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這一命題

2021-03-04 06:47:01 字數 5289 閱讀 9180

1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的最高命題。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乙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①科學把握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基礎、現實特點、實現條件和途徑,對於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對於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對於推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發展的最終目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發展的最終目的?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那就是要全面發展,最終的目的

3樓:小柒

馬克思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確立為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他深切地關注人的發展、全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把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全人類的解放,作為自己畢生研究的主題和為之奮鬥的最高目標,作為衡量社會發展的最**值標準。他在論述了人的本質需要之後,並沒有理想化的認為,在每個歷史時期都能夠實現這個根本需要,他回到現實的人這個出發點,對人的需要和人的發展做了現實的分析。

首先,他看到需要的產生不是憑空的,而總是在基本需要滿足之後才被引起的。在為基本需要掙扎的時代,人們對較高層次需要的渴望並沒有被提上日程。其次,即使人們有著對根本需要的渴望,但是需要的滿足仍然不可能超越現實社會歷史發展的階段。

這就提出了人類社會發展和演進的五形態和三形態說,分析了各個不同形態中人的發展的進步性和侷限性,以及提出了人的發展的最高形式—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分工所造成生產的社會化程度擴大,以及分工造成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從而導致社會財富增加,為私有制的發展提供肥沃土壤。勞動的聯合造成部落的不斷聯合,剩餘產品的出現導致私有制出現萌芽,出現階級和國家。

國家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通過法律等國家意志固定社會等級,直至私有制的高階形態—資本社會的出現。資本打破了等級制度的不平等,代之以生產資料所有者和勞動者之間的不平等,但在客觀上,卻使社會分工更加專業化、廣泛化,促進了社會財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累積,正如馬克思所說,資本主義社會在一百年間所創造的社會財富超過以往一切社會形態,但是,由於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私有和社會化大分工之間的矛盾,造成資本主義自身無法加以調節,最後會造成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導致私有制的滅亡和共產主義社會的建立。後來他又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提出了人類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

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總結以上的分析,馬克思提出了社會發展五形態理論,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這主要是從社會制度和生產資料所有的角度出發作的分類。

馬克思第一次比較完整地提出人類社會演進的階級圖式,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他以分工和所有制的不同特徵來說明人類歷史上出現過的各種社會制度:部落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國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級的所有制、現代資產階級私有制,最後是共產主義制度。「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社會經濟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

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後乙個對抗形式,這裡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裡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因此,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這種分類方法主要是從分工和所有制角度來分析人類社會發展。

在對生產資料所有制不同的社會做了五形態分類之後,馬克思並沒有停下進一步**,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馬克思始終是關注人,將人作為最終關懷的,他依據人的發展和與之相適應的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特徵,從社會關係的角度提出了人類三大社會形態的構想:「人的依賴關係(起初完全是自然發生的),是最初的社會形態,在這種形態下,人的生產能力只是在狹窄的範圍內和孤立的地點上發展著。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是第二大形態,在這種形態下,才形成普遍的社會物質變換、全面的關係、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體系。

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是第三個階段。第二個階段為第三個階段創造條件。因此,家長制的,古代的(以及封建的)狀態隨著商業、貨幣、交換價值的發展而沒落下去,現代社會則隨著這些東西一道發展起來。

」這三個形態的劃分深刻的揭示了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緊密聯絡,也指出了人的發展的大趨勢。第一階段是以人的依賴關係為基礎的最初的社會形態。囿於低下的生產力水平,人們之間的交往非常有限,人們的社會關係主要是地緣關係和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宗法關係,個人的選擇十分有限,交往的狹隘性極大地限制了人們的發展空間。

第二階段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的社會形態。由於生產力的發展、分工和交往的普遍性,空前地擴大了個體獲得選擇社會地位的可能性和自由度。從外在的關係看,個人自由已有了形式上的保障,但從個人具體的生存境況看,他所獲得的自由恰恰又是一種受限制的,並且經常是不由其意志支配的物化活動。

這種「個人」,馬克思稱之為「偶然的個人」。「個人生活條件」的「偶然性」造成了「偶然的個人」。馬克思說:

「在大工業和競爭中,各個人的一切生存條件,一切制約性,一切片面性都融合為兩種最簡單的形式一一私有制和勞動。貨幣使任何交往形式和交往本身成為對個人來說是偶然的東西。」而且也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這樣一種將階級關係與財產關係如此緊密地融為一體的社會形態裡,才形成偶然的個人。

並且,這樣的人是抽象的個人,因為還沒有成為具有完全自主權的個人。「同這些生產力相對立的大多數人,這些生產力是和他們分離的,因此這些個人喪失了一切現實的生活內容,成了抽象的個人,然而正因為這樣,他們才有可能作為個人彼此發生聯絡。」這樣,人作為整體在生產力方面發展了,可是人的自主權、自由發展空間被抹殺了,人變成了面目模糊的抽象人。

第三階段建立在個人的全面發展和他們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在自由個性階段,每個人的交往以真實的集體即自由人的聯合體為社會形式,在這種交往中,個人作為支配一切自然力和社會關係的主體出現在自己的活動中,使人們從單純以生產物品為目的的生產中解放出來,不再是被社會分工固定在某乙個生產環節上,只發展一方面能力的「畸形的人」,而是可以發展自己各方面興趣和能力的全面的人。就如馬克思所描繪的那樣:

「在共產主義社會裡,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範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幹這事,明天幹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後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乙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馬克思關於未來共產主義生活的描寫是輕鬆而田園式的,但絕不是與田園學說派那樣僅僅是退回到田園詩般的生活,隱藏在這之後的,是全面發展的廣泛內容和深刻內涵。 馬克思在唯物史觀中還繼續分析了人的全面發展包含的具體內容。

