童個體作為乙個生物體,其生理結構和生理機能的發展是一種純粹的生物性演變過程。而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卻是乙個以個體的生理成熟為基礎,並與其生理機能的發展混為一體、互為表裡的過程。

生理機能是人的外在心理品質和行為表現的內部生理機制。

人類作為一種生物體,有其自身發展變化的生物學特點,而人類個體的發展變化,作為生物性個體與環境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必然受到人類發展特點的制約,表現出特有的規律性。兒童發展的規律性,就是在兒童隨其年齡增長、身體和心理變化中普遍存在的特點。概括而言,兒童發展表現出如下五種普遍特點。

(一)順序性

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無論其身體的發展和心理的發展,都表現出一種穩定的順序。例如,兒童身體發展方面,就整體結構的發展而言,其順序是頭部首先得到發展,而後是軀幹和四肢的發展,這也是為什麼孩子越小,其頭部在身高中比例越大的原因。在骨骼與肌肉的協調發展中,首先得到發展的是大骨骼與大肌肉,而後才是小骨骼與小肌肉群的發展與協調。

所以,兒童行動能力的發展中,依照著翻身、坐、站、走和跑,然後才有可能寫字、繪畫等精細動作出現這樣一種不變的順序。兒童的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遵循著先具體後抽象的秩序。在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這種順序是固定不變的。

先前的發展變化,又是其順序序列中緊隨其後的發展和變化的基礎,順序性所具有的這一特點,使兒童身心發展成為一種連續的、不可逆轉的過程。

(二)不平衡性

不平衡性,是指在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兒童身心發展的速度並不是完全與時間一致的勻速運動,在不同的年齡段,其發展的速度和水平是有明顯差異的。一般認為,新生兒(出生第一年)與青春期(13.14歲~15.

16歲),是兒童身心發展的兩個高速發展期。不平衡性,是指在兒童發展過程中身體和心理發展並不完全協調、統一的現象。就兒童發展的整體而言,生理成熟是先於心理成熟的。

十幾歲的孩子就其身體發育來看,已經很接近**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卻要比**低得多。但就某個具體方面而言,也有可能表現心理能力不受生理成熟條件控制的情況。例如,3~5歲的兒童的語言掌握能力和記憶能力,往往優於成年人的水平。

(三)階段性

兒童發展的階段性,指在兒童發展的連續過程中,在不同年齡階段會表現出某些穩定的、共同的典型特點。這些特點無論從表現方式上、發展速度上,以及發展的結構方面,與其他階段相比較,都會具有相當不同的特徵。這種情況,又被稱之為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徵。

例如,在學齡前的幼兒階段,兒童認識事物的能力,主要的特點是易於形成與實物相對應的、單個的概念,而到了兒童時期,兒童的認識能力,已發展到了可以了解和掌握事物間聯絡的程度,但是這種聯絡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還要依賴於具體事物的幫助。只有到了青年時期,人的認識能力才開始以抽象概念為基礎,邏輯思維才成為人的認識能力的根本性特點。

(四)個別差異性

發展的個別差異性,是指在兒童發展具有整體共同特徵的前提下,個體與整體相比較,每一具體兒童的身心發展,在表現形式、內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會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種表現於個體發展方面的差異性,**於個體遺傳素質和生活環境的差別。例如,同樣年齡的兒童,在身高方面有明顯的高矮之分。同年齡的兒童,也會由於他們各自神經過程靈活性的差別,在學習中表現出注意力的永續性、知覺的廣度方面的差異。

兒童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個別差異性,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因素的影響,但更多的結果還是來自環境和教育的差別。而且環境和教育的影響,還能對遺傳素質的優勢與不足起到一定發揮與彌補作用。俗話所說的「勤能補拙」,就是對二者關係的一種經驗總結。

