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電影和文化電影的區別是什麼,什麼是電影文化???

2021-03-04 06:12:56 字數 3718 閱讀 5717

1樓:舞者舞魂

嘿嘿……你這都不懂啊,讓我來接教你吧?

商業電影是以金錢利益為重的,是以某些商品化的做代表的,迎合部分人的商業化頭腦去欣賞。並從中創造出票房的效率,這一般來說都是商業化的電影的特點和模式。

而文化電影,它多辦是以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地區,或者是某一件事的文化內涵為底蘊發揮弘揚。讓人感覺在文化領域中的深度和廣度。

兩者雖然都是電影,但是前者是以票房的利潤為主導。而後者基本是通過電影傳播而達到發人深省,底蘊莫測,起到教育或喚醒人們的思想並引導人的作用。

明白了吧,快點給採納,給你上了一堂政治課。

什麼是電影文化???

2樓:匿名使用者

電影以電影技術為手段,以畫面和音響為媒介;在螢屏上運動的時間和空間裡創造形象,再現和反映生活.既然影片反映的是生活,無論是對生活的寫實,回憶還是**幻想,總是離不開特定的人文因素的.也就是說電影和文化有著很深的聯絡.

關於電影與文化的聯絡,我們比較一下三部影片:《哈姆雷特》《夜宴》和《喜瑪拉雅王子》. 《哈姆雷特》是英國的作品代表了西方文化的特點, 《夜宴》是中國漢族文化的代表,而《喜瑪拉雅王子》則是中國藏族文化的代表.

它們在電影的情節中同樣是王子的父親被叔叔害死,原本的皇后改嫁給了叔叔,王子要為父親復仇.同樣的復仇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復仇,是人類幾乎各民族都盛行過的歷史和文化現象。

這種歷史文化現象同時也成為各民族文學的寵兒,我們在人類文學寶庫中可見人們以各種紛然雜呈的方式演繹著這個近乎永恆的主題.而現在它同樣成為了電影的寵兒.

《哈姆雷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這個復仇悲劇家族中的一員,同時也是最具藝術魅力的一員。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把充滿鮮血與死亡的動態復仇行為拋在腦後,而中國古代的文化記載中復仇的故事多以堅定的復仇信念為引導,主要寫動態復仇行為過程和最終的結果.《哈姆雷特》劇中王子的思考成為了主題,主要演繹了他的矛盾的思想。

當然,這個矛盾也不是簡單的復仇與否,而是關於復仇的方式、手段及其目的的思考.哈姆雷特的復仇之志並不是一開始就具備的。父死母嫁的突變使他震驚和悲傷.

他的母親在父親去世只有乙個月的時間就嫁人了,而且她嫁的竟然是父親的弟弟,現在的皇帝, 他感到這一切太不應該了.他曾經抱怨: 「葬禮上的烤肉尚有餘溫就被端上了婚禮的宴席」.

這個時候他像乙個不接受後父的孩子.他憤怒他厭世他絕望:「但願這乙個太堅實的肉體會融解、消散,化成一堆露水!

或者那永生的真神未曾制定禁止自殺的律法!」他想到了死,但並沒有仇恨;他沒有找到仇恨的依據,只是美好的生活被擊碎了。直到值班哨兵告訴哈姆雷特,已故國王的鬼魂一連幾個晚上在城堡出現,他親自去看,見到父親的鬼魂,聽到父王被害真相:

「那毒害你父親的蛇,頭上戴著王冠呢」這時,他開始有了復仇的信念.哈姆雷特的復仇計畫的最終形成是經過反覆思考的.自從見到父親的亡魂,為父復仇的念頭就沒有離開過他.

但是,這位丹麥王子在思索復仇計畫的過程中,並沒有單純地考慮殺仇兇雪父恥。按照中國文化的邏輯,在裝瘋試探、演戲證實後,哈姆雷特應該立即舉劍復仇,殺死奸王,而且他是有機會這麼做的。但是哈姆雷特卻一再猶豫,放棄復仇良機.

他將復仇同解救丹麥的責任結合起來,審慎地思索更適合的時機、更準確的途徑去實現既定的目標.「這是乙個顛倒混亂的時代,倒霉的我卻要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從這句話來看就可以發現哈姆雷特的心中的矛盾與目的.

西方寫復仇,注重個體性格成熟的過程、人格的變化與完善;中國則偏好於倫理目標實現的社會效果.西方文化以個人主義價值觀念為核心,偏重個體尊嚴及其人格價值,異於中國文化以家族、社會為本位,復仇乃是行孝盡倫的社會使命。這種價值取向在復仇文學中直接表現為復仇者精神世界的衝突的不同,復仇時所採取的態度不同.

再看《夜宴》. 弒君的葛優深愛著搶來的嫂嫂章子怡,甚至願意為她去死;身為母后的章子怡愛王子更愛江山,她的目標是成為女皇、君臨天下;被父皇搶了戀人的王子重回宮中本該為了復仇,卻更像是來尋找失去的愛情,對幕後訴說著他的孤獨;最後,以當上女皇的章子怡被一把無名劍擊斃為結局,章子怡一臉困惑的表情在電影中別有深意. 《夜宴》說是《哈姆雷特》的中國版,但這個故事遠比我們熟悉的哈姆雷特要複雜得多.

而且增添了中國特色的皇權之爭,把勾心鬥角的權利之爭,皇后在愛情與權利之間的取捨,各個人為自己所愛的人或權利所做的虛偽的醜陋表演做為影片的重點.而不像《哈姆雷特》中把王子做為影片的重心. 這個故事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打鬥和場面上,也是做為中國現在乙個階段的本土大片流行的乙個表現.

