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個性心理特徵有哪些

2021-03-04 05:57:17 字數 4266 閱讀 4848

1樓:易書科技

剛剛成年的青年人,其個性特徵與心理活動也與其他年齡階段的人不盡相同,他們大多都是離開學校,正走向社會的或即將畢業及還在就大學或正讀研的年輕人。這類人群有好多都患有或輕或重的心理問題,譬如: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的自負心理,悲觀、消極的厭倦心理與愛慕虛榮及無端猜疑的等一些常見的異常心理。

2023年的國慶期間,在乙個小區裡傳來乙個年輕女孩跳樓自殺的事件。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都對此感到迷惑不解。流金的年華,七彩的歲月,不好好的去珍惜,這無緣故的為什麼要輕生呢?

霎時整個小區傳得紛紛揚揚。

聽說此女孩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才一年多,在一家時尚雜誌社工作,也算是個收入不菲的白領麗人。可是,她的好友卻說她最近總是唉聲嘆氣、無精打采,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還老說「越活越沒勁,生活無聊透了,人生真是沒有一點意思……」等一些極端消極的話。

但是,她為什麼會這樣呢?也沒聽說她過失戀或被解雇什麼的打擊或挫折的事情。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她年紀輕輕就去輕生呢?它就是心理學上的悲觀厭世!

厭世的原因

為什麼到了改革開放時期,社會給人提供的發展機會是那樣的多,乙個人可以有所作為的事是那樣的多,可是為什麼好多成年人不僅沒有以一種滿腔的熱情投入到生活中去的積極態度,反而顯示出一種「生活無聊,沒有熱情、沒有幹勁、沒有興趣」的厭世心態來呢?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

心理學家認為首要的一條就是沒有精神支柱,說起來這精神支柱其實就是一種信仰,是大眾在社會生活中所公認的價值體系和人生榜樣。精神支柱能產生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激發人不斷進取。但是,人們的生活往往並不能完全按照個人心目中理想的軌跡發展,一些人的精神支柱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茫然感。

再一點就是現實不盡如人意,如社會風氣的不正,腐敗現象的出現,人際關係的傾軋和爾虞我詐等等,使不少成年人的心態失衡。因此,有好多成年人在這種嚴重失衡的心態下,看不清社會發展的主流和支流,反而將自己認識上的片面性視作為看破了紅塵,從此對世事不問不聞,採取極端的「超然態度」,以「局外人」的方式對待周圍事物,成為乙個心理厭倦者。

厭世的產生與生活方式相對單調也有一定關係。作為青年人精力充沛,求知慾強,有強烈的好奇心,因而願意並易於接受新鮮事物,加之身體健康.行動敏捷,適合並樂於進行刺激性活動。但由於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學校、父母對成年人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導致他們中的一些人對這種單調的生活方式極為厭倦,進而對這種生活的意義產生懷疑,並得出「生活實在沒意思」的結論。

克服調整厭世心理

克服厭世心理,首先要對社會存在抱有一種較為現實的認識。社會是由許多組織、群體、個體組成的,社會的跨地域性.、跨時空性,決定了它存在著許多亞文化。面對這種新的形勢,成年人需要轉變觀念,全面增強自己的能力,以全新的姿態去適應這個複雜的、多變的社會。

我們必須尋求一種更為寬廣的視野,透過通往「永恆」的視窗來審視我們的人生。若說個人的生命和個人的存在是短暫的,但生命的延續和人類社會則是永恆的,不是嗎?如果有了這種認識;我想我們就能安心而盡心地為自己、為後來人過好每乙個現實的日子。

人天生就是個追求目標的社會動物,應付生活的挑戰是人永恆追求的目標。生活中如果沒有目標要追求,沒有困難要克服,沒有問題要解決,人就找不到真正的滿足和歡樂,而且容易精神消沉、智力退化,覺得空虛和惆悵。

