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城市經濟發展目標需要綜合考慮哪些方面的因素

2021-03-04 05:47:54 字數 5431 閱讀 9596

1樓:du知道君

制定質量目標的要求   1、在相關職能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質量目標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   iso 9001標準強化了對質量目標的管理,要求應在質量管理體系中建立一套質量目標系統,即組織應建立總的質量目標,再進行建立各部門質量目標和各層次質量目標(如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其目的是為了有效地實現質量方針,確保體系執行的有效性。同時還要求包括滿足產品要求所需的內容,即應建立產品相應的質量目標,因為這是顧客真正所關心的內容,也正是質量方針在產品上的具體體現。

當然如何形成目標系統,是否需要同時建立部門和作業層次質量目標,究竟在哪些層次要建立目標,由不同組織的實際情況和需要確定。   2、質量目標應與質量方針保持一致   質量目標應按照組織質量方針提供的框架來制定,因為目標是質量方針的具體要求,要體現方針的基本宗旨和方向,要保持一致,方針的框架應在質量目標中體現出來。這一要求既明確了目標和方針的關係,也提出了目標制定的原則和要求。

對部門和層次上建立質量目標也應與質量方針和總質量目標保持一致。   3、質量目標應是可測量的   質量目標是質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是評價體系有效性、產品特性的具體指標,當然規定應具體、具有可操作性、可測量性,標準提出的「可測量的」是指可以進行定性或定量的確定,可實施檢查、進行比較、通過資料分析實施改進,不是空洞的口號,無法檢查、無法對比、無法評價。對實施情況達到目標的程度要盡可能用資料進行表達,如某項活動100%完成,某項活動完成率為零,產品的一次檢驗合格率為95%,計量器具周檢合格率達到98%等等,這都是屬於可測量的。

質量目標可應用於體系、過程和產品,因為**有策劃,**就需要制定質量目標,乙個組織質量方針只有乙個,而質量目標隨著及質量策劃的進行其內容是十分廣義的,但標準要求應是可測量的,這本身體現了iso9001標準所突出注重體系有效性的這一要求。

影響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和如何影響

2樓:巨集圖

乙個國家和地區的城市化選擇什麼樣的戰略模式,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國在選擇城市發展的戰略模式時應根據:經濟全球化、資訊化技術、現代分工體系、不同階層利益的均衡以及環境、資源等因素來確定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發展戰略;經濟全球化;資訊化;城市可持續發展

乙個城市的發展戰略方案,在大的方面主要涉及城市發展的階段定位,即回答這個城市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空間方位;其次是城市發展方向和道路的確定;此外還有城市產業模式、城市系統協調發展等。根據這些要求,在具體制定城市發展戰略方案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一、經濟全球化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21世紀是經濟全球化向縱深發展的世紀,經濟全球化對現代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使現代城市發展環境出現了同質化發展趨勢,對城市發展國際性與開放性提出新的挑戰。城市發展環境同質化趨勢,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經濟制度的同質化,即市場制度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流制度;經濟交往規則國際化,即在世貿組織框架下的全球**體系,使按照共同**規則從事經濟活動成為經濟一體化的內在要求;在資訊科技支撐下形成經濟活動平台,使產業要素在全球範圍內高度流動和重組成為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趨勢。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同質化大環境,在擴充套件了城市發展空間的同時,也提公升了以城市為核心的地區之間的競爭層次;為城市發展提供了新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制定21世紀城市發展戰略時,經濟全球化導致的同質化環境是必須考慮的因素。

一是在城市發展的空間定位上,必須從全球化的高度來確定城市發展可利用資源的空間邊界。要從資訊化改變的現代世界的空間中,從虛擬空間、關聯空間、輻射空間、核心空間等多維空間中確定城市發展的新空間和新位置。

二是在城市發展的目標定位上,應從全球經濟發展趨勢與本地經濟優勢的結合中,確定21世紀城市發展戰略目標。在同質性中找出差異優勢,是確定新戰略目標不可缺少的新思路。

三是在城市競爭對策制定上,應當考慮全球化背景下已提公升的競爭平台和已發生的競爭內容來確定新競爭對策,確定如何打造新核心競爭力的競爭方案。

二、控制城市規模

中國進入了快速城市化時期,2023年我國城市化水平達到41.8%,較1978 年增加了26 個百分點。相應地,城市用地規模不斷增長,1985 -2 0 0 0 年我國城市建成區用地年均擴充套件速度為850km2。

進入21 世紀以後,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城市的空間結構面臨調整,許多城市的總體規劃都進入修編階段。