這一規律也是實行因材施教、「長善救失」教育原則的基礎。

(五)分化與互補的協調性

兒童的各種生理和心理能力的發展、成熟,雖然依賴於明確分化的生理機能的作用,但在總體發展水平方面,卻又表現出一定的機能互補性特點,以協調人的各種能力,使其盡可能地適應自己的生活環境。這種協調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兒童發展的重要保障,使這些兒童不至於因某種生理機能的缺陷,而嚴重地阻礙其整體發展水平的實現。這一規律,也是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的重要依據。

例如,對於聽力障礙的兒童,可以通過發展其對人講話時口型變化的精細感知能力,來與對方溝通。而聽力正常人的這種潛在能力,往往被更容易實現交流的其他方式所抑制了。

以上這五種規律性的特點,從總體上概括出了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的本質性的表現。從總體上把握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我們還可以發現這些規律所反映出的一些更為深刻的內容,即兒童的生理成熟先於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齡階段兒童發展水平、特點的充分實現,將有助於其後的發展,否則,下一階段的發展將會受到一定阻礙;兒童的身心發展,歸根結底是兒童個體的發展,尊重和順應兒童個體發展的差異性,是促進兒童整體發展水平的豐富性的根本道路。

3樓:匿名使用者

兒童發展的基本特徵就是,越來越精細化,從具體到抽象,從無意識到有意識。

1到3歲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4樓:不錯即無咎

人的一生是發展變化的,其生理和心理都經歷著乙個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可大致分為幾個主要階段:嬰幼兒期(0-3歲)、兒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當然,人的發展是連續的,尤其是心理的發展是乙個連續的過程。因此,這些分期是相對的,只是為了更好地認識人的發展和變化規律。 0-3歲這個階段的兒童是處於無條件接受期。

嬰幼兒期是指出生到3歲這一階段。這是兒童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之一。也是乙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借所謂的無條件地從外界學習模仿的早期過程。

兒童的身高體重成倍增長,學會辨認物體,認識周圍的人,學習走路,用語言表達自己和進行交流。 這一時期兒童的生活環境主要是家庭、接觸最多的是父母,社會對兒童的要求包括基本生活能力,感覺運動能力發展,運用言語能力和交往能力,如辨認物體和人,學習進食,學習控制大小便,用言語表達自己的要求,稱呼人,按照吩咐或執行一些簡單指令。 此期人格發展的特點是兒童自我概念初步形成,知道自己與別人的差異,表現出各種基本情緒活動特點,如焦慮、恐懼、羞怯、敵意和憤怒。

性格的內向或外向特徵也在這一階段逐漸明顯。根據艾里克森的觀點,兒童在這一時期面臨著信賴危機和自主危機。若兒童在1歲左右得到適當照顧,如來自父母溫暖、關心和愛,必要的生理和感情需要的滿足,則兒童形成信賴感,危機得以解決,產生希望品質,否則出現信賴危機,產生不信任和焦慮感。

在2歲~3歲,兒童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探索環境活動增多,並希望按自己的意願行事,這時容易與父母發生衝突。此時若父母管制太多,對兒童的不當行為加以過分責備甚至懲罰,則使兒童產生懷疑的性格,對自己和對別人的不信任,若父母能夠理解兒童行為,以引導、鼓勵和適當批評結合,則使兒童增強自信,促進自主危機的解決,形成意志堅強的品質,在將來生活中出現不怕困難的奮鬥精神。 此期人格發展的另乙個重要方面是依戀行為的形成與發展。

依戀行為通常指嬰幼兒尋找並保持與撫養者(通常是父母)親密關係的行為傾向和表現。依戀行為的形成與發展對將來的社會化和人際關係發展有重大影響。由於依戀行為形成和發展是雙向的,一方面是嬰幼兒尋求保護,對父母的親暱和依戀行為;另一方面是父母對嬰幼兒的關心和依戀,父母的行為同時對兒童產生影響,促進嬰幼兒認識世界,形成信賴與不信賴,安全與不安全感等人格特徵。