作為血氣方剛的青年一代要不斷有所追求,許多人以為,歡愉樂觀的心理狀態產生於工作輕鬆、與世無爭、舒適安閑之時。其實不然,情緒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在空閒安逸的時候不是感到快樂愉悅,而是感到煩悶和無聊;相反,那些工作忙碌、生活緊張、為改變現狀辛勤勞作的人,往往是很快樂的。

正讀大三的舒舒,前不久患了失眠性神經衰弱,成績也下急劇下降了,眼看就要畢業參加工作了,真讓人著急。

但是,她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舒舒生性多疑,進入大學後就更加嚴重。有一次,在寢室裡有位同學在收拾書本時,將蒙上灰塵的書堆放在她的床上了,她當時很不高興,就說了一句:

「你怎麼搞的,這麼髒怎麼能放在我床上?」那位同學看她不高興就連忙說:「啊?

對不起,我馬上就拿了。」

本來這點芝麻小事就什麼也沒有了,可是舒舒過後卻十分的後悔,怕因此得罪了這位同學,我幹嗎這樣對她呢?她一定會怪我的,以後對我也不會那麼好了。於是就找機會向人家道歉、賠不是,弄得這位同學莫名其妙的。

如果同學們在教室或寢室裡正高興的談話,而沒注意到她的到來,她就想「她們為什麼都不理我,可能是我在什麼地方得罪了她們」,聽到同學們在笑,她就認為是在笑她;坐在教室的前面她又擔心別人在背後說她的壞話;坐在教室的後面她又認為前面的人回頭就是看她,然後再講她的笑話,弄得自己整天坐立不安,覺也睡不踏實,怕睡覺後別人講她的壞話。就這樣,整天都處在疑神疑鬼的心理狀態,久而久之就患上了失眠性神經症。

愛猜疑的原因

這種愛猜疑的個性心理屬於封閉思維的現象,古代寓言中有個「疑人偷斧」的故事,說的是乙個農夫丟了斧子,懷疑是鄰居偷的,於是就觀察鄰居的一舉一動,結果越看越覺得其鄰居是一副做賊心虛的模樣,後來斧子找到了,再看看鄰居的舉動,又覺得與正常人沒什麼兩樣了。

這個故事就是猜疑心理的典型事例:丟斧子的農夫先從假想目標開始,逐漸強化自己的猜測,最終又找出些無中生有的論據來證實自己的假想目標。為了能「自圓其說」,他們甚至還能無中生有地製造出一些現象。

真是越猜越疑,越疑越猜。

猜疑性格的形成與幼年時家庭影響也有不可忽視的關係。父母任何一方具有猜疑的特點,或父母對子女經常持猜疑的態度,都可導致子女形成猜疑的性格。

有些猜疑心理的產生是出於消極的自我防禦。他們過去曾經因為輕信別人而受過騙,或受過感情挫折,於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為防止再次受騙上當或再遭受挫折,他們總是對他人心存戒備,不再輕易相信任何人,並常常把他人往壞處想,結果漸漸形成了猜疑的性格。

消除猜疑的方法

了解了猜疑產生的原因,我們就可以採取有針對性的方法來消除猜疑。對於大學生來說,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打破封閉思維,現實生活中,許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是戳穿之前,由於先人為主的自我暗示心理作祟,猜疑者卻會覺得事情順理成章。要打破封閉思維,除了要防止先人為主的心理定勢外,還要牢記「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古訓,必要時請一些自己信得過的人幫助分析,以消除一些荒唐可笑的胡亂猜疑。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由於缺乏自信,猜疑者特別在乎別人的評價,又特別擔心別人的評價,生怕別人看不起自己,以至老是覺得別人在議論自己的缺點或不足,總是懷疑別人在做有損自己名譽或不利於自己的事情。「誰人背後無人講,誰人背後不講人」。

即使別人議論自己也不必介意,別人的評價未必正確,整天按照別人的議論去生活,還有什麼樂趣?要一種「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精神!

