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咒語不翻譯。這是佛教的規定。只要認真,恭敬心。
清淨心,至誠心去念。功德利益自然圓滿。 **於:
文珠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卷第七講記》 古之譯者,皆遵四例**翻,所謂四例:一音字俱翻,如諸**;二音字俱不翻,如梵文經本;三翻音不翻字,如卍字等;四翻字不翻音,如諸咒語。 **翻是:
一秘密故,如諸神咒;二多含故,如薄伽梵具六義,阿羅漢具三義等;三本土無故,如閻浮樹,惡叉聚等;四順古故,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五尊重故,如般若。今此咒於四例中是「翻字不翻音」,於**翻中,是「秘密故不翻」。然各家所解不翻之義互異,海公綜合各家之要義,共有八點:
一、咒為諸佛密語:唯佛與佛乃能知之,凡情豈能了解,縱然譯華語,亦不知其含義。如古國王,索先陀婆一語,具水、鹽、器、馬四實。
唯智臣知之,佛密語亦然,一語具眾德,能滅罪生福,唯佛及大菩薩能知。
二、咒詮諸佛心印:一切神咒,莫不詮佛心印,如王寶璽,大臣見之,悉皆敬禮;咒能出生聖果,人天三乘,見持咒者,無不恭敬。
三、咒能總持一切法:咒以少字攝多義,受持讀誦者,能遮惡滅罪,降魔消障,斷惑入理。
四、咒為諸佛菩薩聖號:及諸鬼神王名,能持咒者,即持諸佛菩薩聖號,及呼諸鬼神王帥之名,天龍八部聞之,悉皆恭敬。
五、咒具慈悲威德神力:持咒者當獲諸聖,慈悲攝受,威德加被,滅罪生福,速登聖位。
六、咒為密語遮惡:一心持咒,內障不起,外患不侵,當除魔業。如昔有窮人,遠奔他國,訛稱王子。
國王以公主妻之,食時每多瞋難;公主欲知其故,往訪彼國商人。商人知彼詐稱王子,但有關國體,未便直說,遂以其國語,作偈授公主,當王子瞋時,即含笑念偈:「無親往他國,欺誑一切人;粗食是常食,何勞復作瞋?
」並要公主但學音,勿解義。後詐王子聞之,恐彼事露,從此不敢再瞋,神咒之功亦然,持之自可降伏魔怨,滅惡生善。
七、咒為諸佛因中咒願:佛因中修菩薩道時,無不咒願眾生,離苦得樂。如世人尚可咒願吉凶,隨願成就。況諸佛因中慈悲誠實之誓願,故眾生持之,必滿所願。
八、咒為諸佛密令:如軍中密號,唱號相應,無所訶問;若不相應,即執法治罪。眾生持咒,如持佛密令,諸天鬼神,知是佛子,不敢為難。
諸佛設教,若顯若密,皆隨機宜,顯如處方,密如授藥。目的是一,功效無二。故佛頂文句言:
「此一心咒,凡有五會,共四百二十七句,二千六百二十字,即是密詮,大佛頂法,與前顯說,力用是均,自有眾生,應以顯說而得歡喜,生善,滅惡,入理者;自有眾生,應以密說,而得歡喜、生善、滅惡、入理者。所以若顯若密,皆是四悉因緣故說也。」 所謂四悉,即是四悉檀:
一世界悉檀歡喜益,如咒中諸佛菩薩聖號,聞者歡喜,又咒中諸鬼神王名,部落聞之,不敢為非,故說生歡喜益。二為人悉檀生信益,咒為諸佛密令,如軍中密號,唱之誦之,令人生信,故說生信益。三對治悉檀滅惡益;咒中密語遮惡,令人誦之,破惡生善,故說滅惡益。
四第一義悉檀入理益,咒為佛密語,總一切法,持第一義,能令誦者,得入理益。求採納
大悲咒講的是什麼意思
2樓:如道居士
咒語是不翻的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中觀世音菩薩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無為心是,無染著心是,空觀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無雜亂心,無見取心是,無上菩提心是。當知如是等心,即是陀羅尼相貌。
汝當依此而修行之。」
3樓:116貝貝愛
大悲咒講的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
一、《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按照內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廣、中、略三種不同的版本。
二、現今通行的「伽梵達摩」84句《大悲咒》,其經本以《大正藏》的底本為依據,是乙個變化差異較大的晚期增改本,並非「伽梵達摩」譯本的原始面貌。除此類藏經外,還有一些很重要且更準確的可參考文獻。
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伽梵達摩譯,這一最早也最流行的大悲咒版本,雖流行度最高,但也最為凌亂,甚至譯者翻譯原貌都不很清楚,且咒文並不連貫。
4樓:殷海浩
大悲咒全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
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講的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濟世渡人之心以及無上的菩提心,也是修成佛的重要口訣。常誦讀此**得十五種善生離十五種惡死。可以超度鬼魂,勸人生起慈悲心。你要的**意思還是經的意思?
