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革命的革命發展,文學革命是怎樣發展的?

2021-03-04 05:44:46 字數 5298 閱讀 9999

1樓:哎呦

2023年,文化界發生了兩件大事,標誌著新文化運動有了新的變化。一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二是新文化統一戰線形成。

《新青年》編輯部擴大,李大釗,魯迅,錢玄同,劉半農,胡適等人先後參加編輯部工作。具有初步的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激進的知識分子,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等共同組成了思想啟蒙戰線。

文學革命也隨之深入發展,主要表現:

①集中力量批判舊戲曲,鴛鴦蝴蝶派等。

②開展了如何建設新文學的討論。李大釗,胡適,周作人等都提出了具體的文學主張,觀念和理論主張進入學理層面。

③創作興盛。

④翻譯介紹工作加強。

文學革命是怎樣發展的?

2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又存在著緊密的承續關係,所謂古典與現代,新與舊,難於做一刀切的劃分,國.學.大.

師.李.冠.

論認為文學革命的發展確有其歷史背景,並在相當程度上利用了晚清以來文學變革的態勢與思想資源。

文學革命的成就和意義

3樓:初級提問者

1、文學革命批評了「文以載道」、「代聖賢立言」的舊文學觀念,宣傳了現實主義文學思想。

2、新文學浸透了民主主義、人道主義、個性主義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學引進了話劇等新的文學體裁,進行了新詩的建立和**形式的個性,以白話代替文言。

4、文學革命使中國文學從束縛狀態走向自由開放,開始向現代化邁進。

中國現代文學史的文學革命運動引發了哪些文學變革

4樓:大愛詩爽

1、詩界革命

中國文學發展到清代,以詩文為正統,以古人約束今人為特點。

晚清文學的革命就是要打破這種格局。梁啟超提出「詩界革命」的口號。「…支那非有詩界革命,則詩運殆將絕。」認為(詩要是不革命,就走到頭了,走到絕路上了。)

詩界革命要達到三個標準,其中兩個標準都有乙個「新」字:「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語句。」

新意境「理想之深邃閎遠」。(破除孔孟那一套,與世界接軌)

新語句,來自歐洲、表現新思潮的名詞術語

真正以詩人面目倡言詩界革命的是黃遵憲。他在2023年的《雜感》中名句:「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編;五千年後人,驚為古斑斕。」這幾句直接用了俗白的文字。

「我手寫我口」主張用俗話作詩,一面用新思想和新材料「古人未有之物,未闢之境」,從觀念上、方法上,對2023年「新詩運動」影響很大。

【朱自清在《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言》總結「詩界革命」:「清末夏曾佑譚嗣同諸人已經有了『詩界革命』的志願,他們所作『新詩』,卻不過揀些新名詞以自表異。只有黃遵憲走得遠些,他一面主張用俗話作詩——所謂『我手寫我口』——,一面用新思想和新材料——所謂『古人未有之物,未闢之境』——入詩。

這回『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對民七(1918)的新詩運動,在觀念上,不在方法上,卻給予很大影響。」】

2、文界革命

梁啟超在寫給嚴復的信中,曾以**界的「陳勝吳廣」自命。他提出了「文界革命」的口號並借鑑「歐西」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嘗試「新文體」。

這些政**章具有空前的開拓創造精神,思想新穎,文字介於文言白話之間,「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有很強的鼓動力。

「文界革命」的口號是他在2023年提出並一貫力行的,借鑑了「歐西」的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才蛻變出他的『新文體』。

他在遊記《汗漫錄》中評價日本著名政論家德富蘇峰:「其文雄放雋快,善以歐西文思入日本文,實為文界別開一生面者,餘甚愛之。中國若有文界革命,當亦不可不起點於是也。」

他有意破桐城古文,吸納西方希臘羅馬的雄辯體與英法近代隨筆體,結合魏晉文章的曠放,把古文從「義理、考據、辭章」中解放出來。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聖賢經典章句的義理,以豐富的世界進化維新的史實突破拘謹的考據,以俗語、外來語入文以豐富文章的表達方法,就是梁啟超「文界革命」的具體內容。

(對「桐城謬種」)