在各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的過程中遇到的乙個突出問題就是城市規模問題。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部分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人口與用地規模在1990 年代初已被突破,城市總體規劃的範圍、目標和標準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二是許多城市在1990 年代中後期就開始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或編制城市發展戰略規劃,其中2010 年的城市人口規模出現了大幅增加的現象,比上版總體規劃確定的2023年城市人口規模增加30%以上。城市發展規模一直是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和審批關注的焦點,多年以來主要是通過**人口規模來確定用地規模,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情況下,城市人口規模**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強。

如何解決城市總體規劃中的城市規模問題得到城市規劃界的關注。縱觀現有的文獻,主要有3 種代表性的觀點:(1)產業需求的角度。

根據城市的性質、職能的特點**城市生產性用地和非生產性用地;(2)制度建設的角度。在經

濟的轉型時期,要實現「正規化的轉換」由規模控制向制度建設轉變;(3)市場的角度。由於市場力量在城市發展和建設中的作用越來越強,對城市規模**的乙個可取的方法是確定乙個規模目標域,按市場變化不斷調整規劃與建設的目標,解決未來發展的不可**性。總之,在城市規模的確定中市場的因素越來越重要。

我國土地資源稀缺,城市發展的政策要求促進城市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城市規模的控制十分必要。那麼,在經濟轉型階段,**如何控制城市規模呢?

城市規劃是**對社會經濟巨集觀調控的一種手段,在人口規模越來越由市場決定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分析和掌握影響城市用地規模的因素,**才能運用自身的資源,實現對經濟發展和城市空間結構的引導。在我國城市經濟發展水平遠未達到發達國家相對穩定的水平階段時,通過城市用地規模實現對城市規模的調控將會更加符合我國現階段的實際情況。

三、現代分工體系對城市發展模式的影響

產業集聚理論認為城市的發展有賴於城市產業的集聚,城市不僅有使產業集聚的功能,反過來產業集聚形成的集聚效應,又會成為推動城市發展和產業發展的動力。產業集聚與產業本身的發展和城市的發展具有一種互動機制。事實上,現代城市不僅是產業要素或產業群聚集的平台,同時也是現代社會化大生產分工發展的平台。

可以說現代社會分工與城市的發展緊密相連。城市所具有的規模效益是建立在高度分工的基礎上的。沒有分工的發展就沒有產業規模的擴充套件,越是大城市越有利於專業化分工發展。

所以我們在制定城市發展戰略時,必須充分地考慮分工的因素,從現代社會分工體系中對城市產業發展進行定位,對於我國城市發展戰略制定顯得尤為重要。由於我國是乙個有著悠久的自給自足小農經濟傳統的國家,在制定城市發展戰略時,往往缺乏社會化分工觀念,總是在乙個封閉的空間中搞小而全。在這種傳統觀念的束縛下,我們已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目前中國形成的產業布局高分散,地區之間雷同的產業結構,極大地制約了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城市功能的發揮。按照現代經濟分工發展的要求,調整產業結構布局,重新確定城市產業結構模式,是21世紀中國城市發展戰略必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按照現代分工發展的要求,在城市發展道路的選擇和城市產業型別定位上,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一是要從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正在出現的新一輪分工與中國經濟發展的關係中,重新思考中國城市分工格局。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經濟活動的半徑和資源配置的空間。由於目前的中國是乙個具有經濟的高成長性和市場待開發的國家,加上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廉價的勞動力,使中國成為目前世界上吸引投資最多和對製造業轉移最具有吸引力的國家。

面對新的國際分工大調整的格局,我們不能滿足於對外資所具有的吸引力,應從產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來思考如何將這種吸引力變成我們未來的產業競爭力。從戰略上解決這個問題,就有乙個如何面對國際製造業的轉移與國內民族工業發展相協調的問題;就有乙個如何將製造業轉移帶來的國際分工鏈與國內產業分工鏈合理銜接的問題。歸結到城市產業布局上,就有如何處理吸引外資國際大都市與周遍城市的分工系統的再調整問題。

目前國內面對國際製造業轉移的機遇,出現了建立製造業城市熱。有些城市不顧自身條件的限制,在城市規劃和產業定位上一味模仿搞國際化大都市。如此下去將會造成新一輪的資源浪費。

二是要從中國產業公升級發展的趨勢,思考城市的產業發展方向。目前中國正處在產業公升級的過程中,從城市與產業發展的關係看,新興產業的發展將推動一批新興城市和新的產業區域的出現,對此我們要有足夠的準備。中國新興產業興起的過程就是新一輪分工形成的過程。