5樓:純純小妖邪
平常聽到的都是音譯過來的,具體意思應該沒幾個人知道,,但是我們那變的說法是大悲咒是驅邪鎮宅最有用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知其意者,恐怕也是自欺欺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7樓:樂觀的駱樹海
大慈大悲也就是無慈無悲!佛講四大皆空!還有什麼慈悲?
大悲咒歌詞什麼意思 大悲咒這名是什麼意思,還有歌詞是什麼意思
8樓:檀世靜
名稱意思:
大悲:慈悲仁愛之意。咒,就是佛教中真言。
聽聞或者念誦,都很吉祥,都利益無窮。其實佛教裡談到悲,往往與「慈悲」一體,慈悲,是佛教特有的名詞(和我們平時理解的不一樣),粗淺的理解就是「拔苦得樂」,去除你的痛苦,讓你得到真正的安樂;
所以大悲咒也是觀音菩薩全部心靈和願力的體現,猶如慈母般的關懷眾生的偉大人格。
全文釋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願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實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隨心自在的觀世菩薩。
祈求一切圓滿,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為觀世音菩薩請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本尊-千光王靜住如來。
能得清淨圓明的光輝,能除無明罣礙的煩惱,要修得無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淪在無邊執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常以諸佛菩薩的化身,悠遊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隨緣化渡,一如菩薩顯化的獅子王法身,引導有緣眾生遠離罪惡,忘卻生死煩惱,皈向真實光明。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清淨無垢聖潔蓮華的法身,順時順教,使眾生了悟佛因。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對於流布毒害眾生的貪、瞋、痴三魔,更以嚴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眾生得能清淨,菩薩更以清淨蓮華,顯現慈悲,揚灑甘露,救渡眾生脫離苦難。
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嫉煩惱。
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痴迷,復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型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憶佛唸佛,迷途知悟。
為使眾生早日皈依歡喜圓滿,無為虛空的涅盤世界,菩薩復行大慈大悲的誓願,手持寶幢,大放光明,渡化眾生通達一切法門,使眾生隨行相應,自由自在得到無上成就。
菩薩的無量佛法,廣被大眾,恰似法螺傳聲,使諸天善神均現歡喜影相,亦使眾生於聽聞佛法之後,能罪障滅除,各得成就。
不管是豬麵、獅面,不管是善面、惡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塵魔,菩薩亦以顯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寶。
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願誠心誦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盤。
大悲咒為任何學佛者所必修,猶金錢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圓滿眾生一切願望並治八萬四千種病。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眾生誦持大悲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覺,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大悲咒84句,但是其中83句都是觀世音菩薩在不同的劫數、不同的世界國度顯現的不同的化身的名稱,每一句都在呼喚觀世音的不同的名稱,產生不同的加持,最後以「大悲」合一,產生強大的加持力。
聽聞持誦《大悲咒》,可以滅除累劫重罪障難,獲得一切安樂圓滿,乃至成就無量功德善法。
依《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說,《大悲咒》所具有的大方便威神力,是不可思議且嘆莫能盡的。
擴充套件資料
名稱來歷:
《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大悲咒》在漢傳佛法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的功課之一。
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議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廣為利樂。因而有不在少數的佛門四眾,寄於虔心持誦《大悲咒》以自利利他、護持佛法。
《大悲咒》的「相貌」,即是《大悲咒》的真實義,也是觀世音菩薩大悲法門的真實義和修行準則。
參考資料
9樓:嘰咩很軟
1、名稱來歷
大悲咒,出自翻譯者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
按照內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廣、中、略三種不同的版本,你問的一定是現今通行的「伽梵達摩」84句《大悲咒》。
自唐代翻譯《大悲心陀羅尼經》之後,《大悲咒》即廣為弘傳,並被納入漢地叢林的功課之一。
據《大悲心陀羅尼經》載:《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無論是消障除難、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都能因其不可思議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廣為利樂。
因而有不在少數的佛門四眾,寄於虔心持誦《大悲咒》以自利利他、護持佛法。