猜疑的產生往往是由於彼此缺乏交流、人為設定心理屏障的結果,也可能是由於誤會或別人搬弄口舌的結果。明白此理,我們就應當通過適當的方式,同被疑者進行開誠布公、推心置腹的交談,以消除誤會、驅散疑雲。

張瑩的爸爸媽媽都知識分子,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較高的智力因素為她後來的求學提供了優越的條件。她的小學、中學都在乙個小城鎮裡就讀,那裡的教育水平、學生智力都不算很好,而她憑著父母早期的教育,先天的素質,後天的努力,成績一直位居第一,且與第二名相差很大,老師們都說她是學校的驕傲,從來沒遇見過這樣的學生。

於是,她想,其他同學的成績太差勁了,我怎麼能和他們在一起相處呢?跟他們交朋友太沒面子了,所以她總是孤零零的,像個驕傲的孔雀,她認為這是與眾不同、不落俗套的行為方式。

導致自負的原因

導致成年人過於自負的原因,也與不當的家庭教育有關。父母的過分嬌寵,常常是導致孩子形成自負心理的溫床。孩子從小就成為家中的「小霸王」,事事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久而久之,「我什麼都比別人強」,形成盲目自大的心理。

片面的自我認識也是導致自負的原因之一,如果年青人對認識和評價自我充滿了濃厚的興趣和急迫感,但由於社會閱歷的侷限,他們的自我認識尚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自我評價尚帶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出於自尊或為了面子,經常自吹自擂或相互吹捧,並常常有使自己的表現超出於實際水平的行為傾向,久而久之形成了「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特徵。

自負者雖然「自我感覺良好」,但是也時常感受到「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的孤獨和痛苦,因為他們周圍沒有什麼朋友。也許,他們會認為這是因為」曲高和寡」,或是自己不屑與他人為伍。但他們又何曾想過,別人是否願意接納自己呢?

自負的自我調適

成年人要想克服自負的心理問題,除了認識自負的危害外,還要挖掘自負產生的根源,以便對症施治。假如你的自負是由於片面的自我認識造成的,那麼你就應及時調整的角度、全面地認識自己,特別要注意認識和分析自己的缺點,以及不如他人的方面,如人緣不好、朋友少、自私、不守紀律、刻薄等等,但也不要矯枉過正,轉向自卑了。

如果你的自負是由於不當的家庭教育造成的,那要認識到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有偏愛,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因而往往只看到孩子的優點或誇大孩子的長處,其實你跟別家的孩子一樣也是有缺點或不足的,你不是什麼都比別人強。

如果你的自負是由生活上的一帆風順造成的,那你應該告誡自己:生活不是一成不變的,過去不等於現在,現在也不等於將來,你過去所擁有的優勢在將來未必還能擁有。同樣,過去不如你的人將來不一定就不如你,如果因過去而「自我感覺良好」,就可能故步自封,「不進則退」,要切記。

老年心理特徵有哪些,病人有哪些心理特徵?

老年人退休在家,有著過多的空閒也因此產生抑鬱或焦慮情緒,所以,老年人應盡量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便更好地適應環境 與外界環境保持接觸包括三個方面,即與自然 社會和人的接觸 健康的老年人應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 學習可以鍛鍊老年人的記憶和思...

性格是表現人的什麼心理特徵,性格是表現乙個人的什麼心理特徵?

性格是表現乙個人的態度和言行的心理特徵。明確地說,它是指乙個人對現實生活的態度和行為表現產生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乙個人的性格是在先天的秉賦和後天教育下才能形成並塑造起來的,但是,兩者之間在性格中所產生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先天給予的是性格的基礎,後天教育才是必要條件,兩者之間在相互影響和滲透...

成年人身體裡有多少公升血液?成年人的血液有多少毫公升

指導意見 正常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相當於體重的7 8 或相當於每公斤體重70 80ml,其中血漿量為40 50ml。因此一般正常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為4 5公升。成年人的體內有多少血液?科學家深入研究,最終給出這組資料。成年人正常總血量約佔7 8 例如 乙個體重60公斤的人,血液總量約為4200 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