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答案:c
本題考查「兒童中心主義」的相關知識。杜威是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他提出了「兒童中心主義」的思想。
2.認為「教育即生活」、強調「兒童中心」、主張「做中學」的教育家是( )。 a.晏陽初 b.維果茨?
2樓:梅州中公教育
杜威是進步教育代表人物,他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過程,而不是為將來生活準備」;並且他提出了教育的新三中心論:「兒童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和「經驗中心」,所以此題選d。
3樓:你的小太陽獅子
選d,約翰·杜威(john dewey),美國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的集大成者。他從實用主義經驗論和機能心理學出發,就教育本質提出了他的基本觀點——教育即生活。
杜威的主要教育觀點
4樓:匿名使用者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繫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由於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實則,在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的資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課題。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科目的相互聯絡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裡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
」在杜威看來,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
再則,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杜威是在批判舊教育的過程中提出「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也就是說,是在「破舊」中「立新」的。在杜威看來,在傳統教育那裡,「學校的重心在兒童之外,在教師,在教科書以及你所高興的任何地方,唯獨不在兒童自己即時的本能和活動之中」,教科書「是過去的學問和智慧型的主要代表」,而「教師是使學生和教材有效地聯絡起來的機體,教師是傳授知識和技能以及實施行為準則的代言人」。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現代著名的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教育理論家和心理學家。《新大英百科全書》(2023年版)在介紹杜威時說,他是「20世紀上半期美國教育改革中所謂進步運動的卓越思想家」。2023年,巴黎大學在授予杜威榮譽博士學位時,稱他是「美國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現」(轉引自《新大英百科全書》第5卷,2023年版,第680頁)。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經在全世界廣泛傳播,有人說,「杜威的教育學說,不僅塑造了現代的美國教育,且影響了全世界」。可以認為,杜威是現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
5樓:月似當時
(一)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繫起來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由於改造經驗必須緊密地和生活結為一體,而且改造經驗能夠促使個人成長,杜威便總結說「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
(二)教育無目的論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實則,在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的資 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三)「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 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四)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課題。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1、在教材的選擇上,杜威建議「學校 科目的相互聯絡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而是兒童本身的社會活動」。具體地講是學校安排種種作業,把基本的人類事物引進學校裡來,作為學校的教材。
2、在教學方法上,杜威主張「從做中學」,他認為兒童不從活動而由聽課和讀書所獲得的知識是虛渺的。
(五)道德教育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
」在杜威看來,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
再則,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約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學的先驅,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的代表。
19世紀流行的是殖民時期沿襲下來的舊教育,再加上19世紀後期從德國傳入的赫爾巴特教學方法逐漸刻板化,使得當時的學校陳陳相因,缺乏生氣。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當時傳統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從兒童的天性出發,促進兒童的個性發展。
6樓:維納斯之幻翼
它的主要教育觀點就是以人為本,要人證以愛國,愛民如子
7樓:真我的風彩
杜威的觀點就是說要做好乙個完美的人生。
赫爾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異同說
8樓:各種怪
一、不同:
1、內容不同
杜威的理論是現代教育理論的代表,區別於傳統教育「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舊三中心論」,他提出「兒童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的「新三中心論」。