2、名稱意思
大悲:慈悲仁愛之意。咒,就是佛教中真言。聽聞或者念誦,都很吉祥,都利益無窮。
3、全文釋義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願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實光明,皈依於大慈大悲、隨心自在的觀世菩薩。
祈求一切圓滿,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於為觀世音菩薩請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的本尊-千光王靜住如來。
能得清淨圓明的光輝,能除無明罣礙的煩惱,要修得無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淪在無邊執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常以諸佛菩薩的化身,悠遊於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隨緣化渡,一如菩薩顯化的獅子王法身,引導有緣眾生遠離罪惡,忘卻生死煩惱,皈向真實光明。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以清淨無垢聖潔蓮華的法身,順時順教,使眾生了悟佛因。
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對於流布毒害眾生的貪、瞋、痴三魔,更以嚴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眾生得能清淨,菩薩更以清淨蓮華,顯現慈悲,揚灑甘露,救渡眾生脫離苦難。
只是娑婆世界眾生,常習於十惡之苦,不知自覺,不肯脫離,使行諸利樂的菩薩,常要忍受怨嫉煩惱。
然而菩薩慈悲,為救眾生痴迷,復顯化明王法身,以無上智慧型破解煩惱業障,遠離一切恐怖危難。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顯化之諸般法相,常在眾生之中,隨緣隨現,使眾生憶佛唸佛,迷途知悟。
為使眾生早日皈依歡喜圓滿,無為虛空的涅盤世界,菩薩復行大慈大悲的誓願,手持寶幢,大放光明,渡化眾生通達一切法門,使眾生隨行相應,自由自在得到無上成就。
菩薩的無量佛法,廣被大眾,恰似法螺傳聲,使諸天善神均現歡喜影相,亦使眾生於聽聞佛法之後,能罪障滅除,各得成就。
不管是豬麵、獅面,不管是善面、惡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塵魔,菩薩亦以顯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寶。
南無大慈大悲聖觀世音菩薩,願誠心誦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盤。
大悲咒為任何學佛者所必修,猶金錢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圓滿眾生一切願望並治八萬四千種病。
觀世音菩薩白佛言:「如眾生誦持大悲咒,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覺,惟除不善及不至誠」。
擴充套件資料
大悲咒(佛教術語),
《大悲咒》出自「伽梵達摩」所譯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全名為《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按照內容文字的多少,《大悲咒》有廣、中、略三種不同的版本。現今通行的「伽梵達摩」84句《大悲咒》,其經本以《大正藏》的底本為依據,是乙個變化差異較大的晚期增改本,並非「伽梵達摩」譯本的原始面貌。
除此類藏經外,還有一些很重要且更準確的可參考文獻。如與譯經年代較接近的敦煌抄本、房山石經,以及與漢譯本多有一致的**大藏經等。
流傳地域:
①「伽梵達摩」為「西印度」人,而其譯經地「于闐」的文化交融與「北印度」關聯較大,其所依經本應反映「西/北印度」的特徵;而「不空」、「慈賢」中本與該本有很大關聯。故中略本即是「西/北印度」抄本的反映。
②「金剛智」譯本隨其攜帶而來自「南印度」。「不空」從「獅子國」帶來大量經本,又在國內收集大量遺留梵本,其譯本有中廣兩種:中本與「伽梵達摩」譯本相關,應來自國內收集,可溯源於「西/北印度」;其廣本與「金剛智」本相近,即來自「獅子國」等「南印度」一帶。
因此「金剛智」、「不空」(廣)本特徵應為「南印度」的反映。
③**經本多是尼泊爾一側傳入:藏文no.723與後期尼泊爾梵本很相近,其地域接近「中/東印度」一帶。藏文no.697、690則與此稍異,故而時間更早或是別地傳入。
④敦煌抄本則有些獨特性,其中有與藏文本漢文本一致的,還有處於差異點過渡狀態,乃是時間、地域過渡上的真實寫照。
結論:古印度的經典多通過口誦相傳,而不注重書寫,流傳到後來即發生變化。故時間越早且越接近發源地的版本,才可能是錯誤最少的。
佛教中密教部分即率先流行於「南印度」;而於佛典中,該經的宣講地「補陀落迦」也位於「南印度」的一側。因此「南印度」即為該《大悲咒》發源地,「南印度」的版本也應是相對錯誤較少的版本。而結合時間的分析,「金剛智」和「不空」的(廣本)譯本則相對較符合這一特徵。
而縱使「金剛智」本**於南印度,但也流傳了幾百年,其中區域性也已發生變化;而傳至別處的版本也不一定都會錯,其中也可能還保留了部分原始資訊。所以對於一些無法推敲的地方,誰是誰非並無定論。
大悲咒是什麼意思大悲咒歌詞是什麼意思
阿彌陀佛!據 大悲心陀羅尼經 載 大悲咒 是觀世音菩薩為利樂一切眾生而宣說,其利益功德廣如大海而嘆莫能盡 無論是消障除難 得善遂願,還是究竟的覺證解脫,大悲咒 都能因其不可思議的大方便威神之力廣為利樂。因而有不在少數的佛門四眾,寄於虔心持誦 大悲咒 以自利利他 護持佛法。望採納,謝謝!1 佛學中,有...
大悲咒歌詞什麼意思大悲咒這名是什麼意思,還有歌詞是什麼意思
名稱意思 大悲 慈悲仁愛之意。咒,就是佛教中真言。聽聞或者念誦,都很吉祥,都利益無窮。其實佛教裡談到悲,往往與 慈悲 一體,慈悲,是佛教特有的名詞 和我們平時理解的不一樣 粗淺的理解就是 拔苦得樂 去除你的痛苦,讓你得到真正的安樂 所以大悲咒也是觀音菩薩全部心靈和願力的體現,猶如慈母般的關懷眾生的偉...
佛教有大悲咒道教有什麼啊,佛教歌曲有大悲咒,道教有那些好聽的
道德真經 南華真經 文始真經 沖虛真經 通玄真經 度人妙經 陰符經 清靜經 西公升經 心印經 黃庭外景經 黃庭內景經 玉皇經 玉樞經 三官經 北斗經 周易參同契 悟真篇 太上老君內觀經 洞玄靈寶定觀經 太上感應篇 文昌帝君陰騭文 坐忘論 化書 重陽立教十五論 龍門心法 常誦經典 玄門日誦早壇功課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