特別是處在大城市周邊的中小城市、中西部尚未開發的城市,在未來城市產業定位上,更要考慮這些因素。這些地區在城市產業戰略定位上,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模仿中部和大城市搞雷同的產業結構。 三是要從地方的競爭優勢上,確定城市的產業發展戰略。

在如何認識地方競爭優勢上,要走出乙個誤區:這就是簡單地認為別人沒有的我有,就是競爭優勢。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認識。

目前在西部大開發中,在這種片面觀點的誤導下,搞所謂的特色產業具有很大風險性。在現代社會化市場經濟條件下思考我們的競爭優勢,不能簡單地認為,別人沒有的我有就是優勢。全面的認識應當是,市場需求的別人不能提供,而我能提供的,或者我比別人能更有效地提供,才是我們的競爭優勢所在。

如何判斷哪些是市場需要的,就是要從現代分工系統中去尋找和判斷。儘管某一城市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獨特的礦產資源,但有不一定就是優勢,

只有當這些資源成為社會需求的資源時,才能成為開發的優勢。

四、不同階層利益的均衡對城市政治文明與城市理念發展的影響

城市不僅是各種產業要素集聚的平台,也是不同利益群體的組合體。無論是古希臘時期的民主,還是15世紀之後在新興城市中產生的資產階級民主,都說明了城市是民主產生的溫床。由於城市經濟是一種交換經濟,在工業經濟時代這種交換經濟又演變為一種市場經濟。

而現代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契約經濟,在法律和契約面前人人平等的經濟自然也是一種民主的經濟。古代社會存在以鄉村為單位的分散的農耕經濟與以城市為依託形成的集權政治,由於政治的力量遠大於經濟的力量,所以,在這樣一種社會基礎上不可能有民主政治,只能是集權政治。

總之,近代以來工業化城市的出現,不僅賜給了人類乙個高效率的社會財富的生產方式,同時在這種高效率生產方式形成的作用下,還給予了人類另一種社會財富:這就是以民主為核心的現代城市的政治文明。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的政治文明,這非常符合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

我們可以相信,21世紀中國政治文明的建設最重要的基地應當是在城市。隨著中國城市的發展,城市民主必將成為中國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而發展。21世紀中國城市民主意識出現,將會成為中國政治文明的主要推動力。

無論是從城市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看,還是從現代城市文明發展的趨勢看,以及從建立社會主義城市文明的本質要求看,中國的城市政治文明應當是以人為本、以知識為本的政治文明。所謂以人為本的城市文明,就是現代城市規劃和設計、城市財富的分配和使用,都應當在滿足人的發展、實現人的價值、體現人文關懷的目標下進行。由於城市中的人,是由各種利益群體和不同階層組成的人群,所以城市的政治文明必須是各種階層利益能夠在城市的政治制度框架中得到均衡表達的政治文明,這就是城市的民主政治。

社會主義的城市政治應當是有利於城市生產力發展的政治,適應現代資訊科技和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那麼社會主義的城市政治就應當是以知識為本的政治。所謂以知識為本的政治,就是城市的文化趨向和政治激勵都應當是朝著有利於城市知識積累和人的素質提高的方向發展。

目前在中國制定的城市發展戰略中,我們比較注重城市的經濟與產業發展.

煙台青島威海哪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最好

要說經濟總量當然是青島的多。但是不能片面的看。青島的發展主要靠國家支援,什麼青啤,海爾,海信之類的,不都是國家支柱的嗎,奧運會國家給了青島多少錢。如果國家撤資了青島怎麼樣真不敢說了。我是煙台人,感覺煙台的民營經濟還是不錯的,外資企業也很多,而且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區和萊山區投資環境也好,煙台的縣級市...

中國哪些大城市經濟發展的迅速?有潛力

1.天津人們對他的不瞭解讓他成了一個有爭議的城市,天津可以說和上海一樣天生麗質,不但同為直轄市,而且也是北方不多的江南水鄉似的大城市。雖然痛苦的戰爭和 幾乎將他打倒,不過英明的 並沒有忽視它不可一視的過去。即將他會成為中國即深圳 上海又一個沿海 級開放城市,未來恢復和上海平分秋色的格局,對他來說並不...

經濟發展的主要標誌是什麼,劃分經濟發展時期的主要標誌是

經濟發展的主要標誌是 經濟量的增長。經濟發展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按人口平均的實際福利增長過程,它不僅是財富和經濟機體的量的增加和擴張,而且還意味著其質的方面的變化,即經濟結構 社會結構的創新,社會生活質量和投入產出效益的提高。簡而言之,經濟發展就是在經濟增長的基礎上,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