赫爾巴特,教育學作為一種科學,是以實踐哲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的。前者說明教育的目的;後者說明教育的途徑、手段與障礙。他在哲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育目的論,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建立起了教學理論,在倫理學的基礎上建立了道德教育理論,從而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
2、主張不同
杜威,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個人能夠繼續他的教育不是要在教育歷程以外,去尋覓別的目的,把教育做這個別的目的的附屬物。
赫爾巴特主張教育目的是培養擁護普魯士君主制度的具有「完美德性」的人。
二、相同點:強調教學階段,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赫爾巴特提出三階段說,杜威提出思維五步法或**五步法。
擴充套件資料:
杜威的教育思想內容:
(一)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繫起來和發展起來。
(二)教育無目的論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實則,在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強調教育在改進社會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論的資 產階級性是顯而易見的。
(三)「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 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四)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課題。
(五)道德教育論
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在實施方面,杜威首先主張「由活動中培養兒童的道德品質」,其次是要求結合智育達到德育的目的。再則,他很注重教育方法的道德教育作用。
(六)兒童中心論
杜威是在批判舊教育的過程中提出「兒童中心主義」思想的,也就是說,是在「破舊」中「立新」的。
9樓:匿名使用者
赫爾巴特和杜威教育
思想異同
不同點:
一、教育目的不同。赫爾巴特強調教育是人未來生活的一種準備;杜威提出教育無目的論。他反對外在的、固定的、終極的教育目的。
在杜威看來,外在的教育目的是強加的,不能充分考慮兒童的本能與需要;固定的教育目的缺乏靈活性,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具體情況;終極的教育目的是一種理論上的虛構和假設,因為世界是變動不息的。「教育過程在它自身以外無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長;在它自身以外,沒有別的目的」。
這就是杜威最著名的教育目的論。
二、教師與學生地位不同。赫爾巴特強調教師是中心,以教師為主,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杜威提出兒童中心論,整個教育過程中要以兒童為中心,要求尊重兒童的天性;
三、課程方面不同。赫爾巴特強調以系統知識為中心,重視學科學習,忽視學生的生活經驗,杜威以其經驗論哲學為基礎,提出了「做中學」和從經驗中學的課程理論。杜威始終反對把**和專家們事先編好的教材作為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主張以兒童的直接經驗為教育的起點。
他強調對直接經驗進行組織、抽象和概括。
四、教學方法不同。赫爾巴特強調教師的講授,杜威十分推崇這種從做中學或從經驗中學習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強調教學必須考慮兒童本性發展的特點,必須考慮兒童的接受能力和個別差異,教學必須考慮兒和需要,使兒童積極、主動地學習。
五、教學重點不同。赫爾巴特強調學生會對知識的掌握,杜威非常關注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他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科學思維的方法。
六、教學過程不同。在教學過程上,杜威依據學生在做中學的認識發展提出了五個階段的過程:從情境中發現疑難;從疑難中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推斷哪一種假設能解決問題;經過檢驗來修正假設、獲得結論。
它被簡明地概括為: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五步,也有人把它叫做五步教學法。而赫爾巴特試圖根據心理學來闡述教學過程,提出了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四個階段,揭示了課堂教學的某些規律性。
這一理論對指導和改進教學實踐起了積極作用,它也標誌著教學過程理論的形成。赫爾巴特的教學過程理論後來被他學生所發展。赫爾巴特的教學過程理論,注意運用心理學於教學,重視系統知識與技能的傳授,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領導作用,加強了課堂教學並使上課規範化,這都使教學得到改進、質量得到提高。
相同之處:
赫爾巴特與杜威生活在不同的時代,因此教育思想必然有很多不同之處。教育本身具有歷史繼承性,因此他們的教育思想也有相同之處。
一、強調教育培養的人為社會發展服務;
二、都重視學生的道德教育;
三、強調教學階段,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赫爾巴特提出三階段說,杜威提出思維五步法或**五步法。
魯迅的風箏的中心思想,《風箏》的中心思想
這篇散文中,有魯迅的兄弟之情,有遊戲之於兒童的意義,有魯迅的自省精神,有魯迅對小兄弟身受 虐殺 卻無怨恨的深沉感慨。用弟弟當時的無能反抗和不敢反抗,反映出當時社會的腐敗。表面是在寫一件小事。實際上作者含蓄的批評當時社會的腐敗。殺者甘受虐殺,毫無抗爭,使虐殺者橫行無忌,這正是舊秩序能夠維持那麼久的原因...
《牧童》中心思想誰知道《牧童》的中心思想
這首詩展copy示了一幅鮮活的 牧童晚歸休憩圖,反映了牧童生活的恬靜與閒適。表達了詩人內心世界對遠離喧囂 安然自樂的生活狀態的嚮往。鐘傅原本是乙個書生,因李憲推薦做了蘭州推官,但是仕途不順,多次被降職。鐘傅在鎮守平涼 今甘肅省平涼縣 的時候,曾經與一位道士閒遊,看見乙個牧童牽著一頭大黃牛來到院子裡。...
畫的中心思想,《一幅年畫》的中心思想
遠遠望去,似乎有一些山巒色相 走近溪邊仔細傾聽,卻根本沒有什麼東西叫做水聲 春天已經過去了,百花盛開的景象卻並未消逝,隨時可以顯現在腦海當中 人來了,驚飛了鳥,卻從未驚擾鳥性 只是它不自知而已 畫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學霸,告訴我 軍犬黑子 的畫的段落的意思,中心思想和表...