中國自古以來皇室的感情就很淡漠,為了權利弒父弒兄殺自己的親人朋友眼睛都不眨一下.這也是中國歷史的特色之一了. 比如「九人組合」暗殺太子未遂,在回來的途上被厲帝的人馬截住,要集體自殺謝罪。

在這樣段落處理上,導演剪了很多慢鏡、大特寫,從另乙個側面渲染出厲帝的殘暴.這也是皇室的特點與漢族文化的悲哀.

相比《夜宴》中的陰謀、角鬥,《喜瑪拉雅王子》中卻充滿了親情與愛情。 《喜瑪拉雅王子》中王子的矛盾同樣的並沒有用太多的時間來演繹.《喜瑪拉雅王子》中包含很多藏族的文化特色.

例如他們特別尊敬的人所得到的葬禮是在很高的地方讓禿鷲吃掉死者的身體,讓他更接近自然接近天空.例如王子與他的愛人的哥哥決鬥時,兩個人都不肯先動手,甚至在無法再拖延下去的時候他們採取了先用刀背砍對方的方法.因為在他們的信仰中先用刀傷人**的是得不到他們的神明的認可的,他們的靈魂將受到懲罰.

王子所愛的女人的死同樣也是一種對信仰的尊敬,她選擇的死法使自己的靈魂得到清洗.而影片中與其他兩部最大的區別在於王子並不是王的兒子,他所謂的叔叔才是他的父親.而他父親弒兄是為了保護自己最愛的女人,即王子的母親.

這裡在藏族的文化中不貞的女人受到的懲罰是很嚴重的,例如將腿骨抽出做鼓錘,或者用**做骨面.影片中幾乎所有人的作為都是為了愛.叔叔弒兄為了保護最愛的女人,後面叔叔登基是為了保護自己親生的兒子不遭受戰亂.

甚至原本的王要懲罰王后也是因愛生的嫉恨.當然,在以愛和殺戮為主題的本片中,有著另外兩部電影所沒有的主題: 「不要以愛為藉口而進行殺戮.

」相比《夜宴》在佈景、美工上的做作,《喜瑪拉雅王子》充滿了「詩情畫意」,特別是讓人感受到了民族性的東西。 在**上《喜瑪拉雅王子》的**可以用絕美來評價,而《夜宴》中譚盾的**則略嫌西洋化了.(除了《越人歌》我國古代的)這也表明現在我國的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同時具有東方的特色和西方的特點.

三個影片各自有自己的特色,在同樣的復仇的主題上演繹了西方文化,漢族文化,藏族文化的不同.電影以它獨特的手法記錄著我們的文化並推動文化的交流與理解,看外國的電影是對外國文化的學習與了解,而看本國的電影同樣是對本國文化的學習與感受.當然不同的時期電影所表達的文化也是不相同的,它可以代表乙個時期,也可以代表乙個國家乙個民族,甚至是乙個夢想.

從西方電影和**中,如何看待文化差異? 20

3樓:哈哈頭機

肯定不一樣的,中國都是愛情的多

4樓:服務集團

電影的話,首先,抄可以看電影中的人是如何和人交往的,看看交往的文化和中國有什麼不同,這些交往就包括日常打招呼,日常聊的話題,還有商業交往的文化,西方商業交往和中國的人脈商業交往肯定是不同的,然後看政治交往和中國的政治交往文化的差異;

接著,看電影的價值觀取向和中國的差異,西方電影認為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有價值什麼是無價值,這在中國人看來又是怎樣的。然後可以看世界觀、人生觀的差異。

**的話,聽**的曲風跟曲調,這種差異和中國的**是很明顯的。西方的歌劇,鄉村**,爵士樂,rap和中國的民歌、戲曲、山歌,這些我們一聽應該都能分別出來。深入一步說,從硬體方面來說,西方歌曲樂器的伴奏很多就和中國的選擇不一樣,雖然現在中國也有用很多西洋樂器。

再從軟體方面來說,歌曲的演奏方式,唱法也不同,比如西方的歌劇和中國戲曲。

總的來說,中西方人用不同的語言,用不同的認知,用不同的方式,通過電影和**表達著各自的文化,表達著對生活的理解。

電影戲劇和文學戲劇的區別是什麼,戲劇影視文學三者有什麼區別與聯絡

你好 什麼是電影文學?區別於詩歌 戲劇文學的新的文學樣式,主要指電影劇本,還包括影片中的解說詞 歌詞等。電影劇本可以是劇作家根據生活直接創作,也可以根據其他文藝作品改編。改編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種再創造。電影劇本用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現劇作者對生活的感受 認識和態度,是一種文學作品,可供讀者閱...

動漫屬於電影電視麼,動畫和電影的區別是什麼?

符合的,動漫是影視的一種,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罷了。但就動畫而言,表現形式就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美國的很多大片都運用了動畫技術,阿凡達 它就是一部真人實拍與動畫技術結合的一部電影。由於動漫的製作複雜,所以有很多商業的tv版動畫在製作過程中會盡量製作簡單,日本動畫就是典型。動畫電影無論從畫面上還是鏡頭運用...

電影與攝影的區別是什麼,拍攝電影和電視劇集的區別

攝影機所攝入的 bai電影 du畫面是一種客觀視像,它zhi 的價值在於它的 dao自然客觀性是無法推翻的內。因容此電影畫面首先是現實主義。然而它與攝影的區別卻是它的運動性,運動是電影畫面最獨特和最重要的特徵。由此可知,電影畫面可以在某種情況下激起觀眾的現實感,使觀眾確信銀幕上的一切都是客觀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