如被隔離撫養的嬰幼兒(孤兒院的兒童)由於缺乏與人的交往,依戀行為的形成和發展受到限制,其長大後可出現對人冷漠、孤獨,缺乏社會交往等人格特徵。 精神分析理論和行為學習理論都強調餵食對依戀行為的重要性。為進一步**餵食的意義,動物心理學家harlow進行了別具一格的實驗研究。

他以羅猴作為研究物件,在研究中,嬰猴由人造母猴餵食。人造母猴則分為二種:一種由金屬絲所構成,稱為金屬母猴;另一種外形與金屬母猴相似,不同的是在其表層蓋了一塊絨布,稱之為絨布母猴,兩種母猴身上都附有可提供食物的奶瓶。

如果讓嬰猴自由選擇,無論絨布母猴是否提供食物,嬰猴總是選擇絨布母猴,花大部分時間依附在絨布母猴旁。嬰猴只是在飢餓時才去金屬母猴那裡尋找食物。 分別由兩種母猴撫養的嬰猴對母猴的依戀反應也不相同,當實驗者將玩具熊等陌生物體放入猴子居住的籠中時,由絨布母猴撫養的嬰猴會立即逃到絨布母猴身邊,緊緊依偎絨布母猴,表現出一定安全感,稍後,它會試圖接近陌生物體,出現探索行為。

但在這種情境下由金屬母猴撫養的嬰猴產生的反應就大不一樣,它發現有陌生物體時不是逃向母猴尋求保護,也不依偎在母猴身旁,而是緊張不安,或者想將陌生物體推開,或者躲在一邊,侷促不安。 將嬰猴與母猴分開一段時間後又放回原處時,由絨布母猴撫養的嬰猴會依偎絨布母猴,表現出欣慰和依戀。但由金屬母猴撫養的嬰猴則無此表現。

harlow由此認為,身體接觸的舒適對依戀形成的作用比餵食作用更重要。其實,這個研究的意義還不僅於此,正如janis等人指出,依戀行為發展至少有3個方面的意義:①滿足生理方面的需要,如飢渴和寒冷時的需要;②感情表達接受、溝通,如恐懼時的依靠;③刺激心理的發展,如母親對嬰幼兒行為作出的微笑、模仿和鼓勵。

依戀行為中撫養者與嬰幼兒之間相互作用的雙向過程,促進了人的社會化和健康人格的發展。由此可見,外界環境所給與的即是孩子所接受的,所謂種下玫瑰得芬芳,種下罌粟得惡果是也。

請根據皮亞傑的理論,簡述2到4歲兒童思維邏輯特點

皮亞傑認為 bai,所有兒童的心理du都以確定不移的順序經過各 zhi認知階段dao發展。他把兒童版心理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感權知運動階段 出生至2歲 這時嬰兒只具有 感知運動性智慧型 開始協調感知覺和動作間的活動,還沒出現表象和思維 嬰兒開始能區分自己和物體,並進一步了解到動作與效果的關係等。前運算...

3周歲兒童的大牙有齲齒怎麼治療,孩子三歲,牙齒嚴重蛀牙,怎麼辦

寶寶出現蛀牙,牙痛嚴重,可以先吃點布洛芬止疼,建議盡快去牙科就診修補蛀牙,如果蛀牙長時間不修補,還會引起周邊牙被蛀。以後盡量不吃醣類,要早晚刷牙,您好,建議你到醫院檢查一下牙根的情況,是乳牙還是恆牙,不同的牙齒 的方式是不一樣的,希望能幫你。3歲兒童有蛀牙怎麼辦 寶寶有齲齒,bai要注意口 du腔的...

三歲的兒童跟團出國旅遊要多少錢,想報團出去旅遊,小孩怎麼收費

肯定要錢的。飛機票,辦照 應該比大人的低點 想報團出去旅遊,小孩怎麼收費?正常來說 1 復2周歲以下兒童,只收制團費的10 或者和旅行bai社協商,收個 du固定必要產生的 兒童收費標準要根據兒童的身高確定門票費用,年齡大小確定交通費和用餐費用,具體情況具體核算。一般2 12歲,按兒童 計算 旅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