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鋒_影痕
一、吃透教材:老師們不太敢去變動教材,去改變教材。乙個好老師,必須越過這道坎兒。
無論什麼教材拿到手,必須改變。但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應該知道什麼樣的改變是的,有意義的。因此先吃透教材,然後在超越教材。
二、補充教材:有一種資源,它是老師自己個人的智慧型。他的閱讀、他的記憶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就是資源。
教師要把課程變薄或者變厚,把課本變成「我的」,帶上我個人的智慧型,補充相關的資源進去。每乙個老師不一定都要有絕招,但每個老師都要過這一關:他必須能夠「補充資源」。
三、更新教材:更新教材或者叫更換教材,也可以叫開發教材,就是重新開發乙個教材出來。這跟一般意義上 的補充教材不同。
一般意義上的補充教材就是做加法,「更新教材」不僅僅是做加法,它首先要做「減法」,把不好的減去。同時需要補充課程資源,但是,補充的課程資源要為學生提供方便,至少提供閱讀的方便。
課程資源:
是指課程要素**以及實施課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課程資源的結構包括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校內課程資源,除了教科書以外,還有教師、學生,師生本身不同的經歷、生活經驗和不同的經歷、學習方式、教學策略都是非常寶貴的非常直接的課程資源,校內各種專用教室和校內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家庭資源等。
基本簡介:
我國對課程資源的分類大致可歸納為以下方面:
第一,依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分為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和資訊化課程資源三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積極開發並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課程資源,學校應充分發揮圖書館、實驗室、專門教室及各類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的作用;廣泛利用校外的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工廠、農村、部隊和科研院所等各種社會資源以及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利用並開發資訊化課程資源」。
第二,按照課程資源的性質來分,課程資源可以分為自然課程資源和社會課程資源。自然資源,簡單理解就是來自大自然的真真切切的事物,比如動植物、微生物、食物鏈、生物圈,這些可以用於生物學課程教學;地形、地貌和地勢等這些可以用於地理課程的教學;再比如氣候、天氣預報、四季節季相、二十四節氣等,則適用於作為氣象學的資源。學生在與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對大自然的了解,懂得維護生態平衡、保護大自然的重要性等知識。
社會課程資源包括公共設施和公共場所、人類的交際活動與社會交往過程中所建立的人際關係、群體的行為規範、同輩團體的影響、個人的人格特徵、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價值觀、信仰、宗教倫理、風俗習慣等,這些社會資源都會直接或者間接地成為課程資源,引領和影響學生群體的發展。[1]
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對策,如何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
如何合理開發和利用水資源 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包括多水源的科學排程,地面水 地下水 降水 土壤水綜合利用,廢汙水 處理利用以及鹹淡水混合利用,水庫 蓄水池的防滲處理等。對水資源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能充分利用水資源並發揮最大效益的優化分配方案,進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利用系統工程理論和模糊數學方法,建立優...
旅遊資源該如何開發利用,怎樣才能實現旅遊資源合理開發?
旅遊資源的價值通常從美學觀賞性 歷史文化性 科學性和奇特性等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美學觀賞性是指旅遊資源能提供給旅遊者的美感種類及強度,凡是吸引力較大的旅遊資源都必須具有較高的美學觀賞性,如桂林山水 張家界的山石 敦煌莫高窟 雲南少數民族風情等,無不給人以美的享受。歷史文化性包含兩方面的含義 一是指旅遊...
舉例說明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重要性和
哈哈,你也是要完成繼續教育的作業吧 偶也在研究中,呵呵!教師怎樣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一 吃透教材 老師們不太敢去變動教材,去改變教材。乙個好老師,必須越過這道坎兒。無論什麼教材拿到手,必須改變。但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應該知道什麼樣的改變是的,有意義的。因此先吃透教材,然後在超越教材。二 補充教材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