「文界革命」對中國散文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五四後第乙個十年的文學成就以小品為最大,溯其原因,離不開發生期內政論諸文體的鋪墊作用。

這一時期的散文廣泛地涉及到政治思想文化領域的方方面面,文章反映出新一代知識分子強烈的憂患意識、變革意識和批判意識,也反映著那一時期初步的科學民主的啟蒙思想的興起,以及在啟蒙和種族革命主題下的種種觀念的更新。

3、「**界革命」

聲譽最高。

中國**觀念的變化始自2023年天津《國聞報》所刊載的《本館附印說部緣起》,執筆者嚴復、夏曾佑稱:「夫說部之興,其入人之深,行世之遠,几几出於經史之上,而天下之人心風俗,遂不免為說部所持」,並說「且聞歐、美、東瀛,其開化之時,往往得**之助。」鑑於歷來**在「四部」中只能附於子、史,他們從**營造人心的角度強調「**為正史之根」,一改歷來**評點家的攀附經史的做法,將**凌駕於經史之上。

早在2023年,康有為就認為**對開發民智有莫大作用「僅識字之人,有不讀經,無有不讀**者,故六經不能教,當以**教之;正史不能入,當以**入之;語錄不能喻,當以**喻之;律例不能治,當以**治之。」《〈日本書目志〉識語》

梁啟超更是充滿激情地誇示**的社會功能,把自古為小道的卑賤文體提到「不可思議」的高度。

《論**與群治之關係》(2023年):

「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故欲新道德,必新**;欲新宗教,必新**;欲新政治,必新人格;欲新風俗,必新**;欲新學藝,必新**;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何以故?

**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

看中的全在**啟蒙、新民的工具作用。

梁啟超的「**界革命」並沒有帶來純文學的**觀念,出現過一批主題先行、理想化、概念化的作品。

梁啟超【新中國未來記】**他的政治主張。

(50年之後,中國打敗了俄羅斯,實行聯邦制,組織召開世界大會)

藝術上不行。

但很多觸及中國問題:婦女纏足、掃除迷信、立憲、華工、反帝等。

(五四:勞工神聖)

**觀念在無限提公升其社會功能的「革命」以後,又有其自發的矯正。2023年徐念慈在《**林》發表《餘之**觀》,指出「昔冬烘頭腦,恒以鴆毒黴菌視**,而不許讀書子弟一嚐其鼎,是不免失之過嚴;今近譯籍稗販,所謂風俗改良,國民進化,鹹唯**是賴,又不免譽之過當。」可貴的是,他還指出「**與人生,不能溝而分之」這是五四文學研究會作家提出為人生文學主張的濫觴。

徐念慈更強調**的審美價值,他的**觀念介於梁啟超的社會功用與王國維獨立價值之間。(有說「茲」,最早介紹黑格爾美學)

西方**的翻譯對中國**觀念也有影響。林紓沒有像徐念慈那樣的**美學觀念,也沒有梁啟超式的啟蒙主義觀念,他甚至還錯將狄更斯**與我國歷史中的《史記》、《漢書》相比附。但他依賴自己的體悟也說出了狄更斯**寫實主義的成功經驗,在許多譯序當中總結概括出一些西方**的藝術經驗。

4、戲劇觀念更新

提倡戲劇觀念更新代表有陳獨秀。

2023年他在《開辦安徽俗話報的緣故》『戲館子是眾人的大學堂,戲子是眾人大教師』,不識字人也可以由看戲而開通風氣。

看戲不再只是遊戲,演員也不再低人一等。

他還指出戲劇改良有**、報館不及的方便,不識字的人也可以由看戲而開通風氣。

這一年,後來為南社領導人的陳去病、柳亞子創辦了我國最早的戲劇雜誌《二十世紀大舞台》。2023年,李叔同、曾孝谷在日本東京發起成立了春柳社,不久歐陽予倩、陸鏡若也參加活動,宗旨是「研究新舊戲曲,翼為吾國藝界改良之先導。」(歐陽予倩《回憶春柳》)他們首先推出的劇目是《茶花女》(第三幕)、《黑奴籲天錄》。