馬克思將人的全面發展定義為「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說,作為乙個完整的人,佔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關於人的全面本質,馬克思的基本觀點是:作為類的存在物,人的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實踐活動,其主要表現是勞動;作為社會的存在物,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作為完整的現實個人,人的本質是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精神因素等多種屬性的統一體。

由此出發,馬克思認為:第一,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社會關係的全面發展,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社會關係的高度豐富和實質化。這個社會關係包括經濟關係、政治關係、道德關係、交往關係、家庭關係等。

馬克思還在《家庭、國家和私有制的起源》中批判了以物為依賴的社會中,婚姻關係,家庭關係的物化,反對以金錢為紐帶的人與人的關係,提倡正常的純粹的交往。這種交往將使人由貧乏變得豐富,由封閉變得開放,由片面變得全面,由地域的人變為世界歷史的人。第二,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活動及其能力的全面發展,指的是將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個能力包括體力和智力、自然力和社會力、個體能力和集體能力、現實能力與潛在能力以及知、情、意等,這不僅是乙個人的權利,也是人之為人的使命。

第三,人的全面發展是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指的是個人關係和個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它不再受到壓抑,不再只是侷限在少數人或某些階層身上,每個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斷得到提高,個人素質不斷完善。馬克思並不認為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乙個輕而易舉的過程,他指出了要實現這一目標的艱難而漫長的道路。首先,要將個人的命運融入聯合體,在聯合體中去爭取最大的自由,並通過聯合體的努力,為實現這種自由和全面發展的條件作生產力的準備。

馬克思論述道:「個人力量(關係)由於分工而轉化為物的力量這一現象,不能靠人們從頭腦裡拋開關於這一現象的一般觀念的辦法來消滅,而是只能靠個人重新駕馭這些物的力量,靠消滅分工的辦法來消滅。沒有共同體,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共同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離開共同體,個人無法取得對抗自然界以及爭取從物的壓抑下掙脫出來、取得自由的力量。其次,獲得全面發展要改變落後的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

馬克思對人的自由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馬克思曾指出「乙個種的全部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於生命活動的性質,而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這個自由的自覺的活動並不能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實現,反而,我們看到的是資本主義社會對自由個性的壓抑和扭曲,人的自然本性被壓抑,社會的片面經濟發展與人的畸形發展在共同生長,最後,人的不發展必定會導致社會的不發展。

馬克思提出,只有衝破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消滅私有制、消滅階級,才一能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提供空間。並且,馬克思一再強調社會制度的重要性,「無產階級平等要求的實際內容都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範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於荒謬」。只有改變所有制,改變自由發展的社會制度,才能實現人的真正的平等、自由。

「生產力總和的佔有是人實現自我本質的前提,只有在這個階段上,自主活動才同物質生活一致起來,而這又是同各個人向完全的個人的發展以及一切自發性的消除相適應的。」再次,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還要同交往聯絡起來。只有當自由和平等成為交往的目的時,交往才能給個人的發展帶來擴充套件而不是壓抑和同化。

「同樣,勞動向自主活動的轉化,同過去受制約的交往向個人本身的交往的轉化,也是相互適應的。隨著聯合起來的個人對全部生產力的佔有,私有制也就終結了。在迄今為止的歷史上,一種特殊的條件總是表現為偶然的,而現在,各個人本身的獨自活動,即每乙個人本身特殊的個人職業,是偶然的。

」這種交往最終不斷擴大,會變成世界性的,歷史成為世界歷史,國家內的工人聯合體變成全世界的個人聯合體,「在這個基礎上,各個相互影響的活動範圍在這個發展程序中越是擴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這時的世界交往將成為人類發展的助力而不時對弱勢人群的剝奪,這時的世界歷史將變**的真正本質發展的歷史。最後,馬克思還強調人的全面發展最終必然是所有人的全面發展,人的自由必然是所有人的自由。

共同體不僅是每個個人實現自由和發展的手段,實際上,整個人類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將會是最終結果。那些犧牲一部分甚至是一大部分人來求得發展的發展觀不是我們所要追求的,這種發展觀也不可能長久被認可和存在。隨著聯合體的發展,「由社會全體成員組成的共同聯合體來共同地和有計畫地利用生產力;把社會發展到能夠滿足到所有人需要的狀況;結束犧牲一些人的利益來滿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狀況;徹底消滅階級和階級對立;通過消除舊的分工,通過產業教育、變換工種、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創造出來的福利,通過城鄉的融合,使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發展。

」』這是馬克思、恩格斯的終生理想,也是所有人的共同理想,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社會主義建設前進的方向!

政治辨析 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如何理解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之間的關係

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個性發展得好不一定帶來創新,但沒有個性發展則肯定不會有創新。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就應將教育選擇的 遙控器 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穫樂趣 找到動力.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思想成長 學業進步 身心健康有機結合,保持個性既要對自己的 個性 負責也要對他人...

如何理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如何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發展

1 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維度 是什麼?人的全面發展包括需要的充分滿足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包括三大維度 自由發展 協調發展和充分發展。自由發展。按照個人正當的興趣和愛好發展,而不是按照家長和他人的管控發展。9歲學生揚揚未按時完成作業,被其父毆打致死。審判長張琳明寫了 判後寄語 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 國家的未...

怎麼理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強大支柱

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維度 是什麼?人的全面發展包括需要的充分滿足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包括三大維度 自由發展 協調發展和充分發展。自由發展。按照個人正當的興趣和愛好發展,而不是按照家長和他人的管控發展。9歲學生揚揚未按時完成作業,被其父毆打致死。審判長張琳明寫了 判後寄語 青少年是家庭的未來 國家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