新劇家王鍾聲在上海發起成立春陽社,演出《黑奴籲天錄》。2023年,他又在從日本回來的任天知的幫助下,以通鑑學校的名義演出根據楊紫鱗、包天笑翻譯的英國**《迦因小傳》改編的同名戲劇,該劇擺脫了京劇樣的戲曲特徵,標誌著國內新興話劇的萌芽。而據記載,2023年,上海聖約翰書院已有學生自編之時事新戲《官場醜史》演出。

(朱雙雲《新劇史》)。

五四文學革命的主要內容和歷史意義

5樓:

一、五四文學革命的主要內容:

五四文學革命是一場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的文學變革,主要目的為破壞古文的迷信、建立美的白話散文,破壞詩歌舊韻、重造新韻。

1、改良文學的「八事」,即須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避俗語俗字。

2、文學革命三大主義: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了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二、五四文學革命的歷史意義:

1、首先,五四新文化運動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而文學革命作為這一運動的組成部分,以激進的態度否定了以封建思想為其主導的傳統文化體系,宣揚了個性解放、人性自覺、自由平等等新思想、新觀念,為新文化運動的深入發揮了巨大作用。

2、其次,在中國文化現代轉型的過程中,它為白話最終成為中國現代民族語言奠定了基礎。經由晚清的白話運動和文學革命對白話文學的竭力倡導,終於在2023年,作為現代「國語」的白話納入官方教育體制,

一月,北洋**教育部頒令全國國民學校,

一、二年級的國文教育統一採用語體文(白話),這無疑承認了文學革命的合法性,更重要的是它成為民族文化轉型的契機。

3、第三,打破中國文學孤立封閉的格局,建立了與世界文學的密切關係。文學革命完全改變了對待外來文化的態度,它以極為開放的胸襟持續不懈地翻譯和介紹外國現代文學和文化思想,形成了一場大規模的文化吸收潮流。

正是在這種文化引介的潮流中,西方自文藝復興運動以來的各種思想和學說,在20世紀初的現代中國找到了通行的市場,不僅影響和構建了現代文學創作的風貌,也影響和構造著中國對現代化的追求和憧憬。

6樓:旋風遊蝦

主要內容是「四提倡四反對」,即提倡民主,反對****;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十月革命後,新文化運動出現了新發展,主要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意義一:五四運動是一次由陳獨秀等革命家領導、以學生為先鋒、以工人階級為主力軍的革命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運動,在這次運動中,工人階級成為乙隻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從此中國革命從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中國歷史也從此由近代史跨入現代史。

二:五四運動迫使中外反動勢力作出妥協,北洋軍閥**被迫罷免曹汝霖等**賊的職務,釋放**學生並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這是我國人民反帝反封建偉大成功,推動了我國民主革命的發展。

三:五四運動比辛亥革民等革命運動有著更廣泛的群眾基礎,造成了更大的影響,真正做到「引導了國民的覺醒,準備了革命力量的團結」,為中國人民的進步和覺醒、以後革命運動的開展奠定基礎。

四: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基礎。

五:五四運動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後,受到**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鼓舞和推動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殖民地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

五四文學革命是怎樣發生的,五四文學革命發生的原因

第一是我們有了一千多年的白話文學作品 禪門語錄,理學語錄,白話詩調曲子,白話 第二是我們的老祖宗在兩千年之中,漸漸的把一種大同小異的 官話 推行到了全國的絕大部分。第三是我們海禁開了,和世界文化接觸了,有了參考比較的資料尤其是歐洲近代國家的國語文學次第產生的歷史,使我們明了我們自己的國語文學的歷史,...

五四文學革命發生的原因,五四文學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

新文化運動 1 政治方面 帝國主義加緊侵略 軍閥統治,日趨黑暗,必須繼續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2 經濟方面 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壯大,登上政治舞台,強烈要求實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這是根本原因。3 思想文化方面 辛亥革命後,西方啟蒙思想進一步傳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

五四文學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五四文學革命發生的原因

北洋軍閥 實行 統治,投靠帝國主義,大量出 家權利,中國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1919年 五四 運動前夕,中國無產階級隊伍已經迅速壯大到二百多萬人,他們必然要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 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人民指出了解放鬥爭的正確方向 新文化運動的不斷發展,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導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